赵德芳为什么被称为八王爷?

 我来答
矫兔兔07g
2020-01-02 · TA获得超过154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万
采纳率:70%
帮助的人:828万
展开全部
呵呵,他被封了八个王爷职位,可以享受八个王爷的俸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荷塘月色宇
2020-01-02 · TA获得超过353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656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100万
展开全部
据说他被宋仁宗封了八个王的称号,同时享受八个王爷的俸禄。在单田芳老先生的《龙虎风云会》评书中,对这八个王号有具体讲解,分别是一天王,二地王,三才王,四喜王,五德王,六靖王,七贤王,八大王。至于宋仁宗为何对他有这么高的封号,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历史上作为宋太祖的第四子,皇位自然是这一脉;而太祖传位给弟弟太宗,就使得皇位一脉改变了。有说法是宋太宗死时有把还给太祖儿子的想法,结合故事,也就是说赵德芳自己放弃了皇位给仁宗的父亲宋真宗赵恒。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yt511618qqq

2020-01-02 · TA获得超过93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201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353万
展开全部
实际上的赵德芳是排行老四,准确的说是四王爷。这个四王爷在赵光义的努力下,突然间就暴毙了。朝堂之上没有人敢说什么,但是,老百姓认为这样的一个好人不能就这样死去了,所以,在三侠五义里,让他当了八王爷,成为一个斩佞除恶的正义化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依含雁4J
2020-01-02 · TA获得超过123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万
采纳率:34%
帮助的人:584万
展开全部
应该是排第八,所以就称八王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yuanlei1987

2020-01-02 · TA获得超过3.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5万
采纳率:58%
帮助的人:1417万
展开全部
在杨家将的故事或戏剧中,的确有一个正气凛然、仗义执言的“八贤王”,他诙谐、机智,周旋于皇帝、奸臣和杨家将之间,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助杨家将一臂之力,似乎是当朝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他美髯飘飘,不可能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要知道,真实的赵德芳在二十三岁时就已经去世了,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是这么记载的。
  据《宋史·宗室传》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第四子赵德芳被封为秦王,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等重要职务,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亡,死时二十三岁。他在世的时候,杨家将中老令公杨业还活着,六郎杨延昭也未任边关统帅,因此,赵德芳与杨家将不会发生什么关系。
  那在杨家将中,包括评书《杨家将》,里面怎么会有一个“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手拿一根御赐的金锏,可以“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八贤王”赵德芳呢?说起来,这就与中国人惩恶扬善的草根价值观密切相关了。
  说起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赵德芳,又不能不谈到“烛影斧声”后的皇帝继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在自己的《资治通鉴》里,也只是写到后周显德六年,也就是959年,柴荣因病去世那一年,就画上了句号,对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事只字未提。但赵匡胤死的那天夜里,赵光义即位的细节,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却写得很清楚,我们从这本书里也能更好地熟悉一下赵德芳,进一步了解一下赵光义。
  那天夜里四更天,赵匡胤离奇去世,他的老婆“宋皇后”急忙派遣内侍都知王继恩去请四皇子赵德芳进宫,好让赵德芳登基称帝。但王继恩想都没想,就直接冲到晋王府,喊来了晋王赵光义。
  得知这个消息,“宋皇后”顿时吓傻了,半天才向站在面前的赵光义说了十个字:“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听到此话的赵光立即回了一句:“共保富贵,不用担心。”第二天,赵光义登基称帝,成为宋朝第二个皇帝。是为宋太宗。
  要说起赵德芳的死,不能不先说说两年前赵匡胤的长子、武功郡王,也就是赵德芳的大哥赵德昭的死。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跟随宋太宗征讨幽州,在宋军全线溃败之际,由于找不到皇帝了,大家就拥护赵德昭登基称帝。
  尽管这件事被赵德昭严厉拒绝了,但知道消息的赵光义,还是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待到班师回朝后,赵光义就以“北征不利”为借口,死活不奖赏参战的将士,看不上眼的赵德昭就找赵光义为军士请赏,见此赵光义甚为恼火,大声呵斥赵德昭:“等你当上皇帝后,再奖赏他们也不迟。”听了叔父的话,赵德昭回家就用一把水果刀自杀了。
  用水果刀自尽,是司马光在《涑水记闻》里的记载,官方的记载是说赵德昭喜欢吃肥肉,那天被二叔骂后,回到家越想越憋屈,于是就拼命吃肥肉,吃着吃着就给噎死了。对这样的说法,别说后人不相信,就是北宋人自己,也觉得有点儿戏,所以历史转到南宋,史学家李焘在编写《续资治通鉴》时,就采纳了司马光用刀自尽的说法,抛弃了那个不靠谱的吃肥肉之论。
  与大哥赵德昭的死法不同,赵德芳死的似乎很安详,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秦王赵德芳在半夜呼呼大睡中,突然“睡”过去了,并且一直没有醒来,享年只有23岁。“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车驾临哭,废朝五日。赠中书令、岐王及谥。后加赠太师,改楚王”。这就是《宋史》卷二四四里的记载,简简单单,没有原因,没有过程,只有这么一个结果。
  《杨家将》里“八贤王”赵德芳的形象,虽然是一个子虚乌有的角色,但它表达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奸的心情,更表达了人们对皇子赵德昭、赵德芳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这个人物的出现,也利于表现剧情的冲突和曲折,利于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尽管“八贤王”不是赵德芳,但人们还是希望赵德芳就是“八贤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