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殖中,如何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重视场址选择、场内合理布局。林下养殖既不同规模养殖场,又不同于一家一户传统散养的几头家畜或者几只家禽,因此在场址选择、场内布局上,要根据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来制定控制措施。作为畜禽饲养者至少应该做到自己养的畜禽与其他畜禽之间要有隔离设施,场内应有防晒防寒防雨的栖息(圈舍)、放牧(运动)和病畜禽隔离治疗、粪便污物堆放、病死畜禽处理(高温、深埋、焚烧)等的区域及设施设备,饮用水符合标准,污水污物不能污染天然水源等等这些基本条件。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将疫病控制措施贯穿在日常工作中去。作为林下养殖,不管饲养规模大小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疫病控制的规章制度,常用的规章制度主要有: ① 饲养管理制度:应包含种畜禽、仔畜禽、育肥畜禽的饲养管理和配种、助产、发现病畜禽及时报告等内容。②定期消毒制度:应包含消毒人员、范围、时间、药物、方法、程序等内容。③饲料、兽药、疫苗等物资管理制度:应包含饲料、兽药、疫苗等物资的订购、保藏、使用等内容。④无害化处理制度:应包含患病畜禽、疑似病畜禽的隔离、转移、诊断、治疗、粪便、污水、污染物、圈舍和死亡畜禽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等内容。⑤疫病监测制度:应包含疫病监测的病种、时间、比例及其责任人等内容。⑥全进全出制度:应包含同批次繁育或引进的畜禽实行同舍饲养、育成或育肥后同期转群、出栏等内容。⑦责任追究制度:应包含各岗位人员的具体责任(如兽医人员不准对外开展动物疾病诊疗工作,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配种工作,饲养员严禁相互串舍,严禁饲喂不清洁、发霉变质饲料和未经高温处理的泔水、畜禽副产品)及违责处罚等内容。
三、坚持自繁自养,减少疫源传入。自繁自养是防止从异地带进疫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此,畜禽饲养者首先是在自己已有的畜禽群体中选留部份可做种用的畜禽作为种用畜禽,其次在邻居饲养的畜禽中选购可做种用的畜禽作为种用畜禽,第三要坚持种用母畜禽自留、种用公畜禽外购的原则,第四必须购买种畜禽时应在无疫病的种畜禽场去购买,购回后应隔离观察、免疫接种、驱虫消毒,确认无疫病时才能作为种畜禽饲养。自繁的商品畜禽采取自养,逐渐扩大其养殖规模。
四、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畜禽群体抵抗力。饲养的畜禽能否发病,与个体天然的非特异性抵抗力有密切关系。加强对畜禽的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执行严格的畜禽卫生制度,提高畜禽机体的健康水平和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也是积极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要重视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不喂腐败、发霉和变质饲料,圈舍每天要机械消毒,保持清洁、干燥,冬季要防寒保暖,夏季要防暑降温,食槽和用具要保持清洁,要定期驱虫等等,都是预防疫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保证畜禽生长发育和体格健状、抗病力强的基本条件。 五、做好环境消毒,减少疫源在场内传播。畜禽的传染病可能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传播途径,消毒、杀虫、灭鼠等方法是消灭病原体、清除外环境的传播因素、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方法。如预防消化道传染病,应做好饲料、饮水、用具、环境及粪、尿、污水等的管理和消毒;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应保持舍内空气流通,降低饲养密度及对空气的消毒等;预防虫媒传染病,应改善环境卫生、驱杀蚊虫等。消毒方法包括每天的机械消毒法(对畜禽圈舍、运动场、家畜体表等采用清扫、冲洗、洗刷等手段将其粪便、垫草、饲料残渣清除干净)消毒,定期的喷洒消毒法(用化学消毒药物按规定比例稀释,装入喷雾器内,对畜禽圈舍四壁、地面、饲槽、圈舍周围地面、运动场等进行喷洒消毒。喷洒消毒的药液应均刀喷湿为宜)消毒,用具的浸泡消毒法(将被消毒物品浸泡于规定的药物、规定的浓度溶液中,按规定时间进行浸泡)消毒,污物的坑堆发酵法【在坑堆底面垫一层稻草或其他秸杆,再堆入待消毒的粪便等污物,粪便过干可加适量水份(冬天加热水),堆好后表面加盖 10厘米厚的湿泥浆,湿泥表面再盖一层塑料膜。堆放 1月(夏天)至 3个月(冬天)后可作农肥)】消毒,污水的沼气池发酵法(将污水、粪便、污物等倒入沼气池中进行生物发酵)消毒。此外,还应注意进出场区人员的消毒和消毒池药物的更换。 六、强化畜禽免疫接种,提升畜禽特异性免疫能力。免疫接种是防制畜禽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其免疫病种分强制免疫和非强制免疫两类。强制免疫是以行政乃至法律手段执行的免疫接种,当前主要有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等,作为畜禽饲养者必须做好这些疫病的强制免疫接种工作,真正做到自己饲养的畜禽不发病,发病也不流行。此外,还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好非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接种工作,非强制免疫病种,猪主要有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等,牛主要有牛出败、牛炭疽、牛支原体肺炎等,羊主要有梭菌性疾病、羊痘等,鸡主要有禽霍乱、白痢、马立克氐病、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产蛋下降综合征等,鸭主要有鸭瘟、禽霍乱、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等,鹅主要有小鹅瘟、禽霍乱等,兔主要有兔瘟、巴氐杆菌病、梭菌性下痢等。畜禽饲养者要根椐本地实际情况选择免疫病种,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在制定免疫程序过程中,要以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程序为主线,制定适合自己场(户)的免疫程序,根据免疫程序对自己饲养的畜禽实施免疫接种,自己无能力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的要及时申报,由责任兽医帮助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七、搞好无害化处理,消灭传染源。畜禽饲养场(户)的无害化处理是控制疫源在场(户)内传播和传出场(户)外的重要措施,作为畜禽饲养者要高度重视。养殖场(户)内的病死畜禽必须就地高温就地深埋,不得运出场(户)之外,否则就违反了《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要承担 3000元以下的罚款和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相关费用。 八、科学治疗,减少畜禽死亡。治疗是控制畜禽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消灭传染源的方法之一,是综合防治措施的组成部分,是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环节。当畜禽发生疾病时首先要将病畜禽从健康畜禽群体中隔离出来,单独饲养。其次对场地、圈舍、用具等要用机械消毒法、喷洒消毒法进行消毒,污物进行坑堆发酵法消毒,污水进行沼气池发酵法消毒。第三科学治疗,如果是病毒性传染病(重大动物疫病除外)可用高免血清、抗病毒的中药、西药和提高免疫力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用抗菌素抗继发感染;如果是细菌性传染病,要分清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在这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用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或者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如果是寄生虫病,除了对病情严重的畜禽个体进行治疗性驱虫外,还应对畜禽群体进行预防性驱虫;如果是外科病、内科病、产科病,要对其进行对症治疗。第四当采用临床症状、解剖变化、流行病学特点都难以作出诊断结论时,可采集病料送实验室诊断。第五紧急免疫接种,对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应选用有效、合法的疫苗,进行群体性紧急免疫接种。 九、自觉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控制疫情。畜禽疫情报告制度国家已有明确规定,作为畜禽饲养者必须无条件执行。通过疫情报告既可以通知责任兽医对其病畜禽进行诊断和治疗,还可以将疫情情况逐级上报,得到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如果是重大动物疫情,为政府的果断处置提供了第一信息,疫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对其他畜禽饲养者也是一种间接的支持。因此,当畜禽发生疫病时,饲养者应马上向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派驻乡、镇的兽医机构(畜牧兽医站)报告,乡、镇兽医机构再逐级上报,并派员到现场进行诊断、治疗或控制畜禽的移动。 十、坚持申报检疫制度,减少疫源传出。畜禽饲养者饲养的仔畜禽、成年畜禽及其产品需要出售时,首先要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报告,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检疫员对其实施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畜禽饲养者持检疫证明出售畜禽及其产品。对检疫不合格的该治疗的要及时治疗,该做无害化外理的要果断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千万不能将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及其产品移出场(户)之外。
四、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畜禽群体抵抗力。饲养的畜禽能否发病,与个体天然的非特异性抵抗力有密切关系。加强对畜禽的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执行严格的畜禽卫生制度,提高畜禽机体的健康水平和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也是积极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要重视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不喂腐败、发霉和变质饲料,圈舍每天要机械消毒,保持清洁、干燥,冬季要防寒保暖,夏季要防暑降温,食槽和用具要保持清洁,要定期驱虫等等,都是预防疫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保证畜禽生长发育和体格健状、抗病力强的基本条件。 五、做好环境消毒,减少疫源在场内传播。畜禽的传染病可能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传播途径,消毒、杀虫、灭鼠等方法是消灭病原体、清除外环境的传播因素、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方法。如预防消化道传染病,应做好饲料、饮水、用具、环境及粪、尿、污水等的管理和消毒;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应保持舍内空气流通,降低饲养密度及对空气的消毒等;预防虫媒传染病,应改善环境卫生、驱杀蚊虫等。消毒方法包括每天的机械消毒法(对畜禽圈舍、运动场、家畜体表等采用清扫、冲洗、洗刷等手段将其粪便、垫草、饲料残渣清除干净)消毒,定期的喷洒消毒法(用化学消毒药物按规定比例稀释,装入喷雾器内,对畜禽圈舍四壁、地面、饲槽、圈舍周围地面、运动场等进行喷洒消毒。喷洒消毒的药液应均刀喷湿为宜)消毒,用具的浸泡消毒法(将被消毒物品浸泡于规定的药物、规定的浓度溶液中,按规定时间进行浸泡)消毒,污物的坑堆发酵法【在坑堆底面垫一层稻草或其他秸杆,再堆入待消毒的粪便等污物,粪便过干可加适量水份(冬天加热水),堆好后表面加盖 10厘米厚的湿泥浆,湿泥表面再盖一层塑料膜。堆放 1月(夏天)至 3个月(冬天)后可作农肥)】消毒,污水的沼气池发酵法(将污水、粪便、污物等倒入沼气池中进行生物发酵)消毒。此外,还应注意进出场区人员的消毒和消毒池药物的更换。 六、强化畜禽免疫接种,提升畜禽特异性免疫能力。免疫接种是防制畜禽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其免疫病种分强制免疫和非强制免疫两类。强制免疫是以行政乃至法律手段执行的免疫接种,当前主要有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等,作为畜禽饲养者必须做好这些疫病的强制免疫接种工作,真正做到自己饲养的畜禽不发病,发病也不流行。此外,还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好非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接种工作,非强制免疫病种,猪主要有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仔猪红痢、仔猪副伤寒等,牛主要有牛出败、牛炭疽、牛支原体肺炎等,羊主要有梭菌性疾病、羊痘等,鸡主要有禽霍乱、白痢、马立克氐病、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产蛋下降综合征等,鸭主要有鸭瘟、禽霍乱、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等,鹅主要有小鹅瘟、禽霍乱等,兔主要有兔瘟、巴氐杆菌病、梭菌性下痢等。畜禽饲养者要根椐本地实际情况选择免疫病种,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在制定免疫程序过程中,要以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程序为主线,制定适合自己场(户)的免疫程序,根据免疫程序对自己饲养的畜禽实施免疫接种,自己无能力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的要及时申报,由责任兽医帮助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七、搞好无害化处理,消灭传染源。畜禽饲养场(户)的无害化处理是控制疫源在场(户)内传播和传出场(户)外的重要措施,作为畜禽饲养者要高度重视。养殖场(户)内的病死畜禽必须就地高温就地深埋,不得运出场(户)之外,否则就违反了《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要承担 3000元以下的罚款和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相关费用。 八、科学治疗,减少畜禽死亡。治疗是控制畜禽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消灭传染源的方法之一,是综合防治措施的组成部分,是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环节。当畜禽发生疾病时首先要将病畜禽从健康畜禽群体中隔离出来,单独饲养。其次对场地、圈舍、用具等要用机械消毒法、喷洒消毒法进行消毒,污物进行坑堆发酵法消毒,污水进行沼气池发酵法消毒。第三科学治疗,如果是病毒性传染病(重大动物疫病除外)可用高免血清、抗病毒的中药、西药和提高免疫力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用抗菌素抗继发感染;如果是细菌性传染病,要分清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在这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用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或者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如果是寄生虫病,除了对病情严重的畜禽个体进行治疗性驱虫外,还应对畜禽群体进行预防性驱虫;如果是外科病、内科病、产科病,要对其进行对症治疗。第四当采用临床症状、解剖变化、流行病学特点都难以作出诊断结论时,可采集病料送实验室诊断。第五紧急免疫接种,对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应选用有效、合法的疫苗,进行群体性紧急免疫接种。 九、自觉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控制疫情。畜禽疫情报告制度国家已有明确规定,作为畜禽饲养者必须无条件执行。通过疫情报告既可以通知责任兽医对其病畜禽进行诊断和治疗,还可以将疫情情况逐级上报,得到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如果是重大动物疫情,为政府的果断处置提供了第一信息,疫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对其他畜禽饲养者也是一种间接的支持。因此,当畜禽发生疫病时,饲养者应马上向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派驻乡、镇的兽医机构(畜牧兽医站)报告,乡、镇兽医机构再逐级上报,并派员到现场进行诊断、治疗或控制畜禽的移动。 十、坚持申报检疫制度,减少疫源传出。畜禽饲养者饲养的仔畜禽、成年畜禽及其产品需要出售时,首先要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报告,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检疫员对其实施检疫,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畜禽饲养者持检疫证明出售畜禽及其产品。对检疫不合格的该治疗的要及时治疗,该做无害化外理的要果断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千万不能将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及其产品移出场(户)之外。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