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是一种病吗?如何真正打败拖延症!
拖延症是一种病吗?
首先,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拖延症是否是一种病。经过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我发现从医学上来讲,拖延症其实是属于一种慢性病的,但是这种病症也有身体的原因,具体内容很深奥,因为涉及到中医方面,我的理解和知识也比较片面,就不做过多的解释;而从心理学上来讲,所谓的拖延,指的是能意识到拖延的负面后果,但是个体仍主观地、有意识地拖延或回避为实现某个目标所必须的行为,所以在心理学的角度,拖延症不是一种病,而是我们人类自主选择的结果。
其次,按我对拖延症的理解,我认为拖延症不是一种病,我认为拖延很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心理原因,因为很多人是明白拖延带来的危害的,但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每一次拖延的背后,都是我们自己对努力的恐惧和逃避。
很多人是恐惧努力的,因为没有人知道付出努力之后能得到什么样子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否如我们的意愿,这都是未知数。所以大部分人不愿意迈出前往努力的这一步,也就是拖延一次就会拖延第二次。事实上,好逸恶劳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没有人是生来就会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和工作。所以哪怕是我们有理性,我们也明白努力会在未来给我们回报,而我们内在的懒惰本质,会减少我们对未来回报的兴趣,导致很多人沉迷于当下的轻松,也暂时无视自己的无能和怯懦。为什么说是无能和怯懦?因为不去尝试也就不会失败,不会失败就不会有心理负担。而拖延症恰恰给了失败一个借口,我们可以把失败归功于“不认真”“拖延症”“我努力了就可以,但是我懒”,诸如此类的借口,给我们减小了心理的压力和负担。这种减轻自己心理的负担,听起来是一种不错的减压办法,但是事实上,只会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这种伤害就像是慢性的毒药,刚开始不会发现危害,久而久之,等到自己的身体出问题了才开始真正注意到这个毒药,那到注意到毒药的时候,还有救吗?没救了的。
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是,在现在这个社会,至少60%的人都会有拖延症,而有拖延症的这一部人里面,有一半是会逼着自己去改变这个现状的,而另一半就是得过且过,没有新目标,更没有新追求。拖延也有个鲜明的两极分化,一种是真的无可救药,也就是只能慢慢毒发身亡。拖延症呢,更大部分的原因就是上面说的心理问题,好听点就是天生的懒惰。
尽管我认为拖延症不是一种病,但是拖延确实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自己明明有能力提升,进步,但是就是不踏出关键性的一步。每个人都是想成功的,没有追求的人生是多么的无聊啊。所以我们应该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去认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去尝试另一种有趣的人生。那
如何真正打败拖延症呢?
1对任何事情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
对任何事情认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注。如果一开始对某件事情拖延,就会慢慢的形成一种懒惰的固定思维,就会自主性的逃避复杂的事情,然后再在心理暗示自己没关系的。对事情的不专注危害就是这么的严重,所以要改变延症,第一步就应该对自己的每一件事情认真起来。专注于某一件事情,也会让我们完成这件事情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老师下发了一组作业,如果我们边看剧变写作业,这样完成的效率就会大大的降低,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没有在作业方面得到任何的收获,得不偿失。在我们完成某一件事情或者任务时,不要刷剧,也不要听音乐,就只专心于这件事情就好,更不要时不时的拿起手机。久而久之,这种专注的习惯就会形成,我们以后的做事效率大大的增加,而且也会渐渐克服拖延。
2给自己压力
俗话说得好,压力就是动力。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没有任何压力,那我们从哪里获得完成这件事的动力呢。有压力,就会想高效率的完成这件事情,用“我一定可以克服”“我能行”的想法去战胜压力。给自己压力也可以说是给自己努力找一个借口,为什么说是借口呢?因为压力这个词在某些方面常常用作贬义,而这里的压力作为借口来说是一个中性词语,给自己的努力找一个恰当的能说服自己的原因。
3最好提前完成某项事情
李嘉诚曾经说过“成功的秘诀就是我的手表比标准时间快十分钟”,墨菲定律中:所有的事情都会比你预期的时间要长,你越不希望有意外的事情发生,意外事情就越会发生。那么我们如果能开始提前完成事情,不就是开始打败拖延症了吗,既然想克服自己的拖延症,那就从根本上抓起,不是说一定要提前完成某项事情,是每次在做事情的时候,都抱着这种提前的心态,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慢慢适应用这种模式,那拖延症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因为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发生,所以最好是提前准备。
4直面自己的拖延
首先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拖延,从心理上克服拖延症。认识到自己的拖延,并了解拖延对我们的危害,认真思考自己因为拖延错过了多少东西,假设从一开始没拖延我们又能收获多少是现在没有的事情,后悔吗?后悔自己因为拖延而放弃的自己吗,如果后悔甚至是不甘心,那就从现在开始改变这一切,而不是继续的得过且过。要知道拖延不仅仅浪费了之前的时间,还会让我们习惯自己的懒惰,甚至是产生了依赖性。而且拖延还会给我们带来焦虑,让我们一直处在叫焦虑的状态下。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只有我们从真正的内心深处发现拖延是个坏毛病,并且会影响我们的未来的时候,我们才会真心的去改正这个坏习惯,才会真正的战胜它。
5逐渐改变自己
这一点也是我要表达的最后一点,打败拖延症其实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做的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最后能改变这个坏毛病,所有关键不在于我们一开始就把所有的事情做的非常完美,只要一次比一次好就够了的。水滴石穿,战胜拖延症也是要一点一点的去改变的,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自己。所以慢慢来是最大的诚意,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下去。
总结来说,我们要迈出第一步,先做一个坚持有毅力的人,久而久之,就会真正的克服拖延症。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拖延症,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都不晚,只要是有愿意改变的心。
亲,您好,您说的拖延是一种病吗,我曾在大一辩论赛上面讨论过这个问题,有人说,拖延症是一种病,因为拖延症会影响人完成任务的效率,做事拖拖拉拉,不积极向上,是一种自甘堕落的表现。而有的人说拖延症不是一种病,我拖延一会怎么啦,干嘛要那么急,我就是慢性子怎么啦。但我感觉拖延症说是一种病也太过于严重,与其说拖延症是一种病,不如说拖延症是一种坏习惯,既然是习惯,那就是慢慢形成的。
我们如何打败拖延症,上面已经说了这是一种坏习惯,既然是坏习惯了,那我们就要改正,相信让大家打败一件事很难,但是改变一件事,只需要做到坚持就可以了,曾经有人说过一句话,21天可以养成一个坏习惯,那么需要改掉这个坏习惯也需要21天,只需要坚持。我们可以尝试着一点一点的改变,比如,给自己定个时间,最好佩戴个手表,做事的时候给自己定一个时间,按照规定时间内完成,所以我想说贵在坚持,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改变了,不再有那个坏习惯,也就没有拖延症啦。如果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如何打败拖延症,不妨在网上买本书看看,网上这种战胜拖延症的书也有很多呢。
希望小敏儿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许多人做事不积极拖延,对自己的拖延感到自责和内疚,尤其是在严重拖延之后,他们会感到焦虑。严重时甚至会成为一种心理疾病,形成恶性循环。拖延症是一种心理问题,可以治愈。
一般来说,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的现象。不能说拖延症是一种疾病。拖延症是一种心理问题。自我调节的失败就是拖延。尤其是在后果可以预料的前提下,它将推迟计划。这种行为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严重的拖延可能会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改变。例如,他们会感到内疚,不断否认自己,不断贬低自己,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等症状。拖延症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应该调整自己,严格执行计划,不要随意改变计划。拖延的习惯可以通过不断的调整来改变。如果拖延症严重且难以调整,你可以去医院看心理医生并进行调整。
拖延症的常见原因是完成任务的时间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有些人在做事时无法抗拒其他方面的诱惑,导致拖延。焦虑,拖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焦虑,但随着最后期限的临近,你会感到更加焦虑。
拓展资料:如何调整拖延?
改变你的理解,制定一个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你可以有适当的休息和娱乐,获得积极的情绪,不要逃避现实,把更困难的任务当作挑战,并在完成任务时给自己一些奖励。
自由放任的“拖延症”的后果可以大也可以小:有些人拖延,影响他人而不感到内疚,仍然我行我素;有些人知道他们的拖延会影响其他人。他们会责怪自己,但他们无法克服。他们总是纠缠不清。后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知道拖延是不好的,但没有办法改变它,这种矛盾和冲突会导致焦虑。”因此,拖延症是一种疾病,必须加以治疗!!
简而言之,拖延是一种坏习惯,应该及时改变。
我们一直推迟我们都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撒母耳·詹森
随着整个社会、各行各业运转速度的加快;随着全球的信息化、网络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生活变得更好,物质生活越发丰厚。我们惊讶的发现青少年的拖延症十分普遍,并呈现总体扩张趋势。时至今日,拖延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日益凸显。焦虑、拖延、更焦虑、再拖延,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心里根源,也只有了解这些根源之后,才能反过来控制拖延行为的发生。为此,大量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如今对于拖延症的理解也较之前更为深刻。根据2019年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90%以上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但是其中有一半的大学生从不曾意识到自己存在拖延行为。曾经的我也是一名拖延症晚期的严重患者,在克服拖延症的道路上也付出了百般努力,总结了些许自己的经验。今天我就结合相关的文献和自身的理解来为各位同学剖析一下“拖延症”这个不是疾病的“重病”。
我个人将拖延症总结为了三种类型,分别是“主动拖延型”、“被动拖延型”和“病理性拖延”。
望文思意,这三种类型都很好理解。首先主动拖延型就是在你主观上并不想做而去刻意拖延的事,通常是由一种逆反心理或者掌控力心理引发的。我举个例子,比如家里很乱,你刚想收拾一下房间,这时候妈妈就过来说你咋把房间弄得这么乱,赶紧给我收拾咯。听到这话,也许你就不想再收拾房间了,从而放弃了最开始的想法,这就是一种叛逆心理导致的拖延,也是我说的“主动拖延型”。这种拖延并非重点,今天我就一笔掠过,不在细讲了。
病理性拖延就是一些疾病引发的拖延行为,注意拖延症严格来说算不上一种精神疾病,但是有一些病状却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拖延行为,必须通过心理治疗和生理治疗才能缓解。我会在本文末大概的讲一下这种类型的拖延行为。
被动拖延型,即使主观上想要完成或者应该完成的事情或者动作,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比如心理问题或者一些其他原因导致了拖延。这是当下的青年最常见的拖延类型,也是我接下来要重点讲述的内容。
拖延就像韭菜,你以为割干净的时候,很快就会长出下一茬;拖延症也像掉下来的猫毛,你清理干净了这一批,下一批也马上掉到各种地方了。
克服拖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曾经为了克服自身的拖延陷入了十分焦虑甚至焦躁的情绪中。我尝试做表格、定闹钟、列计划,但是这些行为几乎毫无作用,对改善我的拖延症毫无帮助,这又使我非常的自责。直到后来,我开始接触拖延心理学这方面的知识,拜读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著作,才终于渐渐的和自己和解,慢慢的把拖延关进了行动力制作的笼子。
一、 拖延怪圈
我们先来看一下“拖延怪圈”吧,这是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在他们的科普作品《拖延心理学》中分析了大量的拖延者的情绪后总结出来的一种拖延循环规律。,他们发现拖延似乎有其自身的生命和意志,他们将之比喻为乘坐过山车,情绪会随着过山车的上上下下而起起落落。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影响拖延者的思绪、情感和行为具都呈现出了诸多共性,被学者称之为“拖延怪圈”。对此每个拖延者都有不同的体验,有的人几周、几个月都挣扎在怪圈之中,也有的人几个小时就经历了一个怪圈。但毫无疑问,也许我们每个被动拖延型的拖延者都处在这么一个怪圈里。
1.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在一开始,拖延者往往信心满满。当你刚刚接受一个新任务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这次时间充足,会有条不紊的将之完成。虽然你觉得自己不能或者不愿意马上开始做这个任务,但是你相信这件事总会自然而然地被完成。只不过当一段时间过去之后,你终于发现这一次地情况不比以前好多少,于是你的希望变成了担忧。
2. 我得马上开始。
虽然早一点开始的机会已经失去了,这一次能好好完成任务的幻想破灭了。你开始有点焦虑,压力也开始增加。感觉到自己必须得马上做点什么,然而离最终期限还早的很呢,所以你还是报有一点希望。
3. 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
又过去一段时间,你还是没有开始做事,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该怎么有一个良好的开头,也不是怎么去催促自己做事,而是脑中的一种不祥预感取代了剩余的乐观情绪。一连串的想法在脑中打转:
3.1 我应该早点开始
自己浪费的时间已经无法挽回,你只能沉浸在自责里,你后悔不已,反复的责备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开始。
3.2 我可以做任何事,除了这件……
在这个阶段,除了这件最重要的被避开的事情,拖延者什么都愿意做,整理房间、做一顿丰盛的大餐、为很远的未来做特别详细的计划等等。要做这些事情的强烈欲望突然变得无法抗拒起来。任务需要你马上开工,你却在做一些其它的事情,忙的不亦乐乎,并以此安慰自己,“起码我完成了一些事。”这些转移你注意力的事情会让你产生一种任务进度正在大步迈进的错觉。但是最终,你的任务仍然在等待你去完成。
3.3 我无法享受任何事情。
许多拖延者想要通过一些愉快的、立竿见影的活动让自己分散注意力。他们可能会打游戏、刷短视频、看小说或者跟朋友呆在一起。虽然看起来自得其乐,但是有任务没做完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你所感受到的任何一点快乐很快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负疚、担忧和烦躁。
3.4 我希望没人发现。
随着时间推移,你开始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任务还一点没做,你会装作很忙,你会远离同学、朋友以及任何能勾起你任务的地方。
4. 还有时间。
现在的你很自责和愧疚,但是始终抱着还有时间完成任务的希望。你保持乐观,期待着“缓刑”的奇迹出现。
5. 我这个人有毛病。
此刻你开始绝望,任务毫无进展。你开始怪罪自己,觉得自己有毛病,责备自己为什么毫无自控能力。
6. 最后的抉择:做还是不做。
最后的阶段,你必须在背水一战和弃船逃生之间做出抉择。
A. 不做
你顶不住内心的压力,也受不了满心的自责与愧疚,衡量了任务在最后的几个小时内是根本无法做完的时候,你逃跑了。
B. 做
压力如此巨大的现在,虽然完成任务毫无希望,但你觉得不管做些什么都好过干呆着忍受内心的折磨。于是你开始做事了。但让你惊讶的是,事情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困难,无论如何,事情已经一步一步在前进了。当然,你已经没有任何多余的时间把事情做好了,现在的你,一心只想着能完成就好。
7. 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当任务不论是被放弃还是被完成了,事情总归是告一段落了,但是过程中你却经历了重重磨难。这是你难以忘怀,于是你毅然决然的下定决心不会再踏入那个怪圈一步,下一次你一定早点开始,按计划有条不紊的完成任务。你的意志非常坚定,一直到下次的任务再次出现……
就这样,这个怪圈随着一句坚定的誓言画上句号,但是尽管他们痛下决心,大部分的拖延者还是会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的陷入怪圈之中。
二、 对失败的恐惧导致拖延
害怕失败可以导致拖延行为的发生,有着这种心理的拖延者无法承受全力以赴却最终失败的结果,无节制的在心中夸大失败所导致的后果,以至于潜意识里不敢尝试、不敢付出努力,最终导致拖延行为的产生。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理查·比瑞博士观察到害怕失败的人可能有一套他们自己的假设,这些假设会阻止他们努力、做事。这些假设是:
1. 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
2. 我的能力决定了我的价值。
3. 我做的事情决定了我的价值。
我们能总结出以下的等式:
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有了这样心理的人,往往就会害怕自己把事情搞砸,因为在他们心中,把事情搞砸就意味着能力不行,就意味着本身没有价值。这超出了一件事做的好不好的范围,而是能不能做好一件事直接成了有没有能力、有没有价值的衡量标准。
对这些人而言,能力是各方各面的。所以,他们想让自己做的每件事都能体现出他们有多厉害——考试拿高分、竞赛拿大奖、英语学的好、会弹琴会画画会唱歌。当能力成立自我价值感的单一决定因素时,问题就产生了,这个人的表现成立唯一的衡量标准,其他方面全被忽略了。
这些人会慢慢恐惧做事,因为他们会害怕将事情搞砸而被别人看作是无能的人。于是拖延行为就发生了,因为拖延行为打断了上述总结的公式,也就是能力不再等于表现了,当他们表现得不好时,便可以安慰自己“如果我早一点开始,全力以赴,我肯定能做好。”
三、 完美主义导致拖延
完美主义者从某个角度可以分成两种,这两种都想要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有的时候甚至会对自己产生过高得期望,也就是自己能力达不到得期望。这时候,正常得完美主义者会坦然接受失败,并想着自己所期望得样子付出努力。畸形得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但是对自己却不抱希望,不愿付出努力。导致期望和表现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所以更容易自责和消沉,变得更容易放弃。
畸形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期望太高,比如一个偏胖的人想在两周内就达到很好的体型,比如考试前三天才看书就像考满分。这些高标准会因为他们的高期望而阻碍他们努力的障碍,使他们感到沮丧和挫折。导致他们放弃并拖延。
四、 拖延是逃避心理的外在表现
有很多因素会导致我们产生逃避心理,比如你必须做一件不情愿的事,比如你必须去接触你害怕的老师或者教授。这都会让我们产生拖延行为,不情愿的事情会拖到不能再拖才去做。自己害怕的老师也会拖到最后一刻才去见。
五、 时间规划偏差导致拖延
现代生活很方便,互联网无处不在,学习成本也急剧下降,我们可以轻松在网上找到各种学习资源、学习资料。这让一些人每天给自己安排很多事情,却从来不考虑自己能不能做完,比如在本来的学业之外参加很多社团活动,又要学习画画、弹琴等。过多且繁忙的事情会导致你今天的计划根本做不完,从而产生拖延行为。
六、 内在时间与钟表时间的偏差导致拖延
有种类型的拖延者的时间观念与客观的时间并不一致,这也是大部分拖延行为的起因。
在一项调查中,当拖延者被询问起第一次拖延时的记忆时,大部分拖延者给出的答案都是在小学阶段。
古希腊人认为时间有两个分支——钟表时间和沉浸时间,钟表时间之外的时间才有意义和价值。现代有对时间同样的区分——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客观时间由日历和钟表决定,不可更改。主观时间则是我们每个人对自身的时间流逝的独特的感觉,不可量化、无从比较。有的时候我们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比如玩游戏或者早上赖床时,有的时候我们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上课时或者开会时。
我们每个人都有对时间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这就是时间感。比如对于不认识钟表的婴儿来说时间是完全主观的。对他来说,时间就是从感觉到需求到需求被满足之间的间隔。而到了少年,每天接触新的事务和其无限的生命让他每天的时间都无比漫长。老年则是因为有着漫长的记忆和缓慢的行动,导致现在的时间极其短暂。
当自身的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存在巨大的矛盾时,会使人产生拖延行为,就像生活在另一个时间区域一样。当一个少年内在时间是个婴儿,当一个老人的内在时间却是少年时。就会陷入工作、家庭、学习等诸多问题当中。
拖延总是会设法在某个人生阶段抓住我们,在二十岁和四十岁选择要不要生孩子是两码事,在三十岁和五十岁选择交不交保险也是两码事。如果不考虑将来,总是拖下去,那么必然有一时刻,将来成为了现在。
七、 发达的娱乐方式导致拖延
如今我们生活中电脑手机已经是必需品了,每个人都离不开。同时娱乐方式也充斥其中,游戏、短视频、小说无穷无尽,这类电子产品成瘾行为不是偶然,而是商家经过大量算计才推出的产品中就带有的让人成瘾的东西。有个名词叫奶头乐,说的就是这类给人短暂快乐的产品。
当沉溺于此类产品时,也会导致拖延行为的发生。
八、 克服拖延的几个小建议
克服拖延的方法,其它回答说了很多,我就只提一些建议吧。
1. 直面自己
坦然接受自己并不完美,能力是有限的,并不一定每件事都要做得完美。这也代表着你还有进步空间,可以通过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失败是一个让你加倍努力地理由,而不是退缩放弃的借口。
2. 前关注
当你行动的时候,你会发现阻力和动力同时在起作用,但阻力并不是你的敌人。当你感受到阻力的时候,试着在纸上写下来,此刻阻止你行动的,是什么理由,是什么事情。同时,你也可以将你所能想到的曾经拖延时的心理都写在纸上,并在下面写上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应付。
3. 短暂冥想
在你知道自己现在在拖延时,请立刻放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立正闭眼,将心思全部放到自己拖延的事情上,默念几遍。睁眼后,你有很大的几率去做这件事了。
4.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列举自己明天或者下周要做的所有事情,记得给自己留足放松的时间。
5. 设定可操作的目标
在设定计划和目标时,要将目标设定为可操作的。比如“我要停止拖延”这种不具体、抽象、难分解的目标就不适合被设定。
6. 坚守时间极限
为自己设定一个极限时间,时间到了无论如何开启下一阶段。
7. 随时都可以开始
要有随时可以开始的心态,不要等所有准备完全做好才开始。
8. 回忆选择关口
过去你可能不自觉就选择了拖延,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学会意识到自己的拖延,回想自己在过去的选择中,什么时候选择拖延,用什么理由说服自己的。
9. 不要给自己安排太多事情
10. 适当的玩,拒绝电子成瘾
九、 病理性拖延
同时,有一些病症也能导致拖延行为的外在表现,需要就医治疗才能缓解。
1. 执行功能障碍
2. 注意力缺失紊乱
3. 忧郁症
4. 焦虑症
5. 强迫症
对拖延症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哦。
参考资料:
[拖延心理学]——简·博克、莱诺拉·袁
[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尔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亚瑟·叔本华
拖延症不是一种病。
拖延症的解决方式是建立积极的情绪,做好时间管理及日常生活管理,必要时可采取心理治疗。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制定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法,即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症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精神疾病,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心理问题的表现。
拖延症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转变消极的、片面的认知观念,建立积极情绪,增加自信心,充分认可自我的价值感,自我鼓励,培养自信心,提高做事情的动力。当出现拖延思想时,采用“即刻行动”来抑制已有的拖延思维。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等多种方式来调节干预。
1、适当地接受
首先要接纳自己有拖延症的事实,一般过于追求完美且做事认真负责任易出现拖延症,他们要求把事情做得最好,才一直拖延,没有着急下手,常常在最后时刻才完成任务。不要因为有拖延症而过于焦虑和烦恼,从多方面来看待问题。
2、固定好时间
固定好时间且养成好习惯,安排自己在固定的时间坐在书桌上工作,期间抛开游戏和手机,会发现自己能提前完成很多任务,感觉任务越来越轻松,且自信心充足,同时也减轻心理上的负担。
3、消除一切干扰
消除一切会影响人们工作效率的物体,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工作上。朋友或家人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克服此坏习惯。
4、学会分清主次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分清主次,要做的事情分好优先级,先解决突发性和迫不及待的事情。
5、设定好具体目标
一个人没有具体目标是会变得拖延。一旦拥有明确的目标时,可以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目标时,人们就会行动起来。另外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拖延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限的往后推拖延。无论如何都给自己设置一个期限,若实在控制不了的话,就该使用最后的期限力量。
6、制造紧迫感
人没有紧迫感的时候易拖延,这就是所谓的本能偷懒。当意识到事情紧迫性时,会调动精神来面对眼前的任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部分人群认为拖延症是用自制力来克服的,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克服拖延症真正需要的是培养人们的行为方式,习惯当天是当天毕,马上解决的事情绝不能拖延,久而久之就能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出现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