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是一种病吗?如何真正打败拖延症!

 我来答
小苹果传03
高能答主

2022-03-10 ·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4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2.2万
展开全部

拖延(procrastination)一词拉丁字的解释是“向前”加上“为明天”。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把重要的事情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的不好行为。严重的拖延症甚至会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会使人不断地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简单说就是,明知道这件事该干,但是你就是拖着不干,而拖着不干的同时,心中还有强烈的焦虑感和负罪感。拖拉、焦虑、负罪,这三条凑齐了,就叫拖延症。

但是,拖延症≠懒,懒,是不去做,没有负罪感和内疚感;而拖延症,是明知道该做,但就是拖着不去做,而且内心还充满负罪感和焦虑感。

有一个段子,有一个人,某天晚上终于要开始做创意方案了。他回到家打开了电脑,想想这个工作这么重要,决定要先调整好心态。所以他先吃了一碟瓜子,又啃了一只鸡爪,接着吃了三个巧克力派,身体调整得不错,但是心情还没调适好。于是,他又洗了一个澡,洗完之后擦了一遍爽肤水,又擦了三遍爽肤露。他又觉得这个氛围还不太对,便给自己泡了一壶香香的菊花茶。终于可以心如止水了,然后,他看着那个打开的word文档,睡着了。

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段子好笑,但反映的却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常态。计划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好好学习,然而通常是一下班后就东摸摸西摸摸,打游戏、刷抖音、玩微博、追热剧,对于学习总是一拖再拖,等到再一看时间,已是深夜……学习,那就明天吧。然而,到了明天,依然是同样的情况。我们的各种美好计划、任务都在这样的一拖再拖中一再延后。

正如从明代就流行的一首《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你是消极拖延者,还是积极拖延者?

拖延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积极拖延者,一种是消极拖延者。

消极拖延者即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拖延症者:在需要完成一件任务时,消极拖延者什么都不想做,不去推动这项任务,只是让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在时间的流逝中忍受焦虑的煎熬和享受拖延的快感和负罪感。


积极的拖延者同,他们只是故意把任务推迟到最后一刻才去做,这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重压之下才会有最好的表现和最大的动力。积极的拖延者相信自己达成目标的能力,他们应对一项任务时,最终表现通常都不错。

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拖延症?

很多人喜欢拖延,他们对手头的事情不是做不好, 而是不去做, 这是最大的恶习。——比尔盖茨

既然明知道拖延症是恶习,那就要努力去改正,你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法去尝试克服、减缓:

1.立即行动

要立即行动,不要拖延——林肯

克服拖延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即行动。因为对于要做的事情,无论用什么借口一拖再拖,拖到最后还是要完成,还是要面对,还是要去解决,那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一开始就立即行动起来。


当心理上一产生想拖延的念头时,就第一时立马开始去做,立即行动!立即行动!立即行动!不让自己进一步陷入拖延的消极情绪中,从而进入大脑的舒适区去。因为一旦大脑进入舒适区,我们就会沉浸在舒适区的安乐窝中,很长时间都难以走出来,进入学习区,从而进入行动状态。

我们都知道华为的执行力是世界一流的。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华为从上到下一贯奉行的“不要迟疑,立即行动”的企业文化。

在华为公司内部,只要是上级决定了的事情,那么下级人员必定会在第一时间付诸实施,从来不会也不敢拖延;只要公司确定了目标和方向,员工们总是会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研发出来。也正是因为这种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华为才会屡屡把对手打个措手不及,这也是华为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原因,更是华为能够保持技术领先的重要保障。

对我们个人来说也同样如此,没有什么比立即行动更能有效克服拖延症的了。很多时候,我们遇事都习惯了“等一等”、“再想一想,看一看”或者“等会儿再去做”,而正是这些拖延心理,才是导致我们的各项计划难以有效执行下去、获得成功的罪魁祸首,也是导致执行力低下的重要因素。

正如《战胜拖延症》一书的作者蒂莫西·A·皮切尔所说的:

“谁会真正想做令人厌恶的任务呢?没有人。但是这任务很可能是我们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途径,我们可能不想做,但是我们必须去做。”

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公司来说,任何一个可行的计划实际上都耗不起也等不起,因为拖延一旦产生,有时候哪怕在几秒钟、几分钟、几个小时内就会产生负面效果。一味拖延只会让我们陷入“温水煮青蛙”的状态,导致斗志和竞争力的逐渐丧失,最终沦为平庸。所以,我们必须立即行动。

行动是治愈一切拖延症的良药!因此,凡事不要拖,立即去做!立即去做!立即去做!

不想去运动时,立马穿上衣服走出门,跑起来,一旦开始跑起来,最后你会发现自己也能坚持跑下来;

不想看书,立马放下手机,拿起书,看起来,一旦进入阅读状态,最后你会发现自己也能看进去;

不想处理某项工作任务,立马开始做,边做边想,先完成,再完善,最后你会发现就算是对自己来说很难的任务也能完成。

2.设定具体的截止日期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Deadline,最后完成期限。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拖延,就是因为手头上要做的事情不是立马就要完成的,还没有到最后完成提交时间,我们心理上就会产生:还有时间,反正时间还没到,再拖一拖,还有的是时间完成……但一旦设定了具体的完成时间,越临近完成时间前就越会逼着我们自觉去开始行动。

有研究发现,设定截止时间的确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拖延症。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定截止日期也是有差别的。

①自己设定的截止日期相比外部规定的截止日期效果要差。因为自己设定的截止日期是属于自我内部的,自觉的行为,没有人监督,是否执行都取决于自己,比较不容易遵守;而外部设定的截止日期,如学校规定的考试时间或者公司规定的方案上交时间对一个人的约束力更强,个人也更容易执行和遵守。所以,在设定截止日期时,学会巧用外部硬性规定的截止日期来对克服拖延症更有效。

②设定更具体的截止日期比笼统的截止日期效果更好。比如你说今天中午12点要写完稿子,就比今天写完稿子的截止时间执行效果更好。因为今天12点,时间更精确,也更能倒逼着你开始写,如果是今天内写完稿子,有可能你要拖到晚上11点可能还没开始。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也不要低估自己的拖延能力。

3.从消极拖延者变成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拖延者分为消极拖延者和积极拖延者两种类型,积极拖延者并不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消极拖延者,不妨转换一下心态,把自己变成积极拖延者: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在压力之下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然后放下那些恐惧、担忧,把当下延迟的时间用来全身心积极投入到你想做且有意义的事情中去,最终在截止日期到来之前高效地完成你必须做的事情。

而如果你能确信自己属于积极拖延者,在生活中拖延某事只是为了让自己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的压力下有最好的表现,那么你只需要坚定地继续做好即可。

4. 结构性拖延法,把拖延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

结构性拖延法,是荣获2011年“搞笑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约翰 ·佩里教授在其著作《拖延一点也无妨》一书中提出的。即:

每位拖延人士,都会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往后拖。结构性拖延法,正是一门关于如何利用拖延症这一消极特征、让它为你服务的艺术。在这个概念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拖延不等于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爱拖延的家伙们极少什么都不做。他们的确会做些略微有用的事,比如做做园艺啦、削削铅笔啦、画个重新整理文档的简图以便自己有空时去收拾啦什么的。

为何拖延者们愿意做这些呢?因为做了这些,就可以不去做那些更重要的事。而如果他们的待办事项里只剩了“削铅笔”这一件,那么天底下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促使他们拿起削笔刀了。拖延者完全可以积极有效地处理一些有难度、时效性强的重要任务,只要他们可以借此逃避去做更重要的事。

罗素说:“据说人是理性动物,我一生都在寻找证据支持这种说法”!

人类虽是理性的,但也存在很多非理性地带。比如好吃懒做、追求舒适、拖延等。既然拖延症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无法避免,那更有效的方法是用结构化拖延法,把拖延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具体方法如下:

①找一堆有价值的事情来做

比如,同样是拖延做其他事,有的人利用这段被拖延的时间上网、打游戏、刷抖音、追剧,有的人却用来插画、看书、健身、学习茶艺、画画等等。就算你喜欢上网,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去上网学一些你感兴趣、对工作有帮助的东西;喜欢刷抖音,除了看着傻笑,抖音上也有分享很多好的美食做法、健身技巧、高效工作技巧、思维练习、学习方法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去刷,在愉快玩耍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②将这些有价值的事情列一个优先级待办清单

a.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重要程度依次往下列,第一项列耗时较长、花费大量精力或不可能完成的重要事项。

b.清单里除了规划要做的事,还要规划不要做的事。例如:30分钟复习后,不要打开微信,喝一杯水休息5分钟,上网时不要打开B站等等。

c.完成后打钩,或者用APP记录,但是不要让它消失。因为完成的任务会给予极大的正面反馈,从而为自己带来成就感,刺激自己进一步去完成其他任务。

d.将要完成的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把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提高它的可操作度。

5. 克服恐惧心理,接纳不完美的自己,避免完美主义

完成,好过完美——Facebook

很多时候,我们会拖延,一方面是因为做的事情有难度,我们心里没底,没有把握,担心做不好,内心深处对失败的恐惧促使我们迟迟不敢开始行动;一方面是内心的完美主义作祟,总想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害怕没做好影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查资料、思考行动方案、做计划,搭了一大堆高屋建瓴的框架,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风险预案,然而最重要的去做这件事情却始终没开始。

正如约翰 ·佩里教授所说:

因为过于追求“完美”,而陷入了难以“完成”的境地。这些时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如果你也曾为了写一篇论文,查了无数篇文献,然后把它们统统下载到了你电脑的硬盘里——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么多文献如果你全部仔细读过,应该能写出一篇相当“完美”的论文;这也意味着,你很可能根本无法读完其中的哪怕三篇,而更可能的是在截止日期前夕抱抱佛脚,匆忙浏览一些,引用一些,交稿完事。

一方面,恐惧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但真正的勇敢者都是明知有难度也依然勇敢迎接挑战,而不是畏难不敢前行的人。有句话说“你不逼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本可以做到”。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人为放大了事情的难度,勇敢去做,多尝试,最后你会发现有些事情也没想象中那么难。

另一方面,人无完人,我们必须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要事事苛求自己一定要做到最好,先做到,再做好,再做到更好,大楼不是一天建成的,牛逼也不是一下子就练就的。如果连做到都难,又何来的做好呢?


总结

借用蒂莫西·A·皮切尔在《战胜拖延症》中所说的一句话:

“除了我们自己不情愿,没有别的事情会阻挠我们适时而为。”

你可以凡事拖拖拉拉、逆来顺受、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你也可以立即行动,一直卡着自己的脖子往上爬,摔下来痛苦一场,再咬牙继续往上爬,风风火火过一辈子。可能前者觉得后者累、自讨苦吃,后者还觉得前者糊里糊涂、可怜。结果怎么样,谁也不能未ト先知。我们各有各的活法,谁也不能说谁错,可是人都得挑一种对得起自己的活法一一所谓对得起自己,就是甘当废柴也好,逆水行舟也好,都得坦坦荡荡。

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别让原本可以更优秀的你被拖延症越拖越平庸,更别让你的人生败在拖延症上。愿你能摆脱拖延症的束缚,战胜自我,勇敢前行,所求如你所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麦窝
2022-03-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09
展开全部

拖延症,轻度来说是一种行为习惯,比较严重的才能称之为是一种疾病。在我看来,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有拖延症,当然我也不例外。患有拖延症的人一类是过于追求完美的人,我们知道,完美主义者往往会优先思考完美结果,一旦发现自己无法实现期望,就会启动逃避模式。一类是过于焦虑的人,觉得自己做不好,就会产生一种就算做了也不怎么样还不如不做的想法。很多人想要摆脱拖延症都没能实现,很多人只是在短时间内做的很好就以为自己已经没有了拖延症的困扰。想要长久地改变拖延症,还需要长久的坚持!

一、写计划可以把自己今天要做的事情或者今天想要完成的计划写在纸上,并把这张纸放在每天都没看到的,非常醒目的地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让自己的意志督促自己。二、制定时间表把自己一天的事情制定成一张时间表,精确到分钟,并写上计划完成的时间,当然,不要把计划安排地太满,否则,会产生厌恶感。

三、让好友,家人监督自己的定性不行,就找一个每天都能看到你的人,时时刻刻提醒你,并督促你完成,四、改变理念治标要治本,要想从根本上打败拖延症,就要从根本上摒弃拖延症的这种理念,不要有这种想法。比如学习,可以看别人的励志视频,它真的可以提升你的斗志。将来想要完成什么样的梦想,就寻着这个目标不断追随向前!

五、把任务分解

我们不需要在短时间内全部完成,可以把任务分解成一些小任务。

最后如果你的拖延症到了很严重的地步,那就只能使用专业的方法,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不论什么样的方法,如果不能长久地坚持下来,就算再好也无济于事,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发掘对事物的兴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新初游戏

2022-03-13 · 知道合伙人游戏行家
新初游戏
知道合伙人游戏行家
采纳数:11048 获赞数:31714
全国大学生结构大赛校赛区第六名。 全国大学生建模大赛参赛者。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拖延症是当代青年的一种常见“症状”。由于手机的普及,以及娱乐方式的增加,空闲时间具有很多消遣方式,这也让很多人在业余时间,都会忍不住打开手机、电脑,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娱乐活动。

在大学校园里,拖延症也是非常泛滥的区域,我和很多同学,都会习惯性把一些学习任务留到最后,考试复习往往也会等到最后阶段才开始。拖延症是一种没有“良药”的消极习惯,也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拖延症,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消极的习惯。习惯性的拖延,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不会提前完成已有的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先享受,就会享受生活,等待时间紧迫,开始出现较大的压力时,才会花费时间完成自己的任务。

拖延的习惯养成之后,“一拖到底”就会成为习惯,不到最后时刻,身体和精神都拿不出最佳状态去努力。大学刚入学的时候,我和室友都有明显的拖延症,老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拖到最后一天晚上才完成,期末考试也仅仅提前一个月才开始复习,大学生活十分精彩,以至于让我们不“舍得”将时间提前使用:

不愿提前完成:

时间就像海绵,总能挤出一些额外的时间。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手机、电脑等娱乐设备,往往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并且这些电子设备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每次拿起手机开始查看各种消息和新闻,往往不知不觉就会浪费数个小时的时间。

在大学生活里,每天的课程没办法拖延,只能按时上课下课,完成课程安排,但是当不能拖延的任务目标完成后,就会直接进入到较为放松的娱乐状态。

每当一天的课程结束,我和室友基本都会回到寝室躺着玩手机,或者打开电脑一起玩几局游戏,即使有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也不会感觉到丝毫的紧迫感。

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其他地方,一天总是存在很多空闲时间,但是拥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优先把时间花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不愿意提前完成自己的任务。

 

万事拖到最后:

养成拖延症的习惯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到最后时刻,完全拿不出干劲,只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在大学里,拖延症最为明显的地方,就是每学期的期末考试,课程学习结束后,很多同学就会开始学科复习,但是拖延症严重的同学,往往会享受课程减少后的大学生活,开始尽情享受课程减少后更多的娱乐时间。直到距离考试日期逐渐接近,才会开始复习计划。

班级里有很多同学,都喜欢在最后时刻才开始复习,并且很多同学会把时间压缩到非常短的时间。将所有事情拖延到最后,也会导致任务变得非常紧迫,很多同学也因为拖延症,导致挂科或者各种任务无法完成。

 

“病情”特点:

拖延症,是一种行动习惯上的消极,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疾病。

拖延症的起因,就是一种惰性的习惯,由于生活中充满各种诱惑,如果无法经受诱惑,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就会形成拖延症。

拖延症是非常消极的习惯,在拖延的过程中,会让时间安排出现两极分化,空闲时间大量用于偏向娱乐的活动,临界任务期限结束的时期,时间安排就会开始大量偏向工作、学习任务。

这会导致精神上的逐渐散漫,同时也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压力,在短暂的时间里,没有完成相应的目标,就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在养成拖延的习惯之后,拖延症的症状往往会不断加剧。

尤其是通过拖延症,享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自由生活,虽然最后留下很多任务,但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需要完成的目标,就会让我们产生侥幸心理。这种侥幸心理,会让我们逐渐依赖拖延,希望通过拖延的方式,让自己的日常生活更加轻松。

将所有任务拖延到最后完成,往往会产生较为敷衍的成果,由于时间不足,短时间完成的任务,无法比拟花费大量时间完成的工作,拖延症的衍生物就是敷衍行事,这会让我们的行为逐渐变得随意慵懒,做事的质量也会逐渐下降:

拖延成功的侥幸:

无论是从始至终的努力,还是最后的拖延,在很多事情上获得的结果往往都是相同的。

比如平时的课后作业,提前完成的作业,和最后突击完成的作业,很难直接看到本质的区别,从结果上来看,大家都按时完成了作业。这就会产生拖延的“侥幸心理”,从拖延症的角度来看,可以享受很长时间的随性生活,最后阶段突击完成作业,就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这种侥幸心理,虽然不会给其他人带来干扰,却会让拖延症逐渐加剧。拖延所带来的好处会被无限放大,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也会越来越依赖拖延。

 

拖延带来的敷衍:

想要完成任何目标,往往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而拖延症,就是无限压榨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并将这些时间放置到自己更喜欢的事情上。

随着时间和精力的缩减,完成任务就会开始带有敷衍的感觉,尤其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准备考试。

拖延到最后完成的任务,往往会出现很多细节上的差距,而最后阶段在开始复习的考试,也很难取得优秀的成绩。习惯于拖延的大学生,考试的目标往往也很敷衍——及格往往就是拖延症们的最终目标。

拖延症的加剧,会让时间压榨变得越来越严重,这就会导致敷衍态度越来越明显,进而产生恶性循环,从短时间来看,拖延和敷衍并不会让一个人和周围人产生明显差距,但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差距就会开始一目了然。

 

“病情”特点:

拖延症看起来是时间的消极利用,但是和很多疾病一样,拖延症也带有“副作用”。

随着拖延症的加剧,对拖延症的依赖提升,敷衍的习惯也会逐渐养成。在建筑学专业中,拖延症基本占据90%的学生,就连老师也知道,建筑学学生基本都有严重的拖延症。

由于建筑学并没有很多的专业课期末考试,学科成绩的评定标准,就是课程最后的设计作业,由于设计作业非常复杂,很多同学都会将设计作业拖延到最后。老师布置设计任务后,第一批学霸级别的同学瞬间开始设计和绘图,其余同学开始进入到“假期模式”,距离交作业还剩半个月,半数以上的同学会开始行动;距离交作业还剩一周,教室里就会人满为患。

当交作业的那一天来临,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设计作业是一周时间敷衍出来的,哪些设计作业是精心打磨出来的精品。


在大学生活之类的团体生活环境中,拖延症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拖延症往往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尤其是在大学寝室里,如果一个寝室里的某个同学有拖延症,那么基本整个寝室都有或多或少的拖延习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霸寝室和学渣寝室,往往可以很轻松的区分出来。

之所以要改掉拖延的习惯,不仅仅是因为个人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拖延症的人数越来越多,就会让拖延症逐渐“扎根”,变成很难根除的“恶疾”:

带动周围人荒废时间:

拖延症的本质,就是将时间浪费在其他地方,而在团体生活中,娱乐行为或者是学习行为,往往都是同步进行。

大学刚刚入学的时候,室友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好,而且大家都有玩游戏的习惯,因此每当空闲时间,只要一个人提出玩游戏,大家就会一呼百应,一同沉迷玩耍,丝毫不提学习的事情。

这就让大一的整整一学期,都花费了很多时间进行娱乐,直到考试时间公布,距离期末考试仅有半个月时间,大家才突然紧张起来,然后一起去图书馆学习,记忆力好的室友很快完成了复习,记忆力和悟性较差的室友,就会非常吃力,而且导致室友的高数直接挂科。

 

带动周围人开始拖延:

拖延症如果早早展现出成效,并且让很多人感到羡慕,就会带动周围人开始拖延,产生拖延症的传染。

拖延症一方面可以带来短时间的幸福生活,如果拖延症还侥幸完成了任务,通过了考试,就会让拖延症额外附加一层迷雾,看起来拖延症似乎好处很多,只需要用最短的时间逼自己一次,就可以完成所有任务。

拖延症带来的侥幸心理,就会让拖延症逐渐传染,让很多人开始变得懒惰而敷衍。

 

由于我和室友经过了大一的教训,而且有室友付出了惨痛的挂科代价,之后的学期里,大家都开始重视学习,即使再拖延的室友,也会至少提前一个月开始小规模的复习,之后逐渐加重复习任务,从而让整个复习流程更加轻松。

大学寝室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之后,有拖延症的同学也会逐渐改善,只要大家努力奋斗,展现出自己的精神面貌,不要被拖延症带来的短时间幸福所诱惑,就可以带动周围人一起摆脱拖延症。

“病情”特点:

拖延症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但是这种“传染”也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如果一个人因为拖延,获得了很多好处,那么拖延的“传染性”就会瞬间提升,能够享受幸福生活,只需要用最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必要的任务,确实会让很多人加入拖延。

但是如果因为拖延,付出了代价,那么拖延症反而会成为一种“警示”,室友因为拖延导致挂科,自然让大家不敢拖延,毕竟大学挂科不仅仅需要在假期复习知识,还需要提前返校参加补考,确实非常麻烦。


拖延症百害而无一利,时间是固定的,而拖延症只是将任务和娱乐进行两极分化,并且压榨完成任务本身需要的时间,这种行为只会让敷衍成为习惯,并且会在最后的时间里,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拖延症,想要根治,需要从心态和行为上着手,下定决心进行改变,才能得到成效。放弃自己习惯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用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所有任务和挑战:

心态转变:

无论做出任何改变,都需要从内心深处开始改变。将主要任务拖延到最后完成,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自己愿意为之奋斗和努力的目标。

由于没有目标,当拥有空闲时间的时候,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消磨时间。没有目标和动力,玩手机、进行其他娱乐活动,就成为随手开始的事情。

当拖延的习惯养成之后,不仅仅是空闲时间,即使是上课或工作期间,往往也会禁不住诱惑,宁愿把本分内的任务拖延到最后,也要选择当下的幸福。

改掉拖延症,首先需要摆脱慵懒的心态,让自己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强迫”自己完成目标,当我们养成习惯,每一个目标的完成,都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心态转变后,完成目标的动力也会油然而生。

 

从拖延症的心态中进行转变,需要一定的心理建设,也可以借助外力完成。

同班同学就有利用锁手机软件或硬件,强迫自己离开手机,进入图书馆进行学习,进而逐渐改掉拖延症。

拖延和敷衍的心态根除后,就可以为自己制定每天的任务和目标,比如每天到图书馆学习3小时,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

每天从图书馆学习3小时,回到寝室看到室友一直在娱乐,也会有一种优越感~

 

行为转变:

心态的转变,或许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但是行为的转变,需要强大的自制力。

相比拖延症,每天规划好时间进行学习,规划好时间完成未来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这就需要牺牲一部分自由的时间。对于习惯拖延的人来说,坚持下去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习惯的养成,就是彻底离开拖延症的过程,良药苦口,提高自制力,不放纵自己,不恢复慵懒的生活态度,这才是治疗拖延症最关键的步骤。

 

拖延症摆脱之后,不仅仅不会丧失幸福感,反而会获得更大的幸福以及充实感。

大一时期由于经常拖延,在寝室玩耍,一天过去往往会感到十分空虚,虽然一天时间很开心,很自由,但是回顾一天,感觉什么也没有完成。尤其是双休日,感觉一眨眼的时间,两天就过去了,每一天的生活基本都是相同的。

摆脱拖延症之后,每天开始有固定的学习时间,每天学习的内容有所差距,每一天也会带来更多的体验,回顾一天,可以想到很多新奇的地方,也会感觉到非常充实。

拖延症,心态上的转变是治疗的开始,行为上的转变是根除的过程,当拖延症彻底离开,你会感觉到“无病一身轻”,每一天都充实而有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身的知识储备、个人能力,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电子设备的升级和普及,每一天不再是单调乏味的重复生活,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消磨时间。

这也导致当代青年很容易养成敷衍的习惯,尤其是当代青年能够接触到很多最新的事物,就像孩子购买了新玩具,总忍不住玩一玩。我们在接触到感兴趣的事物,看到感兴趣的消息时,也会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对诱惑的抗拒能力不强,就会导致原本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逐渐被延后,但诱惑无时无刻都存在,因此拖延的时间也会变得越来越长,直到迫在眉睫,不得不完成的时候,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突击完成。

 

在拖延的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也在逐渐产生。

首先就是拖延带来的时间浪费,根据大数据分析,当代青年平均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4小时,全国平均手机每日使用时间为2小时。而大学生群体中,这个时间更长,甚至远超平均水平。

手机的使用,往往就是拖延症出现的本质原因,即使有空闲时间,大家也会选择看看手机,在网上进行购物等等,拿起手机的一瞬间,几个小时很快就会转瞬即逝,当我们放下手机,才会感叹——这几个小时啥也没做,早知道不刷小视频了~

 

时间的浪费,时间被无限压缩,当我们不得不完成任务和目标时,就需要面临更大的压力,甚至需要熬夜完成。

在大学期间,很多同学会拖延到最后一周完成作业,在最后一周时间里,很多行动较慢的同学,会选择熬夜完成任务,甚至连续几天不睡觉,这对精神和身体都有很大危害,熬夜时间的工作效率也很低,会出现很多错误,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如果时间确实来不及,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敷衍,随着敷衍逐渐成为习惯,个人能力和个人要求都会逐渐下降,最终和其他人产生难以弥补的差距。

 

根治拖延症,是每一个拖延症“患者”都需要做出的抉择。

拖延症带来的只是空虚的快乐,离开拖延症,可以体验到更加充实的幸福。治疗拖延症,首先需要在心态上下定决心,如果自己的自制力较差,可以和朋友、同学一起制定计划,每天完成目标。

制定好目标,就需要坚持行动,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7-21天,一个长期习惯的养成,需要21-90天,既然下定决心,就不要让治疗过程功亏一篑。

 

鲁迅曾经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需要时刻准备向上走,时刻准备发光发热。想要成为积极向上的当代青年,我们需要摆脱拖延症,不用拖延为自己换取短暂的快乐,不用拖延当成自己敷衍的借口,努力向上,成为其他人的火炬。

时间很短又很长,离开拖延症,让每一天充实而精彩,才是真正的快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olaZr
高能答主

2022-03-14 · 专注校园生活知识分享
HolaZr
采纳数:379 获赞数:120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拖延症是日常中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词,那么拖延症是什么呢?拖延症是一个舶来词,来源于英文单词“procrastination”,直译就是拖延、向明天推迟的意思。拖延症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被普遍,很多人都说自己说拖延症患者,但是拖延症当然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生理上的病,应该说是心理上的一种问题,因为对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说拖延症是一种“病”。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摆脱拖延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呢,可以看一看下面的思维导图。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从拖延症的形成、对我们的影响、、形成原因以及克服的方法几个方面来具体探讨一下拖延症到底是病吗?我们要怎么打败拖延症?

拖延症的含义是指:自我调节的一种失败和不可控,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一种惰性的表现,对我们的生活是十分有害的,造成拖延症的原因是由多方面所影响的。


拖延症的表现十分广泛,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拖延症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平时把学习任务不断的推迟,推迟到最后考试前实在不能再推迟采取临时考前冲刺。拖延症的表现是在各个方面的,因此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事情:“哎呀,课程设计还没有做,四六级考试也没有准备,怎么办啊?算了,时间还够,明天再复习吧,不着急。”“衣服还没有洗,马上要没有换的衣服了,明天一起洗吧”……这种拖延行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的。大学生常见的“拖延行为”,可以分为学业拖延、健康拖延、金钱拖延、情感拖延等。其中,学业拖延首当其冲,在日常作业和考试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当代大学生首要正视的问题。

实际上拖延症的形成是一个伪命题,拖延症大多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可以说拖延症的症结最主要的原因是惰性和焦虑。拖延症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情绪所造成的个人心理应对方法。我们往往会利用可以利用的理由来逃避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因素,也就是逃避问题。当我们觉得所面临的问题不好解决,如果可以拖延,我们就会选择拖延,这样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会更好,当多次尝受到拖延带来的“好处”后,拖延症就形成了。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拖延症这种缓解焦虑的方式是临时的,所带来的代价也会加大。

拖延症虽然可以短暂的缓解我们面临问题所产生的焦虑情绪,但是这会让将来不得不面对问题的时候付出更多延误所导致的代价。所以拖延症带来的大部分都是负面影响和消极情绪。拖延症最大的危害就是为我们的心理所带来的影响,这种恶性的循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心理问题,如缺乏自信心,焦虑等等问题。


拖延症会给人带来大量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包含了拖延所带来的自责。往往这种时候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会对别人的话格外敏感,比如别人因为我们的拖延说“你怎么这么懒”的时候,我们会对这种否认评价产生极大的厌倦感。因为消极的情绪,焦虑感会再不确定未来的情况下不断的被放大。在这种对自己的否认下,大学生拖延症患者会精神萎靡,怀疑自我,并且开始不自信。所以说拖延症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心理上的问题,拖延症虽然不属于心理疾病,但是所并发的问题却可以导致心理疾病。

拖延症人群往往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一方面是这类人拖延的性格导致很难完成自己的目标,另一方面他们甚至会拖延掉给自己定目标,所以拖延症人群很难,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大学生群体本应该是充满朝气的,正属于青春时期,虽然说拖延人群并不少,但是很多人对拖延症患者都是嗤之以鼻的。试问谁会喜欢一个干什么事情都拖延,不紧不慢,懒惰成性的人呢。拖延症还会影响到身体健康,不同于心理健康,为什么说是身体健康呢?因为大学生中的拖延症人群大部分都是比较懒的,而干什么都不积极,带来的不喜欢运动等一类的并发问题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拖延是一种自我心理调解失败的结果,原因主要是性格、心理所造成的,主要包括颓废心理、完美主义者心理、认同感低害怕失败等原因,这是造成拖延的主观因素。另一个造成拖延的因素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学习压力大,对所处环境的排斥、对未来的迷茫感等原因,这是拖延的客观因素。


拖延症主要由主观:个人性格,客观:环境因素,两方面所导致。下面我具体来阐述一下造成拖延的主客观原因的具体内容。

  • 颓废心理

拖延者大多都有着颓废心理,用现在比较流行的形容方式就是“佛系”。与其说是佛系,倒不如说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这就导致做起事来缺乏动力。通常来说情绪低落、抑郁的人,通常对自己、外在世界及未来都抱有悲观的态度。他们常常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无精打采、注意力无法集中,这让完成任务对于他们而言变得十分困难。所以颓废的心理也是造成拖延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 完美主义者

大部分的拖延症人群大多还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对事件往往保持着追求完美的心理。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完美主义者们做事的质量虽然高但是与之而来的是效率较低,因为他们并不是完全的拖延。完美主义者总是认为做的还不够好,所以总是在不断修正的路上。因此完美主义心理是拖延症的另一个原因。但是我们并不是否认说这种完美主义不好,只是说不能一味的追求质量而去拖延完成的效率。

  • 自我认同感低,害怕失败

大学生们的会有的通病就是自我认同感不足,缺乏对自我的评价,害怕失败。人们往往会因为害怕失败失败,害怕承认自己的弱点而去选择逃避和拖延。这只因为他们更希望能够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做准备,等到自己准备的更加充分的时候,再去开始自己的任务,这就导致了需要更多的时间,也就为拖延找到了合理的借口。而一旦任务完成的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要求时,他们就可以利用时间不足的理由来为自己找理由,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这是一种十足的因为自我认同感不足所导致的拖延。

  • 工作压力繁重

从客观上来讲,学习工作的压力也是拖延的很重要的因素。现在社会环境竞争十分激烈,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大学生的各种内卷表现层出不穷,所以就导致一部分人不愿意去参加到“内卷竞争大军”的行列中去,选择拖延掉。最明显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可以看到,每年的考研人数越来越多。那么这些人都是真的想要考研吗?这是不见得的,由专家就曾说过,现在有些人利用考研来合理的来啃老,目的就是不想参与到工作竞争去,这种躲避工作的行为就是另一种拖延的表现。

  • 对工作环境的抵触感

对环境的不认同感对大学生的心理也是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的,在不喜欢的环境里生活又怎么可能积极起来。试问,假如我们在一个不喜欢的大学里学着不喜欢的学科,同时身边的同学朋友跟自己关系也不是很融洽,那自然是对什么事都是没有积极性的。积极性的丧失会导致拖延情况越来越严重。

  • 对外界的迷茫感

另外来说,我们的拖延还有一部分事对未来的迷茫感,也就是即使积极的做了却不知道这样会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所以对于未知的未来,我们就会因为这份迷茫而去对事物拖延。

拖延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或是时间管理问题,是由情绪以及所引发的一系列行为所共同影响下造成的一种又问题的做事行为。经过诸多的心理学研究证实,拖延症事可以被改善或是摆脱掉的,最主要的就是要去分析影响自己拖延的主要因素到底是心理上的还是行为上的。所以我们可以从情绪、行为两方面着手对拖延症说“拜拜”。

想要摆脱拖延症是需要过程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要从习惯上就改变拖延。

  • 增加自我认同感,改变心情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在做某件事之前就开始产生焦虑、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仔细想一想,我们每次在期末的时候都会对之前对学习的拖延行为而感到自责,也曾反省自己。但是由于缺乏对自己的认同,心情只会不断的继续低落下去,然后再下次继续的因为负面情绪而拖延,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所以我们要增加自己的认同感,接纳自己负面情绪,保持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是再不断的自我鼓励中达成的,塑造自信心对于激发积极性是由很大的推动作用的。不断的自我鼓励,并正确的对待自己拖延所造成的代价,去一点一点的试图改变这种习惯性的拖延。慢慢的你会发现你的拖延症会好很多的。

  • 分清主次,规划目标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会由一些突发事件和一些并不需要马上处理的事件。成功的人会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会对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出分类规划,并且把一个任务做出分解,一步一步的去解决掉。把事件按顺序逐步的去做,你会发现自己的拖延症不见了。

这是因为拖延症的本质就是对事件的堆积,而将事件分解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做事件规划和设立目标。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设立一个自己可以完成的目标,可以提升自己处理事件的信心和能力,减少自我怀疑。

  • 消除外界干扰

尽量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扰,时不时的可以关掉通讯设备,专心完成手头的任务,提升自己的学习工作效率。效率提升了,自然也就不会拖延了。

另外增强自己的自律性,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刚开始不适应的时候,可以写一个时间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执行一段时间之后可能我们会发现,不仅不拖延了,而且很多任务可以提前完成了,自信心这时候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 坚持理想目标

大学生群体都会有自己的理想目标,也就是想要达成的短期目标,但是大多数人会在半路就因为种种原因放弃掉。在这里,我建议要坚持自己的理想目标,无论能否到达梦想的彼岸,但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会大大提升自己的自我归属感,也就是做事更加有动力。我相信做什么事都有动力的人是不会拖延的。

  • 寻找监督途径

借助他人摆脱拖延症也是一个好好办法。自我监督如果做不到的话,不妨尝试找一个人去监督自己,人都是有奴性的,这种奴性不是贬义词,而是说总说想要劝自己去偷懒。所以对于没有自我管控力的人可以让朋友帮忙监督自己某个时间该做什么。是不是有一种回到了中学时代老师每天监督、催促的感觉,那时候我相信大家都没有拖延症吧。所以利用他人监督达到自律,摆脱拖延症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 自我奖励

人们对于拖延症来说,是受到对学习工作任务的厌恶而影响的,而这种厌恶是由奖罚制度左右的。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在完成一件学习任务时适当的自我奖励,并不断思考完成任务之后所带来的好处。处理完任务后及时的奖赏对摆脱拖延症可以说时十分有效的,有利益的存在,自然时谁都不会拒绝的。所以说适当的任务奖励对克服拖延症是十分有效的。

拖延症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决定的,简单来说就是在面临选择时,有辛苦的面对和安逸的逃避掉两个选择,而从避险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人出于本能会选择安逸的选项。长时间的选择性逃避,就造成了拖延。而这种习惯性的拖延是缺乏自我思考的,所以带来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困难,而不能为了短时间的安逸就去选择逃避。拖延症不是病,而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和行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去打败拖延症。告别拖延,勇敢向前吧,更好的未来是属于坚持不懈的人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自命不凡198
高能答主

2022-03-13 · 多方向领域的资深答主~
自命不凡198
采纳数:161 获赞数:42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全文导引


问题一:拖延症是一种病吗?

拖延症并不是一种疾病,是我们行动上懒惰的一种行为,也是我们懒的一种表现,并不属于医学疾病。我们来结合拖延症形成的原因分析,为什么说拖延症不是一种疾病?

做了计划你会马上实施吗?完成任务你会卡着截止日期吗?行动开始的时间你是否喜欢设置成明天?拖延症其实是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的正常现象,但是很多人却喜欢把它归为懒,或者是自己的个性问题,从而长期都没有办法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彻底的分析一下,拖延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以及我们为什么会拖延?比起先刨析解决拖延的方法,我相信找到拖延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认清自己,真正反思,从而开始改变。

我们先来看看拖延一般都是怎么发生的呢?想想我们刚接到任务或者确定目标的时候,总会觉得时间还很充足,不用着急。但是随着截止日期的慢慢逼近,我们的内心也越来越焦虑,直到不能再拖了。比如说还剩一天,这时我们的内心已经非常惶恐了,到了必须要做决定的时候了,此时要么就是直接放弃干脆不做了,要么就是痛苦并且仓促的做完。完成之后,你会产生很强的内疚感,暗下决心,此后一定要改变。另外,还有些许的成就感,觉得自己那么短的时间就能够完成,所以一直怀揣着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自信,直到下次依然循环这种状态。拖延就是这样的一个怪圈,在你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一次次循环,那我们为什么会产生拖延呢?

第一种原因,眼光不够长远。比起做一件事所带来的未来利益,我们更加享受不做这件事所带来的眼前利益。就像比起一个月之后得到一百二十元,我们更喜欢选择马上得到一百元,但如果把未来利益放大,变成一千元,一万元,又会是怎样的选择呢?所以,如果行动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任务的完成,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份不平庸的人生,我们是否会更有动力呢?

第二种原因,过度纠结。有拖延症的人一般也有纠结症状。比如,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开始运动,却纠结起来了,是跑步好呢?还是做操好呢?是先减肚子呢?还是先瘦腿呢?结果时间过去了,却什么也没做,反而脑子更乱了。其实有些选择根本就没有区别,你在纠结做与不做的时间,就已经能把任务做完了。

第三种原因,过度完美主义。有时候,你越想为一件事情做一个完美准备,你就越会拖延这件事。对于个人来说,拖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完美主义。如果感兴趣的话,你可以留意一下身边口头禅经常在讲“到时候再说”,“等所有条件具备之后”等类似话语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况是不是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这些其实就是追求完美主义者,他们没有遵守最小阻力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我们对于一切干扰我们做事的因素都必须降到最低。所以从最基础的步骤开始,不要去想过于完美的流程,因为过于完美的追求会成为你完成一件事的阻力,并且会滋生你的完美主义。永远得记住,要想做成一件事,完全比完美更加重要。过程我们可以不断的优化升级,但若不做就永远不知道怎么去优化,计划是赶不上变化。一直怀着“到时候再说”的心理,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机会一直等着你呢?要知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要么是十年前,要么就是现在,别让你的完美主义害了你,不然拖延到最后,等到所有的机会都过去了,那最大的悲哀就成了“我本可以”。

第四种原因,盲目自信。这也是一种完美主义的体现,特别是在做计划的时候,很相信自己每天都能努力,每天从六点到十一点都能在学习,日程表排得满满的,然后第二天早上闹钟响起的时候,就安慰自己明天再来,反正每天都可以,也不差今天这一天。其实即便自律也不可能完美,越是假设你每天都会努力,你就越容易永远不开始。

第五种原因,无从下手。其实我们有时候拖延,真的是因为面对的任务挺困难的,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才能达到目标,比如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够考上好学校,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出人头地。所以一想到这里心里就很心慌,然后下意识的躲避。其实再难的任务也会有突破口,再困难的事也会有转机,但前提是我们得开始行动,不要拖延。

第六种原因,代替任务满足。就是用一些其他的辅助性的任务来代替本来要该面对的任务,以获得即时的满足感,从而不内疚的拖延。比如我们本来是要开始学习,却更想打扫房间,收拾桌子,这样就感觉也是在行动,负罪感还不强,也没有浪费时间。不过这也让我们一次次的无法开始,养成了拖延的习惯。

以上,就是给大家总结的六种拖延的原因,是否符合你们的情况呢?或者你们是否自己刨析出来了拖延的其他原因。所以说拖延并不是一种病,知识我们内心的懒惰以及过分追求导致的一种现象。认清了拖延的原因,才会有控制自己的意识,你们也可以根据拖延的原因,来想想如何针对性的解决。

问题二:如何真正打败拖延症!

我们很多人有拖延症,或者有焦虑症,有强迫症,我们改变不了,原因是我们改变的方法错了,我们改变的方法叫做自责!自责!自责!不断的自责的结果是不改变,因为你在自责的过程当中已经把能量消耗殆尽了,当你再想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没劲了。而且自责的过程当中,你的自尊水平在不断的下降,觉得自己没用,觉得自己很笨,自尊水平下降你就会变得没有自律性。所以当你自责完了一圈以后,你接着拖延,接着打游戏,接着不学习,觉得自己“反正我就这样”。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和亲身经历,我把拖延症类型分为三种,懈怠型、逃避型和迷茫型。

第一类,懈怠型。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懒到骨子里,只是思想懈怠罢了。想一想高中十二点睡,六点多起,是不是常态?那是我们最自律的一段时间,因为压力环境造成了我们一个比较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如果说你可以延续高中的这种状态,那么你到了大学基本上不可能有严重的拖延症的。那么到了大学,我们GPA(绩点)是第一生产力,你敢拖吗?到了期末考试堆积,临近毕业一篇一篇的论文,你敢拖吗?所以针对这种类型的朋友,建议你们给自己设立一个切断机制,狠心一点,给自己制造压力环境,并且切断后路。比如我一周就要选几节早课,这样我就得逼自己早睡早起。我一个月就要读完这几本书,这要就得逼自己多做几次学习。这种机制用久了之后,你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和条件反射。如果你可以连续一个月都七点起床,那么你的生物钟就会变成那个样子。此外,还可以加一个惩戒机制,切断你的后路。你不忍心惩戒自己的话,就把惩戒的权力交给他人。比如说,你尝试拖着不写作业,然后你不交作业,你就可以等着接受老师“爱”的关怀了。

第二种,逃避型。因为害怕做一件事情没有结果,所以我们就不想做。我辛辛苦苦写了一篇论文准备投稿,但是可能没有任何期刊要我,那我为什么还要写呢?这其实就是一种逃避思维。正向反馈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谁可以轻轻松松、默默无闻的长久付出呢?对于这种人可以试试给自己设立一个奖励机制,连续认真学习一周,那么就奖励自己去看一次演出。连续认真学习一个月,就奖励自己出去旅游一次。这样既能学好,又能玩好,玩的时候又没有负罪感。

第三类,迷茫型。因为摆在眼前的事情太难,工程量太大,不知道从何做起,索性就搁置在那里。然后告诉自己“我明天一定可以开始做”。结果到了明天还是这个样子,陷入一个循环的怪圈。对于这种人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拆分机制,就把一件事情分成N件小事情,然后打卡一样的慢慢推进。以前有人采访一个马拉松选手,问他,“1万米跑下来你不累吗?”他就说“1万米很累,但是100米不累。所以我就会把1万米的路程分成N个100米,然后在跑的时候,心里就会倒数还有几个100米”。大家可以尝试下载一些打卡的软件,将每天要完成的事情记录在上面,然后一项一项的划掉,一天下来后,看着任务越来越少,其实心里是比较有成就感。

无论你是哪一种类型的拖延症患者。都可以尝试,先从以上的方法做起,戒掉拖延症。自律的快乐比当咸鱼的快乐更值得。

我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一个体验,就是明明有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却忍不住拖到最后一秒钟,而且之前浪费的时间也并没有在好好玩,满脑子都是焦虑,但是,又没有办法去行动,这应该是当代人的一个常态吧。怎么样才能避免一拖再拖呢?我把我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第一点,5分钟启动法。如果你想要看书、健身、工作,无论任何任务,告诉自己先做五分钟,只做五分钟,但是到了五分钟你发现自己其实已经投入到这项任务中去了,你会发现做着做着就会停不下来了,你的能量超出你的想象。

第二点,保持惊慌。很多时候促使我们行动的,可能是不行动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比如说我有个非常重要的上台分享,如果我一直拖着不去准备的话,就可能会当众出丑,或者是给自己的平时印象带来负面的影响,我就会马上去练习。

第三点,设想未来。画出自己的生命格子,将原本虚有的时间,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实化,变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如果一生中的每个月都划成格子,当你20岁的时候沉迷于手机游戏,你花掉的时间是你五分之一的格子,当你30岁的时候,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么你剩下的时间只有一半多了。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画家,最好的方式就是一直不停的画,花大量的时间看剧、游戏可能真的帮不了你。盯着自己的生命日历时,或许你当下就会马上行动起来。我们总说想成为更好的人,这个更好的人其实就在前方,但我们要先跑起来才能奔向他呀。

其实逃避学习去做其他事情并不会让你快乐,只会让你更加空虚和迷茫。我们的大脑总以为学习不快乐,但是逃避学习就快乐吗?你逃避的每一秒都是不开心的,因为你内心深处清楚地知道你这时候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想象你今天的任务是完成了一篇期中论文,你早上迟迟不肯起床,刷起了手机,碎片的没有营养的信息,让我们更加无聊。该完成的任务,随着时间的流逝,让我们更加焦虑。答应我,当你有这种感觉时,立即放下无聊的娱乐去把任务完成。刚开始会很难,但是慢慢你会发现,原来完成任务也有一种独特的快乐——那种五关斩六将的快乐,最终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轻松感才是真正的快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