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加点字解释
1. 课外文言文加点字200个
四讽——庄畅宇
序:效柳子厚《三戒》篇,为斯《四讽》。然力有所不逮,非穷理无以明道。茫无所得,微有所指,斯言也。
屏上雀
旧年,友于归家道中,见道旁有一废屏,绘有一老者时行时而侧首往上观者,以其上有一雀与之戏也。羽参差而不艳,栩栩生焉。盖此屏弃之有日,然不历风雨而见存,以其上有残檐故也。
忽一雀西来,落于屏上,见屏中有物类己,然终不以为类。何也?屏鸟之有污焉,于斯得无泥尘之相染乎?雀腹饱甚,计欲涂之以浊物,然尻无所出,遂移飞他处,以食。少顷复返,重跃屏上。雀益耻之,以背对屏前哑雀,嚯嚯然似有所出焉,乃知其粪出也。以其害己之颜,而不若己之擅美也。故污而覆之,不复为人所见哉!近观则屏翁向者所视之雀,粪耳。忽一丸击其颈,折入井中,终不见知村童挟弹弓之射己也。
呜呼!羽光鲜乃作富贵态,忘初形移素志,而贱其类者,累累于世。盖禽兽无本,岂有异哉,是行死亦可乎?
碗中虱
山有樵者,性僻好为异事。一日,闲坐榻上,弄耳搔首,内有虱不胜拨弄而落席间,甚微。彼见之,然不觉厌。虽常见尚以其异,遂蓄养于暗处一碗中。以其嗜血,然己羸无所出,无以为养。乃夜捕蚊血以食之。如是有旬,虱益恣,无恐焉,以其待己之善也。樵者以虱称己仁,虱窃笑之,不以其善而善之,彼亦不以其非而非之。
又数日,樵者往樵。邻妇入,不知其出,呼而不应。乃于彼榻底寻瓮,及见一碗,虱之处也。窥之,其腹肿如有孕,困而方眠。妇以此物蠢而堪戏,逗之辄醒,不甚惧。连瓮带碗阴携以归,置虱于瓶内,以待日暮田事了而以绳系之为乐。然及暮视之,毙之久矣。
噫!是物倚碗而食,见血则吮,不以人惨而见止,自肥肥妻,大以为可恒久耶?
靴底蛇
昔有一渔翁,性愚。惯着靴,其足臭,至乎途中人争走以避之。唯屋后一小蛇喜之,而翁不知也。
夜寝,五更尽,蛇出。入靴中,蜷而醉卧。时翁醒欲如厕,着之,有物软如蚓,足顿生疼,如微痒耳。出视之,趾有细口,血漫地,知其无毒,乃解布而裹。待欲执棍击之,逃之远矣。翁疑之甚,以己之臭而物喜之,恐其复来也。遂于榻上佯睡,未几果复来,又入靴中。翁急解带缚其靴口,提而出。于市近,往货杀之而煮,得人钱且赚羹半盏,因以谢之。俄而目眩,腿不能行,身挛曲而死。市人悚然,抬往葬之。
盖翁之不慧亦甚矣!夫不知其性而言非毒,焉得不至此乎?蛇之欲胜于知也远,乃至臭死!
水中鱼
向者一书生立于溪岸,投鱼以虫,不食。群鱼相语曰:“不受嗟来之食!”意甚自廉。已而转见一田父大笑曰:“得之矣!”鱼悬钩,其硕如鼠。田父正色曰:“竖子焉能逃吾法眼哉!”于是执钓挽桶而归。及见群鱼,已潜踪久矣。钓者不以其小而小之,谓其心岂小哉!然见小利而忘命,故命系一绳。世之如鱼者,累累如丘也
2. 课外文言文全文解释
欧阳修苦读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一、郢书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翻译: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像这样(断章取义,穿凿附会)。
3.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找一一篇短一点的,要有4个加点字解释,一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个别字翻译 仕:官,做官 啖:吃 或:有人 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去:去掉 欲:想 寓意:这个故事是说一些人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强辞夺理,结果更被人取笑和看不起.。
4. 铁杵磨成针文言文中过的加点字解释
过:路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全文翻译给你,需要哪个字自己对应找一下。
5. 初中课外文言文题要多一些(大概4
一、杨氏入山之大穴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入山之大穴 与众共之 杨谢而从之 2。 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3。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 4。
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一)认真艾子 ①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 ②于田舍。 有老父 ③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
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返以告。
艾子曰:“执也未达④,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
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 「注释」①艾子:作者为褒贬或讽喻现实而假托的战国时代的人物。 ②浆:解渴的薄酒。
③老父:老年的男子。 ④达:通达事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使执子乞浆于田舍() ②艾子饮而甘之( )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与“执子返以告”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愿以闻于官B。吾赖是以食吾躯C。
执子揖而请D。而吾以捕蛇独存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对执子和通子的态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于“认真”二字,你在平时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皇后智劝太宗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 (选自《贞观政要》)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晏子请数其罪云( ) ②使公以马杀人( ) ③必轻吾国() 2。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