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信陵君,魏无忌,小名阿衡,魏襄王的孙子,魏昭王的少子,魏安厘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其中,信陵君为战国四公子之首。
信陵君为人礼贤下士(礼让侯嬴)、急人所急(窃符救赵)、用悲悯的心守护乱世的弱者(为如姬报仇)... ...信陵君深谋远虑、目光长远、不居功自傲、不以富贵逼人、可以与屠者在市井谈笑风生、可以为了求贤穿越整个大梁、邯郸城都... ...史记寥寥无几的话语,将一个战国的王子、英雄写了在纸上。然而这些记载,少之又少,使信陵君的一生只有少许事件。
第一:封地信陵,故称信陵君。
第二:与魏王下棋,体现公子的贤能。
第三:礼贤下士,礼让守门老者侯嬴。
第四:为魏王宠姬如姬报仇。
第五:使信陵君一夜成名之典故,窃符救赵。
第六:救赵不居功,走去赵国。
第七:救赵以后留赵十年,不能回魏。
第八:市井拜访毛薛二公。
第九:回魏救魏,一纸呼吁,令五国抗秦,将秦军逼至函谷关不敢迎战。
第十:魏王猜忌、妒忌贤能、称病不朝,郁郁寡欢、四年,醉酒而卒。
下面来仔细说说这十件事。
第一,封地信陵,称信陵君。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父王魏昭王卒,同父异母兄长魏圉魏安厘王即位,魏安厘王想排挤齐相孟尝君田文,于是将自己的弟弟封地信陵,实际想削弱田文在魏的政权。公元前273年,秦昭王派秦将武安君白起攻打魏国,孟尝君举荐魏将芒卯为主帅,白起大败魏军,斩获魏军十三万人,芒卯兵败逃亡,魏安厘王借此免去推荐芒卯之人的孟尝君田文魏相一职。田文的很多门客投靠了信陵君,于是信陵君替代了孟尝君的地位。信陵君为人受众人拥戴,门客多达三千人,诸侯国也因魏有信陵君魏无忌也不敢加兵与魏。信陵君的名声渐渐远扬。
第二: 与魏王下棋,体现公子的贤能。据说有一次,魏安厘王和弟弟公子无忌下棋,突然有士兵告急,边境赵国有军队正在进入魏国境内,发兵进犯。魏安厘王生性懦弱,大惊失色,正欲召集大臣商讨怎么对付。此时公子无忌不紧不慢地说:“兄长不必担心,此乃赵王在涉猎,并非进犯。” 说完继续下棋,但是胆小的魏安厘王却已经心思不在上面了,忐忑不安,坐立不是。没过多久,兵士再报,果然是赵王在涉猎,不是进犯,证实了公子的话。魏安厘王大大的震惊,心想:远在赵国的军情,这个弟弟怎么这么清楚。于是就问公子无忌:“贤弟是如何知道的?”公子微笑,告诉魏王:“我的门客当中有能深入探听赵王秘密的能人,可以随时向他报告赵王的行动。”此事完全体现了魏公子无忌的贤能和机智,却不料,自此遭善妒且自小活在无忌风头下的兄长戒备、畏惧,不敢将国事交予公子处理。
公子贤能、机智原本是魏国的福气,将魏国的江山社稷好好担任,而魏安厘王却因为妒忌不用公子,实在是魏的损失。也有人说魏王的处境害怕魏无忌是应该的,他功高盖主,这是任何一位作为君王的人都会担心的。而事实证明了公子是贤公子,是真正的君子,是不会谋反的。例如,公子窃符以后,兵符全在自己手中,贤明又是杨于天下,魏国子民又把公子当做他们真正的领导人,如果要反,魏安厘王是怎么样都束手无策的。而公子却将兵符归还与魏王,自己留赵不肯回去。后来又有公子一纸呼吁五国同抗秦,体现了公子的号召力及各国对公子的信任。抗秦胜利以后,公子的名声在六国中早已经是几乎成人他们所有人的领袖,各诸侯国君主早已经把魏公子当做是魏国真正的君主,有诸侯国的支持,公子要反,更是轻而易举。然而,当魏王再次猜忌公子,公子并没有取而代之,而是对亲情,对兄长的无奈,他唯一的亲人,这样不信任自己,公子唯有称病不朝,醉酒而卒。
第三:礼贤下士,礼让守门老者侯嬴。魏国当时有个看门的老头,名叫侯嬴,信陵君听说以后,前往拜访,一直想送他一份厚礼,以表自己的尊敬,然而这个老者却不接受。信陵君于是在家中设宴款待兵客,待众人来齐以后,信陵君亲自驾一两马车,空出车子左边的上座,到夷门去接侯赢。侯嬴是一位智者,他为了考验信陵君,径直做到上座上,并且说自己还有些事,要信陵君载着自己的屠宰场见好友朱亥。信陵君笑容可掬地欣然答应。当即驾车来到屠宰场,侯嬴下车去和朱亥交谈,而信陵君则一直微笑着手执缰绳等待。侯嬴为了考验信陵君,故意一边交谈一边察看信陵君的表情,可是信陵君一直面色和悦地等待。此时的魏公子府中挤满了兵客,都在等信陵君回来就开宴。手下的门客都看不惯侯嬴,暗暗谩骂。侯嬴聊了许久,见信陵君的表情依然恭敬如故,侯嬴这才告别好友回到上座,信陵君则等到侯嬴聊完才载着侯嬴赶回赴宴。此为信陵君的礼贤下士。自此侯嬴而已成就了信陵君的好名声。
第四:为魏王宠姬如姬报仇。如姬是魏安厘王的宠姬,据说如姬进宫的时候,是带着父仇的和仇人的一截血肉的。如姬求魏安厘王为自己报父仇。按理来说,一个一国之君的宠姬,要报个父仇是很简单的,而魏安厘王作为一国之君,为如姬寻址了三年的杀父仇人都没有找到。久居深宫的如姬虽然荣华富贵,但是却终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已经身为一国之君的宠姬,身份已经是到了一个国家的顶峰了,却不能为父亲报仇,古代百行孝为先,如姬因此念念不忘,辗转难眠,愁眉紧锁。这一切都被信陵君看在眼里,本着一颗用悲悯的心守护乱世弱者的心,待到如姬向公子哭诉,公子马上使客斩仇人人头,送于如姬,替如姬报了父仇,也体现了公子悲悯的心和贤能,做到了连大王都无法做到的事。
第五:使信陵君一夜成名之典故,窃符救赵。公元前260年,秦昭王使离间计任用赵括替代老将廉颇,秦人又将将军换成经验丰富的白起,导致长平之战的惨败,白起坑杀40W赵军。秦昭王想趁此一举歼灭赵国,派兵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城,此时的赵国已经奄奄一息,赵孝成王预备投降,而平原君赵胜却坚决抵死一拼。此时赵胜想到了与自己有亲戚关系的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的妻子是信陵君的姐姐。于是向魏国求救,魏安厘王派大将晋鄙驻守十万大军救赵,然而秦昭王发话下来:“如果谁前去救赵,我灭了赵国以后第一个收拾谁。”魏安厘王由于惧怕秦国,遂命令晋鄙十万大军停止前进,驻守在赵国边境,名是救赵,实则观望。赵国已经越来越抵抗不住了,又不见救兵来援。只能一直发书求信陵君,信陵君也曾多次请示魏王,要其发兵。无奈魏安厘王不听其言,一心只是观望。信陵君无可奈何,于是决定带着自己的三千门客倾巢而出前去救赵。(体现了公子的义气)路过门客侯嬴家的时候,信陵君停下来前去道别,侯嬴于是请计要如姬帮忙窃出兵符,用晋鄙之军前去救赵,晋鄙要是不答应怀疑就让朱亥砸死他。信陵君听计后犹豫了,第一,要如姬帮忙窃符,要时候追踪起来,如姬一个弱女子可担待不起,这样是害了如姬。第二,晋鄙乃魏国大将,如果就这样杀了,对魏国是不利,又是对忠臣的不忍。于是信陵君悲从中来,掉下眼泪。侯嬴见此,问信陵君难道是害怕了?信陵君答,非也,自己乃是可惜了晋鄙和如姬啊!侯嬴劝说信陵君以后,便面壁撞墙而死,自己担当了斩杀大将,窃取兵符的罪过。信陵君听从侯嬴的计划,请如姬为自己且虎符,如姬是忠义的女子,毫不犹豫的为信陵君窃出了虎符。于是信陵君携带门客到达了晋鄙军中,说要替代晋鄙前去救赵,晋鄙果然怀疑,于是朱亥便一铁锤砸死他晋鄙。信陵君对兵士说:“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回家去;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去;兄弟两都在军中的,兄长回家去奉养父母,剩下的精兵勇士跟我一起奔赴邯郸。”(由此也可看出信陵君的仁慈。知道战争会伤亡,要都在军中的回去奉养父母。)
此时的邯郸城内一片恐慌,信陵君带着八万精兵杀了进来,赵国勇士听说信陵君来救,一个个奋起抵抗。秦军在赵、魏两国双面夹击的情况下,兵败如山倒,解除了邯郸之围。秦将心想自己原本就是魏国人,于是带着两万兵士投靠了信陵君。信陵君由此扬名诸侯国,史称“窃符救赵”。秦也因为魏有魏无忌而十余年不敢加兵于魏。
第六:救赵不居功,走去赵国。魏公子救赵以后,平原君、赵孝成王赵国的军队百姓全部出来迎接信陵君,原本此功劳就是应该得到如此待遇的。此时的信陵君也有些骄傲,毕竟是自己的能力救了赵国,说不有点小欢喜是不可能的。信陵君看见赵孝成王说道:“无忌何德何能,怎敢有劳赵王大驾。”赵孝成王说:“哎呀,此次赵国能够躲过灭顶之灾,全是信陵公子的功劳啊!”信陵君又说:“这是无忌应该做的。”赵孝成王说:“信陵公子请去邯郸一叙。”信陵君此时也许被荣誉晕了点头,连胜说:“好,好!”此时门客唐雎叫住信陵君,说:“信陵公子,请等等,唐雎有话要说。”于是信陵君和唐雎在一旁说话。唐雎说:“信陵公子,别人对你的好处,你不能忘记,你对别人的好处,你不应该记在心里。”信陵君不解唐雎话中的意思,问道:“什么意思呢?”唐雎接着说:“信陵公子,你虽然救赵对赵国有功,可是你在魏国还是背着大罪的啊!你怎么能骄傲呢?”信陵君一听,恍然大悟道:“是啊!如果没有侯先生的计谋,没有朱亥先生的相助,没有如姬夫人冒死窃兵符,哪有我无忌今天啊。”平原君在一旁大声叫唤道:“信陵公子请上车吧!”信陵君说道:“平原公子,我就走着去邯郸。”赵孝成王看见信陵君如此便说:“信陵公子救赵不居功,施恩不求报,真乃公子中的贤公子啊!”信陵君偶尔的骄傲是成常人都有的,这样就把信陵君从一个神突然变成了人,却让人觉得亲切了好多。虽然信陵君也有骄傲的时候,但是信陵君会听从别人的劝告,作为一个“领导”,应该听从真诚的意见,才能得到拥戴!
第七:救赵以后留赵十年,不能回魏。信陵君救赵是窃取了魏王的虎符,因为怕魏王会降罪下来,信陵君于是就留在了赵国,一留就留了十年。信陵君救赵以后,仗打赢了,魏国义声胜于远近,威名杨于四海,诸国皆来道贺,原本魏安厘王是应该请回最大功劳的弟弟信陵君的,何况信陵君救赵以后,打完仗了兵符就送了回去,原本兄弟二人应该和从前一样,好好的一起治理魏国。但是魏安厘王从小就活在了无忌的风头下,嫉妒的心变成了魔鬼,抹灭了魏安厘王的亲情,于是无忌留赵,一住就是十年。
一个人有多少个十年,有多少青春和时间留给人去浪费。于是,窗外的花开了又败,冬去了春又来,初到赵国牙牙学语的小儿,已经长得亭亭玉立了,信陵君常望着大梁的方向发呆,鬓边添了几缕白丝,可是无忌无能为力,他不能回去,他回不去。
第八:市井拜访毛薛二公。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以上是史记原文。翻译下来就是:公子听说赵国两位隐士,毛公隐于赌场,薛公隐于酒店卖浆,便要去拜访两位。两个人都是隐士,躲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们的住处,于是就走路去和两人游玩,期间都很是开心,颇有相见恨晚的意思。平原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以前啊!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无忌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贤人,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胡来,跟那伙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平原君的夫人也据说信陵君的姐姐把这些话告诉了弟弟公子无忌。公子听到后,大吃一惊啊!立马向姐姐告辞准备离开这里,并且有些生气地说:“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贤德,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满足了平原君的要求。现在才知道平原君与人交往,只是显示富贵的豪放举动罢了,他不是求取贤士人才啊。我从在大梁时,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指毛薛二公)贤能有才,到了赵国,我还害怕他们不见我。拿我这个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去。信陵君的姐姐就把公子的话全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听了自感惭愧便去向公子脱帽谢罪,坚决地把公子挽留下来。平原君门下的宾客们听到这件事,都知道信陵君的贤能,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于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公子,归附在他的门下。公子的为人使平原君的宾客仰慕而尽都到公子的门下来。
古代士为知己者死,特别是战乱年代,很多的士卒都是英雄烈士。一听说公子的贤能和礼贤下士,就都很愿意投靠了魏无忌。由此也可知道信陵君为人,真正的礼贤下士,不是虚伪的人。
第九:回魏救魏,一纸呼吁,令五国抗秦,将秦军逼至函谷关不敢迎战。没有了信陵君的魏国,像是被抽空了柱子的大梁,一颗空心的大树而已。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就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安厘王很是着急,就派人去赵国请回公子无忌。一直贤能的公子,这次竟然下达命令,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很多无聊之人竟然拿此来反驳公子的贤能。说如果是贤士,不可能不回去救魏。但是我想问问批评魏公子的人,可有看见后面的毛薛二公劝说公子,不等他们说完,公子就快马加鞭的赶回了魏国。注意这里是不等毛薛二公话说完,公子就立马回去了。我很放肆地想像公子当时的心情,救赵本就是知道赵魏唇齿相连,唇亡而齿寒,况且公子救赵是胜利了,魏安厘王威名杨于远近,义声胜于四海,公子对魏,是有功的。而魏安厘王不念兄弟之情,嫉妒也愤恨公子“越俎代庖”,让一个生、长在大梁的魏国公子,背井离乡,十余年而不能回去。多少个春夏秋冬的交替,多少个严寒酷暑的转换,公子只能是望着大梁的方向发呆,思念大梁的百姓,思念为自己而死的隐士侯嬴,思念故乡的一切,可是他无法回去,兄长魏王的嫉妒,变成了恶魔,吞噬了在权利面前仅存的一丝亲情。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信陵君,你的心情会是怎样?你会不会也有一丝怨恨?公子是人,不是神!公子也是有血有肉之躯,也是有喜怒哀乐的。公子不是任何人的工具,说救赵就救赵,说救魏就救魏的工具。你魏安厘王要是不乐意,就要杀我魏无忌,你魏安厘王一旦有难了,又想到我魏无忌了。亲情就是这样被侮辱的,就是这样被毁灭的!
公子偶尔的骄傲和怨恨,让公子从万人敬仰的神回到了人。一个人就有七情六欲,不可能不会有知道的喜怒哀乐。
接着上面说。由于跟随公子来魏的人,都是背叛了魏国的,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回去。这时,公子拜访的毛薛二公起到作用了。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
公子回来了,魏国的百姓眼神里的忌惮没有了。
公子回来了,魏国的大梁城都不用害怕灭亡了。
公子回来了,吹过大梁的风不再呜咽了。
公子回来了,一笑泯恩仇。
公子回到魏国。十余年不曾见面的魏安厘王和魏无忌相拥而泣。破裂的亲情,似乎一瞬间有合拢了。放佛还是孩童时候一起玩耍的伴侣。那过去的十年,从来不曾发生一样。
魏安厘王任命公子为上将,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终于有机会大展身手了。
首先,魏安厘王三十年(前247),公子派使臣把自己担任上将军职务一事通报给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实际也都是保护自己。按照当时的地理环境,魏国灭亡了,其他国家也苟延残喘不到几时。而心理学来说,假使魏国被灭亡了,其他五国人心就涣散了,就好像最后的齐国,看见其他国家都被灭亡了,也就不攻自破了。所谓兵败如山倒,战国末期的六国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国了。
信陵君一纸呼吁,赵、楚、魏、韩、燕五国任其调遣。信陵君率领五国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进而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战国末期,强秦是很少吃败仗的,由信陵君率领的两次,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大挫秦军士气。
这一次,可给五国都好好地报仇了,给秦军一次痛击。
第十:魏王猜忌、妒忌贤能、称病不朝,郁郁寡欢、四年,醉酒而卒。
可是这一次,对于信陵君是福是祸?福祸还是分不开的,只是福过后了,等待着迎接的就是祸了。信陵君联合五国抗秦,在诸侯列国中可真谓是威名杨于远近,义声胜于四海。但是对于魏安厘王来说,弟弟比自己厉害,功高盖主,魏安厘王猜忌的本性就又出来了。
当初,信陵君救赵的时候,杀了魏国的大将晋鄙,由此留下了祸根。秦国的人因为忌惮魏无忌,借由当初晋鄙的属下在魏王面前说信陵君想取而代之。晋鄙的门客在魏王面前大肆诋毁信陵君:“大王啊!说信陵君他呢,诸侯国都已经承认信陵君是魏国的大王了,你魏安厘王只是个名字上的啊!大家都知道魏国有魏公子无忌,大王你不算什么了。”秦国并且派人祝贺信陵君,说:“祝贺你啊!信陵君,就快要成为魏国的大王了。”本来就猜忌的魏安厘王魏圉,这下可算找到好理由了。应当废除魏无忌的相国了。 魏无忌知道了哥哥魏圉又开始猜忌自己了,于是干脆就把相印归还了魏安厘王。我们可以肆意的想像一下,春秋时期,很多国君,都是杀兄弑弟,为了争夺一个王位。而信陵君的才能是魏圉之上,魏国人心中的大王,他有功不自傲,不曾想过要夺王兄的王位。很多人反驳说,信陵君广招门客,不是为了充实自己是什么?这里我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反驳。
第一:如果信陵君要是想夺王位,早在窃符救赵的时候,有食客三千,又有魏国的兵力和赵国的帮忙,他要是反,轻而易举,况且信陵君得民心。大梁的子民,都认为信陵君才是他们真正的领袖。而信陵君做的,却是在救赵以后,把兵符还给了魏安厘王。自己带罪在身,没有回去。
第二:忘记是哪里看到的。侯嬴问信陵君:“是想取而代之还是想自保”
信陵君说:“但求自保。”
侯嬴说:“一山不能容二虎”
当然,这里已经不知道出处了,也许是小说YY的
第三:在信陵君一纸呼吁,五国抗秦可以看出,诸侯国对信陵君的认同信任。完全把兵力交给信陵君。而在合纵以后,信陵君更是得到了诸侯国国君的认同,此时,如果要反魏圉,易如反掌而已。
然而,信陵君做的做是对兄长的失望,称病不朝。日夜喝酒来麻醉自己。每次看到这里,都满心的忧伤和难过。一个鼎鼎大名的信陵君,竟然醉酒郁郁而死。
四年以后,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卒。
我难过地想像着信陵君当时的心境。
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好友侯嬴自杀了;
为自己宁死不屈的用时朱亥自杀了;
为自己冒死窃符的知己如姬自杀了;
唯一的兄长魏安厘王对自己不理解和嫉妒。
魏无忌满眼、满脸、满心的落寞和心酸。于是说,信陵君死于醉酒死于妇女,不如说,信陵君魏无忌死于寂寞也。
魏无忌死了,秦军没有忌惮了。魏无忌死后十八年,秦灭魏。鼎盛一时的魏,就这样衰弱了,灭亡了。所以后人也说:“昏蒙愚主听谗言,公子云亡国亦亡”
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很是崇拜信陵君,每次经过大梁的时候都要去拜祭公子,而且还请人为信陵君修建墓碑。他从击败叛将黥布的前线归来,经过大梁时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坟墓,让他们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公子。 公子能顾生前事,死后又留名,虽然只是历史的惊鸿一瞥,也掀起了一些风浪。虽然对于秦的统一,魏无忌没有做出任何贡献,但是那不是他魏无忌的错,一个贤能的人,遇不到伯乐,再怎么贤能都是无用。百无一用!
太史公也说,公子之贤名,不虚耳
信陵君为人礼贤下士(礼让侯嬴)、急人所急(窃符救赵)、用悲悯的心守护乱世的弱者(为如姬报仇)... ...信陵君深谋远虑、目光长远、不居功自傲、不以富贵逼人、可以与屠者在市井谈笑风生、可以为了求贤穿越整个大梁、邯郸城都... ...史记寥寥无几的话语,将一个战国的王子、英雄写了在纸上。然而这些记载,少之又少,使信陵君的一生只有少许事件。
第一:封地信陵,故称信陵君。
第二:与魏王下棋,体现公子的贤能。
第三:礼贤下士,礼让守门老者侯嬴。
第四:为魏王宠姬如姬报仇。
第五:使信陵君一夜成名之典故,窃符救赵。
第六:救赵不居功,走去赵国。
第七:救赵以后留赵十年,不能回魏。
第八:市井拜访毛薛二公。
第九:回魏救魏,一纸呼吁,令五国抗秦,将秦军逼至函谷关不敢迎战。
第十:魏王猜忌、妒忌贤能、称病不朝,郁郁寡欢、四年,醉酒而卒。
下面来仔细说说这十件事。
第一,封地信陵,称信陵君。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父王魏昭王卒,同父异母兄长魏圉魏安厘王即位,魏安厘王想排挤齐相孟尝君田文,于是将自己的弟弟封地信陵,实际想削弱田文在魏的政权。公元前273年,秦昭王派秦将武安君白起攻打魏国,孟尝君举荐魏将芒卯为主帅,白起大败魏军,斩获魏军十三万人,芒卯兵败逃亡,魏安厘王借此免去推荐芒卯之人的孟尝君田文魏相一职。田文的很多门客投靠了信陵君,于是信陵君替代了孟尝君的地位。信陵君为人受众人拥戴,门客多达三千人,诸侯国也因魏有信陵君魏无忌也不敢加兵与魏。信陵君的名声渐渐远扬。
第二: 与魏王下棋,体现公子的贤能。据说有一次,魏安厘王和弟弟公子无忌下棋,突然有士兵告急,边境赵国有军队正在进入魏国境内,发兵进犯。魏安厘王生性懦弱,大惊失色,正欲召集大臣商讨怎么对付。此时公子无忌不紧不慢地说:“兄长不必担心,此乃赵王在涉猎,并非进犯。” 说完继续下棋,但是胆小的魏安厘王却已经心思不在上面了,忐忑不安,坐立不是。没过多久,兵士再报,果然是赵王在涉猎,不是进犯,证实了公子的话。魏安厘王大大的震惊,心想:远在赵国的军情,这个弟弟怎么这么清楚。于是就问公子无忌:“贤弟是如何知道的?”公子微笑,告诉魏王:“我的门客当中有能深入探听赵王秘密的能人,可以随时向他报告赵王的行动。”此事完全体现了魏公子无忌的贤能和机智,却不料,自此遭善妒且自小活在无忌风头下的兄长戒备、畏惧,不敢将国事交予公子处理。
公子贤能、机智原本是魏国的福气,将魏国的江山社稷好好担任,而魏安厘王却因为妒忌不用公子,实在是魏的损失。也有人说魏王的处境害怕魏无忌是应该的,他功高盖主,这是任何一位作为君王的人都会担心的。而事实证明了公子是贤公子,是真正的君子,是不会谋反的。例如,公子窃符以后,兵符全在自己手中,贤明又是杨于天下,魏国子民又把公子当做他们真正的领导人,如果要反,魏安厘王是怎么样都束手无策的。而公子却将兵符归还与魏王,自己留赵不肯回去。后来又有公子一纸呼吁五国同抗秦,体现了公子的号召力及各国对公子的信任。抗秦胜利以后,公子的名声在六国中早已经是几乎成人他们所有人的领袖,各诸侯国君主早已经把魏公子当做是魏国真正的君主,有诸侯国的支持,公子要反,更是轻而易举。然而,当魏王再次猜忌公子,公子并没有取而代之,而是对亲情,对兄长的无奈,他唯一的亲人,这样不信任自己,公子唯有称病不朝,醉酒而卒。
第三:礼贤下士,礼让守门老者侯嬴。魏国当时有个看门的老头,名叫侯嬴,信陵君听说以后,前往拜访,一直想送他一份厚礼,以表自己的尊敬,然而这个老者却不接受。信陵君于是在家中设宴款待兵客,待众人来齐以后,信陵君亲自驾一两马车,空出车子左边的上座,到夷门去接侯赢。侯嬴是一位智者,他为了考验信陵君,径直做到上座上,并且说自己还有些事,要信陵君载着自己的屠宰场见好友朱亥。信陵君笑容可掬地欣然答应。当即驾车来到屠宰场,侯嬴下车去和朱亥交谈,而信陵君则一直微笑着手执缰绳等待。侯嬴为了考验信陵君,故意一边交谈一边察看信陵君的表情,可是信陵君一直面色和悦地等待。此时的魏公子府中挤满了兵客,都在等信陵君回来就开宴。手下的门客都看不惯侯嬴,暗暗谩骂。侯嬴聊了许久,见信陵君的表情依然恭敬如故,侯嬴这才告别好友回到上座,信陵君则等到侯嬴聊完才载着侯嬴赶回赴宴。此为信陵君的礼贤下士。自此侯嬴而已成就了信陵君的好名声。
第四:为魏王宠姬如姬报仇。如姬是魏安厘王的宠姬,据说如姬进宫的时候,是带着父仇的和仇人的一截血肉的。如姬求魏安厘王为自己报父仇。按理来说,一个一国之君的宠姬,要报个父仇是很简单的,而魏安厘王作为一国之君,为如姬寻址了三年的杀父仇人都没有找到。久居深宫的如姬虽然荣华富贵,但是却终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已经身为一国之君的宠姬,身份已经是到了一个国家的顶峰了,却不能为父亲报仇,古代百行孝为先,如姬因此念念不忘,辗转难眠,愁眉紧锁。这一切都被信陵君看在眼里,本着一颗用悲悯的心守护乱世弱者的心,待到如姬向公子哭诉,公子马上使客斩仇人人头,送于如姬,替如姬报了父仇,也体现了公子悲悯的心和贤能,做到了连大王都无法做到的事。
第五:使信陵君一夜成名之典故,窃符救赵。公元前260年,秦昭王使离间计任用赵括替代老将廉颇,秦人又将将军换成经验丰富的白起,导致长平之战的惨败,白起坑杀40W赵军。秦昭王想趁此一举歼灭赵国,派兵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城,此时的赵国已经奄奄一息,赵孝成王预备投降,而平原君赵胜却坚决抵死一拼。此时赵胜想到了与自己有亲戚关系的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的妻子是信陵君的姐姐。于是向魏国求救,魏安厘王派大将晋鄙驻守十万大军救赵,然而秦昭王发话下来:“如果谁前去救赵,我灭了赵国以后第一个收拾谁。”魏安厘王由于惧怕秦国,遂命令晋鄙十万大军停止前进,驻守在赵国边境,名是救赵,实则观望。赵国已经越来越抵抗不住了,又不见救兵来援。只能一直发书求信陵君,信陵君也曾多次请示魏王,要其发兵。无奈魏安厘王不听其言,一心只是观望。信陵君无可奈何,于是决定带着自己的三千门客倾巢而出前去救赵。(体现了公子的义气)路过门客侯嬴家的时候,信陵君停下来前去道别,侯嬴于是请计要如姬帮忙窃出兵符,用晋鄙之军前去救赵,晋鄙要是不答应怀疑就让朱亥砸死他。信陵君听计后犹豫了,第一,要如姬帮忙窃符,要时候追踪起来,如姬一个弱女子可担待不起,这样是害了如姬。第二,晋鄙乃魏国大将,如果就这样杀了,对魏国是不利,又是对忠臣的不忍。于是信陵君悲从中来,掉下眼泪。侯嬴见此,问信陵君难道是害怕了?信陵君答,非也,自己乃是可惜了晋鄙和如姬啊!侯嬴劝说信陵君以后,便面壁撞墙而死,自己担当了斩杀大将,窃取兵符的罪过。信陵君听从侯嬴的计划,请如姬为自己且虎符,如姬是忠义的女子,毫不犹豫的为信陵君窃出了虎符。于是信陵君携带门客到达了晋鄙军中,说要替代晋鄙前去救赵,晋鄙果然怀疑,于是朱亥便一铁锤砸死他晋鄙。信陵君对兵士说:“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回家去;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去;兄弟两都在军中的,兄长回家去奉养父母,剩下的精兵勇士跟我一起奔赴邯郸。”(由此也可看出信陵君的仁慈。知道战争会伤亡,要都在军中的回去奉养父母。)
此时的邯郸城内一片恐慌,信陵君带着八万精兵杀了进来,赵国勇士听说信陵君来救,一个个奋起抵抗。秦军在赵、魏两国双面夹击的情况下,兵败如山倒,解除了邯郸之围。秦将心想自己原本就是魏国人,于是带着两万兵士投靠了信陵君。信陵君由此扬名诸侯国,史称“窃符救赵”。秦也因为魏有魏无忌而十余年不敢加兵于魏。
第六:救赵不居功,走去赵国。魏公子救赵以后,平原君、赵孝成王赵国的军队百姓全部出来迎接信陵君,原本此功劳就是应该得到如此待遇的。此时的信陵君也有些骄傲,毕竟是自己的能力救了赵国,说不有点小欢喜是不可能的。信陵君看见赵孝成王说道:“无忌何德何能,怎敢有劳赵王大驾。”赵孝成王说:“哎呀,此次赵国能够躲过灭顶之灾,全是信陵公子的功劳啊!”信陵君又说:“这是无忌应该做的。”赵孝成王说:“信陵公子请去邯郸一叙。”信陵君此时也许被荣誉晕了点头,连胜说:“好,好!”此时门客唐雎叫住信陵君,说:“信陵公子,请等等,唐雎有话要说。”于是信陵君和唐雎在一旁说话。唐雎说:“信陵公子,别人对你的好处,你不能忘记,你对别人的好处,你不应该记在心里。”信陵君不解唐雎话中的意思,问道:“什么意思呢?”唐雎接着说:“信陵公子,你虽然救赵对赵国有功,可是你在魏国还是背着大罪的啊!你怎么能骄傲呢?”信陵君一听,恍然大悟道:“是啊!如果没有侯先生的计谋,没有朱亥先生的相助,没有如姬夫人冒死窃兵符,哪有我无忌今天啊。”平原君在一旁大声叫唤道:“信陵公子请上车吧!”信陵君说道:“平原公子,我就走着去邯郸。”赵孝成王看见信陵君如此便说:“信陵公子救赵不居功,施恩不求报,真乃公子中的贤公子啊!”信陵君偶尔的骄傲是成常人都有的,这样就把信陵君从一个神突然变成了人,却让人觉得亲切了好多。虽然信陵君也有骄傲的时候,但是信陵君会听从别人的劝告,作为一个“领导”,应该听从真诚的意见,才能得到拥戴!
第七:救赵以后留赵十年,不能回魏。信陵君救赵是窃取了魏王的虎符,因为怕魏王会降罪下来,信陵君于是就留在了赵国,一留就留了十年。信陵君救赵以后,仗打赢了,魏国义声胜于远近,威名杨于四海,诸国皆来道贺,原本魏安厘王是应该请回最大功劳的弟弟信陵君的,何况信陵君救赵以后,打完仗了兵符就送了回去,原本兄弟二人应该和从前一样,好好的一起治理魏国。但是魏安厘王从小就活在了无忌的风头下,嫉妒的心变成了魔鬼,抹灭了魏安厘王的亲情,于是无忌留赵,一住就是十年。
一个人有多少个十年,有多少青春和时间留给人去浪费。于是,窗外的花开了又败,冬去了春又来,初到赵国牙牙学语的小儿,已经长得亭亭玉立了,信陵君常望着大梁的方向发呆,鬓边添了几缕白丝,可是无忌无能为力,他不能回去,他回不去。
第八:市井拜访毛薛二公。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以上是史记原文。翻译下来就是:公子听说赵国两位隐士,毛公隐于赌场,薛公隐于酒店卖浆,便要去拜访两位。两个人都是隐士,躲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们的住处,于是就走路去和两人游玩,期间都很是开心,颇有相见恨晚的意思。平原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以前啊!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无忌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贤人,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胡来,跟那伙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平原君的夫人也据说信陵君的姐姐把这些话告诉了弟弟公子无忌。公子听到后,大吃一惊啊!立马向姐姐告辞准备离开这里,并且有些生气地说:“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贤德,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满足了平原君的要求。现在才知道平原君与人交往,只是显示富贵的豪放举动罢了,他不是求取贤士人才啊。我从在大梁时,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指毛薛二公)贤能有才,到了赵国,我还害怕他们不见我。拿我这个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去。信陵君的姐姐就把公子的话全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听了自感惭愧便去向公子脱帽谢罪,坚决地把公子挽留下来。平原君门下的宾客们听到这件事,都知道信陵君的贤能,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于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公子,归附在他的门下。公子的为人使平原君的宾客仰慕而尽都到公子的门下来。
古代士为知己者死,特别是战乱年代,很多的士卒都是英雄烈士。一听说公子的贤能和礼贤下士,就都很愿意投靠了魏无忌。由此也可知道信陵君为人,真正的礼贤下士,不是虚伪的人。
第九:回魏救魏,一纸呼吁,令五国抗秦,将秦军逼至函谷关不敢迎战。没有了信陵君的魏国,像是被抽空了柱子的大梁,一颗空心的大树而已。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就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安厘王很是着急,就派人去赵国请回公子无忌。一直贤能的公子,这次竟然下达命令,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很多无聊之人竟然拿此来反驳公子的贤能。说如果是贤士,不可能不回去救魏。但是我想问问批评魏公子的人,可有看见后面的毛薛二公劝说公子,不等他们说完,公子就快马加鞭的赶回了魏国。注意这里是不等毛薛二公话说完,公子就立马回去了。我很放肆地想像公子当时的心情,救赵本就是知道赵魏唇齿相连,唇亡而齿寒,况且公子救赵是胜利了,魏安厘王威名杨于远近,义声胜于四海,公子对魏,是有功的。而魏安厘王不念兄弟之情,嫉妒也愤恨公子“越俎代庖”,让一个生、长在大梁的魏国公子,背井离乡,十余年而不能回去。多少个春夏秋冬的交替,多少个严寒酷暑的转换,公子只能是望着大梁的方向发呆,思念大梁的百姓,思念为自己而死的隐士侯嬴,思念故乡的一切,可是他无法回去,兄长魏王的嫉妒,变成了恶魔,吞噬了在权利面前仅存的一丝亲情。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信陵君,你的心情会是怎样?你会不会也有一丝怨恨?公子是人,不是神!公子也是有血有肉之躯,也是有喜怒哀乐的。公子不是任何人的工具,说救赵就救赵,说救魏就救魏的工具。你魏安厘王要是不乐意,就要杀我魏无忌,你魏安厘王一旦有难了,又想到我魏无忌了。亲情就是这样被侮辱的,就是这样被毁灭的!
公子偶尔的骄傲和怨恨,让公子从万人敬仰的神回到了人。一个人就有七情六欲,不可能不会有知道的喜怒哀乐。
接着上面说。由于跟随公子来魏的人,都是背叛了魏国的,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回去。这时,公子拜访的毛薛二公起到作用了。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
公子回来了,魏国的百姓眼神里的忌惮没有了。
公子回来了,魏国的大梁城都不用害怕灭亡了。
公子回来了,吹过大梁的风不再呜咽了。
公子回来了,一笑泯恩仇。
公子回到魏国。十余年不曾见面的魏安厘王和魏无忌相拥而泣。破裂的亲情,似乎一瞬间有合拢了。放佛还是孩童时候一起玩耍的伴侣。那过去的十年,从来不曾发生一样。
魏安厘王任命公子为上将,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终于有机会大展身手了。
首先,魏安厘王三十年(前247),公子派使臣把自己担任上将军职务一事通报给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实际也都是保护自己。按照当时的地理环境,魏国灭亡了,其他国家也苟延残喘不到几时。而心理学来说,假使魏国被灭亡了,其他五国人心就涣散了,就好像最后的齐国,看见其他国家都被灭亡了,也就不攻自破了。所谓兵败如山倒,战国末期的六国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国了。
信陵君一纸呼吁,赵、楚、魏、韩、燕五国任其调遣。信陵君率领五国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进而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战国末期,强秦是很少吃败仗的,由信陵君率领的两次,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大挫秦军士气。
这一次,可给五国都好好地报仇了,给秦军一次痛击。
第十:魏王猜忌、妒忌贤能、称病不朝,郁郁寡欢、四年,醉酒而卒。
可是这一次,对于信陵君是福是祸?福祸还是分不开的,只是福过后了,等待着迎接的就是祸了。信陵君联合五国抗秦,在诸侯列国中可真谓是威名杨于远近,义声胜于四海。但是对于魏安厘王来说,弟弟比自己厉害,功高盖主,魏安厘王猜忌的本性就又出来了。
当初,信陵君救赵的时候,杀了魏国的大将晋鄙,由此留下了祸根。秦国的人因为忌惮魏无忌,借由当初晋鄙的属下在魏王面前说信陵君想取而代之。晋鄙的门客在魏王面前大肆诋毁信陵君:“大王啊!说信陵君他呢,诸侯国都已经承认信陵君是魏国的大王了,你魏安厘王只是个名字上的啊!大家都知道魏国有魏公子无忌,大王你不算什么了。”秦国并且派人祝贺信陵君,说:“祝贺你啊!信陵君,就快要成为魏国的大王了。”本来就猜忌的魏安厘王魏圉,这下可算找到好理由了。应当废除魏无忌的相国了。 魏无忌知道了哥哥魏圉又开始猜忌自己了,于是干脆就把相印归还了魏安厘王。我们可以肆意的想像一下,春秋时期,很多国君,都是杀兄弑弟,为了争夺一个王位。而信陵君的才能是魏圉之上,魏国人心中的大王,他有功不自傲,不曾想过要夺王兄的王位。很多人反驳说,信陵君广招门客,不是为了充实自己是什么?这里我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反驳。
第一:如果信陵君要是想夺王位,早在窃符救赵的时候,有食客三千,又有魏国的兵力和赵国的帮忙,他要是反,轻而易举,况且信陵君得民心。大梁的子民,都认为信陵君才是他们真正的领袖。而信陵君做的,却是在救赵以后,把兵符还给了魏安厘王。自己带罪在身,没有回去。
第二:忘记是哪里看到的。侯嬴问信陵君:“是想取而代之还是想自保”
信陵君说:“但求自保。”
侯嬴说:“一山不能容二虎”
当然,这里已经不知道出处了,也许是小说YY的
第三:在信陵君一纸呼吁,五国抗秦可以看出,诸侯国对信陵君的认同信任。完全把兵力交给信陵君。而在合纵以后,信陵君更是得到了诸侯国国君的认同,此时,如果要反魏圉,易如反掌而已。
然而,信陵君做的做是对兄长的失望,称病不朝。日夜喝酒来麻醉自己。每次看到这里,都满心的忧伤和难过。一个鼎鼎大名的信陵君,竟然醉酒郁郁而死。
四年以后,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卒。
我难过地想像着信陵君当时的心境。
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好友侯嬴自杀了;
为自己宁死不屈的用时朱亥自杀了;
为自己冒死窃符的知己如姬自杀了;
唯一的兄长魏安厘王对自己不理解和嫉妒。
魏无忌满眼、满脸、满心的落寞和心酸。于是说,信陵君死于醉酒死于妇女,不如说,信陵君魏无忌死于寂寞也。
魏无忌死了,秦军没有忌惮了。魏无忌死后十八年,秦灭魏。鼎盛一时的魏,就这样衰弱了,灭亡了。所以后人也说:“昏蒙愚主听谗言,公子云亡国亦亡”
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很是崇拜信陵君,每次经过大梁的时候都要去拜祭公子,而且还请人为信陵君修建墓碑。他从击败叛将黥布的前线归来,经过大梁时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坟墓,让他们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公子。 公子能顾生前事,死后又留名,虽然只是历史的惊鸿一瞥,也掀起了一些风浪。虽然对于秦的统一,魏无忌没有做出任何贡献,但是那不是他魏无忌的错,一个贤能的人,遇不到伯乐,再怎么贤能都是无用。百无一用!
太史公也说,公子之贤名,不虚耳
展开全部
《史记 魏公子列传》:“公子闻所在,乃自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史记 魏公子列传》:“公子听到所在的地方,就自己步行前往,从此以后两个人游玩,很快乐。”
《史记 魏公子列传》:“公子听到所在的地方,就自己步行前往,从此以后两个人游玩,很快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史记 魏公子列传》:“公子闻所在,乃自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