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楚、吴、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楚、吴、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