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的成语有什么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出自论语的成语:
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不亦乐乎】——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论语·学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论语·学而》(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1-8、【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论语·学而》(1·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论语·学而》(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论语·学而》(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11、【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论语·学而》(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论语·学而》(1·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1-13、【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论语·学而》(1·1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14、【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论语·学而》(1·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5、【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论语·学而》(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16、【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论语·学而》(1·15):“《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17、【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论语·学而》(1·15):“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1、【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论语·为政》(2·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5、【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不亦乐乎】——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论语·学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论语·学而》(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1-8、【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论语·学而》(1·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论语·学而》(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论语·学而》(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11、【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论语·学而》(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论语·学而》(1·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1-13、【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论语·学而》(1·1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14、【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论语·学而》(1·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5、【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论语·学而》(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16、【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论语·学而》(1·15):“《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17、【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论语·学而》(1·15):“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1、【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论语·为政》(2·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5、【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展开全部
不耻下问、不得其死、不亦乐乎、从心所欲、当仁不让、恶衣恶食、发愤忘食、犯上作乱、好行小惠、后生可畏、诲人不倦 、惠而不费、家喻户晓 、见义勇为、理屈词穷、鸣鼓而攻、内省不疚、能近取譬、年富力强 、轻裘肥马、三复斯言、杀身成仁、善贾而沽、手足无措、驷不及舌、温故知新、文质彬彬、血气方刚、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言必有中、一言以蔽、以直报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