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西方经历过了文艺复兴时期与海外殖民的洗礼加速了其经济结构与体制完善的改革。尽管在当时东方的清王朝已经进入了后世所谓的康乾盛世,但在知晓之后历史的我们看来已经进入大势将颓的阶段了。
脱离中世纪后的西方各国在战争与资本的推动下已经开始改变了其一贯的思维。它们从固守固有航线和大陆争霸,开拓了海外贸易与海外殖民地的发展与争夺。这个时期的欧洲船只基本上铺满了地球仪上的大部分角落。它们具备很强的开拓性,尽管在贸易领域中还拥有黑奴的售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拥有先进的货币体系。借助海上贸易,大量的人口被从土地解放出来,投身于海上事业,尽管海盗事业也日渐昌盛,但通过与东方、美洲的贸易,欧洲本土各国都获取了大量的利益,并将人口增加的弊端降至了较低程度。
而同时期的清王朝因为处于清王朝的发展仍处于小农经济的闭关锁国思维,以地养民,希望通过耕种来维持税入。对内,商人依然是过于依靠传统的陆地或近海贸易,因此在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深受其害。对外,通过由清王朝有选择性的指定,与朝鲜、暹罗、日本等国维持一定的贸易量。这一点在18世纪初无可厚非,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粮食产量却无法增加,土地兼并与天灾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大量的劳动力失去了可以维系财富的命脉。而在乾隆朝推拒了英国使节的入请后彻底关上了与世界接轨的窗,当它达到一定峰值后就进入到了低谷的状态。而与西方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
通俗些说即西方借由资本力量去进行对一切财富的掠夺,而中方贸易仍停留在可有可无,有选择性的贸易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