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 我来答
syuanlei1987

2021-05-26 · TA获得超过3.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5万
采纳率:57%
帮助的人:1305万
展开全部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曾有这样一段剧情:还只是三品“小官”的狄仁杰把平南侯给判了死刑,将堂堂一位侯爷送上了断头台。不说这段剧情本身是否合乎情理,我们今天只来聊聊在真实的唐代,已经获得爵位的人是否就真的没有保命特权,以至于能被一位三品官员夺了性命。

一、唐代封爵制度与受封群体
作为中国政治体制中的一大基本制度,封爵制度早在先秦时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发展到唐代,爵位被发展为九等,成为帝王拉拢权贵,巩固皇权的一大利器。而获封的众人总的来说都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封爵贵族。
详细说来,唐代的爵制继承了隋朝的爵制,有国王、郡王(嗣王)、国公(非宗室一般只授予国公以下爵位)、郡公 、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和县男九等。这些爵位的品级依次为正一品、从一品(郡王与国公同品级)、正二品、从二品、从三品、正四品上、正五品上、从五品上,食邑从一万户到三百户不等。不过他们虽有食邑,却并不能真的前往封地“自治”,也不能真正获得对应的经济收益,只能继续待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做个“光杆司令”。

从受封者来看,唐初主要是宗室和功臣。且由于许多宗室也是功臣,所以他们受封的爵位等级也较高。唐太宗、唐高宗时,受封者也主要是宗室和功臣。还因为宗室还常任刺史 、都督等,所以其爵位也颇高。可到了武后时期,武则天大肆屠戮宗室而分封武家子弟,所以这一时期封爵制度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唐中宗时,李唐国祚虽复,但因为中宗的大量追封和新封,爵位一时间成了不值钱的“白菜”。睿宗、玄宗两代虽努力整改,使得受封宗室减少,但地方节度使、宦官获封爵位却日益增多。宦官获得爵位,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都发生了,我们也就不难想象中晚期李唐的爵位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贬值。
二、唐代封爵贵族的法律特权
可话又说回来,有爵位毕竟是有爵位,不同于一无所有的普通人。虽然因为滥封而使爵位贬值,唐代的封爵贵族还是拥有一定特权,尤其是涉及生命安全的法律特权。
我国自古就有“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而在唐代,封爵贵族也享受着特殊的死刑审判程序。唐律划分了八大普通死罪。而封爵贵族若是犯此八种之一,司法官员不能直接拷问封爵贵族,也不能直接进行审判,而是要将其所犯罪行、应定罪名,以及此人的爵位身份一并汇报给皇帝。随后皇帝会让公卿们在尚书省就此召开会议,讨论此人是否应该被定罪。在“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下讨论封爵贵族是否有罪,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想一个三品官员凭一己之力就斩首一位平南侯,在唐代基本是不可能的。

且不仅封爵贵族本人有免死罪的机会,其亲属也有一定的几率免除罪状。《名全律》规定,爵位在五品以上的封爵贵族,其近亲在犯八种死罪之一时也不会被司法官员直接定罪,而是被呈送给帝王,由皇帝亲自裁决。
当然,唐律所规定的八种死罪还是较为少见的。因而朝廷还赋予了封爵贵族及其亲属更加普遍的减刑特权。只要其罪行未超过流放这一等,那么直接罪行减一级。譬如本该流放三千里的人直接变成徒刑三年。

除了在量刑环节具有特权,封爵贵族在执行处决时依然有特权。当他们被正式定罪后,封爵贵族往往并不会真正服刑。因为他们可以用钱赎罪,或用官品来抵罪。罪行较重时,他们甚至能直接用整个爵位来抵罪,也就是所谓“除名”。而即便被除名了,他们也不会变成一无所有的平民,只是回到受封之前的身份。
此外,若是低级封爵贵族冒犯高级封爵贵族,乃至奴仆伤害封爵贵族,那么罪犯受到的处罚一般都会比律法所规定的更重。不过若是犯了谋逆等十恶不赦的大罪,或者伤害亲属,尤其是长辈,那么其封爵贵族的身份也会毫不管用。

三、唐代封爵的有限
毫无疑问,唐代爵位虽越来越不值钱,但其还是能带给受封者不少利好。所以包括宦官在内,许多人才对此趋之若鹜。可有趣的是,即便唐代中后期宦官炙手可热,唐代在给宦官封爵时还是坚持着既定制度。
前面说到,受封者虽都有食邑,但并不能从中获得收益。而只有少数人能额外获得“食实封”,也就是真正能获得经济收入的封地。可即便是受宠如高力士,在安史之乱前已是齐国公,却没有一户食实封。马存亮、梁守谦等担任过神策中尉的宦官只有三百户食实封。大宦官仇士良一生终获五百户食实封。而堪称唐代宦官巅峰的李辅国,终其一生也不过食实封八百户。

有学者曾统计,有唐一代有官职的宦官大抵只有16%兼有爵位。换句话说,虽然唐代宦官获封爵位是李唐封爵制度的一大特征,但获封者的相对数量还是较小的。纵使他们有爵位,若不是高品级的,那么能从中获得的利益也十分有限。若是皇帝真的想对这些封爵贵族做点什么,放权给一个在前朝掌握实权的三品官员,以夺其与亲属的人头,也是极有可能的。因而《神探狄仁杰》里的剧情,从某种程度来说也不是毫无根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电子数码候老师

2021-05-27 · TA获得超过12.9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8.4万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5428万
展开全部
侯爷即侯爵,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侯爵为“超品”,即为超过一品之意。只授予皇亲国戚与极少数功臣。

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周朝诸侯国中侯爵国有鲁国、齐国、陈国、蔡国、卫国、邢国、晋国、燕国、管国、滕国、杨国、箕子朝鲜、薛国、焦国、赖国、纪国等。

唐朝、宋朝有县侯;明朝有侯爵;清朝有侯爵,分三等。

清朝时,侯爵属于超品,比正一品都高。普通官员是无法得到的,即使丞相也不例外。只有皇亲国戚和有大功的臣民才有此殊荣。

扩展资料:

明朝爵位:

明初,宗室封爵中亲王名高位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洪武年间,朱元璋授予亲王以兵权。特别是分封在北方沿边的藩王,不仅拥有直属的护卫军,还经常统率大军出征,称为塞王。

其中的燕王朱棣,在朱元璋死后不久,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朱棣即位后,逐步解除藩王兵权,加强对宗室的限制和监视,从而形成了“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凌秋汐的夏天
2021-05-25 · 贡献了超过100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万
展开全部
候是爵位,与官位无法比较,有官位的不一定能封侯,封侯的也不一定有官位。
清朝正部级官员是从二品,总理级是正二品,正一品和从一品都是荣誉衔,但是如果封侯,则属于超品,也就是在待遇上远远超过部长和总理。
但这只是理论上,或者说是名义上,部长总理级别掌握的资源以及额外的收入是一个普通的侯爵无法企及的。
汉朝中后期,一个诸侯王地位非常尊崇,但是权力却很小,真正的权力都掌握在“国相”手中,地方上的太守、刺史对于诸侯王尊重但是并不重视,因为诸侯王手中几乎没有什么权力。
明朝中后期的王爷,还处于锦衣卫及地方官员的监视和管制之中,尽管地位很高,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自由。
康熙年间的靖海侯施琅,因为攻克台湾的大功而被朝廷封为靖海侯,但是官位最多只相当于军区司令,他的儿子继承靖海侯爵位但是没有官位。满清的亲王如果没有进入军机处,那么也几乎没有什么权力。
所以如果硬要比较的话,候更像今天军队中的好多特等功、英雄称号之类的荣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奥gig

2021-05-27 · TA获得超过83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758
采纳率:69%
帮助的人:147万
展开全部
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王爷、侯爷,指王爵与侯爵,是一种贵族爵位,不是官职。古代侯爷就是皇亲国戚,与国同休的,而且侯和侯之间也不一样的,文官在古代史很少封侯的。职位的大小需要看有没有官位,有官位的话就是实权侯爷,那就是见官大一级。秦汉朝《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自十级左庶长至十八级大庶长,位比九卿,都是军将。十九级、二十级均为列侯。汉以后的侯爷 一般都是爵位了,在品级之外,一般认为是超品的官员。如果没有其他具体的职位,是没有实权的,只是一种荣誉和尊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乙怀厹8m
2021-05-29 · TA获得超过380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342万
展开全部
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王爷、侯爷,指王爵与侯爵,是一种贵族爵位,不是官职。古代侯爷就是皇亲国戚,与国同休的,而且侯和侯之间也不一样的,文官在古代史很少封侯的。职位的大小需要看有没有官位,有官位的话就是实权侯爷,那就是见官大一级。秦汉朝《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自十级左庶长至十八级大庶长,位比九卿,都是军将。十九级、二十级均为列侯。汉以后的侯爷 一般都是爵位了,在品级之外,一般认为是超品的官员。如果没有其他具体的职位,是没有实权的,只是一种荣誉和尊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