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有“九子夺嫡”,而乾隆有17子,其传位为何却风平浪静?

 我来答
玫缘轻n
2021-01-20 · TA获得超过136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359
展开全部

康熙皇帝统治晚期的九子夺嫡,是历史上最激烈的夺嫡事件之一,同样在清朝,乾隆皇帝的儿子也很多,但是在乾隆皇帝统治时期,就没有如此激烈的夺嫡之争,乾隆皇帝最后禅位给嘉庆,政权交接也比较平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康熙皇帝给皇子放权,平衡皇子之间的势力,造成了“九子夺嫡”

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册立储君的制度发生了变化,在康熙皇帝执政时期,康熙皇帝还在沿用嫡长子继承制,胤礽是在刚满周岁的时候就被立为了太子,最开始胤礽的太子之位非常稳固,皇子之间虽然明争暗斗,但是几乎无法撼动胤礽的位置。

胤礽在这个位置上待了三十多年,上下都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他本身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性格却逐渐变得乖张,特别是在康熙皇帝执政中期,他册封了其他皇子,也授予他们参与国政的权力,甚至是一些具体的职务,这样一来自然也就削减了太子的权威,皇子们和太子的斗争也就形成了。

太子还不同于其他的皇子,他这位置十分特殊,是皇帝亲自培养起来的接班人,但是太子在朝中的影响力过大,皇帝的皇权又会受到威胁,而康熙皇帝在很早就给胤礽代理国政的权力,所以在后来胤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后,康熙皇帝又必然会打压胤礽的势力。

特别是在康熙四十七年,胤礽第一次被废,这就传递给其他皇子们一个信息,即便胤礽他当了三十年的太子,他的太子之位一样不稳,康熙皇帝要换人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那么也就意味着其他的皇子们也是有机会成为太子的,夺嫡之争开始成了明面上的事情。

康熙皇帝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特别是察觉到朝中很多大臣都开始支持胤祀后,康熙皇帝着手打压八爷党,复立胤礽为太子,胤礽本身没啥大错,有被其他皇子陷害的嫌疑,另外也是为了平息皇子们斗争,但是此时皇子们的斗争已经被挑明了,就算为了以后的生路也不可能停手了,而胤礽的表现又难让康熙皇帝满意,这才有了第二次废太子。

康熙皇帝在这之后也不立太子了,因为不管立谁都会成为众矢之的,不立太子,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手上,不过这也就给后来胤禛继位留下了很大风险,即便在胤禛登基后,民间也还在有各种他得位不当的流言蜚语。

乾隆皇帝高度集权,皇子早夭,政治才能有限避免了夺嫡之争

所以胤禛登基后,考虑到皇子们夺嫡之争的危害,于是就建立了秘密立储制来决定储君的人选,乾隆皇帝登基后也继续沿用这个制度,乾隆皇帝执政期间,三次实行了秘密立储制,最开始乾隆皇帝还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内定储君,第一个被写进密折的储君人选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

但是永琏才八岁就夭折了,这之后一直到了乾隆十一年,富察氏生下了皇七子永琮,乾隆皇帝当即就决定将永琮内定为接班人,但是一年后永琮也因为出痘夭折,乾隆十三年孝贤纯皇后也病逝了,乾隆皇帝悲痛不已,暂缓了立储事宜。

乾隆皇帝开始对其他的庶子们进行考察,虽然乾隆皇帝的皇子比康熙皇帝多,但是活到了成年,又有才能的却寥寥无几,在剩下的皇子中,他十分的器重皇五子永琪,永琪博学多才,善于骑射,曾在九州清晏殿发生火灾时将乾隆皇帝背了出来,乾隆皇帝也称赞他人品贵重,康熙皇帝传位给胤禛,就提到过胤禛人品贵重,可惜在乾隆三十一年永琪也因病去世了。

这对乾隆皇帝的打击是很大的,在除去乾隆皇帝过继给其他王爷的儿子,年幼的儿子,乾隆皇帝就只剩下了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颙琰,皇十七子永璘可以做选择了。

皇八子永璇,沉湎酒色,还有腿疾,完全就不在乾隆皇帝的考虑中,皇十一子永瑆倒是挺讨乾隆皇帝喜欢的,在乾隆五十四年被封为亲王,但是永瑆有个问题,他是个文人,在书法上非常有成就,但对骑射那一套完全不感兴趣,乾隆皇帝专门因为这个事情斥责过他,永瑆并不是储君的合适人选。

皇十五子颙琰,则属于剩下几个皇子中,比较中规中矩的一个,虽然说不上某方面特别出众,但是也挑不出啥毛病来,因此对比一番留给乾隆皇帝的选择也就只有颙琰,而在乾隆一朝,乾隆皇帝对皇子们处于绝对强势的一方,他的皇子们更没有康熙皇帝的皇子们那样优秀的政治才能,所有话语权都在乾隆皇帝手上,皇子之间的斗争自然也就弱化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