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要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师范加上"教")的能力,又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目标。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才可能是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的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人文性质。语文学科要落实素质教育, 就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美育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训练思维、陶治情操、净化情感、完善人格。因此,语文教学是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剩余1423字)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传递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承载着传播祖国语言文化的重大意义,对富有深刻文化韵味的中国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同时担负著民族人文精神建构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大社会使命。中职生要想在强手如林、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不仅要具有听说读写等基础语文应用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交际应变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中职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引导式的符合学科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它的主要教学特点在于“启发”二字上,主要遵循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指导思想,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找到掌握知识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亡人逸事》一文时,为了能让学生在“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妻的愧疚、自责与深挚的思念之情,笔者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理解。笔者设计了以下提问:(1)请大家阅读课文,看一看文中具体地写了亡妻生前哪些逸事?(2)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妻子具有怎样的性格、品质,作者对她又有着怎样的情感呢?(3)既然作者对妻子的情感如此之深,为什么要距离亡妻离世已经12年才写文悼念呢?(4)文章又为何要以“一丝幸福的笑容”作为结尾?通过大家的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课文的情节,能够更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中国劳动妇女身上所具有的传统美德,收获感动,收获健康的爱情观。而这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人文涵养的深度认识与思考。
二、“输出式”教学方法,引导人文素养内化
“输出式”教学是基于要素教育理论的教学方式,它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输出”,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精神内化体现在输出的作品之中。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中采用的“输出式”教学形式一般包括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这些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精神内化与情感因素的锻炼,更能够改善中职生交际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差的弱点。
例如在《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一文的教学中,可采用“输出式”的教法:课文中一共写了蔡元培先生待人接物上的四件小事,让学生上讲台即兴表演这四个场景。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达到理解蔡元培先生呕心沥血培育学生君子品格,以及亲身实践自由平等思想的大儒精神,推行学术自由不畏强权的改革家气魄的目的。这样对课文进行“输出式”的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探索课文内在的人文精神的积极性,不仅使得语文课堂更富有生趣,还深化了课文的内涵学习,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使他们的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多媒体教学方法,营造人文环境
现代教学装置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能够创造更多彩的学习情境,从而实现最优化的教学实践过程。单纯依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口耳相传,并不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教材中所表述的那种情感,而透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法,却能够达到细化教材情境的作用,能够更加深入地传递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过程为例,笔者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来掌握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特点,掌握宋词的鉴赏技巧,品味宋词的语言。但是如何品味诗词的风格,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更加细化诗词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容易触控诗词中所包含的人文素养和情怀。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开端通过课件展示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播放本文的音讯朗读,配合课件展示长江波涛汹涌的浪涛声,让学生们先行感受其中的情感,然后教师再细致带领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先进行了主观的自我认知,紧接着在教师的领导下,对课文有了客观的认识,对诗词所包含的人文素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总的来说,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要首先打好扎实的语文知识功底。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启发,设立更细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并通过“输出式”教学,强化对知识的训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整体能力上得到发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技巧: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指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
1、反复诵读,加深理解: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简单地说就是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简卡尔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高尔基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大量而有台阶性的诵读训练,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教学时教师的范读能很快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去,使学生在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情节的同时产生了一个个疑问:为什么会有雪孩子?雪孩子为什么会动呢?雪孩子的鼻子为什么是红的?……这些问题之所以过于浅显,是由于学生尚未深入学习课文,因此教师不必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自由多读几遍课文。在多次诵读中,伴随着学生的思考,以上问题多半会不答自解:有雪孩子是因为课文一开头就介绍到“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有雪当然可以堆雪孩子;雪孩子会动是因为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读图,学生也不难发现雪孩子的鼻子原来是用胡萝卜做成的,所以是红的。学生一方面通过诵读自己寻求到了答案,同时又产生了新的、有深意的问题,像“小白兔家为什么会着火?”“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雪孩子怎么会飞到天上变成云呢?”“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他回来后小白兔会跟他说什么?”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仍然不用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在反复诵读中自己去寻求答案。
2、体会意境,感受美好: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如此,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学生还经历了情感的体验,逐渐接受到文化、审美的薰陶:“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这里描写的是下雪时银装素裹的自然美。“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这是小白兔与雪孩子和谐愉快的纯真美。“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这是雪孩子舍己为人精神美,以及雪孩子“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的意境美。《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薰陶感染、潜移默化”,在阅读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显而易见,良好的语文素养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感悟生命的宝贵,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人必定把“生命”看成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从而珍惜它,讴歌它。在教学时,我们应努力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建立他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世界。传统的教学在知识传授上往往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学手段上则经常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老师引导学生质疑,再由学生回答的方法。然而,这种“为学习而学习”的“师本位”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本身已经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怀,忽视了对个体发展的关怀。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人文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多元的行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阅读感受,正是“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种林妹妹”,教师怎能限制学生的所疑所惑、所感所悟呢?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提问,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还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总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教师不界定对错,只引导评价好坏,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另一方面让学生从老师的评判中体味到如何抓住重点,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教学《雪孩子》一课时,有学生就这样说:“我明白了睡觉时不要把柴堆放在火炉旁边,不然会着火的”,(很好,懂得了一个安全知识);“雪遇到热会化成水,水会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云”(不错,学到了一个气象知识);还有的学生注意到插图非常漂亮,细心的孩子甚至发现图上“雪孩子融化时,连小鸟都哭了”(多么善于观察啊!)。这样,在畅所欲言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被语言文字所呈现出来的情景打动:为失火时小白兔仍浑然不觉而焦急万分,为小白兔最终获救感到欢欣鼓舞,也被雪孩子的勇于献身深深感染,从而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甚至开始思考生命价值之所在。这样的教学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心生命”的要求,把语文课从以往较浓的思想教育中解脱出来,“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还语文课的真实面目──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注重体验,升华情感
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同样也不是自然常识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薰陶”。在深入理解《雪孩子》的内容后,许多学生都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雪孩子明明知道自己一遇到火就会融化,他为什么还要去救小白兔呢?难道他的生命就不宝贵了吗?这时,我引导学生们把自己变成雪孩子,想象当时的情景:去救,自己会融化;不去,小白兔会被大火烧死……到底去不去呢?能不能想出两全其美的方法?大火无情,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了,救人要紧,更何况小白兔是自己的好朋友啊!通过想象,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体会出友谊的美好与伟大。课文结尾写道:“雪孩子哪里去了呢?他飞到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读到这里,学生被雪孩子那美好的心灵深深打动,情感得到了升华,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语教材所选用的课文莫不包含着人的各种情感,充满了对人的关怀,体现了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如果说《雪孩子》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注,那《小熊住山洞》则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爷爷和小树》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借生日》、《平平搭积木》体现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不仅课文如此,就连拼音也不再是一个个形状古怪、刻板生硬的字母,而是充满了人的情趣:比如,红红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啊啊啊──一个多么可爱的女孩子啊!古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变得高雅起来。正是由于语文教材的内容具有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学科)少见的人的情感,是非常感性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应该从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出发,抓好学生的情感教育。应该看到,语文学好了,情感也必将得到升华。这是因为在语文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被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感染,心灵受到碰撞,品格得到陶冶,获得了美的薰陶,加深了对人类的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感情变得更加细腻。语文教学应该担负起升华学生情感的重任。
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而语言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人文性质。语文学科要落实素质教育, 就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美育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训练思维、陶治情操、净化情感、完善人格。因此,语文教学是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把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把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温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语文教育与21世纪社会发展更紧密的结合已揭示出语文教育价值观的变化,即语文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语文课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读懂课文,它指向的是“人”。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把人文素养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初中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重视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④发扬教学民主。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薰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
收藏推荐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薰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一、中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不断地给学生输入新的血液。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我们应该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中课堂学习资源主要以教科书为主。教师在授课时也要多给学生们讲一些我们生活中的例项,真正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紧密的联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