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病理膜性肾病
展开全部
膜性肾小球肾炎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它是一种病理诊断,是指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下沉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典型的表现是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不均一性增厚和钉突形成。根据传统病理分期,膜性肾病可分为五期。
膜性肾病的病理特征
1.光镜: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钉突”形成或不均匀增厚;
2.免疫荧光:IgG和C3以颗粒形式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
3.电镜: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下沉积电子致密物,足细胞弥漫融合。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膜性肾病
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可以通过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区分,尤其是近年来发现的PLA2R(血清筛查PLA2R抗体、肾组织筛查Ig(G1、G2、G3、G4)和PLA2R,为区分原发性/继发性膜性肾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以下病理表现可用于原发性/继发性病理的鉴别。
光镜下:肾小球基底膜病变是否伴有其他病变,如系膜细胞中重度增生、内皮细胞增生、节段性坏死等。
免疫:是否“满堂亮”,即IgA、IgG、IgM、C3、C4、C1q、Fib均为强阳性,特别是C1q为强阳性,高度提示继发性疾病;
电镜下:除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有电子致密沉积物外,肾小球系膜区或其他区域是否有电子致密沉积物。
2.血液系统疾病
例如,浆细胞疾病、与单克隆球蛋白沉积相关的肾损伤、淀粉样变性病、淋巴瘤等。上述疾病的早期病变往往可简单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尤其是50岁以上的患者。最好常规加入肾组织刚果红染色或Kappa和Lamda轻链免疫荧光/免疫组化,以免漏诊。此外,还需要与临床数据的认同。
3.I期膜性肾病应与微小病变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相鉴别;期膜性肾病应与膜性增生性肾炎相鉴别。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改进电镜检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