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该怎样理解?

 我来答
娱乐我知晓哟

2018-11-02 · 专注各种娱乐,欢迎一起探讨
娱乐我知晓哟
采纳数:1347 获赞数:99953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讲的是一个人的才华慢慢的显露出来,而别人还以为他只是一般的人,一直等到他有了大的成就别人才醒悟过来。

出处: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小松》。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就如埋没深草里的“小松”,诗人由此创作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作者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黄巢起义爆发,他从长安回家。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诗于朱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松

匿名用户
2014-03-05
展开全部
讲的应该是一个人的才华慢慢的显露出来,而别人还以为他只是一般的人,一直等到他有了大的成就别人才醒悟过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全球x1b8
2014-09-27 · TA获得超过11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6.3万
展开全部
拟人化的动词,表现出了小松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任然坚韧顽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出诗人不肯向残酷现实屈服的品质……这类托物言志的诗都是这类答法,可以灵活应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3-05
展开全部
是一个人的才华慢慢的显出,别人还以为他是一般的人,一直等到他有了大的成就别人才醒悟过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ay416416在
2018-12-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34
展开全部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