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出现安全问题之后,你应该如何处理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除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和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外.还应掌握常用急救技术,以便对意外伤害进行快速而正确的处理。
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
一、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
幼儿意外伤害是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对儿童健康和生命造成的损害,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必须具备一些急救知识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幼儿烫伤、骨折等意外伤害就能及时进行救护,以挽救生命、防止残疾、减少痛苦。
(一)小外伤
1.切割伤
常见切割伤:幼儿玩耍小刀、剪刀等锋利物品造成的皮肤断裂、出血。
案例:某幼儿拿着水果刀玩耍,不小心在手指上划了一道口子,伤口处开始渗出血珠。
急救方法:
(1)对于较小、较浅的切割伤可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也可以先清洁伤口周围,用冷开水冲洗伤口处.特别是将异物冲洗干净,再用双氧水由里向外消毒,然后涂搽红药水或紫药水。
(2)伤口较大,出血较多,必须先止血,将伤处抬高,立即送医院,请医生处理。
2.刺伤
常见刺伤:常见于玻璃、竹刺、铁钉、木屑等锐利物刺入皮肤,伤口深而狭窄,容易感染。
案例:某幼儿在自由活动后告诉老师手指疼痛,老师检查发现,该幼儿食指尖有竹刺刺入,伤处周围皮肤又红又肿,按压疼痛。
急救方法:
(1)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清洗伤口。
(2)检查伤口是否留有异物,如果有,用消毒针顺着刺的方向将其拔除。
(3)确认伤口无异物后,用碘酒或酒精涂搽伤口周围,伤口涂红药水。
3.扭伤
常见扭伤:多发生在幼儿运动、游戏等活动中,多为关节处软组织受伤,伤处肿痛,运动不灵活,颜色发青。
案例:某幼儿穿上了妈妈给她买的新皮靴,鞋跟和鞋帮都较高,该幼儿在奔跑中不小心把脚扭了,孩子感到剧烈疼痛,脚的活动不方便,老师发现幼儿的脚踝又肿又青。
急救方法:
(1)检查是否骨折。
(2)如果没有骨折,立即对伤处冷敷,使血管收缩止血,并达到止痛的目的。
(3)一天之后,对伤处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预防:
(1)定期检查和维修幼儿园的滑梯、攀登架等游乐设施。
(2)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时,注意观察、提醒幼儿。
(3)遇到不安全的情况及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帮助。
(4)教育幼儿不打架、不拥挤,遵守活动规则,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守秩序的习惯。
(二)骨折
1.常见骨折
因外伤破坏了骨的完整性,称为骨折。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不破裂,与外界不相通;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破裂,与外界相通。幼儿常发生以下几种情况的骨折:重物打击,可能导致骨折;手被弹簧门挤压,可能导致骨折;伸手玩弄电扇,可能因扭转而发生骨折;车挤压、跌倒等。也都可能造成骨折。
2.骨折的症状
(1)剧烈疼痛,特别是活动伤肢或按压骨折的部位时。疼痛更明显:
(2)骨折的肢体失去正常功能,如:下肢骨折不能走路,上臂骨折不能抬高:
(3)骨折的部位出现变形。
小儿骨骼的成分和成人相比较,有机物相对比无机物多,所以小儿的骨骼韧性强、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一旦发生骨折,还可能出现折而不断的现象,称为“青枝骨折”,伤肢还可以做动作,因此,小儿骨折容易被忽略,如不及时送医院治疗,伤肢将出现畸形,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所以,小儿一旦发生肢体伤害,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是否发生了骨折。
3.急救方法
(1)在未急救包扎前,不轻易移动伤者。如果轻易移动,可能引起骨折移位,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休克和血管、神经损伤,甚至由闭合性骨折变为开放性骨折,加重伤势。
(2)止血。幼儿发生骨折后,观察幼儿全身状况,如果是开放性骨折并伴有大出血,先要在伤口处覆盖敷料,包扎止血。再处理骨折。
(3)处理骨折的基本方法是:使断骨不再刺伤周围组织,限制受伤肢体的活动,使骨折不再加重,这种急救方法叫“固定”。
①四肢骨折:幼儿四肢骨折后,观察骨折处是否有皮肤破损及断骨暴露,如果有断骨暴露在外,不要强行还纳回去。可盖上干净纱布,简单固定,迅速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如果骨折处没有上述情况,应立即用夹板固定。夹板一般选用薄木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木棒、硬纸板、竹片等代替,甚至还可将伤肢固定于健肢。固定时,给伤肢垫上棉花或布,夹板的长度应超过伤处的上下两个关节,用绷带把伤肢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住,露出幼儿手指或脚趾。以便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松紧以手指和脚趾尖不出现苍白、发凉、青紫为度;
②颈椎骨折:将患儿平放,头部垫高。为避免震动,可在头部两侧放上沙袋或硬枕头,使头部固定。
③肋骨骨折:判断断骨是否伤及肺部,如果断骨刺伤肺,患儿呼吸困难,应尽快送医院急救。反之,可让患儿深呼吸,用宽布带缠绕胸部断肋处,减少胸廓运动:
④腰椎骨折:处理这种骨折,稍有不慎,即可产生严重后果。患儿发生腰椎骨折以后,应严禁腰部有活动,否则会加重脊髓的损伤。不能让患儿走动、弯腰,救护者也不能搀扶、抱持患儿。不可用软担架抬患儿,可用木板、门板等作为搬运工具,多个救护者动作一致地将患儿抬到硬担架上,让患儿俯卧,用宽布将身体固定在担架上.尽量平稳地将
患儿送到医院.
(4)及时送医院,争取在骨折后2~3小时内送到医院进行复位处理。
4.预防
(1)保教人员要加强责任心,防止发生伤害事故.引起骨折。
(2)幼儿进出的门不安装弹簧,以免夹伤幼儿,引起指、趾骨的骨折。
(3)教育幼儿不做危险动作。
(三)出血
出血是儿童时期常发生的一种外伤现象,少量出血容易止住:严重损伤引起的大出血。可能危及患儿生命,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1.常见的幼儿出血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量大,短时间内可大量失血,必须立即止血。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均匀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样渗出,可自己凝固。
2.急救方法
(1)动脉出血:采用指压止血法,这是动脉止血最快速、最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即用单个或多个手指压住血管的上端(更靠近心脏),压闭血管,阻断血流,急送医院处理。
①面部出血:压迫两侧下颌骨。救护者可用拇指在伤口同侧下颌骨前方2厘米处触及动脉搏动,按向下颌骨,使面动脉被压闭而止血;
②前臂出血:压迫肘窝(偏内侧)动脉跳动处;
③手掌、手背出血:压迫腕动脉跳动处;
④手指出血:将手指屈人掌内,成握拳状;
⑤大腿出血:屈曲大腿,压迫大腿根腹股沟动脉跳动处;
⑥脚部出血:压迫脚背动脉跳动处。
(2)小伤口:由于小伤口引起小的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可用一般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棉花垫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即可止血。
(3)较大伤口:由于较大的伤口引起的出血,可将敷料(可用干净的棉花、纱布)盖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止血。(对小伤口和较大伤口出血,还可将陈艾叶搓成艾绒点燃,用以炙伤口,止血效果很好。)
3.预防
(1)将小刀等锐器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2)经常检查幼儿口袋,如有危险的东西,要交老师妥善保管。
(3)教育幼儿不用带尖带刺的东西做玩具、不挖鼻孔。
(4)注意幼儿活动中的安全。
(四)烧、烫伤
1.常见烧、烫伤
烧、烫伤是由火焰、蒸汽、热液体、电流、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引起的损伤。幼儿皮肤的角质层薄.保护能力差,因开水、热汤、化学药品、火焰、电器等导致的烧、烫伤事故较多。按烧伤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三度烧伤。
一度烧伤:仅表皮受损。表现为皮肤轻度红、肿、热、痛,没有水疱。
二度烧伤:伤及真皮。表现为伤处皮肤疼痛剧烈,有水疱。
三度烧伤:伤及皮下组织、肌肉。表现为受伤处皮肤感觉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疱,皮肤颜色蜡白或焦黄。
2.急救方法
烧、烫伤的急救原则是消除烧、烫伤的原因,保护创面,设法使伤员安静止痛。
(1)消除烧、烫伤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火焰,应设法将余火扑灭;如果是热的液体,应立即将烫伤部位的衣服脱掉;如果是触电烧伤,应立即切断电源。
(2)保护创面。一度烧伤可在局部涂搽獾油、烫伤膏等,一般在3~5天内可好转。二度、三度烧伤应用清洁的被单、纱布、毛巾等物覆盖创面,不要弄破水疱,也不要在创面上涂抹任何治疗烧伤的药品,避免加重感染和损伤,速送医院处理。
(3)设法使伤员安静止痛。若烧、烫伤面积大,病人烦躁口渴,可少量多次给予淡盐糖开水饮用。
注意事项:如被腐蚀性药品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如被生石灰烧伤,应将石灰颗粒揩去,再用水清洗,否则,生石灰遇水产热,会加重伤势。
3.预防
(1)成人端着热水或开水壶时要注意避开幼儿。
(2)开水、烫饭菜、化学药品、电器等应放在幼儿手够不着的地方。
(3)刚烧好的饭菜应放置一段时间,待不烫时才让幼儿进食。
(4)给幼儿洗头、洗澡时应先开冷水后开热水。
(5)教育幼儿不玩火、不触摸电器等物品。
(五)煤气中毒
1.常见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大多是由于冬季用火、洗浴、用煤炉取暖,如果居室无通风设备、风倒灌、烟筒漏气,常发生煤气中毒。过量的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大于氧气,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使人体缺氧而窒息。
幼儿一氧化碳中毒,轻者头痛、恶心、呕吐、乏力,重者呼吸困难、昏迷、惊厥,皮肤出现樱桃般的红色等症状。
2.急救方法
(1)救护者匍匐进入现场,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2)迅速把病人抬离中毒的现场,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松开衣领、腰带。
(3)给病人保暖,中毒严重者速送医院急救。
(4)如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急救。
注意事项:给病人灌醋、喝酸菜汤都不能解除煤气中毒,反而拖延了时间。让病人受冻也不能解除煤气中毒,反而容易使其受凉,加重病情。
3.预防
(1)冬季不得在室内使用没有通风设施的煤炉取暖;洗浴时一定要有安全设施。
(2)冬季注意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能将孩子单独放在、甚至锁闭在用煤炉或煤气取暖的房间里。
(3)养成使用完煤气即关闭阀门和总阀门的习惯。
(4)幼儿园定期检查煤气管道有无泄漏之处,如有,当立即修理。
(六)误服毒物
1.常见误服毒物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常备药片、药水、有毒物品管理不善,导致幼儿当作食物误食而中毒。
2.急救方法
(1)催吐。如果是两岁以下的小儿,可一手抱着,另一手伸入小儿口内刺激其咽部,使其将毒物呕吐出。若是两岁以上的小儿,先给清水饮下,让孩子张大嘴,再用筷子或手指等物给予小儿咽部机械刺激使其呕吐,可反复让小儿喝水、催吐,直到吐出的水全为清水。
(2)解毒。对于误服强酸强碱等化学液体的患儿,为保护其食道、胃的黏膜,可用牛奶、面糊、蛋清等作为洗胃剂,既可达到洗胃的目的,又能保护胃黏膜。若是误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幼儿,在患儿的呼气中能闻到大蒜味,可让其喝下肥皂水解毒,同时,立即
送医院急救。
(3)对于吃进毒物时间较长的患儿,如超过4小时,毒物已进入肠道,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4)急救的同时,要搜集患儿吃剩的东西、呕吐物,以及可能在患儿口袋内残留的有毒物质,以供医生检验毒物的性质,为治疗提供依据。
3.预防
(1)家庭和幼儿园对常备药品应加强管理,标签鲜明,放在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不能与食物放在一起。
(2)给孩子服药要看清楚标签上的姓名、药品名称等。
(3)教育幼儿不随便吃东西。
(七)异物
1.呼吸道异物
喉部、气管或支气管内误吸入异物,统称为呼吸道异物。
(1)常见呼吸道异物小儿的咳嗽反射差,玩耍、嬉戏时口内含有异物,一不小心,可能让异物进入呼吸道;或进食时大声叫喊、哭闹,也可能将食物呛人呼吸道。吸人的异物,以蚕豆、花生、瓜子为多见。异物进入喉、气管,刺激黏膜引起剧烈呛咳、气急等症状,继而出现喉鸣、吸气困难、声嘶等症状。
(2)急救方法
①抓住小儿双脚使其倒置,并大力拍击其背部,使异物从喉部落出,如果此法无效,速送医院急救。
②让小儿坐在抢救者的腿上,面朝外,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形成一个“垫”,按在患儿的上腹部,快而轻地向后上方挤压,随后放松,使膈肌压缩肺,产生气流,将气管中的异物冲出,如此法无效,速送医院急救。
2.消化道异物
(1)常见消化道异物
幼儿有时会玩弄棋子、纽扣、回形针、骨头等物,还可能含在口中,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食道。这些异物有时会卡在食道里.有时会顺利进入胃里。
食道有异物,表现为疼痛,吞咽困难。大的异物会引起呛咳和呼吸困难,并发食道炎症,可有发热等其他症状。
(2)急救方法
①如果幼儿吞食的异物是光滑的,幼儿无明显症状,可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促使异物随大便排出。可密切观察幼儿大便,直到异物排出体外。若长时间未排出,应去医院治疗。
②若幼儿吞食的是尖利的异物,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3.
鼻腔异物
(1)常见鼻腔异物
幼儿玩耍中,无意间将小物件塞入鼻孔。以花生米、豆子、果核为多见。幼儿鼻腔异物可能引起长时间鼻堵。鼻涕带血丝。
①不可用镊子去夹异物,特别是圆形的异物,可能使异物深陷,落人气管,非常危险。
②可让幼儿按住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擤鼻,使异物排出;也可用棉花捻或纸捻刺激幼儿的鼻黏膜.
使其打喷嚏,将异物排出。
③如上述方法无效,应送医院处理。
4.异物入耳
(1)常见异物入耳
幼儿将小物件(豆、米、小珠子等)塞入耳中,或有昆虫爬入耳道造成外耳道异物。
(2)急救方法
①昆虫入耳,可把耳朵对着灯光,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引诱昆虫爬出;也可将食用油、甘油等倒入耳内,再让患儿将这只耳朵侧向上静停几分钟,然后将这只耳朵侧向下,被淹死了的昆虫可随油一同流出。
②小物件入耳,可嘱咐患儿头偏向异物一侧,用单脚跳,异物可能会掉出。
③难以排出的异物应去医院处理。因为在没有良好的照明条件、专用工具和技术不熟练的情况下
操作,可能会加重损伤,后果严重。
5.眼部异物
(1)常见眼部异物
多见于飞尘、小虫、沙粒入眼,引起灼痛、畏光。
(2)急救方法
①沙子、小虫人眼附于眼球表面,可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去。若异物嵌入眼睑结膜,需翻开眼皮,再擦去。翻眼皮的方法是,让小儿眼向下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他的眼皮,轻轻向上翻转则可。
②如异物嵌于角膜组织内,或上述方法无效,应迅速送医院处理。
6.异物人体的预防
①幼儿进餐时不惊吓、逗乐幼儿;
②幼儿能吸入或吞入的物品不应作为玩具使用;
③幼儿臼齿未长出时,应避免食用花生米、瓜子及带核、带骨、带刺的食物;
④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进餐时不嬉戏、打闹;
⑤教育幼儿不要把别针、豆子、玻璃珠等小物件塞进嘴、鼻孔、耳朵里。
(八)溺水
溺水者因吸人大量的水,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一旦发现溺水者要迅速施救。
1.急救方法
(1)水上救护。救助者如不会游泳就不要贸然下水,可将救生圈、木块等漂浮物和绳索抛给落水儿童,同时,迅速呼救。会游泳的救助者应迅速从落水儿童的后方接近他,乘其不备突然抓住他并控制牢;再使落水儿童的头部浮出水面,采取仰泳姿势,救其上岸。
(2)倒水。清除溺水儿童口、鼻内的污泥、杂草等异物,同时解开其衣裤;救护者一腿跪地,一腿屈膝,将溺水儿童置于屈膝的大腿上,头朝下,拍其背部,使其呼吸道和胃里的水倒出来。
(3)进行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摩。检查溺水儿童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如呼吸和心跳停止,迅速实施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摩,然后急速转送医院。
2.预防
(1)幼儿园不能建在河边和粪池、池塘附近,以免幼儿失足淹溺。
(2)教育幼儿不能自己去河边、池塘边玩水。
(3)幼儿游泳,要有成人看护。教育幼儿不在不明水情的地方游泳。
(九)触电
1.常见触电事故
儿童玩弄电源插座、电器、开关等引起触电;户外电线落地,幼儿随手拾取,或在附近玩耍也可能触电;雷雨天气,在大树下避雨也可能导致触电事故。轻度电击,表现为面色苍白、呆滞,对周围失去反应,全身无力;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2.急救方法
(1)脱离电源。用最快的方式让伤者脱离电源。如幼儿摆弄电器开关、插座等触电,可迅速拔去电源插座或关闭开关、拉开电源总闸切断电流;如果幼儿触及了室外断落的电线而触电,救护者可站在干燥的木板或塑料等绝缘物上.用干燥的木棒、扁担、竹竿等绝缘物将接触幼儿身体的电线挑开:如果幼儿手部与电线连接紧密,无法挑开,可用大的干燥木棒将触电者拨离触电处。
(2)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挤压。触电者脱离电源后,检查触电者的呼吸、心跳,对呼吸、心跳微弱或停止者,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挤压。
(3)保护创面。在急救的同时,对灼伤部位,先洗净,然后用消毒敷料包扎。
3.预防
(1)经常检查电器、电线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电器、电线是否漏电,特别是雷雨天气应更加注意。
(2)电插座、电器等应置于幼儿手摸不到的地方。
(3)教育幼儿不要用湿手插接电源,不玩弄电器,不要在供电线和高压线附近玩耍。
(4)教育幼儿雷雨天气不要在大树、电线杆、高大建筑物下避雨,要蹲伏在地势较低的地方。雷雨天气不看电视。
(十)中暑
1.常见中暑
幼儿长时间受到强烈阳光照射或停留在闷热潮湿的环境里.以及在炎热天气长途行走或过度疲劳等,均易导致中暑。其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全身乏力等。
2.急救方法
(1)将患儿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扣,扇风,用冷水或冰块冷敷,帮助散热。
(2)让患儿多喝清凉饮料,也可口服人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等清热解暑药。
(3)如中暑严重,患儿昏迷不醒,应速送医院。
3.预防
(1)炎热的季节,避免幼儿长时间的户外活动。
(2)幼儿园老师应采用一些防暑、降温措施。
(3)教育幼儿感到不舒服时主动向老师说。
(十一)冻伤
1.
常见冻伤
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幼儿冬季落水、衣着不暖,在气温低、湿度大或大风的情况下停留,都可发生全身冻伤。幼儿手、脚、耳等供血不足的部位容易发生局部冻伤,表现为发红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有些可起水疱,之后糜烂或结痂。
2.急救方法
(1)全身冻伤:让患儿离开寒冷环境,搬动时,动作要轻柔,以免用力不当造成患儿肢体扭伤或骨折。用暖和的衣服、热水袋等温暖患儿身体,给予患儿温热的饮料,如牛奶、姜汤等,以加速其血液循环。
(2)局部冻伤:多发生在耳、手、脚等部位,可在局部涂抹冻疮膏。
3.预防
(1)冬季应加强保暖措施,注意幼儿的服装、鞋袜松紧要合适,对暴露在外的皮肤可使用保暖用具。
(2)注意防潮,保持幼儿服装、鞋袜的干燥,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应及时更换。
(3)寒冷的冬季,多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加强血液循环。
(十二)虫、蛇咬伤
1.蚊子、臭虫等咬伤
急救方法:用酒精涂搽患处,严重者可搽氨水或清凉油。
2.黄蜂螫伤
急救方法:黄蜂毒液呈碱性,伤口可涂搽弱酸性液体,如食醋。
3.蜜蜂螫伤
急救方法:蜜蜂的毒液呈酸性,伤口可涂搽弱碱性液体,如淡碱水、肥皂水等。
4.蝎螫伤
急救方法:蝎子的毒液呈酸性,局部涂抹碱水,有一定疗效。
5.蚂蟥吮血
急救方法:被蚂蟥叮住脚、腿流血时,应立即在被叮处的附近拍打,或用火灼烧蚂蟥,使蚂蟥掉落,然后用淡碱水冲洗。涂上碘酒,盖上清洁纱布。
6.蛇咬伤
(1)急救方法
①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被蛇咬后,迅速躺下,用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紧紧地捆扎伤口上方(靠近心脏一端),防止蛇毒扩散。
②迅速排除毒液。
立即用凉开水、泉水、肥皂水等冲洗伤口及附近皮肤。用小刀或刀片以蛇咬牙痕为中心作十字形切开,用力挤压伤口,使毒液排出,同时,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
③立即服用蛇药,对伤口进行湿敷,速送医院。
(2)预防
①不要带孩子们到潮湿、阴暗、杂草丛生的地方活动,并且教育孩子自觉地不到这样的地方去玩耍。
②平时可置备一些蛇药。
(十三)晕厥
1.常见晕厥
多由于疼痛、闷热、站立时间过长、精神紧张等原因,造成幼儿短时间的大脑供血不足,而失去知觉、晕倒。表现为晕厥发生前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晕倒后,患儿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2.急救方法
首先让患儿平卧,头部放低、脚部略抬高,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然后解开患儿的衣领、裤带。患儿安静地休息后,喝些热饮料,一般可好转。
(十四)鼻出血
1.常见鼻出血
(1)鼻外伤:儿童跌倒撞伤鼻部引起出血,挖鼻孔造成鼻前庭糜烂引起出血。
(2)鼻腔异物:幼儿玩耍中把小物件塞入鼻腔引起出血。
(3)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时鼻腔充血、水肿,引起鼻内血管破裂出血。
(4)偏食:幼儿不爱吃蔬菜,缺乏维生素,容易引起鼻出血。
(5)鼻腔炎症:炎症引起鼻痒,儿童经常用手挖鼻腔引起出血。
2.急救方法
(1)安慰幼儿不要紧张,安静地坐着。
(2)紧捏幼儿双鼻翼,压迫止血。
(3)头部、鼻部、后颈窝可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
(4)如出血量大,可用一般滴鼻液浸湿棉花团塞入鼻腔止血。
(5)止血后,2~3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6)如上述方法对止血无效,应立即送患儿去医院处理。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法
(一)火灾应急处理
1.发现火灾后.必须立即拨打119报警.在报警电话中,要说明以下情况:起火单位、位置、着火物、火势大小、火场内有无化学物品及类型、着火部位、报警人姓名、单位及所用电话等,并派人员在醒目处等候接车:
2.报警同时,开启消防电源。打开应急照明设施和安全疏散标志;
3.在消防人员到达前,由灭火行动组尽力控制火势蔓延;
4.若火场内有人员,则应用灭火器具减弱火势对人员的威胁,全力疏散、抢救人员脱险逃生;
5.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发生爆炸事故、烧毁重要物资、形成大面积燃烧等影响全局的情况,应列为主要方面予以处理:
6.灭火行动组应分秒必争,迅速行动,找准着火点,果断扑救,抓住时机,不等不靠,为继续开展全面深入的扑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7.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保持道路畅通,便于消防车辆驶入;
8.扑救固体物品火灾,使用灭火器;扑救液体物品火灾,使用灭火器、沙土、湿的棉被等,不可用水;
9.不得组织幼儿灭火:
10.及时报告主管单位领导。
(二)地震屈急处理
为了保证发生地震时,幼儿园能快速、有序、安全地应急疏散师生,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
如发生轻度地震,处理如下:
1.地震时如果幼儿在教室,当班教师教育幼儿不能慌张、哭闹或随意乱跑,要听从教师的指挥,马上组织幼儿有序疏散,疏散路线如下:大班、中班:幼儿从教室门跑步到操场。小班、小小班:依次按顺序下楼.跑步到操场。
2.如发生地震时在室外,立即组织全部幼儿蹲下,并注意避开电线,大树等危险物品。
如发生震动较大破坏性地震,处理如下:
1.如果幼儿在室内,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震动特大,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组织幼儿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洗手问、厕所等;也可以躲在桌子、柜子等下面以及教室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的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千万不要去窗下躲避;待地震减轻时,立即按疏散路线将全部幼儿疏散到一楼操场。
2.地震时如果幼儿正在睡觉,要立即叫醒幼儿,在震动激烈时,有序组织幼儿趴在午睡室通道上、躲在桌子下或墙脚下,待震动减轻时立即组织幼儿疏散到一楼操场,疏散路线及要求同上。
3.如果正在室外活动,教师马上将幼儿集中到操场中间空旷场地蹲下,注意避开高大物体或建筑物.疏散幼儿到安全地方。
4.如果地震发生后因不能迅速撤离而困于室内、或被建筑物挤压等千万不要惊慌,要就近检查幼儿身体状况,并尽量为幼儿找到饮食,同时不能盲目采取措施,要懂得发送报险信号,等待救援。
5.时刻与幼儿在一起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
6.做好地震后房舍安全检查及加固维修、环境物品消毒等复课准备工作。
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
一、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
幼儿意外伤害是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对儿童健康和生命造成的损害,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必须具备一些急救知识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幼儿烫伤、骨折等意外伤害就能及时进行救护,以挽救生命、防止残疾、减少痛苦。
(一)小外伤
1.切割伤
常见切割伤:幼儿玩耍小刀、剪刀等锋利物品造成的皮肤断裂、出血。
案例:某幼儿拿着水果刀玩耍,不小心在手指上划了一道口子,伤口处开始渗出血珠。
急救方法:
(1)对于较小、较浅的切割伤可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也可以先清洁伤口周围,用冷开水冲洗伤口处.特别是将异物冲洗干净,再用双氧水由里向外消毒,然后涂搽红药水或紫药水。
(2)伤口较大,出血较多,必须先止血,将伤处抬高,立即送医院,请医生处理。
2.刺伤
常见刺伤:常见于玻璃、竹刺、铁钉、木屑等锐利物刺入皮肤,伤口深而狭窄,容易感染。
案例:某幼儿在自由活动后告诉老师手指疼痛,老师检查发现,该幼儿食指尖有竹刺刺入,伤处周围皮肤又红又肿,按压疼痛。
急救方法:
(1)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清洗伤口。
(2)检查伤口是否留有异物,如果有,用消毒针顺着刺的方向将其拔除。
(3)确认伤口无异物后,用碘酒或酒精涂搽伤口周围,伤口涂红药水。
3.扭伤
常见扭伤:多发生在幼儿运动、游戏等活动中,多为关节处软组织受伤,伤处肿痛,运动不灵活,颜色发青。
案例:某幼儿穿上了妈妈给她买的新皮靴,鞋跟和鞋帮都较高,该幼儿在奔跑中不小心把脚扭了,孩子感到剧烈疼痛,脚的活动不方便,老师发现幼儿的脚踝又肿又青。
急救方法:
(1)检查是否骨折。
(2)如果没有骨折,立即对伤处冷敷,使血管收缩止血,并达到止痛的目的。
(3)一天之后,对伤处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预防:
(1)定期检查和维修幼儿园的滑梯、攀登架等游乐设施。
(2)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时,注意观察、提醒幼儿。
(3)遇到不安全的情况及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帮助。
(4)教育幼儿不打架、不拥挤,遵守活动规则,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守秩序的习惯。
(二)骨折
1.常见骨折
因外伤破坏了骨的完整性,称为骨折。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不破裂,与外界不相通;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破裂,与外界相通。幼儿常发生以下几种情况的骨折:重物打击,可能导致骨折;手被弹簧门挤压,可能导致骨折;伸手玩弄电扇,可能因扭转而发生骨折;车挤压、跌倒等。也都可能造成骨折。
2.骨折的症状
(1)剧烈疼痛,特别是活动伤肢或按压骨折的部位时。疼痛更明显:
(2)骨折的肢体失去正常功能,如:下肢骨折不能走路,上臂骨折不能抬高:
(3)骨折的部位出现变形。
小儿骨骼的成分和成人相比较,有机物相对比无机物多,所以小儿的骨骼韧性强、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一旦发生骨折,还可能出现折而不断的现象,称为“青枝骨折”,伤肢还可以做动作,因此,小儿骨折容易被忽略,如不及时送医院治疗,伤肢将出现畸形,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所以,小儿一旦发生肢体伤害,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是否发生了骨折。
3.急救方法
(1)在未急救包扎前,不轻易移动伤者。如果轻易移动,可能引起骨折移位,严重的还可能引起休克和血管、神经损伤,甚至由闭合性骨折变为开放性骨折,加重伤势。
(2)止血。幼儿发生骨折后,观察幼儿全身状况,如果是开放性骨折并伴有大出血,先要在伤口处覆盖敷料,包扎止血。再处理骨折。
(3)处理骨折的基本方法是:使断骨不再刺伤周围组织,限制受伤肢体的活动,使骨折不再加重,这种急救方法叫“固定”。
①四肢骨折:幼儿四肢骨折后,观察骨折处是否有皮肤破损及断骨暴露,如果有断骨暴露在外,不要强行还纳回去。可盖上干净纱布,简单固定,迅速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如果骨折处没有上述情况,应立即用夹板固定。夹板一般选用薄木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木棒、硬纸板、竹片等代替,甚至还可将伤肢固定于健肢。固定时,给伤肢垫上棉花或布,夹板的长度应超过伤处的上下两个关节,用绷带把伤肢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住,露出幼儿手指或脚趾。以便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松紧以手指和脚趾尖不出现苍白、发凉、青紫为度;
②颈椎骨折:将患儿平放,头部垫高。为避免震动,可在头部两侧放上沙袋或硬枕头,使头部固定。
③肋骨骨折:判断断骨是否伤及肺部,如果断骨刺伤肺,患儿呼吸困难,应尽快送医院急救。反之,可让患儿深呼吸,用宽布带缠绕胸部断肋处,减少胸廓运动:
④腰椎骨折:处理这种骨折,稍有不慎,即可产生严重后果。患儿发生腰椎骨折以后,应严禁腰部有活动,否则会加重脊髓的损伤。不能让患儿走动、弯腰,救护者也不能搀扶、抱持患儿。不可用软担架抬患儿,可用木板、门板等作为搬运工具,多个救护者动作一致地将患儿抬到硬担架上,让患儿俯卧,用宽布将身体固定在担架上.尽量平稳地将
患儿送到医院.
(4)及时送医院,争取在骨折后2~3小时内送到医院进行复位处理。
4.预防
(1)保教人员要加强责任心,防止发生伤害事故.引起骨折。
(2)幼儿进出的门不安装弹簧,以免夹伤幼儿,引起指、趾骨的骨折。
(3)教育幼儿不做危险动作。
(三)出血
出血是儿童时期常发生的一种外伤现象,少量出血容易止住:严重损伤引起的大出血。可能危及患儿生命,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1.常见的幼儿出血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量大,短时间内可大量失血,必须立即止血。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均匀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样渗出,可自己凝固。
2.急救方法
(1)动脉出血:采用指压止血法,这是动脉止血最快速、最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即用单个或多个手指压住血管的上端(更靠近心脏),压闭血管,阻断血流,急送医院处理。
①面部出血:压迫两侧下颌骨。救护者可用拇指在伤口同侧下颌骨前方2厘米处触及动脉搏动,按向下颌骨,使面动脉被压闭而止血;
②前臂出血:压迫肘窝(偏内侧)动脉跳动处;
③手掌、手背出血:压迫腕动脉跳动处;
④手指出血:将手指屈人掌内,成握拳状;
⑤大腿出血:屈曲大腿,压迫大腿根腹股沟动脉跳动处;
⑥脚部出血:压迫脚背动脉跳动处。
(2)小伤口:由于小伤口引起小的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可用一般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棉花垫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即可止血。
(3)较大伤口:由于较大的伤口引起的出血,可将敷料(可用干净的棉花、纱布)盖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止血。(对小伤口和较大伤口出血,还可将陈艾叶搓成艾绒点燃,用以炙伤口,止血效果很好。)
3.预防
(1)将小刀等锐器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2)经常检查幼儿口袋,如有危险的东西,要交老师妥善保管。
(3)教育幼儿不用带尖带刺的东西做玩具、不挖鼻孔。
(4)注意幼儿活动中的安全。
(四)烧、烫伤
1.常见烧、烫伤
烧、烫伤是由火焰、蒸汽、热液体、电流、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引起的损伤。幼儿皮肤的角质层薄.保护能力差,因开水、热汤、化学药品、火焰、电器等导致的烧、烫伤事故较多。按烧伤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三度烧伤。
一度烧伤:仅表皮受损。表现为皮肤轻度红、肿、热、痛,没有水疱。
二度烧伤:伤及真皮。表现为伤处皮肤疼痛剧烈,有水疱。
三度烧伤:伤及皮下组织、肌肉。表现为受伤处皮肤感觉消失,无弹性、干燥,无水疱,皮肤颜色蜡白或焦黄。
2.急救方法
烧、烫伤的急救原则是消除烧、烫伤的原因,保护创面,设法使伤员安静止痛。
(1)消除烧、烫伤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火焰,应设法将余火扑灭;如果是热的液体,应立即将烫伤部位的衣服脱掉;如果是触电烧伤,应立即切断电源。
(2)保护创面。一度烧伤可在局部涂搽獾油、烫伤膏等,一般在3~5天内可好转。二度、三度烧伤应用清洁的被单、纱布、毛巾等物覆盖创面,不要弄破水疱,也不要在创面上涂抹任何治疗烧伤的药品,避免加重感染和损伤,速送医院处理。
(3)设法使伤员安静止痛。若烧、烫伤面积大,病人烦躁口渴,可少量多次给予淡盐糖开水饮用。
注意事项:如被腐蚀性药品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如被生石灰烧伤,应将石灰颗粒揩去,再用水清洗,否则,生石灰遇水产热,会加重伤势。
3.预防
(1)成人端着热水或开水壶时要注意避开幼儿。
(2)开水、烫饭菜、化学药品、电器等应放在幼儿手够不着的地方。
(3)刚烧好的饭菜应放置一段时间,待不烫时才让幼儿进食。
(4)给幼儿洗头、洗澡时应先开冷水后开热水。
(5)教育幼儿不玩火、不触摸电器等物品。
(五)煤气中毒
1.常见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大多是由于冬季用火、洗浴、用煤炉取暖,如果居室无通风设备、风倒灌、烟筒漏气,常发生煤气中毒。过量的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大于氧气,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使人体缺氧而窒息。
幼儿一氧化碳中毒,轻者头痛、恶心、呕吐、乏力,重者呼吸困难、昏迷、惊厥,皮肤出现樱桃般的红色等症状。
2.急救方法
(1)救护者匍匐进入现场,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2)迅速把病人抬离中毒的现场,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松开衣领、腰带。
(3)给病人保暖,中毒严重者速送医院急救。
(4)如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急救。
注意事项:给病人灌醋、喝酸菜汤都不能解除煤气中毒,反而拖延了时间。让病人受冻也不能解除煤气中毒,反而容易使其受凉,加重病情。
3.预防
(1)冬季不得在室内使用没有通风设施的煤炉取暖;洗浴时一定要有安全设施。
(2)冬季注意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能将孩子单独放在、甚至锁闭在用煤炉或煤气取暖的房间里。
(3)养成使用完煤气即关闭阀门和总阀门的习惯。
(4)幼儿园定期检查煤气管道有无泄漏之处,如有,当立即修理。
(六)误服毒物
1.常见误服毒物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常备药片、药水、有毒物品管理不善,导致幼儿当作食物误食而中毒。
2.急救方法
(1)催吐。如果是两岁以下的小儿,可一手抱着,另一手伸入小儿口内刺激其咽部,使其将毒物呕吐出。若是两岁以上的小儿,先给清水饮下,让孩子张大嘴,再用筷子或手指等物给予小儿咽部机械刺激使其呕吐,可反复让小儿喝水、催吐,直到吐出的水全为清水。
(2)解毒。对于误服强酸强碱等化学液体的患儿,为保护其食道、胃的黏膜,可用牛奶、面糊、蛋清等作为洗胃剂,既可达到洗胃的目的,又能保护胃黏膜。若是误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幼儿,在患儿的呼气中能闻到大蒜味,可让其喝下肥皂水解毒,同时,立即
送医院急救。
(3)对于吃进毒物时间较长的患儿,如超过4小时,毒物已进入肠道,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4)急救的同时,要搜集患儿吃剩的东西、呕吐物,以及可能在患儿口袋内残留的有毒物质,以供医生检验毒物的性质,为治疗提供依据。
3.预防
(1)家庭和幼儿园对常备药品应加强管理,标签鲜明,放在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不能与食物放在一起。
(2)给孩子服药要看清楚标签上的姓名、药品名称等。
(3)教育幼儿不随便吃东西。
(七)异物
1.呼吸道异物
喉部、气管或支气管内误吸入异物,统称为呼吸道异物。
(1)常见呼吸道异物小儿的咳嗽反射差,玩耍、嬉戏时口内含有异物,一不小心,可能让异物进入呼吸道;或进食时大声叫喊、哭闹,也可能将食物呛人呼吸道。吸人的异物,以蚕豆、花生、瓜子为多见。异物进入喉、气管,刺激黏膜引起剧烈呛咳、气急等症状,继而出现喉鸣、吸气困难、声嘶等症状。
(2)急救方法
①抓住小儿双脚使其倒置,并大力拍击其背部,使异物从喉部落出,如果此法无效,速送医院急救。
②让小儿坐在抢救者的腿上,面朝外,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形成一个“垫”,按在患儿的上腹部,快而轻地向后上方挤压,随后放松,使膈肌压缩肺,产生气流,将气管中的异物冲出,如此法无效,速送医院急救。
2.消化道异物
(1)常见消化道异物
幼儿有时会玩弄棋子、纽扣、回形针、骨头等物,还可能含在口中,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食道。这些异物有时会卡在食道里.有时会顺利进入胃里。
食道有异物,表现为疼痛,吞咽困难。大的异物会引起呛咳和呼吸困难,并发食道炎症,可有发热等其他症状。
(2)急救方法
①如果幼儿吞食的异物是光滑的,幼儿无明显症状,可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促使异物随大便排出。可密切观察幼儿大便,直到异物排出体外。若长时间未排出,应去医院治疗。
②若幼儿吞食的是尖利的异物,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3.
鼻腔异物
(1)常见鼻腔异物
幼儿玩耍中,无意间将小物件塞入鼻孔。以花生米、豆子、果核为多见。幼儿鼻腔异物可能引起长时间鼻堵。鼻涕带血丝。
①不可用镊子去夹异物,特别是圆形的异物,可能使异物深陷,落人气管,非常危险。
②可让幼儿按住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擤鼻,使异物排出;也可用棉花捻或纸捻刺激幼儿的鼻黏膜.
使其打喷嚏,将异物排出。
③如上述方法无效,应送医院处理。
4.异物入耳
(1)常见异物入耳
幼儿将小物件(豆、米、小珠子等)塞入耳中,或有昆虫爬入耳道造成外耳道异物。
(2)急救方法
①昆虫入耳,可把耳朵对着灯光,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引诱昆虫爬出;也可将食用油、甘油等倒入耳内,再让患儿将这只耳朵侧向上静停几分钟,然后将这只耳朵侧向下,被淹死了的昆虫可随油一同流出。
②小物件入耳,可嘱咐患儿头偏向异物一侧,用单脚跳,异物可能会掉出。
③难以排出的异物应去医院处理。因为在没有良好的照明条件、专用工具和技术不熟练的情况下
操作,可能会加重损伤,后果严重。
5.眼部异物
(1)常见眼部异物
多见于飞尘、小虫、沙粒入眼,引起灼痛、畏光。
(2)急救方法
①沙子、小虫人眼附于眼球表面,可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去。若异物嵌入眼睑结膜,需翻开眼皮,再擦去。翻眼皮的方法是,让小儿眼向下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他的眼皮,轻轻向上翻转则可。
②如异物嵌于角膜组织内,或上述方法无效,应迅速送医院处理。
6.异物人体的预防
①幼儿进餐时不惊吓、逗乐幼儿;
②幼儿能吸入或吞入的物品不应作为玩具使用;
③幼儿臼齿未长出时,应避免食用花生米、瓜子及带核、带骨、带刺的食物;
④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进餐时不嬉戏、打闹;
⑤教育幼儿不要把别针、豆子、玻璃珠等小物件塞进嘴、鼻孔、耳朵里。
(八)溺水
溺水者因吸人大量的水,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一旦发现溺水者要迅速施救。
1.急救方法
(1)水上救护。救助者如不会游泳就不要贸然下水,可将救生圈、木块等漂浮物和绳索抛给落水儿童,同时,迅速呼救。会游泳的救助者应迅速从落水儿童的后方接近他,乘其不备突然抓住他并控制牢;再使落水儿童的头部浮出水面,采取仰泳姿势,救其上岸。
(2)倒水。清除溺水儿童口、鼻内的污泥、杂草等异物,同时解开其衣裤;救护者一腿跪地,一腿屈膝,将溺水儿童置于屈膝的大腿上,头朝下,拍其背部,使其呼吸道和胃里的水倒出来。
(3)进行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摩。检查溺水儿童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如呼吸和心跳停止,迅速实施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摩,然后急速转送医院。
2.预防
(1)幼儿园不能建在河边和粪池、池塘附近,以免幼儿失足淹溺。
(2)教育幼儿不能自己去河边、池塘边玩水。
(3)幼儿游泳,要有成人看护。教育幼儿不在不明水情的地方游泳。
(九)触电
1.常见触电事故
儿童玩弄电源插座、电器、开关等引起触电;户外电线落地,幼儿随手拾取,或在附近玩耍也可能触电;雷雨天气,在大树下避雨也可能导致触电事故。轻度电击,表现为面色苍白、呆滞,对周围失去反应,全身无力;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2.急救方法
(1)脱离电源。用最快的方式让伤者脱离电源。如幼儿摆弄电器开关、插座等触电,可迅速拔去电源插座或关闭开关、拉开电源总闸切断电流;如果幼儿触及了室外断落的电线而触电,救护者可站在干燥的木板或塑料等绝缘物上.用干燥的木棒、扁担、竹竿等绝缘物将接触幼儿身体的电线挑开:如果幼儿手部与电线连接紧密,无法挑开,可用大的干燥木棒将触电者拨离触电处。
(2)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挤压。触电者脱离电源后,检查触电者的呼吸、心跳,对呼吸、心跳微弱或停止者,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挤压。
(3)保护创面。在急救的同时,对灼伤部位,先洗净,然后用消毒敷料包扎。
3.预防
(1)经常检查电器、电线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电器、电线是否漏电,特别是雷雨天气应更加注意。
(2)电插座、电器等应置于幼儿手摸不到的地方。
(3)教育幼儿不要用湿手插接电源,不玩弄电器,不要在供电线和高压线附近玩耍。
(4)教育幼儿雷雨天气不要在大树、电线杆、高大建筑物下避雨,要蹲伏在地势较低的地方。雷雨天气不看电视。
(十)中暑
1.常见中暑
幼儿长时间受到强烈阳光照射或停留在闷热潮湿的环境里.以及在炎热天气长途行走或过度疲劳等,均易导致中暑。其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全身乏力等。
2.急救方法
(1)将患儿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扣,扇风,用冷水或冰块冷敷,帮助散热。
(2)让患儿多喝清凉饮料,也可口服人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等清热解暑药。
(3)如中暑严重,患儿昏迷不醒,应速送医院。
3.预防
(1)炎热的季节,避免幼儿长时间的户外活动。
(2)幼儿园老师应采用一些防暑、降温措施。
(3)教育幼儿感到不舒服时主动向老师说。
(十一)冻伤
1.
常见冻伤
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幼儿冬季落水、衣着不暖,在气温低、湿度大或大风的情况下停留,都可发生全身冻伤。幼儿手、脚、耳等供血不足的部位容易发生局部冻伤,表现为发红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有些可起水疱,之后糜烂或结痂。
2.急救方法
(1)全身冻伤:让患儿离开寒冷环境,搬动时,动作要轻柔,以免用力不当造成患儿肢体扭伤或骨折。用暖和的衣服、热水袋等温暖患儿身体,给予患儿温热的饮料,如牛奶、姜汤等,以加速其血液循环。
(2)局部冻伤:多发生在耳、手、脚等部位,可在局部涂抹冻疮膏。
3.预防
(1)冬季应加强保暖措施,注意幼儿的服装、鞋袜松紧要合适,对暴露在外的皮肤可使用保暖用具。
(2)注意防潮,保持幼儿服装、鞋袜的干燥,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应及时更换。
(3)寒冷的冬季,多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加强血液循环。
(十二)虫、蛇咬伤
1.蚊子、臭虫等咬伤
急救方法:用酒精涂搽患处,严重者可搽氨水或清凉油。
2.黄蜂螫伤
急救方法:黄蜂毒液呈碱性,伤口可涂搽弱酸性液体,如食醋。
3.蜜蜂螫伤
急救方法:蜜蜂的毒液呈酸性,伤口可涂搽弱碱性液体,如淡碱水、肥皂水等。
4.蝎螫伤
急救方法:蝎子的毒液呈酸性,局部涂抹碱水,有一定疗效。
5.蚂蟥吮血
急救方法:被蚂蟥叮住脚、腿流血时,应立即在被叮处的附近拍打,或用火灼烧蚂蟥,使蚂蟥掉落,然后用淡碱水冲洗。涂上碘酒,盖上清洁纱布。
6.蛇咬伤
(1)急救方法
①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被蛇咬后,迅速躺下,用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紧紧地捆扎伤口上方(靠近心脏一端),防止蛇毒扩散。
②迅速排除毒液。
立即用凉开水、泉水、肥皂水等冲洗伤口及附近皮肤。用小刀或刀片以蛇咬牙痕为中心作十字形切开,用力挤压伤口,使毒液排出,同时,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
③立即服用蛇药,对伤口进行湿敷,速送医院。
(2)预防
①不要带孩子们到潮湿、阴暗、杂草丛生的地方活动,并且教育孩子自觉地不到这样的地方去玩耍。
②平时可置备一些蛇药。
(十三)晕厥
1.常见晕厥
多由于疼痛、闷热、站立时间过长、精神紧张等原因,造成幼儿短时间的大脑供血不足,而失去知觉、晕倒。表现为晕厥发生前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晕倒后,患儿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2.急救方法
首先让患儿平卧,头部放低、脚部略抬高,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然后解开患儿的衣领、裤带。患儿安静地休息后,喝些热饮料,一般可好转。
(十四)鼻出血
1.常见鼻出血
(1)鼻外伤:儿童跌倒撞伤鼻部引起出血,挖鼻孔造成鼻前庭糜烂引起出血。
(2)鼻腔异物:幼儿玩耍中把小物件塞入鼻腔引起出血。
(3)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时鼻腔充血、水肿,引起鼻内血管破裂出血。
(4)偏食:幼儿不爱吃蔬菜,缺乏维生素,容易引起鼻出血。
(5)鼻腔炎症:炎症引起鼻痒,儿童经常用手挖鼻腔引起出血。
2.急救方法
(1)安慰幼儿不要紧张,安静地坐着。
(2)紧捏幼儿双鼻翼,压迫止血。
(3)头部、鼻部、后颈窝可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
(4)如出血量大,可用一般滴鼻液浸湿棉花团塞入鼻腔止血。
(5)止血后,2~3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6)如上述方法对止血无效,应立即送患儿去医院处理。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法
(一)火灾应急处理
1.发现火灾后.必须立即拨打119报警.在报警电话中,要说明以下情况:起火单位、位置、着火物、火势大小、火场内有无化学物品及类型、着火部位、报警人姓名、单位及所用电话等,并派人员在醒目处等候接车:
2.报警同时,开启消防电源。打开应急照明设施和安全疏散标志;
3.在消防人员到达前,由灭火行动组尽力控制火势蔓延;
4.若火场内有人员,则应用灭火器具减弱火势对人员的威胁,全力疏散、抢救人员脱险逃生;
5.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发生爆炸事故、烧毁重要物资、形成大面积燃烧等影响全局的情况,应列为主要方面予以处理:
6.灭火行动组应分秒必争,迅速行动,找准着火点,果断扑救,抓住时机,不等不靠,为继续开展全面深入的扑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7.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保持道路畅通,便于消防车辆驶入;
8.扑救固体物品火灾,使用灭火器;扑救液体物品火灾,使用灭火器、沙土、湿的棉被等,不可用水;
9.不得组织幼儿灭火:
10.及时报告主管单位领导。
(二)地震屈急处理
为了保证发生地震时,幼儿园能快速、有序、安全地应急疏散师生,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
如发生轻度地震,处理如下:
1.地震时如果幼儿在教室,当班教师教育幼儿不能慌张、哭闹或随意乱跑,要听从教师的指挥,马上组织幼儿有序疏散,疏散路线如下:大班、中班:幼儿从教室门跑步到操场。小班、小小班:依次按顺序下楼.跑步到操场。
2.如发生地震时在室外,立即组织全部幼儿蹲下,并注意避开电线,大树等危险物品。
如发生震动较大破坏性地震,处理如下:
1.如果幼儿在室内,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震动特大,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组织幼儿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洗手问、厕所等;也可以躲在桌子、柜子等下面以及教室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的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千万不要去窗下躲避;待地震减轻时,立即按疏散路线将全部幼儿疏散到一楼操场。
2.地震时如果幼儿正在睡觉,要立即叫醒幼儿,在震动激烈时,有序组织幼儿趴在午睡室通道上、躲在桌子下或墙脚下,待震动减轻时立即组织幼儿疏散到一楼操场,疏散路线及要求同上。
3.如果正在室外活动,教师马上将幼儿集中到操场中间空旷场地蹲下,注意避开高大物体或建筑物.疏散幼儿到安全地方。
4.如果地震发生后因不能迅速撤离而困于室内、或被建筑物挤压等千万不要惊慌,要就近检查幼儿身体状况,并尽量为幼儿找到饮食,同时不能盲目采取措施,要懂得发送报险信号,等待救援。
5.时刻与幼儿在一起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
6.做好地震后房舍安全检查及加固维修、环境物品消毒等复课准备工作。
展开全部
遇到这类问题,首先,我会将教学活动交给配班老师。其次,我会将受伤的幼儿送往医务室进行处理伤口,安抚幼儿的情绪,鼓励幼儿夸其是乖宝宝,也不哭也不闹,很勇敢。最后,我会给幼儿家长打电话,致歉和说明情况还有商讨解决方案,表明幼儿打闹很正常,双方还是好朋友。对自身进行反思,做为教师没能保护好幼儿的安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孩子打闹是难免的,主要让老师平时多讲关于安全的知识,让孩子有意识的保护自己,防患于未然。最好不要什么事都找家长,把事情闹的太大反而会影响孩子以后在学校的成长,不要拿大人的思维去处理,孩子是无记仇的意识的,有时候大人很生气,孩子一转眼又在一起玩了,所以不要小题大做,先让老师调节,如果不行再想别的办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简单处理下。
2、立刻报告院长。
3、联系家长。
2、立刻报告院长。
3、联系家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给出事小朋友的家长打电话,然后送医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