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篇文章要写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妥善安排结构。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1、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
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
2、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了七十四个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
3、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
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同学们习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4、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
5、结尾的方法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可以从加强写作的基本功训练,讲读与作文密切结合,让学生自己做练习这几个环节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1、用词写话训练:每学完一篇课文,从中选出一些词语,把顺序打乱,指导学生根据这些词语的意思,确定一个中心,进行写话训练。这种练习,模仿有
样板,学习有对象,又有章可循,学生一般能把一段话写通顺,有的还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也是加强作文基本训练的一个好方式。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每次写作文时间和字数都不要太多,多鼓励学生写作,同时挑选写作的题目由简单到复杂,话题多样,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3、记录故事:给学生们讲故事,并且趁势让学生当堂记下来,并告诉学生,可以照着老师讲的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写,还可以加以想象、补充、添枝加叶;写不起的字查字典。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有些好的课文,就是写作的范文。在讲读时,可以有意识地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可文中的词语和写法让学生自己写作。
5、让学生写自己的想法: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
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
扩展资料:
三年级作文教学注意事项:
1、结合学生实际选择题材
2、不急不躁
3、注意方法,适当引导
4、多鼓励学生
1.语言积累。我校采取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对教科书中的名篇、名句鼓励学生背诵、抄写、写读后感。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专门的积累本,分项记录,整理好词、佳句、写作方法、读后感、自编名句等;同时,一至三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课,为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了保证。
其次,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鼓励学生读书。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课外活动等有效时间开展读书活动。每天语文课前一分钟的读书交流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使学生积累了语言。
再次,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广,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的表达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如搞一次大扫除,上学途中见闻等都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2.积累生活,积累观点。为了扩大学生的读书资源,在学校图书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学生家庭图书资源,在班级成立图书角,为学生读书提供保障。学校还组织学生春秋游、运动会、走出校园等活动,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生活知识。
学生在积累语言、生活的同时。有些学生的习作观点有些模糊,思维不够深刻。对此,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观点。如每周利用晨会的时间,开展一些有关国家、家事、天下事的点评活动,在班队会中开展明辨是非的辩论会等,让学生的思维在无形中变得深刻。
二、加强指导——言之有理
1.读中学法,读写结合。教材选编的文章大多数是经典的,其中不乏中外名家之作,他们的写作方法都有独到之处。在学习课文时不光要阅读理解,还要从中学习写作方法,进而做到读写结合,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活动。
2.适时点拨,巧妙渗透。学生既有了一定的语言、生活、观点积累,口头也能流畅叙述,但真正落笔不是无话可写,就是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套话,毫无表情。只是因为学生尚不具备独立挖掘素材的能力。此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领,巧妙渗透来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相信学生必能表露真情,写出好的文章。
三、注重作文的评改
1.以互评互改为主要形式,促使每个学生参与到评改实践活动中来。(1)以自评、自改为前提。每次写完作文,要留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认真读几遍自己写的文章,找出不足之处,自行修改。讲评课上,再认真体会教师批语的含义,然后根据需要,修改被教师指明或自己从新发现的问题,使学生在自我反省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以互评、互读为中心环节。小学生受年龄、思维、认知等的限制,对事物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很难发现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问题,由此教师在作文评改活动中向学生提出“给自己的作文找读者”的做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教师评价。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基础。(1)集体赏改,示范引路。教师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促使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评一评,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受到启发,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2)多给学生一些情感评价。在习作批阅评改中,侧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话、谈心,在学生的习作本上多写一些鼓励性、希望性的“悄悄话”,引导学生欣赏自己,架起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
四、展示交流,品尝成功的快乐
每篇习作,不管写得怎样,在孩子们的心中都是心爱之作。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应该不惜余力地对他们,哪怕是一点闪光也要加大赞赏,如让他们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地方——可以是一个优美的句子,可以是一个精彩的片段,甚至是一个好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绘声绘色地说一说。让学生在评改活动中,去亲身体会感受、揣摩品味、欣赏辨析,从而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能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五、校本培训,增强习作能力
1.教师亲写范文,体验习作。为有的放矢地指导习作,准确地掌握学情,每篇习作都写范文。设计习作要求、习作提纲,组织学生自我评改,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2.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各学段教师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选派一人上课,课后个人反思,同教研组教师再做点评,全体课题组教师共同研讨,这种凝聚着集体智慧的习作研究模式,使我校教师的研究水平稳步提高。
3.召开经验交流会。教师每上一节课后都要进行自我反思,每学期进行小学新思路习作教学专题交流,促进了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化发展。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