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回答
2015-05-07 · 知道合伙人体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言,若由其求菩提(觉智)之观点视之,亦可称为菩萨;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则称为:摩诃萨埵(梵maha^ -sattva ,摩诃,意即大)、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以与二乘区别。此外,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
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条,称为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并不容易。
不过,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阶位,只有十二个阶位是圣人,那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其实,妙觉菩萨就是佛,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
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条,称为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并不容易。
不过,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阶位,只有十二个阶位是圣人,那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其实,妙觉菩萨就是佛,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
展开全部
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旧译为大道心众生,道众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众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众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也。总名求佛果之大乘众。注维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萨埵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大乘义章十四曰:‘菩萨胡语,此方翻译为道众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众生。’法华文句二曰:‘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法华经嘉祥疏一曰:‘菩提云道,是无上正遍知果道也。萨埵言众生,为求果道故名道众生也。’法华玄赞二曰:‘菩提觉义,是所求果。萨埵有情义,是自身也。求菩提之有情者。故名菩萨。’佛地论二曰:‘缘菩提萨埵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又曰:‘萨埵者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净名疏一曰:‘菩提为无上道。萨埵名大心。谓无上道大心。此人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故名菩萨。安师云开士始士。又翻云大道心众生。古本翻为高士。既异翻不定。须留梵音。今依大论释。菩提名佛道。萨埵名成众生。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又菩提是自行。萨埵是化他。自修佛道又用化他,故名菩萨。’天台戒经义疏上曰:‘天竺梵音摩诃菩提质帝萨埵。今言菩萨。略其余字。译云大道心成众生。’等不等观杂录一曰:‘菩萨之萨字,说文无之。今有人改作[萨-产+夆],谓是薛字之假借也。又有写作杀,更可骇也。考字典从萨,与古经不符。经中从廿从阝从立从生,当是译经时所撰,良有以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
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
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言,若由其求菩提(觉智)之观点视之,亦可称为菩萨;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则称为:摩诃萨埵(梵maha^
-sattva
,摩诃,意即大)、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以与二乘区别。此外,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
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
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言,若由其求菩提(觉智)之观点视之,亦可称为菩萨;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则称为:摩诃萨埵(梵maha^
-sattva
,摩诃,意即大)、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以与二乘区别。此外,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取了其中的两个字。「菩提萨埵」是梵文的音译,中文意思是「觉有情」。
「觉」就是觉悟,要觉破这个私情。情见破除了,私情觉破了,就成为「大情」。私情是有情,大情是无情。觉破私情就是「觉有情」,就是「菩萨」。像观世音菩萨,把世上一切众生都看作是他的子女,就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慈悲,闻声救苦。
菩萨除「自觉」外,还须「觉他」——令他人也觉破迷情,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大乘」。乘是量词,也含骑坐之意。大乘就像公共汽车、火车、飞机一样,能载很多人。菩萨於觉破自己的私情之后,进一步帮助他人,使他人也觉破世间一切妄情,而超越世间、共证大道。「小乘」就是小坐骑,只能乘他一个人。如声闻、缘觉,他只愿自度,不愿度人。不过,等证成四果罗汉,或证成辟支佛时,他也就自惭羞愧,转小为大,发心救度他人了。犹如我们现在在单位裏工作,自己总是自私懒惰,遇事总是退到后面,不肯出力做事。眼看别人竭力在前面做,为大家服务,自己却不动,难道不感到惭愧、不觉得难为情吗?所以,小乘修到了四果的时候,自己觉得不对头,也会向菩萨学习,也会发大乘心,即非但自度,还要度他了。
这裏我们要强调指出:菩萨和大乘行者,在初发心时,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度众生才学佛修道的。”
以上文字节选自《心经抉隐》
「觉」就是觉悟,要觉破这个私情。情见破除了,私情觉破了,就成为「大情」。私情是有情,大情是无情。觉破私情就是「觉有情」,就是「菩萨」。像观世音菩萨,把世上一切众生都看作是他的子女,就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慈悲,闻声救苦。
菩萨除「自觉」外,还须「觉他」——令他人也觉破迷情,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大乘」。乘是量词,也含骑坐之意。大乘就像公共汽车、火车、飞机一样,能载很多人。菩萨於觉破自己的私情之后,进一步帮助他人,使他人也觉破世间一切妄情,而超越世间、共证大道。「小乘」就是小坐骑,只能乘他一个人。如声闻、缘觉,他只愿自度,不愿度人。不过,等证成四果罗汉,或证成辟支佛时,他也就自惭羞愧,转小为大,发心救度他人了。犹如我们现在在单位裏工作,自己总是自私懒惰,遇事总是退到后面,不肯出力做事。眼看别人竭力在前面做,为大家服务,自己却不动,难道不感到惭愧、不觉得难为情吗?所以,小乘修到了四果的时候,自己觉得不对头,也会向菩萨学习,也会发大乘心,即非但自度,还要度他了。
这裏我们要强调指出:菩萨和大乘行者,在初发心时,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度众生才学佛修道的。”
以上文字节选自《心经抉隐》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