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是指文字的样式,比如篆隶草行楷。
书体是指传统书写字体、字形的不同形式和区别。一般把中国文字的书写形式分为篆、隶、草、行、楷五大类书体,每一大类中又可细分。
我国的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不但具有绘画的意象美,而且也具有意境美。做为一种文字既可以实用,汉字的书法又是一种艺术,也可供人们欣赏。
汉字的书法艺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风格各异,变化万千,但从书体来说,可以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
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从甲骨文演变而来,通行于秦朝,形体匀圆而整齐。
楷书:也叫正书、真书,从隶书发展而来。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今。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刚劲有力。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没有楷书那样端正,又不像草书那样潦草,比较自由,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接近楷书的叫行楷,接近草书叫行草,书写简便易认,比较切合实用。相传行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
草书:在行书的基础上为书写便利而产生的一种字体。据说始于汉初,历经各代,从章草进而发展成今草和狂草。
产生于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笔画均为单线条,瘦挺有力,时露锋芒。布局多为纵行,行款错落,大小变化,疏密有致。这些最早的汉字遗迹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章法、结字三要素。尤其是从甲骨文的结字看,已体现出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
因此甲骨文的出现奠定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基础,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商周时期出现的金文或称“钟鼎文”,整齐且笔画粗壮,起笔、收笔及运转比甲骨文圆润,曲直变化丰富。
成熟的金文外形偏长,每字的大小匀称,各部分讲究呼应与配合。《毛公鼎》、《散氏盘》是其代表作。从金文遗迹看,书法的艺术性已逐渐丰富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各诸侯国在不同的艺术追求下,朝着各自的审美趋向发展,形成了书法艺术绚烂多彩的局面。如果说甲骨文、金文的主流始终是沿着刀刻、凿铸道路发展;那么,春秋战国时期,毛笔开始在书法上广泛应用。
毛笔表现力丰富,特别是内蕴的笔法技巧,构成了以后中国书法的重要要素──书者的情性、审美趣味、用笔技巧等。从尚存的这一时期的“石鼓”拓片中看,结字比金文有更大的规律性,笔画遒劲凝重,结构茂密浑厚。“石鼓文”开始向小篆转化。它不仅是以后秦统一文字的基础,而且对后代的书法风格影响极大。
2024-09-3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