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繁花》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07-12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0万
展开全部
读过金宇澄的《繁花》。

他好似江南的说书先生,游历山水,又来到大上海看了一圈,终于回到了家乡。然后对着慕名的听者,缓缓讲述着这城的繁华与凋落。满堂皆惊。海上传奇。

这是我对全书的感受。 “海上繁花,须静观静读,慢慢品味。” 融了曲乐的幽婉,市井的平近,诗词的晦涩。这本书好像生活,将曾经期盼的,向往的,嘲讽的,都化作一缕清幽,缓缓将人缠绕住。这是作者之力,读者之幸。

《繁花》是有一些杂漫的。作为一本记忆小说,穿插着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情节在两个时空里交替。感触颇多,不能一一写出,只好书几个片段,将触动心底最深的情节记录下来:

——————————————7月8日——————————————————

夜间无眠,恰好有些饿了,遂起身煮了宵夜,就着元宵翻读着《繁花》。正是姝华给沪生写信的桥段:

远行许久、曾经与沪生有过一段情感的姝华在信里写道:

“ ……这事真叫人难忘。沪生,我写信来,是想表明,我们的见解并不相同,所谓陈言腐语,‘花鸟之寓目,自信心中粗’,人已经相隔千里,燕衔不去,雁飞不到,愁满天涯,像叶芝诗里所讲,我已经‘支离破碎,六神无主’,也是身口自足。我们不必再联系了,年纪越大,越觉得孤独,是正常的,独立出生,独立去死。人和人,无法相通,人间的佳恶情态,已经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 ”

诸多事体,年纪越大,也就越发地明显。

年纪越大,越觉得孤独。

年纪越大,越觉得难以入眠。

年纪越大,越容易沉湎神思。

年纪越大,越发明白精神与肉体相互分离。越发对人决绝,对事犹豫。

可是我们真的长大了吗?

小说中的人物,潇洒得很。说来便来,说往即往。内心里的善与恶,喜与悲,总有人能够将之体会,感怀于心。事态的发展,时光的骤然凝缩,或者坍塌,便将那数日、数月、数年总的所感所受,全部化为终了的一笔,足以令人动容。

可是这渺渺尘世之中,我们所要忍受的,却是那数以千万计的分与秒啊!

一旦品尝过了孤独,就再难以忘记曾经的感受。深夜里,行途中,聚散后,总会在不知何时浮现出来,在周遭的空气中。因为早已经和身体融为了一体。到老时,明知这大多的业绩、事体。对于满已沧桑的老眼中看来,不值一笑,而正当年少,又无论如何放弃不了的。倾注了心血与情感的人与事,莫不知从一开始便注定是错误的了。如此,人生荒凉,又是一场荒凉旅行。沿途风景,还未及记住,便已逝去。

写信的人毅然决然,也只好写在信中。至若今日,电子通讯早已将古老的笔墨压制得难以透气,又有多少人有如此心气,将力量汇聚于笔尖,用一笔一划,将情之所钟,兴之所至,诉诸于纸面。

必定是经历了难以言喻之事,方才使得灵魂与肉身有所异变。既不足为他人道,便不屑盗之。只言片语,有时候远比千言万语要有力量得多,也更加令人难以忘怀。能够留恋于心中的,难道不是最好的么?

少年旧梦,大多消逝在无尽的色彩交替中。去时的朴,现时的潮。即便未有经历过许多,也是令人唏嘘的。就好像在书中读到的,仿佛真的见到了一般。既渴望经历,又害怕不已。

人生啊,也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孤独荒凉。

————————————————7月9日————————————————————

“陶陶听钟大师说,头发硬的人呢,比较勇敢,心比较狠,做事会偏心,因此可以做大官,镇得住场面,如果做事不偏,位子容易不稳,心不狠,关键阶段,无法决断,做任何大事,要狠,也要偏,落得了手……头发软的人呢……样样犹豫,容易妨碍别人利益,这种人的好处,是容易心安理得,只管自家。……”

明明不是心理学家,却好似相命先生。

但细细想来却好像正是如此。

世界上哪里有绝对公正的事情呢?总要不有偏有倚的。而有了偏倚,人便容易发狠了,为了亲近的人,为了自身,遇事明理,皆带了主观的意识,就显得不那么和善了。有时候的自私,遇事犹豫不决,思前想后,不知所措,所谓“心不够狠”,大概也是太重了公平与公正。殊不知这边公平,那边或许就失了公正。只不过面上看来,不偏不倚,好让自己得几分安心罢了。

是否做官倒也不必如此介怀。只是凡事顾虑过多,便等同了从未起步。倒不如专心致志向前,错便错了,日后回忆起来也是可爱的。

脾气与心性,也是年纪越大,变化得越大。也不知何时有的,也不知何时消失,

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侠客是自私的。悬壶济世的神医也有着几分私心。至少就着现下的躯体而言,历经的困苦磨难,难以对人胜数。只知于世人面前,必定须得洒脱自如。这样,方可寻得一丝安慰。

你看那芸芸众生,不也蠢笨如斯?同你我一般。

——————————————————7月12日————————————————

“……阿宝觉得,只有电影蒙太奇,可以恢复眼前的荒凉,破烂帷帐,墙壁,回到几十年前窗明几净的样子,当时这对夫妻,相貌光生,并肩做到窗前,看月的样子,娴静,荒寒,是黑白好电影,棱角分明,台面上摆了月饼,桂花糕,一壶清茶,黎老师年轻,有了醉态,银烛三更,然后光晕暗转,龙凤帐构放落,月明良宵。……阿宝看黎老师的手,恍惚十指如葱,洞箫悠扬。……”

心底颤了一颤。

这样的场景,绝非人人能写。这才明白为何书中插画,简笔寥寥,下方却写道:“桃花附在,凤箫谁续。”画一般的人儿,定格的年代,像极了沈复在《浮生六记》中与妻子共赏良宵的情形。

黎老师说:“做人多少尴尬。”“……吃酒,唱歌……人生就是一醉了,最有味道。”

老人面对年轻子弟,眼中流露,口中所述,一定是落寞的。明知无法全部体会,却也愿意倾巢吐出,好像依旧怀抱着希望,只盼万一他们能够听明白了,人生也不枉虚空一场。

初时繁花似锦,便更显得来日寂寥。文人心中的孤寂、伤惨,却又是更难以言于人前的。这书中的人物,形形色色,离经叛道,有的快意恩仇,有的将尘事久藏心底。历过自己的故事,又见他人相似而不同的故事,只怕将要承受的,会是比原来的还要沉重十倍。

早知浮生若梦,恨不得一夜白头啊!

似乎每每以波光如练开篇,轻罗小扇,岁月静淌,也终将是烛烬月沉。

满是伤怀的故事,往往比完满结局要令人牵挂得多。萦绕脑海挥之不去的,也多是这样的故事了。常常惋惜于他人,不知道若是自己经历了这样的爱恨情仇,会是怎样的模样。

“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