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呢?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昨晚惊闻李玟因抑郁症自杀的消息,很突然,也有点不愿相信,毕竟,她曾经带给我们那么多经典歌曲,陪伴了我们生活的某段里程。
有朋友发圈说,看着那么阳光的一个人,怎么会抑郁呢?
有一种抑郁叫做阳光型抑郁,我会形容为微笑着哭泣。我的朋友给我讲了她同事的例子。
“我的一个同事就是这样,看着阳光,待人处事特别热情,交给她的事情办的绝对放心,离世前的两个小时还回办公室拿公司过节发的东西,回家后就跳楼了。她特爱美,喜欢装饰家,她装饰的家非常有品位,天天笑呵呵”
这类抑郁的人容易把利剑指向自己,而把快乐带给别人,只为展现完美的自己。因为他们会觉得,如果别人不快乐,就是自己不够好。其实我们要不要为别人的快乐承担那么多责任呢?
别人的快乐更多来源于别人自己的生活和心态,与你无关,你只需要做你自己。当然,这种简单的劝慰很难让抑郁的人彻底缓解。
而如果不幸患了抑郁症,一定要进行综合干预,也就是药物、心理咨询以及家人的理解和陪伴都必不可少。
为什么要进行综合干预呢?
因为抑郁症不是简单的矫情,它俨然是一种疾病,而且这种疾病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个人心理特征的原因。
抑郁的生物因素是什么呢?目前研究认为:人体内生化系统,如大脑中脑神经递质即生化分子的分泌过量或过少、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下降等,会引发抑郁症。
因为人体内的化学分子含量变化都有一定的阈值,并且很多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平衡网络,称为内稳态。
抑郁症的很多症状更多地是因为这种内稳态被破坏所引发的,而内稳态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一般通过服用抗抑郁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或降低相应化学分子的水平。
从这个角度讲,抑郁症是实实在在的疾病,而不是简单的矫情,不够坚强。
抑郁症还有一部分心理学的因素,也就是抑郁的人可能会有一些共性的心理特征。比如他们通常会有一些自责、自罪的心理。而自责、自罪最容易破坏人的心理结构,它构成一种内在的惩罚机制,对自身进行谴责和制裁。
抑郁症患者的压抑、自卑、自我评价低、活力下降,多来源于此。
通常来说,抑郁症患者大多有追求完美的个性特征,他们经常会有一些不甚合理的信念,最常见的如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等。
先说绝对化要求,即常常用必须、应该、一定等词语描述事件。如果事件没有按照预期发生,他们常常会觉得不可接受,并且这时自己不够好的信念可能就会浮现。但世间事,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我们需要允许各种可能情况的发生,也要做好接受各种可能情况的准备。
再说第二个不合理信念,以偏概全。他们常常用一件事来评价自己整个人,但这是不公平,也不全面的。一件事没做好,就觉得整个人都不够好,自责情绪始终环绕。其实,一件事只代表了一个人的某个方面,而不能代表整个人。
所以,评判自己的时候,描述具体事件,而不是用某个事件对整个人做评价。阿德勒说的课题分离的理念,大体也是这个意思。当我们接受批评的时候,告诉自己,只是这件事没做好,而不是自己整个人不够好。当我们这样思考的时候,似乎就不会那么自责。
最后一个不合理信念,糟糕至极。一件事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就觉得未来一片黑暗,似乎整个天都塌了。但其实,一件事也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因为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尝试改变命运的方法。有些时候,不是天真的塌了,是思想的天塌了。还是那个例子,乐观的人,银行还没抢,就筹划着500万要怎么花;悲观的人,银行还没抢,就开始担心自己进监狱的事了。正所谓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问题才是问题。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首先抑郁症不是单纯依靠症状结合自我感觉进行诊断的,需要到专科医院在医生的评估下进行诊断。
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特别提醒:药物一旦服用,切记不要自行停药,否则会引发症状的反弹。我见过一些服药的朋友,自觉症状改善后自行停药,结果出现了症状反而加重的现象。所以服药后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再行停药。
除此之外,建议和心理咨询师聊一聊,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在自己有意识的努力下,慢慢调整行为和思维模式,逐渐回归到常态化的生活轨道上来。
如何调整行为?
建议带着症状的同时,去慢慢增加一些活动,刚开始可能是一些小的容易进行的活动,以便降低开始行动的难度。比如减少躺在床上的时间,和朋友做个短时约会,聊聊天,逛逛街。
因为抑郁的朋友总想着等我情绪状态好了,再开始活动,但他们发现这样的话,他们一直陷在低落的情绪里,没办法开始活动,于是就形成了“不愿活动,情绪持续低落,情绪低落进一步限制了开始活动”这样一个不良的循环。所以我们要意识到,不是等情绪好了再行动,而是行动了情绪才有可能好转。所以需要我们用有意识的主动行动去打破不良循环,改善情绪。
如何调整思维?慢慢放下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及糟糕至极等不合理的信念。在生活中允许不在预期之内的事件发生,发生失误的时候,不过多苛责自己,接受人是不完美的,不要求自己事事完美。这部分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确实很难。
再来说说家人如何做有利于抑郁患者的恢复。家人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因为如果不理解,会觉得他们怎么那么矫情,明明没什么事,却要把自己的心情弄得伤痕累累。其实,他们也不想这样,因为实实在在的疾病谁能掌控的了呢?就像感冒打喷嚏一样,哪怕场合不适宜,我们也难以自控。
所以家人的理解是他们战胜疾病的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有朋友发圈说,看着那么阳光的一个人,怎么会抑郁呢?
有一种抑郁叫做阳光型抑郁,我会形容为微笑着哭泣。我的朋友给我讲了她同事的例子。
“我的一个同事就是这样,看着阳光,待人处事特别热情,交给她的事情办的绝对放心,离世前的两个小时还回办公室拿公司过节发的东西,回家后就跳楼了。她特爱美,喜欢装饰家,她装饰的家非常有品位,天天笑呵呵”
这类抑郁的人容易把利剑指向自己,而把快乐带给别人,只为展现完美的自己。因为他们会觉得,如果别人不快乐,就是自己不够好。其实我们要不要为别人的快乐承担那么多责任呢?
别人的快乐更多来源于别人自己的生活和心态,与你无关,你只需要做你自己。当然,这种简单的劝慰很难让抑郁的人彻底缓解。
而如果不幸患了抑郁症,一定要进行综合干预,也就是药物、心理咨询以及家人的理解和陪伴都必不可少。
为什么要进行综合干预呢?
因为抑郁症不是简单的矫情,它俨然是一种疾病,而且这种疾病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个人心理特征的原因。
抑郁的生物因素是什么呢?目前研究认为:人体内生化系统,如大脑中脑神经递质即生化分子的分泌过量或过少、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下降等,会引发抑郁症。
因为人体内的化学分子含量变化都有一定的阈值,并且很多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平衡网络,称为内稳态。
抑郁症的很多症状更多地是因为这种内稳态被破坏所引发的,而内稳态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一般通过服用抗抑郁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或降低相应化学分子的水平。
从这个角度讲,抑郁症是实实在在的疾病,而不是简单的矫情,不够坚强。
抑郁症还有一部分心理学的因素,也就是抑郁的人可能会有一些共性的心理特征。比如他们通常会有一些自责、自罪的心理。而自责、自罪最容易破坏人的心理结构,它构成一种内在的惩罚机制,对自身进行谴责和制裁。
抑郁症患者的压抑、自卑、自我评价低、活力下降,多来源于此。
通常来说,抑郁症患者大多有追求完美的个性特征,他们经常会有一些不甚合理的信念,最常见的如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等。
先说绝对化要求,即常常用必须、应该、一定等词语描述事件。如果事件没有按照预期发生,他们常常会觉得不可接受,并且这时自己不够好的信念可能就会浮现。但世间事,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我们需要允许各种可能情况的发生,也要做好接受各种可能情况的准备。
再说第二个不合理信念,以偏概全。他们常常用一件事来评价自己整个人,但这是不公平,也不全面的。一件事没做好,就觉得整个人都不够好,自责情绪始终环绕。其实,一件事只代表了一个人的某个方面,而不能代表整个人。
所以,评判自己的时候,描述具体事件,而不是用某个事件对整个人做评价。阿德勒说的课题分离的理念,大体也是这个意思。当我们接受批评的时候,告诉自己,只是这件事没做好,而不是自己整个人不够好。当我们这样思考的时候,似乎就不会那么自责。
最后一个不合理信念,糟糕至极。一件事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就觉得未来一片黑暗,似乎整个天都塌了。但其实,一件事也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因为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尝试改变命运的方法。有些时候,不是天真的塌了,是思想的天塌了。还是那个例子,乐观的人,银行还没抢,就筹划着500万要怎么花;悲观的人,银行还没抢,就开始担心自己进监狱的事了。正所谓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问题才是问题。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首先抑郁症不是单纯依靠症状结合自我感觉进行诊断的,需要到专科医院在医生的评估下进行诊断。
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特别提醒:药物一旦服用,切记不要自行停药,否则会引发症状的反弹。我见过一些服药的朋友,自觉症状改善后自行停药,结果出现了症状反而加重的现象。所以服药后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再行停药。
除此之外,建议和心理咨询师聊一聊,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在自己有意识的努力下,慢慢调整行为和思维模式,逐渐回归到常态化的生活轨道上来。
如何调整行为?
建议带着症状的同时,去慢慢增加一些活动,刚开始可能是一些小的容易进行的活动,以便降低开始行动的难度。比如减少躺在床上的时间,和朋友做个短时约会,聊聊天,逛逛街。
因为抑郁的朋友总想着等我情绪状态好了,再开始活动,但他们发现这样的话,他们一直陷在低落的情绪里,没办法开始活动,于是就形成了“不愿活动,情绪持续低落,情绪低落进一步限制了开始活动”这样一个不良的循环。所以我们要意识到,不是等情绪好了再行动,而是行动了情绪才有可能好转。所以需要我们用有意识的主动行动去打破不良循环,改善情绪。
如何调整思维?慢慢放下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及糟糕至极等不合理的信念。在生活中允许不在预期之内的事件发生,发生失误的时候,不过多苛责自己,接受人是不完美的,不要求自己事事完美。这部分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确实很难。
再来说说家人如何做有利于抑郁患者的恢复。家人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因为如果不理解,会觉得他们怎么那么矫情,明明没什么事,却要把自己的心情弄得伤痕累累。其实,他们也不想这样,因为实实在在的疾病谁能掌控的了呢?就像感冒打喷嚏一样,哪怕场合不适宜,我们也难以自控。
所以家人的理解是他们战胜疾病的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