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6500辆现役主战战车
拥有6500辆现役主战战车
就像航母代替传统的战列舰成为海战的绝对核心是在二战中的大洋决战中才体现出来,在陆地上坦克集群的大规模高速突击也代替了一战中的壕堑战,成为陆上大战的最新模式。出现了数千辆中型和重型坦克参加的坦克大会战。
最终以多个波次的陆地反突击,最终攻入战争策源地的老巢而结束了欧洲部分的大战。到了冷战时代,坦克在陆军中的地位被进一步加强。苏联在境内设置了4大坦克工厂,日夜不停地下线较为先进的新式坦克。
在冷战的高峰时期,苏联在东西两线总计部署了超过5万辆之多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随时准备在数千枚战术核武地加持开道之下,在3周内饮马英吉利海峡。
或者突入东亚大陆的纵深地带,这种战略压力对欧亚大陆的两端都是心理上和现实中的沉重负担, 好在这种钢铁洪流式的突击并没有真正发生。
不过面对压力的各方都不敢对此掉以轻心,超级大国本土虽然远在美洲大陆,原则上不会直接面对数万辆坦克来袭的局面,但是超级大国在冷战时代也研发出M1系列主战坦克,最终生产了8500辆之多,其中有至少3000辆被立即部署到了西欧腹地,来协助欧洲盟友面对随时可能爆发的、优势坦克集群的突然冲击。
而像德国虽然被一分为二,但是传统的坦克装甲实力仍然在线。于是也生产了超过4000辆的豹式坦克。由于德国莱茵金属生产的坦克滑膛炮管和配套的穿甲弹质量相对较好。导致整个西方坦克体系,除了英国人还在执着于传统的线膛坦克炮之外,基本上都换装了120毫米口径的德式高膛压滑膛坦克炮。而发展,挑战者坦克也开始换装120毫米, 的滑膛坦克炮。
于是在冷战后期,在欧亚大陆的西线,基本是9000辆西式主战坦克对抗苏联方面的大约1.5万辆的苏式坦克。不过这1.5万辆的苏式坦克中,有超过1万辆是T55系列包括其改进型,只有不到5000辆是T62、T64、T72和T80等可以算相对较为先进的主战坦克。
西方这9000坦克在吨位和夜战能力上相对有优势;而苏制坦克体量更小机动性更强。因此9000对1.5万虽然数量有明显差距,综合作战能力基本相当。这也是苏联方面在冷战期间自始至终也不敢大规模西进的一大原因。
至于欧亚大陆的东侧,其装甲实力就没有像欧洲方向那么相对平衡了。这边苏方也一直准备了上万辆坦克。大部分都是T62以上的先进型号。而对面主力却只有早期引进的T54的早期版本的仿制品,数量上到1970年代中期也只有不到6000辆。
冷战接近结束的1985年前后,才首次在装备的所有型号的坦克总量上到达了1万辆的标准,首次实现了和北方对手的数量对等。里面包括大量的69式等轻型坦克,以及其他一些数量不详,性能并不稳定的型号。
通过俘获1辆T62的原版,就发现技术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并不指望可以通过坦克大会战来解决问题,还要不断地研发和装备数量惊人的反坦克导弹甚至是反坦克火箭弹。导致其后来出口的同口径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的破甲能力是全球最强悍的。一定程度上就是被对手的天量装甲优势给“吓大的”。
不过所谓此一时彼一时,30年河东30年河西。数万辆的苏式现役坦克早就不复存在。除了不到1000辆还可以勉强翻新之外。到2022年初,苏联直接继承方的现役主战坦克只有3400辆上下。 而经过一场大规模地面战,其多种型号主战坦克的损失总数估计在1500辆到2000辆之间。
其内部的剩余最多也就不到1700辆,再紧急生产和翻新旧坦克,也很难再恢复到2500辆以上的装备规模,已经接近掉出了全球主战坦克拥有量的前3名。
反倒是作战的对立面,原本拥有900辆主战坦克,经过了大规模的战损,却又得到了所谓欧洲盟友提供的数百辆主战坦克的补充。
至少还有800辆左右的坦克可以实战,而超级大国原先生产的8500辆M1系列,经过30年也已经退役了一半以上。超级大国在本土和海外一共保有升级后的M1A2系列坦克大约3100辆,总数量上已经屈居全球第二,在质量上倒是相对比较高端和平均。
全球保有主战坦克数量最多的一家,拥有60吨级主战坦克超过1600辆,另外还有48吨级主战坦克2500辆, 合计总数4100辆。
这4100辆的火力和火控、夜战能力、自动化程度都可以抗衡M1A2系列,另外还有2500辆早期生产的改进型主战坦克;因此总数高达6600辆,已经稳居世界陆军的第一名。不过那2500辆早期生产的改进型坦克,将全部用来出口。
然后用1500辆上下的60吨级先进主战坦克来代替,未来还会研发更先进的第4代电磁主战坦克。将常年保有最低限度不亚于M1A2水平的主战坦克5500辆到5600辆之间;并且拥有正常年下线200辆的能力。这2组数据都会稳居世界第一。
毕竟超级大国的M1系列早就停产,也没有再研发新式坦克的计划,3100辆M1A2系列的装备量只会越来越少。而英法意等所谓的欧洲传统“陆军强国”,各自装备的主战坦克总数,也就是这家平时一年的下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