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不好怎麽办
我今年上初三了,即将中考,但作文水平极低,好像八九岁的孩子一样幼稚,怎麽办?其他同学作文水平都很高。我读了很多作文书,但一点也不管用,我好着急,紧急求助!简单一点最好。...
我今年上初三了,即将中考,但作文水平极低,好像八九岁的孩子一样幼稚,怎麽办?其他同学作文水平都很高。我读了很多作文书,但一点也不管用,我好着急,紧急求助! 简单一点最好。
展开
展开全部
作文
拼音:zuò wén
英文:composition
[编辑本段]【作文定义】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作文也是一门课,上课,教师出题,学生围绕题目思索,组织,分段编写,至时交卷,教师批改,评分,发还和自己修改,如是而已。
[编辑本段]【作文体裁】
包括: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
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种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编辑本段]【作文要素】
作文六要素
你拍一,我拍一,要写时间莫忘记;
你拍二,我拍二,要写地点记在心;
你拍三,我拍三,写好人物是关键;
你拍四,我拍四,事情经过写具体;
你拍五,我拍五,什么原因写清楚;
你拍六,我拍六,什么结果不能丢;
好词好句多积累,写作文时好运用;
记牢作文六要素,作文一定能写好。
[编辑本段]【写作方法】
1.开头的写法: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背景法: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等背景。
(2) 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关人物。
(3) 主题句法: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据作为文章要阐明或论述的主题。
(4) 问题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出文章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5) 惊语法:用令人感到惊奇的句子开头,激起读者的兴趣。
(6) 故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为文章的开头,在此基础上展开文章。多用语记叙文,也可用语议论文。
(7) 数据法:引用已经被证实的数字来引起话题。
(8) 引语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见习语、谚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
(9) 定义法:常见于对标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逻辑推理等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2. 正文的写法
(1) 演绎法:
从一般到个别。把带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对主题句的具体化,是对主题句的具体说明。
(2) 归纳法:
从特殊到一般。具体、个别的事例出发,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3.结尾的写法
(1) 简要评价或作结论:文章的最后几句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2) 重复主题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或强调的效果。
(3) 用反问句结尾:虽然形式是疑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具有很明显的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4) 提出展望或希望:对未来提出展望或希望,号召读者为此而行动。
(5) 引用名人名言、谚语、常用习语结尾。
[编辑本段]【提升技巧】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我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中级水平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词汇量有限,不能细致地进行表达:"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她不但对我很好,她对每个人也都很好。她真是一个好妈妈。"简单重复的词语明显地限制了语言的表现力。
2、表达能力有限,难以组织一篇结构完整语气连贯的文章
。由于学生还不太熟悉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当他从写单句过渡到组织一篇文章,用汉语进行连贯的表达时,就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支离破碎或辞不达意。
3、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文章里写的是什么。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多发生在华裔孩子身上。看起来文从字顺的一篇作文,但它的作者却不会读它。为什么?因为作文是在家长帮助下写出来的,遣词造句反映的是家长的思维。这样的作文练习根本起不到练习的作用。
4、畏惧写作文。有些学生在读书和默写甚至造句方面都表现不错,但由于害怕写作文,几乎放弃坚持了几年的中文学习。
在这样的教学对象面前,只讲解怎样审题,怎样组织材料似乎是远水不解近渴。因为在动笔写作之前,他们还有一连串的障碍需要逾越,如果不帮助他们越过这些障碍,那么写作只可能是纸上谈兵。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把写作程序由"想——写"变为:"想——说——写",是帮助学生逾越这些障碍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个变化意味着,此时对于这个特定群体的教学重点不能仅放在"写"上,而应该首先做好前两步:"想"和"说",即写前的准备和指导。由于这些活动环节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写前预练"。
写前预练的重点是按照某篇作文的要求,引导、帮助学生把他想要写的内容首先用汉语正确地说出来。写前预练的程序及其作用如下:
1、准备阶段,实际上就是"想"的阶段,。在动笔之前,把作文的题目以及思考提纲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如作文《我最喜欢的人/物》,需要学生事先思考:谁/什么?他/它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她/它?
等等。由于中低年级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有限,直接用书面表达出来有一定困难,而适当的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要涉及的内容,尤其是一些有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事先有所了解和熟悉,从而保证课堂讨论能够充分展开。在这个阶段,许多学生是先借助于母语进行思考,而后,再翻译成汉语,母语的影响会或多或少地留下痕迹,从而影响汉语的表达效果。所以,下面的一个环节便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了。
2、口述作文与课堂讨论,即"说"阶段。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构思在课堂上口述出来,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和老师点评。每次的作文讨论都要围绕着题目和主题从词汇、句子、结构等几方面入手,确定几个重点,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一点一点积累和提高。这个活动环节的作用如下:
(1)从口头表达入手提高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任何一种语言都分为"语"和"文"两部分。"语"的表现是听说,实质是语言思维的运用。"文"的表现是读写,实质是语言思维的书面表达。学习语言的规律是先"语"后"文"。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成功的"说"与"评"可以帮助学生在每一次的写作练习中,建立一个小小的专题词库。如在写"我最喜欢的人/物"时,可以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口头介绍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他/它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他/它的哪些方面?把这些词分类在黑板上写下来,进行讲解,如关于人/物外貌的词,关于人/物性格的词,关于人/物品质和行为的词等。然后让学生读和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积累和建立起了一个个有关的小小词库,不但为下一步的写作扫除了词汇障碍,同时也可以开阔思路,增强表达效果,提高表达能力。
(3)中文的难学,不仅仅在于汉字难记难写,更重要的在于中文与拉丁语系的语文在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上巨大的差异给学生所带来的使用困惑。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能认字,能写字,但却不能说或写出正确的中文句子。如:"我是伟明,我是16岁了";"大为和我去书店先";"我们把车停下在路边","我跑了去家里"。更有甚者由于不了解中国文化,而写出"我的朋友像狗一样的善良和友好"的句子。"说"从口头表达开始,通过示范、讲解和纠正,训练其正确的表达方法、语序和恰当的用语,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中文境界,写出符合中文习惯的文章。
(4)先说后写的训练步骤,有利于及时修正表达中的初级错误,并且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说"是以讨论发言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的,这种形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同时,由于口头表达的"不定型性",它的修正要比书面写作的修正容易得多。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随时修正。而其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也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
(5)有效的写前预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如前所述,有不少学生,由于写不好作文而变成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以至恶性循环。而在此环节中,通过"说"使每个学生在动笔之前做好了一定的技术和心理准备,此时动笔,学生的自信心也会相应增加,积极性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最基本的意思用比较恰当的方式口头表达出来后,告诉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写,试着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再进行加工和修饰,就会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实践证明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及表达水平是十分有效的。
[编辑本段]【写作文的好处】
其实从小就很好的教育孩子怎么去写好作文,对孩子的将来是有很大好处的。我们就简单的说说。
好处一:写作文是需要思考的,这就培养了孩子的思考问题的能力。给你出个作文题目,你就需要根据作文题目去组织材料。这又锻炼了孩子的组织能力。
好处二:写作文可以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组织搜集材料,必须阅读啊,不读是不知道这资料到底合适不合适。要写作文了,你再去找资料,是不是有点晚了。所以就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也是写作文对孩子的好处。
好处三:写作文可以开阔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敞开思想,任意的需想象,然后写下来。这就培养了孩子的思维,去拓展。
好处四: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更好的组织言语。
还有很多,总之写作文对孩子的好处很多,所以家长一定要好好的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给孩子一个好的将来。
[编辑本段]【作文写作要点】
一、确定文章主题有哪些原则?
文章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中,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与发展方向的精神。主题应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提出的迫切的问题,反映先进的思想。
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主题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停留于表象,应深刻地提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这主要是指作者必须熟悉与了解写作对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强烈的写作热情。
二、如何正确地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就是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深入发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义,以形成某种独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炼主题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从占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观点。2、开掘事物本质,摒弃表象,开掘事物的内在含义,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质,加深开掘深度;作者还要考虑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种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3、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观察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和新的认识角度(表达出作者独到的见解)。
三、简述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并得到确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现深主题的手段,主题由一定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3、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在主题未形成时,材料对主题提炼起决定性作用;主题一经确定,又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防止材料与主题相脱节。
四、选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材为表现主题服务,不可与主题相游离、相悖谬。2、要真实、确凿。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一是指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材料的确凿指材料既准确无误,又用得恰当贴切。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统一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普遍意义。4、要新颖、生动。材料力求具体形象,富有亲切感与悬念性,是鲜为人知的新发现,并适应文体的特点(记叙文材料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具有逻辑说服力;说明文材料要揭示对象的特征。
五、结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应组成完美统一的整体;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个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2、连贯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互相贯通,在语言形式上有紧密衔接与合理过渡,文脉不可紊乱与断隔。3、严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关。全文具有内在凝聚力。4、灵活性。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生动活泼,不死板、呆滞。
六、试述结构的基本原则。
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记叙性文章结构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秩序性密切相关,形成符合客观过程原来秩序的时空概念;议论性文章体现了认识事物由现象到本质、由部分到全体、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其结构常是提出问题、得出结论。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运行的路线。作者的思维过程要遵守人们思维的共同规律,又凝结着作者对事物的独特理解与感受。3、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4、适应文体特点。结构受文体制约,记叙性文章以时空为序写人记事,议论性文章偏重于横向分类或纵向深入。
七、综述结构的基本内容。
结构的内容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三大方面。层次是从总体上安排文章思想内容的次序,展开文章结构和步骤,是表示意义的结构单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单一性、内容要完整、长短要适度。过渡是指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过渡方式有:用关联词语,用过渡名,用过渡段。需要过渡的情况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在内容转换时,一是在表达方式改变时。照应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常见的照应情况有三种:开头与结尾照应(又可分为点题照应与解题照应两种),引文中互相照应(又可分为远照应和近照应两种)。照应是使结构严谨而又活泼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灵活致密,文脉贯通,强化关键内容。
文章好的开头的作用:有利于表现主题、拓展思路;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交代写作背景或动机,曲折入题等几种。文章好的结尾的作用:绾结全文;令人回味。议论文结尾方式主要有:归结或重申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形象化结尾。
八、文章结构有哪些类型?
记叙型,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时空序列安排结构,可分为时空正常式与时空异常式两种。论证型,以概念的内在因果联系作为结构的主要依据。可分为总分式、平列式、递进式等几种。说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进行布局。综合型,常以一种结构型为主,兼具其他类型。
九、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之比较。
第一人称以当事的口吻来叙述,它便于作者充分表达思想感情,读来使人感到亲切、真实。它的局限是只能叙述“我”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历的事难以叙述,反映生活的广度受到限制。第三人称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口吻来叙述,它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十、常见的叙述方式有哪几种?
顺叙: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断提在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度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叙述。3、插叙:在叙事过程中插进另一有关事件的叙述,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主线写下去的叙述。4、补叙: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而不发展原来情节的叙述。5、平叙:对同时发生的两件以上的事进行分列、平列的叙述。
十一、简述叙述的基本要求。
交代明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交代清楚。2、线索清楚: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思路的反映,是叙述人物、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贯穿思想和脉络。叙述线索可按时间发展、空间转换、问题划分、思想感情变化或按某一具体物件等多种样式进行安排。3、详略得当:叙述材料的主次详略,以表达主题的需要作合理剪裁。4、波澜起伏:指叙述曲折富有变化,引人入胜。
十二、描写有哪些要求?
1.目的明确:从表达主题、刻划人物、渲染气氛出发而描写。2、特点突出:以“画眼睛”的艺术,抓住描写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刻划。3、形神兼备: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既逼真地表现对象的外部状貌情态,又揭示描写对象内在的底蕴和神采。
对于以上的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考生们需要自己根据试卷的材料和要求用心领悟,灵活处理。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
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从小就要扎扎实实地练好作文基本功。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
前人为我们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
多观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先生在答复《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
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年时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鲁迅先生还主张“广博”,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籍,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有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这很好,应该坚持下去。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诫我们:“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
多思考:老舍先生说:“读一篇文章,读完要仔细想想。会写文章的人,他用一个字就能顶几个字,他会找一个顶合适的字来用。读文章的时候,只念一念,不仔细想一想,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挤牙膏”,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多修改: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道理。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同学们初学写作文,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以上说的“五多”,不是什么写作的“秘诀”和“窍门”,却是练好作文基本功必须知道的常识。
那么,什么是作文的基本功呢?
[一]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审题
一、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以后,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要求。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有的题目很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知道。如《我的妈妈》、《我尊敬的老师》,一看就知道是写人的。又如《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一看就知道是写事的。再如《美丽的小河》,一看就知道是写景的。《可爱的小狗》,一看就知道是状物的。《一封倡议书》,属于应用文,《我在2211年》,属于想象文。但是,有些题目,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写景,也可以记事;《上学路上》,既可以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可以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以写人为主了。
二、审明范围。
审题时,我们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走题。比如,《暑假生活片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点明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快乐的星期天》,规定了选材的时间——星期天;《游香山》,规定了选材的地点——香山;《记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事》,限制了数量——一件事,不能写两件或三件事。
对于复杂的作文题目,要学会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比如《我所经历过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题目比较复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
②要求写“所经历过的”一段生活,不能单纯写感想;
③要求写“一段生活”,不能只写一天或一件事;
④要求写的这段生活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
审明作文范围,还包括用哪一种文体来写比较合适。比如,《要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好学生》,这个题目要求写成论说文,讲清楚为什么要讲文明礼貌;《我所见到的新风尚》,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具体描写在社会上或者在学校里自己亲眼看见的新风尚;《怎样养兔》,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告诉养兔的一般常识;《启事和便条》,要求写一篇应用文,介绍启事和便条的重要性和写法。
三、审准重点。
看了作文题,要想一想题目的重点应该写什么。比如《雷锋的事迹教育了我》,这个题目的重点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写“雷锋的事迹”,又要写“我”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写雷锋的事迹,而没有写对“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锋的故事;如果写了对“我”的教育,只是表表决心,也是轻重倒置,重点不突出。
[二]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给文章起个好标题
一、要切合文章的思想内容,不要“题不对文”。
比如你想记一场精彩的足球赛,而文章的题目却叫《小球迷×××》,以记事为主变成以写人为主,这就叫“题不对文”,转移了“中心”。
拼音:zuò wén
英文:composition
[编辑本段]【作文定义】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作文也是一门课,上课,教师出题,学生围绕题目思索,组织,分段编写,至时交卷,教师批改,评分,发还和自己修改,如是而已。
[编辑本段]【作文体裁】
包括: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
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种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编辑本段]【作文要素】
作文六要素
你拍一,我拍一,要写时间莫忘记;
你拍二,我拍二,要写地点记在心;
你拍三,我拍三,写好人物是关键;
你拍四,我拍四,事情经过写具体;
你拍五,我拍五,什么原因写清楚;
你拍六,我拍六,什么结果不能丢;
好词好句多积累,写作文时好运用;
记牢作文六要素,作文一定能写好。
[编辑本段]【写作方法】
1.开头的写法: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背景法: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等背景。
(2) 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关人物。
(3) 主题句法: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据作为文章要阐明或论述的主题。
(4) 问题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出文章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5) 惊语法:用令人感到惊奇的句子开头,激起读者的兴趣。
(6) 故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为文章的开头,在此基础上展开文章。多用语记叙文,也可用语议论文。
(7) 数据法:引用已经被证实的数字来引起话题。
(8) 引语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见习语、谚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
(9) 定义法:常见于对标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逻辑推理等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2. 正文的写法
(1) 演绎法:
从一般到个别。把带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对主题句的具体化,是对主题句的具体说明。
(2) 归纳法:
从特殊到一般。具体、个别的事例出发,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3.结尾的写法
(1) 简要评价或作结论:文章的最后几句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2) 重复主题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或强调的效果。
(3) 用反问句结尾:虽然形式是疑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具有很明显的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4) 提出展望或希望:对未来提出展望或希望,号召读者为此而行动。
(5) 引用名人名言、谚语、常用习语结尾。
[编辑本段]【提升技巧】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我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中级水平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词汇量有限,不能细致地进行表达:"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她不但对我很好,她对每个人也都很好。她真是一个好妈妈。"简单重复的词语明显地限制了语言的表现力。
2、表达能力有限,难以组织一篇结构完整语气连贯的文章
。由于学生还不太熟悉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当他从写单句过渡到组织一篇文章,用汉语进行连贯的表达时,就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支离破碎或辞不达意。
3、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文章里写的是什么。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多发生在华裔孩子身上。看起来文从字顺的一篇作文,但它的作者却不会读它。为什么?因为作文是在家长帮助下写出来的,遣词造句反映的是家长的思维。这样的作文练习根本起不到练习的作用。
4、畏惧写作文。有些学生在读书和默写甚至造句方面都表现不错,但由于害怕写作文,几乎放弃坚持了几年的中文学习。
在这样的教学对象面前,只讲解怎样审题,怎样组织材料似乎是远水不解近渴。因为在动笔写作之前,他们还有一连串的障碍需要逾越,如果不帮助他们越过这些障碍,那么写作只可能是纸上谈兵。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把写作程序由"想——写"变为:"想——说——写",是帮助学生逾越这些障碍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个变化意味着,此时对于这个特定群体的教学重点不能仅放在"写"上,而应该首先做好前两步:"想"和"说",即写前的准备和指导。由于这些活动环节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写前预练"。
写前预练的重点是按照某篇作文的要求,引导、帮助学生把他想要写的内容首先用汉语正确地说出来。写前预练的程序及其作用如下:
1、准备阶段,实际上就是"想"的阶段,。在动笔之前,把作文的题目以及思考提纲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如作文《我最喜欢的人/物》,需要学生事先思考:谁/什么?他/它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她/它?
等等。由于中低年级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有限,直接用书面表达出来有一定困难,而适当的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要涉及的内容,尤其是一些有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事先有所了解和熟悉,从而保证课堂讨论能够充分展开。在这个阶段,许多学生是先借助于母语进行思考,而后,再翻译成汉语,母语的影响会或多或少地留下痕迹,从而影响汉语的表达效果。所以,下面的一个环节便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了。
2、口述作文与课堂讨论,即"说"阶段。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构思在课堂上口述出来,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和老师点评。每次的作文讨论都要围绕着题目和主题从词汇、句子、结构等几方面入手,确定几个重点,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一点一点积累和提高。这个活动环节的作用如下:
(1)从口头表达入手提高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任何一种语言都分为"语"和"文"两部分。"语"的表现是听说,实质是语言思维的运用。"文"的表现是读写,实质是语言思维的书面表达。学习语言的规律是先"语"后"文"。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成功的"说"与"评"可以帮助学生在每一次的写作练习中,建立一个小小的专题词库。如在写"我最喜欢的人/物"时,可以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口头介绍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他/它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他/它的哪些方面?把这些词分类在黑板上写下来,进行讲解,如关于人/物外貌的词,关于人/物性格的词,关于人/物品质和行为的词等。然后让学生读和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积累和建立起了一个个有关的小小词库,不但为下一步的写作扫除了词汇障碍,同时也可以开阔思路,增强表达效果,提高表达能力。
(3)中文的难学,不仅仅在于汉字难记难写,更重要的在于中文与拉丁语系的语文在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上巨大的差异给学生所带来的使用困惑。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能认字,能写字,但却不能说或写出正确的中文句子。如:"我是伟明,我是16岁了";"大为和我去书店先";"我们把车停下在路边","我跑了去家里"。更有甚者由于不了解中国文化,而写出"我的朋友像狗一样的善良和友好"的句子。"说"从口头表达开始,通过示范、讲解和纠正,训练其正确的表达方法、语序和恰当的用语,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中文境界,写出符合中文习惯的文章。
(4)先说后写的训练步骤,有利于及时修正表达中的初级错误,并且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说"是以讨论发言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的,这种形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同时,由于口头表达的"不定型性",它的修正要比书面写作的修正容易得多。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随时修正。而其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也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
(5)有效的写前预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如前所述,有不少学生,由于写不好作文而变成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以至恶性循环。而在此环节中,通过"说"使每个学生在动笔之前做好了一定的技术和心理准备,此时动笔,学生的自信心也会相应增加,积极性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最基本的意思用比较恰当的方式口头表达出来后,告诉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写,试着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再进行加工和修饰,就会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实践证明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及表达水平是十分有效的。
[编辑本段]【写作文的好处】
其实从小就很好的教育孩子怎么去写好作文,对孩子的将来是有很大好处的。我们就简单的说说。
好处一:写作文是需要思考的,这就培养了孩子的思考问题的能力。给你出个作文题目,你就需要根据作文题目去组织材料。这又锻炼了孩子的组织能力。
好处二:写作文可以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组织搜集材料,必须阅读啊,不读是不知道这资料到底合适不合适。要写作文了,你再去找资料,是不是有点晚了。所以就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也是写作文对孩子的好处。
好处三:写作文可以开阔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敞开思想,任意的需想象,然后写下来。这就培养了孩子的思维,去拓展。
好处四: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更好的组织言语。
还有很多,总之写作文对孩子的好处很多,所以家长一定要好好的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给孩子一个好的将来。
[编辑本段]【作文写作要点】
一、确定文章主题有哪些原则?
文章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中,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与发展方向的精神。主题应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提出的迫切的问题,反映先进的思想。
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主题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停留于表象,应深刻地提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这主要是指作者必须熟悉与了解写作对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强烈的写作热情。
二、如何正确地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就是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深入发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义,以形成某种独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炼主题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从占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观点。2、开掘事物本质,摒弃表象,开掘事物的内在含义,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质,加深开掘深度;作者还要考虑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种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3、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观察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和新的认识角度(表达出作者独到的见解)。
三、简述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并得到确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现深主题的手段,主题由一定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3、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在主题未形成时,材料对主题提炼起决定性作用;主题一经确定,又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防止材料与主题相脱节。
四、选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材为表现主题服务,不可与主题相游离、相悖谬。2、要真实、确凿。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一是指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材料的确凿指材料既准确无误,又用得恰当贴切。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统一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普遍意义。4、要新颖、生动。材料力求具体形象,富有亲切感与悬念性,是鲜为人知的新发现,并适应文体的特点(记叙文材料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具有逻辑说服力;说明文材料要揭示对象的特征。
五、结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应组成完美统一的整体;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个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2、连贯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互相贯通,在语言形式上有紧密衔接与合理过渡,文脉不可紊乱与断隔。3、严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关。全文具有内在凝聚力。4、灵活性。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生动活泼,不死板、呆滞。
六、试述结构的基本原则。
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记叙性文章结构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秩序性密切相关,形成符合客观过程原来秩序的时空概念;议论性文章体现了认识事物由现象到本质、由部分到全体、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其结构常是提出问题、得出结论。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运行的路线。作者的思维过程要遵守人们思维的共同规律,又凝结着作者对事物的独特理解与感受。3、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4、适应文体特点。结构受文体制约,记叙性文章以时空为序写人记事,议论性文章偏重于横向分类或纵向深入。
七、综述结构的基本内容。
结构的内容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三大方面。层次是从总体上安排文章思想内容的次序,展开文章结构和步骤,是表示意义的结构单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单一性、内容要完整、长短要适度。过渡是指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过渡方式有:用关联词语,用过渡名,用过渡段。需要过渡的情况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在内容转换时,一是在表达方式改变时。照应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常见的照应情况有三种:开头与结尾照应(又可分为点题照应与解题照应两种),引文中互相照应(又可分为远照应和近照应两种)。照应是使结构严谨而又活泼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灵活致密,文脉贯通,强化关键内容。
文章好的开头的作用:有利于表现主题、拓展思路;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交代写作背景或动机,曲折入题等几种。文章好的结尾的作用:绾结全文;令人回味。议论文结尾方式主要有:归结或重申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形象化结尾。
八、文章结构有哪些类型?
记叙型,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时空序列安排结构,可分为时空正常式与时空异常式两种。论证型,以概念的内在因果联系作为结构的主要依据。可分为总分式、平列式、递进式等几种。说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进行布局。综合型,常以一种结构型为主,兼具其他类型。
九、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之比较。
第一人称以当事的口吻来叙述,它便于作者充分表达思想感情,读来使人感到亲切、真实。它的局限是只能叙述“我”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历的事难以叙述,反映生活的广度受到限制。第三人称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口吻来叙述,它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十、常见的叙述方式有哪几种?
顺叙: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断提在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度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叙述。3、插叙:在叙事过程中插进另一有关事件的叙述,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主线写下去的叙述。4、补叙: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而不发展原来情节的叙述。5、平叙:对同时发生的两件以上的事进行分列、平列的叙述。
十一、简述叙述的基本要求。
交代明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交代清楚。2、线索清楚: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思路的反映,是叙述人物、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贯穿思想和脉络。叙述线索可按时间发展、空间转换、问题划分、思想感情变化或按某一具体物件等多种样式进行安排。3、详略得当:叙述材料的主次详略,以表达主题的需要作合理剪裁。4、波澜起伏:指叙述曲折富有变化,引人入胜。
十二、描写有哪些要求?
1.目的明确:从表达主题、刻划人物、渲染气氛出发而描写。2、特点突出:以“画眼睛”的艺术,抓住描写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刻划。3、形神兼备: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既逼真地表现对象的外部状貌情态,又揭示描写对象内在的底蕴和神采。
对于以上的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考生们需要自己根据试卷的材料和要求用心领悟,灵活处理。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
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从小就要扎扎实实地练好作文基本功。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
前人为我们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
多观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先生在答复《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
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年时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鲁迅先生还主张“广博”,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籍,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有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这很好,应该坚持下去。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诫我们:“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
多思考:老舍先生说:“读一篇文章,读完要仔细想想。会写文章的人,他用一个字就能顶几个字,他会找一个顶合适的字来用。读文章的时候,只念一念,不仔细想一想,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挤牙膏”,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多修改: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道理。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同学们初学写作文,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以上说的“五多”,不是什么写作的“秘诀”和“窍门”,却是练好作文基本功必须知道的常识。
那么,什么是作文的基本功呢?
[一]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审题
一、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以后,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要求。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有的题目很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知道。如《我的妈妈》、《我尊敬的老师》,一看就知道是写人的。又如《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一看就知道是写事的。再如《美丽的小河》,一看就知道是写景的。《可爱的小狗》,一看就知道是状物的。《一封倡议书》,属于应用文,《我在2211年》,属于想象文。但是,有些题目,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写景,也可以记事;《上学路上》,既可以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可以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以写人为主了。
二、审明范围。
审题时,我们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走题。比如,《暑假生活片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点明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快乐的星期天》,规定了选材的时间——星期天;《游香山》,规定了选材的地点——香山;《记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事》,限制了数量——一件事,不能写两件或三件事。
对于复杂的作文题目,要学会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比如《我所经历过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题目比较复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
②要求写“所经历过的”一段生活,不能单纯写感想;
③要求写“一段生活”,不能只写一天或一件事;
④要求写的这段生活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
审明作文范围,还包括用哪一种文体来写比较合适。比如,《要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好学生》,这个题目要求写成论说文,讲清楚为什么要讲文明礼貌;《我所见到的新风尚》,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具体描写在社会上或者在学校里自己亲眼看见的新风尚;《怎样养兔》,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告诉养兔的一般常识;《启事和便条》,要求写一篇应用文,介绍启事和便条的重要性和写法。
三、审准重点。
看了作文题,要想一想题目的重点应该写什么。比如《雷锋的事迹教育了我》,这个题目的重点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写“雷锋的事迹”,又要写“我”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写雷锋的事迹,而没有写对“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锋的故事;如果写了对“我”的教育,只是表表决心,也是轻重倒置,重点不突出。
[二]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给文章起个好标题
一、要切合文章的思想内容,不要“题不对文”。
比如你想记一场精彩的足球赛,而文章的题目却叫《小球迷×××》,以记事为主变成以写人为主,这就叫“题不对文”,转移了“中心”。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7745.html?tp=0_11#4
展开全部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 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 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 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 ,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 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 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 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 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 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 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 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 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高中生已具备了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往往有 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教学大纲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 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 “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比如,去年我接了刚 入学的两个高一班,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 评。
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 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 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 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 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 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 活。一年多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不少学生谈了写随笔的体会,一致认为写随笔的要求促使他们去观察,去 思考。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随笔的需要,无论在家里、在车上 、在学校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两个班的学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务,而且由 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人自觉多写,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同时,在课内作文的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记本班一位最 熟悉的同学》,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 像。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写的人的特征来写。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蓝的制作》后,我又布置一篇 作文《××菜的制作》,从而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于是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创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 写出了切合实际的优秀作品。总之,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须让他们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
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宝商很会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银首饰时,常常盯住顾客的 眼睛不放,结果生意非常兴隆。别人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他却守口如瓶,直到临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独生子传 授这一诀窍:“盯着对方的眼睛,不,准确地讲,盯着对方瞳孔,瞳孔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 泽使对方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 只……总之,盯着对方的瞳孔!”
当然,这个珠宝商传授的生意经,不是我们要学的,但这种抓住买主的外部表情,从而推测其心理变化的 方法却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在观察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看”。现代文坛名将鲁迅不愧是一位出色 的观察家。尤其是在观察人物方面他实在是独具慧眼而又细致入微的。他曾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 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前不久,我在讲授他的短篇小说《祝福》时,着重分析了鲁迅对祥林嫂的眼睛的 三次描写。初到鲁家时总是“顺着眼”,表现了她的温顺善良;第二次到鲁家时虽还“顺着眼”,但“眼角上 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过巨大的刺激,极度悲伤;在沦为乞丐之后,祥林 嫂整个人完全与先前不同了:脸上“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说明这时的她已濒于死亡,精神麻木,内心受到极大的摧残。鲁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比 ,写出了人物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而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我 们学校的一位退休工人老袁。这位工人虽然几年前就退休了,但负责收发报纸的工作一直承担下来。每天早晨 六点半准时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点又准时把报纸、杂志送到各教研组。除星期天外,从未间断过。于 是,有的学生着重描写了他的“那副眼镜”;有的却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稳的姿势来写;还有的刻 意在他的衣着上做文章。于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从每个学生的笔端跃出,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 。这样,学生就慢慢学会了对周围各种事物的“观察”,而不只是“看”。
当然,我们在强调学生要注重观察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去观察。比如,有的学生 看到了我们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便认为在作文中联系实际就是揭露阴暗面,让他们发牢骚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跟学生分析,生活中确实有愚昧落后、勾心斗角,有挫折,也有失败,这些东西不承 认不行。但是必须注意:什么才是我们生活的主流?从你呱呱落地到现在成为一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是承受 的阳光雨露多,还是遭受的急风暴雨多?周围的东西是正面的多还是反面的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风确实 今人痛恨,应该揭露、鞭挞,但决不能因此而使我们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让丑恶的东西占据我们的心灵,而 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阳光。经过我的引导,许多学生认识到,通过观察写出的东西一方面是真实的, 发自内心的;另一方面还应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由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渐渐提高了,尤其涌现出不少表露真情实感的好的 作品。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散文《搏》,记的是他的一位邻居,一个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这位青年 去年因两分之差落榜,看着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还有那上初二的小弟弟,他不 忍心再复习了。尽管父亲说要去借钱,但他还是怀着一颗歉疚而苦楚的心,还有一大摞高考复习资料,去南方 打工了。这一年里,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灯在帐下苦读。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他回来参加了今年的高考 ,结果省财贸学院的通知书来了。这位学生写道:“他又走了,但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车启动时,他又看 到了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于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么感人的场面,又是多么真实的 镜头!后来我问这位学生所写的是不是真事。他说:“这全是我亲眼见的,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个堂哥。送他 的那天,我还特地请假赶回家与他道别的,我写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记下来。”
是的,我们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不是吗?苹果落地,再平常不过 了,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壶水翻滚,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 汽机,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正如契诃夫曾对一位青年作者所说的:“您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 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注意到的东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写 下来了……”这就是说,要观察,要思考,并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留心你身边的日常事物吧,它将使你获得知识,使你发现生活的真谛。
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四、怎样写好状物的文章
如何写好状物文章呢?请大家牢记以下五点:
(一)交代来历
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体描述
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
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加生活。
(四)说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物品的作用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五)融进感情
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这样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长话短说话缩写
读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动吧?要是你想把这个故事简单的介绍给别人,就可以用缩写的形式。本次习作练习的是缩写,要求主要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缩写后文字不要超过三百字。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缩写,就是在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
要留主干、去枝叶。在缩写课文时,我们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课文的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 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 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 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 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 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 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 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 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高中生已具备了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往往有 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教学大纲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 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 “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比如,去年我接了刚 入学的两个高一班,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 评。
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 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 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 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 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 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 活。一年多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不少学生谈了写随笔的体会,一致认为写随笔的要求促使他们去观察,去 思考。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随笔的需要,无论在家里、在车上 、在学校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两个班的学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务,而且由 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人自觉多写,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同时,在课内作文的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记本班一位最 熟悉的同学》,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 像。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写的人的特征来写。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蓝的制作》后,我又布置一篇 作文《××菜的制作》,从而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于是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创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 写出了切合实际的优秀作品。总之,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须让他们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
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
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宝商很会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银首饰时,常常盯住顾客的 眼睛不放,结果生意非常兴隆。别人想探究其中的奥妙,他却守口如瓶,直到临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独生子传 授这一诀窍:“盯着对方的眼睛,不,准确地讲,盯着对方瞳孔,瞳孔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 泽使对方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 只……总之,盯着对方的瞳孔!”
当然,这个珠宝商传授的生意经,不是我们要学的,但这种抓住买主的外部表情,从而推测其心理变化的 方法却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在观察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看”。现代文坛名将鲁迅不愧是一位出色 的观察家。尤其是在观察人物方面他实在是独具慧眼而又细致入微的。他曾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 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前不久,我在讲授他的短篇小说《祝福》时,着重分析了鲁迅对祥林嫂的眼睛的 三次描写。初到鲁家时总是“顺着眼”,表现了她的温顺善良;第二次到鲁家时虽还“顺着眼”,但“眼角上 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过巨大的刺激,极度悲伤;在沦为乞丐之后,祥林 嫂整个人完全与先前不同了:脸上“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说明这时的她已濒于死亡,精神麻木,内心受到极大的摧残。鲁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比 ,写出了人物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而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我 们学校的一位退休工人老袁。这位工人虽然几年前就退休了,但负责收发报纸的工作一直承担下来。每天早晨 六点半准时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点又准时把报纸、杂志送到各教研组。除星期天外,从未间断过。于 是,有的学生着重描写了他的“那副眼镜”;有的却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稳的姿势来写;还有的刻 意在他的衣着上做文章。于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从每个学生的笔端跃出,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 。这样,学生就慢慢学会了对周围各种事物的“观察”,而不只是“看”。
当然,我们在强调学生要注重观察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去观察。比如,有的学生 看到了我们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便认为在作文中联系实际就是揭露阴暗面,让他们发牢骚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跟学生分析,生活中确实有愚昧落后、勾心斗角,有挫折,也有失败,这些东西不承 认不行。但是必须注意:什么才是我们生活的主流?从你呱呱落地到现在成为一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是承受 的阳光雨露多,还是遭受的急风暴雨多?周围的东西是正面的多还是反面的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风确实 今人痛恨,应该揭露、鞭挞,但决不能因此而使我们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让丑恶的东西占据我们的心灵,而 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阳光。经过我的引导,许多学生认识到,通过观察写出的东西一方面是真实的, 发自内心的;另一方面还应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由于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渐渐提高了,尤其涌现出不少表露真情实感的好的 作品。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散文《搏》,记的是他的一位邻居,一个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这位青年 去年因两分之差落榜,看着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还有那上初二的小弟弟,他不 忍心再复习了。尽管父亲说要去借钱,但他还是怀着一颗歉疚而苦楚的心,还有一大摞高考复习资料,去南方 打工了。这一年里,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灯在帐下苦读。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他回来参加了今年的高考 ,结果省财贸学院的通知书来了。这位学生写道:“他又走了,但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车启动时,他又看 到了父亲那佝偻的身躯,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于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么感人的场面,又是多么真实的 镜头!后来我问这位学生所写的是不是真事。他说:“这全是我亲眼见的,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个堂哥。送他 的那天,我还特地请假赶回家与他道别的,我写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记下来。”
是的,我们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不是吗?苹果落地,再平常不过 了,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壶水翻滚,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 汽机,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正如契诃夫曾对一位青年作者所说的:“您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 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注意到的东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写 下来了……”这就是说,要观察,要思考,并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留心你身边的日常事物吧,它将使你获得知识,使你发现生活的真谛。
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四、怎样写好状物的文章
如何写好状物文章呢?请大家牢记以下五点:
(一)交代来历
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体描述
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
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加生活。
(四)说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物品的作用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五)融进感情
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这样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长话短说话缩写
读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动吧?要是你想把这个故事简单的介绍给别人,就可以用缩写的形式。本次习作练习的是缩写,要求主要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缩写后文字不要超过三百字。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缩写,就是在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
要留主干、去枝叶。在缩写课文时,我们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课文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
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种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编辑本段]【作文要素】
作文六要素
你拍一,我拍一,要写时间莫忘记;
你拍二,我拍二,要写地点记在心;
你拍三,我拍三,写好人物是关键;
你拍四,我拍四,事情经过写具体;
你拍五,我拍五,什么原因写清楚;
你拍六,我拍六,什么结果不能丢;
好词好句多积累,写作文时好运用;
记牢作文六要素,作文一定能写好。
[编辑本段]【写作方法】
1.开头的写法: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背景法: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等背景。
(2) 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关人物。
(3) 主题句法: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据作为文章要阐明或论述的主题。
(4) 问题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出文章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5) 惊语法:用令人感到惊奇的句子开头,激起读者的兴趣。
(6) 故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为文章的开头,在此基础上展开文章。多用语记叙文,也可用语议论文。
(7) 数据法:引用已经被证实的数字来引起话题。
(8) 引语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见习语、谚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
(9) 定义法:常见于对标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逻辑推理等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2. 正文的写法
(1) 演绎法:
从一般到个别。把带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对主题句的具体化,是对主题句的具体说明。
(2) 归纳法:
从特殊到一般。具体、个别的事例出发,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3.结尾的写法
(1) 简要评价或作结论:文章的最后几句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2) 重复主题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或强调的效果。
(3) 用反问句结尾:虽然形式是疑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具有很明显的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4) 提出展望或希望:对未来提出展望或希望,号召读者为此而行动。
(5) 引用名人名言、谚语、常用习语结尾。
[编辑本段]【提升技巧】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我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中级水平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词汇量有限,不能细致地进行表达:"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她不但对我很好,她对每个人也都很好。她真是一个好妈妈。"简单重复的词语明显地限制了语言的表现力。
2、表达能力有限,难以组织一篇结构完整语气连贯的文章
。由于学生还不太熟悉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当他从写单句过渡到组织一篇文章,用汉语进行连贯的表达时,就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支离破碎或辞不达意。
3、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文章里写的是什么。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多发生在华裔孩子身上。看起来文从字顺的一篇作文,但它的作者却不会读它。为什么?因为作文是在家长帮助下写出来的,遣词造句反映的是家长的思维。这样的作文练习根本起不到练习的作用。
4、畏惧写作文。有些学生在读书和默写甚至造句方面都表现不错,但由于害怕写作文,几乎放弃坚持了几年的中文学习。
在这样的教学对象面前,只讲解怎样审题,怎样组织材料似乎是远水不解近渴。因为在动笔写作之前,他们还有一连串的障碍需要逾越,如果不帮助他们越过这些障碍,那么写作只可能是纸上谈兵。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把写作程序由"想——写"变为:"想——说——写",是帮助学生逾越这些障碍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个变化意味着,此时对于这个特定群体的教学重点不能仅放在"写"上,而应该首先做好前两步:"想"和"说",即写前的准备和指导。由于这些活动环节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写前预练"。
写前预练的重点是按照某篇作文的要求,引导、帮助学生把他想要写的内容首先用汉语正确地说出来。写前预练的程序及其作用如下:
1、准备阶段,实际上就是"想"的阶段,。在动笔之前,把作文的题目以及思考提纲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如作文《我最喜欢的人/物》,需要学生事先思考:谁/什么?他/它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她/它?
等等。由于中低年级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有限,直接用书面表达出来有一定困难,而适当的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要涉及的内容,尤其是一些有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事先有所了解和熟悉,从而保证课堂讨论能够充分展开。在这个阶段,许多学生是先借助于母语进行思考,而后,再翻译成汉语,母语的影响会或多或少地留下痕迹,从而影响汉语的表达效果。所以,下面的一个环节便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了。
2、口述作文与课堂讨论,即"说"阶段。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构思在课堂上口述出来,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和老师点评。每次的作文讨论都要围绕着题目和主题从词汇、句子、结构等几方面入手,确定几个重点,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一点一点积累和提高。这个活动环节的作用如下:
(1)从口头表达入手提高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任何一种语言都分为"语"和"文"两部分。"语"的表现是听说,实质是语言思维的运用。"文"的表现是读写,实质是语言思维的书面表达。学习语言的规律是先"语"后"文"。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成功的"说"与"评"可以帮助学生在每一次的写作练习中,建立一个小小的专题词库。如在写"我最喜欢的人/物"时,可以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口头介绍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他/它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他/它的哪些方面?把这些词分类在黑板上写下来,进行讲解,如关于人/物外貌的词,关于人/物性格的词,关于人/物品质和行为的词等。然后让学生读和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积累和建立起了一个个有关的小小词库,不但为下一步的写作扫除了词汇障碍,同时也可以开阔思路,增强表达效果,提高表达能力。
(3)中文的难学,不仅仅在于汉字难记难写,更重要的在于中文与拉丁语系的语文在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上巨大的差异给学生所带来的使用困惑。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能认字,能写字,但却不能说或写出正确的中文句子。如:"我是伟明,我是16岁了";"大为和我去书店先";"我们把车停下在路边","我跑了去家里"。更有甚者由于不了解中国文化,而写出"我的朋友像狗一样的善良和友好"的句子。"说"从口头表达开始,通过示范、讲解和纠正,训练其正确的表达方法、语序和恰当的用语,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中文境界,写出符合中文习惯的文章。
(4)先说后写的训练步骤,有利于及时修正表达中的初级错误,并且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说"是以讨论发言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的,这种形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同时,由于口头表达的"不定型性",它的修正要比书面写作的修正容易得多。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随时修正。而其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也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
(5)有效的写前预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如前所述,有不少学生,由于写不好作文而变成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以至恶性循环。而在此环节中,通过"说"使每个学生在动笔之前做好了一定的技术和心理准备,此时动笔,学生的自信心也会相应增加,积极性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最基本的意思用比较恰当的方式口头表达出来后,告诉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写,试着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再进行加工和修饰,就会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实践证明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及表达水平是十分有效的。
[编辑本段]【写作文的好处】
其实从小就很好的教育孩子怎么去写好作文,对孩子的将来是有很大好处的。我们就简单的说说。
好处一:写作文是需要思考的,这就培养了孩子的思考问题的能力。给你出个作文题目,你就需要根据作文题目去组织材料。这又锻炼了孩子的组织能力。
好处二:写作文可以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组织搜集材料,必须阅读啊,不读是不知道这资料到底合适不合适。要写作文了,你再去找资料,是不是有点晚了。所以就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也是写作文对孩子的好处。
好处三:写作文可以开阔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敞开思想,任意的需想象,然后写下来。这就培养了孩子的思维,去拓展。
好处四: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更好的组织言语。
还有很多,总之写作文对孩子的好处很多,所以家长一定要好好的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给孩子一个好的将来。
[编辑本段]【作文写作要点】
一、确定文章主题有哪些原则?
文章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中,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与发展方向的精神。主题应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提出的迫切的问题,反映先进的思想。
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主题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停留于表象,应深刻地提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这主要是指作者必须熟悉与了解写作对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强烈的写作热情。
二、如何正确地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就是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深入发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义,以形成某种独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炼主题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从占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观点。2、开掘事物本质,摒弃表象,开掘事物的内在含义,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质,加深开掘深度;作者还要考虑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种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3、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观察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和新的认识角度(表达出作者独到的见解)。
三、简述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并得到确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现深主题的手段,主题由一定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3、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在主题未形成时,材料对主题提炼起决定性作用;主题一经确定,又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防止材料与主题相脱节。
四、选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材为表现主题服务,不可与主题相游离、相悖谬。2、要真实、确凿。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一是指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材料的确凿指材料既准确无误,又用得恰当贴切。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统一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普遍意义。4、要新颖、生动。材料力求具体形象,富有亲切感与悬念性,是鲜为人知的新发现,并适应文体的特点(记叙文材料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具有逻辑说服力;说明文材料要揭示对象的特征。
五、结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应组成完美统一的整体;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个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2、连贯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互相贯通,在语言形式上有紧密衔接与合理过渡,文脉不可紊乱与断隔。3、严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关。全文具有内在凝聚力。4、灵活性。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生动活泼,不死板、呆滞。
六、试述结构的基本原则。
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记叙性文章结构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秩序性密切相关,形成符合客观过程原来秩序的时空概念;议论性文章体现了认识事物由现象到本质、由部分到全体、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其结构常是提出问题、得出结论。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运行的路线。作者的思维过程要遵守人们思维的共同规律,又凝结着作者对事物的独特理解与感受。3、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4、适应文体特点。结构受文体制约,记叙性文章以时空为序写人记事,议论性文章偏重于横向分类或纵向深入。
七、综述结构的基本内容。
结构的内容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三大方面。层次是从总体上安排文章思想内容的次序,展开文章结构和步骤,是表示意义的结构单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单一性、内容要完整、长短要适度。过渡是指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过渡方式有:用关联词语,用过渡名,用过渡段。需要过渡的情况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在内容转换时,一是在表达方式改变时。照应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常见的照应情况有三种:开头与结尾照应(又可分为点题照应与解题照应两种),引文中互相照应(又可分为远照应和近照应两种)。照应是使结构严谨而又活泼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灵活致密,文脉贯通,强化关键内容。
文章好的开头的作用:有利于表现主题、拓展思路;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交代写作背景或动机,曲折入题等几种。文章好的结尾的作用:绾结全文;令人回味。议论文结尾方式主要有:归结或重申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形象化结尾。
八、文章结构有哪些类型?
记叙型,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时空序列安排结构,可分为时空正常式与时空异常式两种。论证型,以概念的内在因果联系作为结构的主要依据。可分为总分式、平列式、递进式等几种。说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进行布局。综合型,常以一种结构型为主,兼具其他类型。
九、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之比较。
第一人称以当事的口吻来叙述,它便于作者充分表达思想感情,读来使人感到亲切、真实。它的局限是只能叙述“我”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历的事难以叙述,反映生活的广度受到限制。第三人称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口吻来叙述,它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十、常见的叙述方式有哪几种?
顺叙: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断提在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度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叙述。3、插叙:在叙事过程中插进另一有关事件的叙述,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主线写下去的叙述。4、补叙: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而不发展原来情节的叙述。5、平叙:对同时发生的两件以上的事进行分列、平列的叙述。
十一、简述叙述的基本要求。
交代明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交代清楚。2、线索清楚: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思路的反映,是叙述人物、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贯穿思想和脉络。叙述线索可按时间发展、空间转换、问题划分、思想感情变化或按某一具体物件等多种样式进行安排。3、详略得当:叙述材料的主次详略,以表达主题的需要作合理剪裁。4、波澜起伏:指叙述曲折富有变化,引人入胜。
十二、描写有哪些要求?
1.目的明确:从表达主题、刻划人物、渲染气氛出发而描写。2、特点突出:以“画眼睛”的艺术,抓住描写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刻划。3、形神兼备: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既逼真地表现对象的外部状貌情态,又揭示描写对象内在的底蕴和神采。
对于以上的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考生们需要自己根据试卷的材料和要求用心领悟,灵活处理。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
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从小就要扎扎实实地练好作文基本功。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
前人为我们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
多观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先生在答复《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
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年时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鲁迅先生还主张“广博”,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籍,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有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这很好,应该坚持下去。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诫我们:“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
多思考:老舍先生说:“读一篇文章,读完要仔细想想。会写文章的人,他用一个字就能顶几个字,他会找一个顶合适的字来用。读文章的时候,只念一念,不仔细想一想,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挤牙膏”,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多修改: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道理。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同学们初学写作文,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以上说的“五多”,不是什么写作的“秘诀”和“窍门”,却是练好作文基本功必须知道的常识。
那么,什么是作文的基本功呢?
[一]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审题
一、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以后,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要求。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有的题目很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知道。如《我的妈妈》、《我尊敬的老师》,一看就知道是写人的。又如《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一看就知道是写事的。再如《美丽的小河》,一看就知道是写景的。《可爱的小狗》,一看就知道是状物的。《一封倡议书》,属于应用文,《我在2211年》,属于想象文。但是,有些题目,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写景,也可以记事;《上学路上》,既可以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可以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以写人为主了。
二、审明范围。
审题时,我们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走题。比如,《暑假生活片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点明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快乐的星期天》,规定了选材的时间——星期天;《游香山》,规定了选材的地点——香山;《记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事》,限制了数量——一件事,不能写两件或三件事。
对于复杂的作文题目,要学会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比如《我所经历过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题目比较复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
②要求写“所经历过的”一段生活,不能单纯写感想;
③要求写“一段生活”,不能只写一天或一件事;
④要求写的这段生活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
审明作文范围,还包括用哪一种文体来写比较合适。比如,《要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好学生》,这个题目要求写成论说文,讲清楚为什么要讲文明礼貌;《我所见到的新风尚》,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具体描写在社会上或者在学校里自己亲眼看见的新风尚;《怎样养兔》,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告诉养兔的一般常识;《启事和便条》,要求写一篇应用文,介绍启事和便条的重要性和写法。
三、审准重点。
看了作文题,要想一想题目的重点应该写什么。比如《雷锋的事迹教育了我》,这个题目的重点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写“雷锋的事迹”,又要写“我”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写雷锋的事迹,而没有写对“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锋的故事;如果写了对“我”的教育,只是表表决心,也是轻重倒置,重点不突出。
[二]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给文章起个好标题
一、要切合文章的思想内容,不要“题不对文”。
比如你想记一场精彩的足球赛,而文章的题目却叫《小球迷×××》,以记事为主变成以写人为主,这就叫“题不对文”,转移了“中心”。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
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种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编辑本段]【作文要素】
作文六要素
你拍一,我拍一,要写时间莫忘记;
你拍二,我拍二,要写地点记在心;
你拍三,我拍三,写好人物是关键;
你拍四,我拍四,事情经过写具体;
你拍五,我拍五,什么原因写清楚;
你拍六,我拍六,什么结果不能丢;
好词好句多积累,写作文时好运用;
记牢作文六要素,作文一定能写好。
[编辑本段]【写作方法】
1.开头的写法: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背景法: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等背景。
(2) 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关人物。
(3) 主题句法: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据作为文章要阐明或论述的主题。
(4) 问题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出文章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5) 惊语法:用令人感到惊奇的句子开头,激起读者的兴趣。
(6) 故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为文章的开头,在此基础上展开文章。多用语记叙文,也可用语议论文。
(7) 数据法:引用已经被证实的数字来引起话题。
(8) 引语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见习语、谚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
(9) 定义法:常见于对标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逻辑推理等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2. 正文的写法
(1) 演绎法:
从一般到个别。把带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对主题句的具体化,是对主题句的具体说明。
(2) 归纳法:
从特殊到一般。具体、个别的事例出发,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3.结尾的写法
(1) 简要评价或作结论:文章的最后几句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2) 重复主题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或强调的效果。
(3) 用反问句结尾:虽然形式是疑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具有很明显的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4) 提出展望或希望:对未来提出展望或希望,号召读者为此而行动。
(5) 引用名人名言、谚语、常用习语结尾。
[编辑本段]【提升技巧】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我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中级水平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词汇量有限,不能细致地进行表达:"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她不但对我很好,她对每个人也都很好。她真是一个好妈妈。"简单重复的词语明显地限制了语言的表现力。
2、表达能力有限,难以组织一篇结构完整语气连贯的文章
。由于学生还不太熟悉汉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当他从写单句过渡到组织一篇文章,用汉语进行连贯的表达时,就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是支离破碎或辞不达意。
3、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文章里写的是什么。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多发生在华裔孩子身上。看起来文从字顺的一篇作文,但它的作者却不会读它。为什么?因为作文是在家长帮助下写出来的,遣词造句反映的是家长的思维。这样的作文练习根本起不到练习的作用。
4、畏惧写作文。有些学生在读书和默写甚至造句方面都表现不错,但由于害怕写作文,几乎放弃坚持了几年的中文学习。
在这样的教学对象面前,只讲解怎样审题,怎样组织材料似乎是远水不解近渴。因为在动笔写作之前,他们还有一连串的障碍需要逾越,如果不帮助他们越过这些障碍,那么写作只可能是纸上谈兵。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把写作程序由"想——写"变为:"想——说——写",是帮助学生逾越这些障碍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个变化意味着,此时对于这个特定群体的教学重点不能仅放在"写"上,而应该首先做好前两步:"想"和"说",即写前的准备和指导。由于这些活动环节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写前预练"。
写前预练的重点是按照某篇作文的要求,引导、帮助学生把他想要写的内容首先用汉语正确地说出来。写前预练的程序及其作用如下:
1、准备阶段,实际上就是"想"的阶段,。在动笔之前,把作文的题目以及思考提纲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如作文《我最喜欢的人/物》,需要学生事先思考:谁/什么?他/它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她/它?
等等。由于中低年级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有限,直接用书面表达出来有一定困难,而适当的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要涉及的内容,尤其是一些有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事先有所了解和熟悉,从而保证课堂讨论能够充分展开。在这个阶段,许多学生是先借助于母语进行思考,而后,再翻译成汉语,母语的影响会或多或少地留下痕迹,从而影响汉语的表达效果。所以,下面的一个环节便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了。
2、口述作文与课堂讨论,即"说"阶段。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构思在课堂上口述出来,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和老师点评。每次的作文讨论都要围绕着题目和主题从词汇、句子、结构等几方面入手,确定几个重点,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一点一点积累和提高。这个活动环节的作用如下:
(1)从口头表达入手提高学生的整体表达能力。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任何一种语言都分为"语"和"文"两部分。"语"的表现是听说,实质是语言思维的运用。"文"的表现是读写,实质是语言思维的书面表达。学习语言的规律是先"语"后"文"。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成功的"说"与"评"可以帮助学生在每一次的写作练习中,建立一个小小的专题词库。如在写"我最喜欢的人/物"时,可以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口头介绍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他/它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他/它的哪些方面?把这些词分类在黑板上写下来,进行讲解,如关于人/物外貌的词,关于人/物性格的词,关于人/物品质和行为的词等。然后让学生读和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积累和建立起了一个个有关的小小词库,不但为下一步的写作扫除了词汇障碍,同时也可以开阔思路,增强表达效果,提高表达能力。
(3)中文的难学,不仅仅在于汉字难记难写,更重要的在于中文与拉丁语系的语文在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上巨大的差异给学生所带来的使用困惑。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能认字,能写字,但却不能说或写出正确的中文句子。如:"我是伟明,我是16岁了";"大为和我去书店先";"我们把车停下在路边","我跑了去家里"。更有甚者由于不了解中国文化,而写出"我的朋友像狗一样的善良和友好"的句子。"说"从口头表达开始,通过示范、讲解和纠正,训练其正确的表达方法、语序和恰当的用语,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中文境界,写出符合中文习惯的文章。
(4)先说后写的训练步骤,有利于及时修正表达中的初级错误,并且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说"是以讨论发言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的,这种形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同时,由于口头表达的"不定型性",它的修正要比书面写作的修正容易得多。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随时修正。而其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也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
(5)有效的写前预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如前所述,有不少学生,由于写不好作文而变成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以至恶性循环。而在此环节中,通过"说"使每个学生在动笔之前做好了一定的技术和心理准备,此时动笔,学生的自信心也会相应增加,积极性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最基本的意思用比较恰当的方式口头表达出来后,告诉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写,试着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再进行加工和修饰,就会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实践证明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及表达水平是十分有效的。
[编辑本段]【写作文的好处】
其实从小就很好的教育孩子怎么去写好作文,对孩子的将来是有很大好处的。我们就简单的说说。
好处一:写作文是需要思考的,这就培养了孩子的思考问题的能力。给你出个作文题目,你就需要根据作文题目去组织材料。这又锻炼了孩子的组织能力。
好处二:写作文可以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组织搜集材料,必须阅读啊,不读是不知道这资料到底合适不合适。要写作文了,你再去找资料,是不是有点晚了。所以就培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也是写作文对孩子的好处。
好处三:写作文可以开阔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敞开思想,任意的需想象,然后写下来。这就培养了孩子的思维,去拓展。
好处四: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更好的组织言语。
还有很多,总之写作文对孩子的好处很多,所以家长一定要好好的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给孩子一个好的将来。
[编辑本段]【作文写作要点】
一、确定文章主题有哪些原则?
文章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中,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与发展方向的精神。主题应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提出的迫切的问题,反映先进的思想。
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主题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停留于表象,应深刻地提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这主要是指作者必须熟悉与了解写作对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强烈的写作热情。
二、如何正确地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就是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深入发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义,以形成某种独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炼主题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从占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观点。2、开掘事物本质,摒弃表象,开掘事物的内在含义,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质,加深开掘深度;作者还要考虑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种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3、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观察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和新的认识角度(表达出作者独到的见解)。
三、简述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并得到确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现深主题的手段,主题由一定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3、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在主题未形成时,材料对主题提炼起决定性作用;主题一经确定,又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防止材料与主题相脱节。
四、选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材为表现主题服务,不可与主题相游离、相悖谬。2、要真实、确凿。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一是指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材料的确凿指材料既准确无误,又用得恰当贴切。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统一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普遍意义。4、要新颖、生动。材料力求具体形象,富有亲切感与悬念性,是鲜为人知的新发现,并适应文体的特点(记叙文材料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具有逻辑说服力;说明文材料要揭示对象的特征。
五、结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应组成完美统一的整体;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个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2、连贯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互相贯通,在语言形式上有紧密衔接与合理过渡,文脉不可紊乱与断隔。3、严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关。全文具有内在凝聚力。4、灵活性。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生动活泼,不死板、呆滞。
六、试述结构的基本原则。
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记叙性文章结构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秩序性密切相关,形成符合客观过程原来秩序的时空概念;议论性文章体现了认识事物由现象到本质、由部分到全体、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其结构常是提出问题、得出结论。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运行的路线。作者的思维过程要遵守人们思维的共同规律,又凝结着作者对事物的独特理解与感受。3、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4、适应文体特点。结构受文体制约,记叙性文章以时空为序写人记事,议论性文章偏重于横向分类或纵向深入。
七、综述结构的基本内容。
结构的内容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三大方面。层次是从总体上安排文章思想内容的次序,展开文章结构和步骤,是表示意义的结构单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单一性、内容要完整、长短要适度。过渡是指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过渡方式有:用关联词语,用过渡名,用过渡段。需要过渡的情况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在内容转换时,一是在表达方式改变时。照应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常见的照应情况有三种:开头与结尾照应(又可分为点题照应与解题照应两种),引文中互相照应(又可分为远照应和近照应两种)。照应是使结构严谨而又活泼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灵活致密,文脉贯通,强化关键内容。
文章好的开头的作用:有利于表现主题、拓展思路;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交代写作背景或动机,曲折入题等几种。文章好的结尾的作用:绾结全文;令人回味。议论文结尾方式主要有:归结或重申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形象化结尾。
八、文章结构有哪些类型?
记叙型,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时空序列安排结构,可分为时空正常式与时空异常式两种。论证型,以概念的内在因果联系作为结构的主要依据。可分为总分式、平列式、递进式等几种。说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进行布局。综合型,常以一种结构型为主,兼具其他类型。
九、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之比较。
第一人称以当事的口吻来叙述,它便于作者充分表达思想感情,读来使人感到亲切、真实。它的局限是只能叙述“我”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历的事难以叙述,反映生活的广度受到限制。第三人称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口吻来叙述,它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十、常见的叙述方式有哪几种?
顺叙: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断提在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度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叙述。3、插叙:在叙事过程中插进另一有关事件的叙述,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主线写下去的叙述。4、补叙: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而不发展原来情节的叙述。5、平叙:对同时发生的两件以上的事进行分列、平列的叙述。
十一、简述叙述的基本要求。
交代明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交代清楚。2、线索清楚: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思路的反映,是叙述人物、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贯穿思想和脉络。叙述线索可按时间发展、空间转换、问题划分、思想感情变化或按某一具体物件等多种样式进行安排。3、详略得当:叙述材料的主次详略,以表达主题的需要作合理剪裁。4、波澜起伏:指叙述曲折富有变化,引人入胜。
十二、描写有哪些要求?
1.目的明确:从表达主题、刻划人物、渲染气氛出发而描写。2、特点突出:以“画眼睛”的艺术,抓住描写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刻划。3、形神兼备: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既逼真地表现对象的外部状貌情态,又揭示描写对象内在的底蕴和神采。
对于以上的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考生们需要自己根据试卷的材料和要求用心领悟,灵活处理。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
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从小就要扎扎实实地练好作文基本功。
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
前人为我们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
多观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先生在答复《北斗》杂志社讨论怎样写文章的一封信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都要留心观察。
多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少年时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可以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鲁迅先生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鲁迅先生还主张“广博”,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籍,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多练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有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这很好,应该坚持下去。已故作家老舍先生告诫我们:“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因为“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不练,不写,手就生;多练,多写,熟就能生巧。
多思考:老舍先生说:“读一篇文章,读完要仔细想想。会写文章的人,他用一个字就能顶几个字,他会找一个顶合适的字来用。读文章的时候,只念一念,不仔细想一想,是体会不到它的好处的。”读文章要想,写文章也要想,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只好“挤牙膏”,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多修改: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生产一种产品,那么,修改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道理。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改,什么地方不需要改,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同学们初学写作文,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以上说的“五多”,不是什么写作的“秘诀”和“窍门”,却是练好作文基本功必须知道的常识。
那么,什么是作文的基本功呢?
[一]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审题
一、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以后,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要求。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有的题目很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知道。如《我的妈妈》、《我尊敬的老师》,一看就知道是写人的。又如《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一看就知道是写事的。再如《美丽的小河》,一看就知道是写景的。《可爱的小狗》,一看就知道是状物的。《一封倡议书》,属于应用文,《我在2211年》,属于想象文。但是,有些题目,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写景,也可以记事;《上学路上》,既可以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可以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以写人为主了。
二、审明范围。
审题时,我们还要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范围,忽视了题目对某方面的限制,作文时就很容易走题。比如,《暑假生活片断》,限制了选材的范围——暑假生活;《我的好朋友》,点明了记叙的对象——好朋友;《快乐的星期天》,规定了选材的时间——星期天;《游香山》,规定了选材的地点——香山;《记小学生活中的一件事》,限制了数量——一件事,不能写两件或三件事。
对于复杂的作文题目,要学会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比如《我所经历过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这个题目比较复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文章内容应以“我”为主;
②要求写“所经历过的”一段生活,不能单纯写感想;
③要求写“一段生活”,不能只写一天或一件事;
④要求写的这段生活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
审明作文范围,还包括用哪一种文体来写比较合适。比如,《要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好学生》,这个题目要求写成论说文,讲清楚为什么要讲文明礼貌;《我所见到的新风尚》,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具体描写在社会上或者在学校里自己亲眼看见的新风尚;《怎样养兔》,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告诉养兔的一般常识;《启事和便条》,要求写一篇应用文,介绍启事和便条的重要性和写法。
三、审准重点。
看了作文题,要想一想题目的重点应该写什么。比如《雷锋的事迹教育了我》,这个题目的重点要求在“教育”二字上,既要写“雷锋的事迹”,又要写“我”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如果只写雷锋的事迹,而没有写对“我”的教育,那就成了雷锋的故事;如果写了对“我”的教育,只是表表决心,也是轻重倒置,重点不突出。
[二] 练好作文基本功之--学会给文章起个好标题
一、要切合文章的思想内容,不要“题不对文”。
比如你想记一场精彩的足球赛,而文章的题目却叫《小球迷×××》,以记事为主变成以写人为主,这就叫“题不对文”,转移了“中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多看看课外书。大量的阅读。
自然而然会好起来的。
我以前就是这样的。
自然而然会好起来的。
我以前就是这样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要经常观察 或者天天练笔300到500字我是这样来的 考了满分作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