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困惑和收获

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困惑和收获... 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困惑和收获 展开
 我来答
快去学吧
高粉答主

2016-07-03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1166万
展开全部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新课程主张通过各种艺术教育,使幼儿内在的情感得于表现和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并提出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幼儿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艺术贵在创新,创新需要个性。因此,我们必须走进新课程,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构建新的音乐教学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现就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做法,粗浅地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环境,激起创新欲望。
  利用音乐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环境。沉浸在音乐环境中,感受着音乐的旋律,体验着音乐的美感,幼儿会不时地迸发出音乐带来的创造灵感。音乐环境的营造,可以从物质环境、心里环境、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
  物质环境的营造,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建音乐区角,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具供幼儿摆弄。在这里孩子们就可以尽情地跳呀,唱呀,尽情感受音乐的美。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后,我把课上用的材料:鼓、自制的小旗帜、头巾等放到了音乐区。幼儿手拿道具,兴致勃勃,他们随着音乐表演起来。舞龙的舞龙、赛龙舟的赛龙舟、敲鼓助威的助威。这场景、这气势,可以说幼儿的创造力已发挥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可以鼓励孩子,引导他们大胆参与创编活动,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信心,从而不断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星星垂挂“的环境布置,并在灯管上扎上兰色的绉纸,把教室里的窗帘拉上,营造了夜晚的氛围。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幼儿唱着歌,跳着舒展的动作。体验到了创编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创编的兴趣。
  文化环境的营造,我认为也是特别重要的。校园里的歌声,幼儿教师欢快的舞蹈及其流畅的节奏,都会对幼儿产生音乐的熏陶。随着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摆弄着他们最简单的舞姿,孩子们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轻松应和着,时而慢走,时而跳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是音乐激发了他们创造的欲望,是音乐环境赋予了他们创造性表达的激情和空间。

  二、精选教学内容,拓展想像空间。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有益于幼儿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修养。音乐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创造于生活。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如运动时选择热烈的迪斯科;游戏时则选用活泼的钢琴曲……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促使幼儿跃跃欲试,参与活动的兴致顿然提高。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建立在幼儿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让幼儿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生活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幼儿阶段是想象力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是开发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时期。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形式活泼且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丰富幼儿的创造源泉。如:在组织音乐活动《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在雨天时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们兴奋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于是我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老师,老师,我发现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塔塔”的声音”。过了一会,有的小朋友拉着我的手来到草地上说:“老师,你知道吗?雨点落在小草上是没有声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哦,是吗?让我来听听看”。我把耳朵凑到了小草旁仔细的听。“哇,真的没有声音耶!”。于是,我提议让幼儿用雨点的不同声响来唱歌,幼儿在玩耍中进行了创造性活动。因此,精选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才能使幼儿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更积极地去接触、“创造”音乐。

  三、突破教学形式,构建创意课堂。
  由于音乐教育的传统模式化,许多教师把完成《纲要》中规定的音乐教育任务看作是单纯地教会幼儿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动和音乐游戏,一切都围着教材转,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教材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很少去想。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那么作为教师应该要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时机促进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发展

  1.让幼儿充分的动。
  “动”是人的本性,动,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听。例:一次我放了《学做解放军》的音乐,幼儿都禁不住动了起来,神气地走步、敬礼、持枪、吹号,那神情俨然像个解放军。音乐引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他们的动正是反映了音乐的情绪。在教《采茶》律动时,首先我让幼儿反复倾听音乐,体会乐曲欢乐、活泼的情景,我提示幼儿:“茶叶”丰收了,可做采茶动作。然后我再让幼儿听音乐,他们就产生想象活动了,我还通过自身动作来丰富幼儿的视觉形象,特别是让幼儿看看手是怎样抓住茶枝,手腕怎样转动就能采下茶叶的?幼儿获得了这些基本知识以后,也就有了音乐和与音乐形象相适应的视觉形象,此时便可以让幼儿随音乐来做采茶动作了,这样教学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幼儿随自己想象创造了许多动作。有的采一次点点头,有的两手轮着采,幼儿跳两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篮子状,以示“茶叶”丰收了……幼儿自得其乐地做着各种采茶动作,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欢乐及愉快情绪都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上。

  2.让幼儿自由的说。
  听音乐编故事是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述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一些听音乐编故事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听音乐前,我先对幼儿作启发性谈话,引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我说:“小朋友,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一种新本领,听听音乐编故事。你们在听时,要动脑筋想,音乐里有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又怎么样?看谁能编出最好听的、最有趣的故事。”这样一说,幼儿就有了积极性,也会认真听音乐了。如:一次我选用了《春天》改编的管弦乐曲作为乐曲的开始,《彼德与狼》中描写的狼的音乐为第二段,《黑猫警长》中英勇追击的音乐为第三段,三段音乐经过巧妙的剪接,编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儿听了很感兴趣。听完第一段音乐后,我提问“乐曲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好象看到什么动物?”幼儿说“春天来了,小草融化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哗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变绿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还有的说“美丽的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勤劳的蜜蜂忙着采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鸟在叽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戏。”听完第二段音乐,我启发幼儿:“小兔忽然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回过头来发现了什么?它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大灰狼想干什么?小白兔怎么办?”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讲:“小白兔听到了轻轻的声音,回头一看,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大灰狼。”听完第三段音乐,我又启发幼儿:“在这危险的时刻谁来了?黑猫警长是怎样知道小白兔遇到危险的?”小朋友们说:“是小鸟飞去报告的”还有的说“是黑猫警长从对讲机里听到的。”

  3.让幼儿尽情地玩。
  每次音乐活动,我都会给幼儿留出一小部分时间,让幼儿玩玩音乐游戏、听听歌曲演唱、看看情境表演等。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将音乐知识融入游戏中,不仅让幼儿活跃了思维,而且能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如:我在幼儿认识了“1 2 3 4 5 6 7”之后,设计了“摘果子”游戏;我弹出某个音,让幼儿听后上黑板将用吹塑纸做的音符果子摘下来,并唱给大家听。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音名,音的高低,也使单调的练习变为有趣的游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各种音乐游戏的设计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学习的内容来安排。幼儿掌握了基本节奏,就可设计“听儿歌,拍节奏”,“听节奏,填歌词”等游戏。此类游戏,简单易行,生动有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思维,大胆创造,即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在歌曲教学后,喜欢留几分钟时间和幼儿一起开个“小小音乐会”,请一位能力强的幼儿当主持人,其余幼儿当小歌手,我做伴奏员,由小主持人点小歌手上台演唱自选的歌曲。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充当主角,我为配角,幼儿的兴趣浓,积极性得到了发挥。音乐会既培养了幼儿的音乐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演唱水平。
  我在教过歌曲《什么动物出来玩》后,我特意留出几分钟时间,进行情境表演。孩子们模仿兔子蹦跳、小鸟展翅飞、小鸡走、小鸭摇摆的样子一起玩耍,让他们回到童话中去。在学习歌曲《小青蛙找家》后,小朋友模仿找不到家、看不到妈妈那焦急的样子,边找边“呱 呱 呱”地叫,最后终于找到了温暖的家,那高兴地样子,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家的温暖。对幼儿表演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以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发掘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

  四、渗透日常生活,诱发自主创新。
  幼儿时期的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仅在上课时进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使幼儿经常生活在音乐环境之中。早晨孩子来园时,我们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幼儿歌曲,如《小鼓响咚咚》,当幼儿听到这首歌时,听着听着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小鼓敲击对话,孩子对歌曲产生了兴趣。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中愉快高兴的情绪。在幼儿进餐时,我会选择放一些曲子让幼儿欣赏,如《天鹅》、《蝴蝶》等,有助于幼儿愉快进餐的同时,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也很有帮助。当幼儿午睡时,放一段舒展、轻松、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幼儿的身心放松下来,在音乐声中进入梦乡;当幼儿起床时,可放一段节奏欢快、活泼的音乐,可以使幼儿提高兴奋度,精神充沛地迎接下午的活动。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五、加强自身修养,体验实施创新。
  教师自身的业务修养直接关系到幼儿将来的发展方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时,同时也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幼儿在听觉上、视觉上得到了美的享受,产生且保持了对音乐的热情,对情感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幼儿还不会唱这首歌,但许多幼儿已随歌声有节奏的拍掌或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课堂上显示出一派热烈活跃的气氛,幼儿脸上全都表现出了学唱这首歌的急切心情。
  此外,教师自身还应具有创造的激情。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性的教师。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创造思维训练。随着“课改”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课堂结构不断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应以自身的永不熄灭的创造激情去挖掘,去设计,构思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独特创造思维,通过音乐丰富幼儿的形象思维,唤醒创造思维中的热情,维护创造思维的异想,张扬创造思维下的个性。通过让幼儿多听、多想、多比较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准确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新课程、新理念培养幼儿的新思维,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育必将显示出勃勃生机。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该“处处”培养,“天天”培养,“人人”培养; 就让音乐这熊熊燃烧的大火点燃幼儿心中的创造力,让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为幼儿插上创新的翅膀!
chenjunhong120368183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8-02-13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万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1632万
展开全部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新课程主张通过各种艺术教育,使幼儿内在的情感得于表现和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并提出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幼儿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艺术贵在创新,创新需要个性。因此,我们必须走进新课程,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构建新的音乐教学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现就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做法,粗浅地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环境,激起创新欲望。
利用音乐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环境。沉浸在音乐环境中,感受着音乐的旋律,体验着音乐的美感,幼儿会不时地迸发出音乐带来的创造灵感。音乐环境的营造,可以从物质环境、心里环境、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
物质环境的营造,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建音乐区角,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具供幼儿摆弄。在这里孩子们就可以尽情地跳呀,唱呀,尽情感受音乐的美。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后,我把课上用的材料:鼓、自制的小旗帜、头巾等放到了音乐区。幼儿手拿道具,兴致勃勃,他们随着音乐表演起来。舞龙的舞龙、赛龙舟的赛龙舟、敲鼓助威的助威。这场景、这气势,可以说幼儿的创造力已发挥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可以鼓励孩子,引导他们大胆参与创编活动,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信心,从而不断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星星垂挂“的环境布置,并在灯管上扎上兰色的绉纸,把教室里的窗帘拉上,营造了夜晚的氛围。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幼儿唱着歌,跳着舒展的动作。体验到了创编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创编的兴趣。
文化环境的营造,我认为也是特别重要的。校园里的歌声,幼儿教师欢快的舞蹈及其流畅的节奏,都会对幼儿产生音乐的熏陶。随着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摆弄着他们最简单的舞姿,孩子们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轻松应和着,时而慢走,时而跳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是音乐激发了他们创造的欲望,是音乐环境赋予了他们创造性表达的激情和空间。

二、精选教学内容,拓展想像空间。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有益于幼儿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修养。音乐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创造于生活。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如运动时选择热烈的迪斯科;游戏时则选用活泼的钢琴曲……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促使幼儿跃跃欲试,参与活动的兴致顿然提高。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建立在幼儿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让幼儿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生活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幼儿阶段是想象力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是开发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时期。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形式活泼且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丰富幼儿的创造源泉。如:在组织音乐活动《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在雨天时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们兴奋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于是我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老师,老师,我发现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塔塔”的声音”。过了一会,有的小朋友拉着我的手来到草地上说:“老师,你知道吗?雨点落在小草上是没有声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哦,是吗?让我来听听看”。我把耳朵凑到了小草旁仔细的听。“哇,真的没有声音耶!”。于是,我提议让幼儿用雨点的不同声响来唱歌,幼儿在玩耍中进行了创造性活动。因此,精选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才能使幼儿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更积极地去接触、“创造”音乐。

三、突破教学形式,构建创意课堂。
由于音乐教育的传统模式化,许多教师把完成《纲要》中规定的音乐教育任务看作是单纯地教会幼儿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动和音乐游戏,一切都围着教材转,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教材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很少去想。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那么作为教师应该要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时机促进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发展

1.让幼儿充分的动。
“动”是人的本性,动,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听。例:一次我放了《学做解放军》的音乐,幼儿都禁不住动了起来,神气地走步、敬礼、持枪、吹号,那神情俨然像个解放军。音乐引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他们的动正是反映了音乐的情绪。在教《采茶》律动时,首先我让幼儿反复倾听音乐,体会乐曲欢乐、活泼的情景,我提示幼儿:“茶叶”丰收了,可做采茶动作。然后我再让幼儿听音乐,他们就产生想象活动了,我还通过自身动作来丰富幼儿的视觉形象,特别是让幼儿看看手是怎样抓住茶枝,手腕怎样转动就能采下茶叶的?幼儿获得了这些基本知识以后,也就有了音乐和与音乐形象相适应的视觉形象,此时便可以让幼儿随音乐来做采茶动作了,这样教学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幼儿随自己想象创造了许多动作。有的采一次点点头,有的两手轮着采,幼儿跳两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篮子状,以示“茶叶”丰收了……幼儿自得其乐地做着各种采茶动作,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欢乐及愉快情绪都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上。

2.让幼儿自由的说。
听音乐编故事是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述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一些听音乐编故事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听音乐前,我先对幼儿作启发性谈话,引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我说:“小朋友,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一种新本领,听听音乐编故事。你们在听时,要动脑筋想,音乐里有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又怎么样?看谁能编出最好听的、最有趣的故事。”这样一说,幼儿就有了积极性,也会认真听音乐了。如:一次我选用了《春天》改编的管弦乐曲作为乐曲的开始,《彼德与狼》中描写的狼的音乐为第二段,《黑猫警长》中英勇追击的音乐为第三段,三段音乐经过巧妙的剪接,编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儿听了很感兴趣。听完第一段音乐后,我提问“乐曲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好象看到什么动物?”幼儿说“春天来了,小草融化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哗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变绿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还有的说“美丽的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勤劳的蜜蜂忙着采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鸟在叽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戏。”听完第二段音乐,我启发幼儿:“小兔忽然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回过头来发现了什么?它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大灰狼想干什么?小白兔怎么办?”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讲:“小白兔听到了轻轻的声音,回头一看,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大灰狼。”听完第三段音乐,我又启发幼儿:“在这危险的时刻谁来了?黑猫警长是怎样知道小白兔遇到危险的?”小朋友们说:“是小鸟飞去报告的”还有的说“是黑猫警长从对讲机里听到的。”

3.让幼儿尽情地玩。
每次音乐活动,我都会给幼儿留出一小部分时间,让幼儿玩玩音乐游戏、听听歌曲演唱、看看情境表演等。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将音乐知识融入游戏中,不仅让幼儿活跃了思维,而且能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如:我在幼儿认识了“1 2 3 4 5 6 7”之后,设计了“摘果子”游戏;我弹出某个音,让幼儿听后上黑板将用吹塑纸做的音符果子摘下来,并唱给大家听。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音名,音的高低,也使单调的练习变为有趣的游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各种音乐游戏的设计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学习的内容来安排。幼儿掌握了基本节奏,就可设计“听儿歌,拍节奏”,“听节奏,填歌词”等游戏。此类游戏,简单易行,生动有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思维,大胆创造,即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在歌曲教学后,喜欢留几分钟时间和幼儿一起开个“小小音乐会”,请一位能力强的幼儿当主持人,其余幼儿当小歌手,我做伴奏员,由小主持人点小歌手上台演唱自选的歌曲。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充当主角,我为配角,幼儿的兴趣浓,积极性得到了发挥。音乐会既培养了幼儿的音乐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演唱水平。
我在教过歌曲《什么动物出来玩》后,我特意留出几分钟时间,进行情境表演。孩子们模仿兔子蹦跳、小鸟展翅飞、小鸡走、小鸭摇摆的样子一起玩耍,让他们回到童话中去。在学习歌曲《小青蛙找家》后,小朋友模仿找不到家、看不到妈妈那焦急的样子,边找边“呱 呱 呱”地叫,最后终于找到了温暖的家,那高兴地样子,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家的温暖。对幼儿表演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以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发掘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

四、渗透日常生活,诱发自主创新。
幼儿时期的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仅在上课时进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使幼儿经常生活在音乐环境之中。早晨孩子来园时,我们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幼儿歌曲,如《小鼓响咚咚》,当幼儿听到这首歌时,听着听着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小鼓敲击对话,孩子对歌曲产生了兴趣。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中愉快高兴的情绪。在幼儿进餐时,我会选择放一些曲子让幼儿欣赏,如《天鹅》、《蝴蝶》等,有助于幼儿愉快进餐的同时,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也很有帮助。当幼儿午睡时,放一段舒展、轻松、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幼儿的身心放松下来,在音乐声中进入梦乡;当幼儿起床时,可放一段节奏欢快、活泼的音乐,可以使幼儿提高兴奋度,精神充沛地迎接下午的活动。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五、加强自身修养,体验实施创新。
教师自身的业务修养直接关系到幼儿将来的发展方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时,同时也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幼儿在听觉上、视觉上得到了美的享受,产生且保持了对音乐的热情,对情感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幼儿还不会唱这首歌,但许多幼儿已随歌声有节奏的拍掌或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课堂上显示出一派热烈活跃的气氛,幼儿脸上全都表现出了学唱这首歌的急切心情。
此外,教师自身还应具有创造的激情。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性的教师。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创造思维训练。随着“课改”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课堂结构不断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应以自身的永不熄灭的创造激情去挖掘,去设计,构思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独特创造思维,通过音乐丰富幼儿的形象思维,唤醒创造思维中的热情,维护创造思维的异想,张扬创造思维下的个性。通过让幼儿多听、多想、多比较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准确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新课程、新理念培养幼儿的新思维,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育必将显示出勃勃生机。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该“处处”培养,“天天”培养,“人人”培养; 就让音乐这熊熊燃烧的大火点燃幼儿心中的创造力,让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为幼儿插上创新的翅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