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的思考
2016-09-2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小学教学年龄介于6至12岁之间,各种生理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儿童心智正由懵懂向清晰过渡,对外界五彩斑斓的事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容易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接受新鲜事物。相对数学是门既抽象又具体、既宏观又微观、既主观又客观的基础学科,她的起源与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同一性,是对客观存在的抽象化、理性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用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理论积淀到学生儿童身上,成为当前教育改革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为什么小学数学教育要富有趣味性?
教学实践显示,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初步具备一定思考能力,对具体、光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好奇心,但对宏观、抽象的理论缺乏清醒认识,接受抽象的数学教育很容易疲倦和懈怠。据研究:7~10岁的儿童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钟。如何使他们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呢?答案就是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这里的“趣味性”不单指教学工具、教学方式的多样,更是指教学氛围的情趣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则需要氛围的营造,它能促使学生自觉的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
二、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条件。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又往往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和有目的的培养。这就要“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
第一、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给学生创造人人动手实践的机会,我让学生把在家里玩的计数器带来摆在课桌上。老师在大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自己的小计数器上拨珠,并回答以下问题:“计数器上原来有几个珠子?又添上几个珠子?一共有几个珠子?几添上几是几?”通过实际操作,使他们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9添上1是10,明确了各数的来源。为了讲1~10各数的顺序,我让同桌两个同学一人摆小棍,一人摆数字卡片。横着摆一根小棍,小棍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1的卡片;摆两根,小棍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2的卡片……学生边摆老师边板书:“1的前边摆数字几?为什么?”使学生明确0是起点,在第一根小棍的左边摆数字0。在此基础上,我把板书的小棍图变成了尺子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排列顺序,2在1的后面,3在2的后面……学习了数序的知识。这节课由于学生动手实践,脑、口、眼、手并用,时间显得很充裕,很轻松地上完了一节课。
在教“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先对学生是否会数、会写11~20各数进行了摸底。我发给每人10张小正方形纸片,让他们在纸片上分别写出11~20各数。通过摸底,了解到全班所有的学生都会写这些数。面对这种现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会11~20各数的组成上。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20根小棍和2根皮筋,让他们进行了以下操作:
1.每人把自己的直尺竖着平放在桌面的中间,直尺的右边摆出10根小棍。然后让他们把10根小棍捆成一捆,把这捆小棍放在直尺的左边,通过操作使学生明确10个一是10。
2.让学生添上一根,把这根放在直尺的右边,表示一共有11根小棍。这时让学生举起自己写的“11”的数字卡片,然后对着实物讨论“11”左边的1表示什么,右边的1表示什么,明确11的组成。接着仍让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其它各数。
3.学习到“20”这个数时,出现了又够10个1根的情况,我让学生先想想该怎么办。当每个学生又动手把10个1根捆成了一捆以后,我组织大家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①这捆小棍放在哪边?这两捆小棍表示多少?②“20”怎么写?为什么左边写2,右边写0?③右边的0不写行吗?为什么不行?通过实际操作和热烈的讨论,使学生加深了对“20”这个数的认识。
这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摆实物,把他们的口、眼、手等各种器官都调动起来,促进了脑的思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既轻松又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
第二、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火车、接力赛、评选优秀邮递员和夺红旗等。教材中的一些练习题,做法上稍加改变,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如书上有这样的问题:“下面的题对的画√,错的画×。”我在黑板上贴一幅红十字图画,让学生戴上红袖章,当“数学医院”的医生。这活动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参加“治病”,为被评上好大夫而感到自豪。
据心理学研究,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了优势的兴奋灶,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利用这一规律,做游戏时,我画一个山头,山头上贴着一面红旗,两名同学从左右两边同时进行口算比赛,优胜者得到红旗;或从左右两边画上楼梯。楼梯顶上蹲着一只老鼠,让两名学生分别戴上黑猫、白猫的头饰,进行口算比赛,看谁先捉到老鼠;在分组进行接力赛时,我在每份题上画了一个跑步姿势的男孩或女孩,以小组为单位,传这份题,一人做一道,哪组先做完并且全对获胜。一面红旗,一个动物的头饰,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都加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人人争先恐后地参加做数学游戏。
第三、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
我除了在游戏活动中搞些竞赛外,还经常搞“速算比赛”、“指得数比赛”和“抢答题比赛”等生动有趣的数学竞赛。如“指得数比赛”,我在黑板上写出所需要的数,请两人上来比赛,老师说题,得几,学生就指黑板上写的几,看谁指得对指得快。为了让每个人都动起来,我在指定两人到前面参加比赛的同时,把下面的同学也分为两队,人人当裁判员,用“打手势”的方法分别记先指对的次数,最后老师看左右两部分同学打的手势,就知道几比几了。这种比赛,如同进行一场紧张的排球赛,大家跃跃欲试,情绪高涨。而要当好裁判员,也必须算得快,这样就把两人的活动变为全班同学的活动,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效果。
第四、形式新颖的练习方式
要把学生获得的知识变为技能,需要反复多练。但重复单调的练习,学生就会厌烦,注意力不集中,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根据巴甫洛夫发现的大脑兴奋规律,我采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方法。如在组织学生做口算练习时,除了大家常用的视算、听算和对口令外,我还设计了“打手势算”和“悄悄算”两种口算练习方法。这两种练习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手和脑两器官,通过做游戏、打比赛等多种形式发挥身体各种器官的感觉能力,加深器官感知度,成为身体各器官都共知共晓的事物,延长记忆的保持时间。
如“悄悄算”练习中,我将十名同学分为两组,分别代表红方和黄方,佩带红、黄色勋带,每位队员各拿两支塑料花,然后随机抽出双方队员若干名,由双方排列的第一名同学同学心算出出列队员的人数和塑料花数,最快答出为胜利,未答出的遭淘汰。接着是两列队的第二名队员根据再次抽出情况做答,依次进行,直至最后一列队人员全部淘汰。从而,在游戏竞争中,将“悄悄算”练习法带给了同学,加深了认识。
三、怎样才能发挥趣味性教学的作用?
“趣味性”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快教学过程的进行,提高小学数教的实效性。如何发挥趣味性教学作用,实现该类型教学目标,成为趣味性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标尺”。
一是理解趣味教学是前提。趣味教学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也是对现阶段教学工作的挑战。趣味教学是一种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她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学过程中都能深刻理解和支持,通过家长学生的支持、学校的配合和教师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使趣味教学能迅速的融入到普通教学中。
二是提高学生认知度是目标。教学目的简单讲就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趣味教学这一新理念也是围绕这一目标,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形式的创新来实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无论教方还是学方首先都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趣味教学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但教学的目标还是统一的,应在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趣味教学,切忌出现“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现象。
三是提升教师教学素质是关键。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的主体就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有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丰富的表情、可亲的神态、有趣的动作、生动的语言,都将会感染同学,最大限度发挥趣味教学的效力,使呆板的数学知识跃然于教学过程中。
四是优化学教工具是辅助。在趣味教学中经常需要运用如小棒、红旗、小花等是实物学具,这对于直观展示数学理论,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通过学教工具的运用,一方面能减少教师教学的空洞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其适用性。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学生的自我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感知力,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一、为什么小学数学教育要富有趣味性?
教学实践显示,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初步具备一定思考能力,对具体、光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好奇心,但对宏观、抽象的理论缺乏清醒认识,接受抽象的数学教育很容易疲倦和懈怠。据研究:7~10岁的儿童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钟。如何使他们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呢?答案就是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这里的“趣味性”不单指教学工具、教学方式的多样,更是指教学氛围的情趣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则需要氛围的营造,它能促使学生自觉的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
二、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条件。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又往往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和有目的的培养。这就要“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
第一、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给学生创造人人动手实践的机会,我让学生把在家里玩的计数器带来摆在课桌上。老师在大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自己的小计数器上拨珠,并回答以下问题:“计数器上原来有几个珠子?又添上几个珠子?一共有几个珠子?几添上几是几?”通过实际操作,使他们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9添上1是10,明确了各数的来源。为了讲1~10各数的顺序,我让同桌两个同学一人摆小棍,一人摆数字卡片。横着摆一根小棍,小棍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1的卡片;摆两根,小棍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2的卡片……学生边摆老师边板书:“1的前边摆数字几?为什么?”使学生明确0是起点,在第一根小棍的左边摆数字0。在此基础上,我把板书的小棍图变成了尺子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排列顺序,2在1的后面,3在2的后面……学习了数序的知识。这节课由于学生动手实践,脑、口、眼、手并用,时间显得很充裕,很轻松地上完了一节课。
在教“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先对学生是否会数、会写11~20各数进行了摸底。我发给每人10张小正方形纸片,让他们在纸片上分别写出11~20各数。通过摸底,了解到全班所有的学生都会写这些数。面对这种现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会11~20各数的组成上。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20根小棍和2根皮筋,让他们进行了以下操作:
1.每人把自己的直尺竖着平放在桌面的中间,直尺的右边摆出10根小棍。然后让他们把10根小棍捆成一捆,把这捆小棍放在直尺的左边,通过操作使学生明确10个一是10。
2.让学生添上一根,把这根放在直尺的右边,表示一共有11根小棍。这时让学生举起自己写的“11”的数字卡片,然后对着实物讨论“11”左边的1表示什么,右边的1表示什么,明确11的组成。接着仍让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其它各数。
3.学习到“20”这个数时,出现了又够10个1根的情况,我让学生先想想该怎么办。当每个学生又动手把10个1根捆成了一捆以后,我组织大家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①这捆小棍放在哪边?这两捆小棍表示多少?②“20”怎么写?为什么左边写2,右边写0?③右边的0不写行吗?为什么不行?通过实际操作和热烈的讨论,使学生加深了对“20”这个数的认识。
这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摆实物,把他们的口、眼、手等各种器官都调动起来,促进了脑的思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既轻松又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
第二、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火车、接力赛、评选优秀邮递员和夺红旗等。教材中的一些练习题,做法上稍加改变,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如书上有这样的问题:“下面的题对的画√,错的画×。”我在黑板上贴一幅红十字图画,让学生戴上红袖章,当“数学医院”的医生。这活动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参加“治病”,为被评上好大夫而感到自豪。
据心理学研究,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了优势的兴奋灶,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利用这一规律,做游戏时,我画一个山头,山头上贴着一面红旗,两名同学从左右两边同时进行口算比赛,优胜者得到红旗;或从左右两边画上楼梯。楼梯顶上蹲着一只老鼠,让两名学生分别戴上黑猫、白猫的头饰,进行口算比赛,看谁先捉到老鼠;在分组进行接力赛时,我在每份题上画了一个跑步姿势的男孩或女孩,以小组为单位,传这份题,一人做一道,哪组先做完并且全对获胜。一面红旗,一个动物的头饰,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都加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人人争先恐后地参加做数学游戏。
第三、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
我除了在游戏活动中搞些竞赛外,还经常搞“速算比赛”、“指得数比赛”和“抢答题比赛”等生动有趣的数学竞赛。如“指得数比赛”,我在黑板上写出所需要的数,请两人上来比赛,老师说题,得几,学生就指黑板上写的几,看谁指得对指得快。为了让每个人都动起来,我在指定两人到前面参加比赛的同时,把下面的同学也分为两队,人人当裁判员,用“打手势”的方法分别记先指对的次数,最后老师看左右两部分同学打的手势,就知道几比几了。这种比赛,如同进行一场紧张的排球赛,大家跃跃欲试,情绪高涨。而要当好裁判员,也必须算得快,这样就把两人的活动变为全班同学的活动,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效果。
第四、形式新颖的练习方式
要把学生获得的知识变为技能,需要反复多练。但重复单调的练习,学生就会厌烦,注意力不集中,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根据巴甫洛夫发现的大脑兴奋规律,我采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方法。如在组织学生做口算练习时,除了大家常用的视算、听算和对口令外,我还设计了“打手势算”和“悄悄算”两种口算练习方法。这两种练习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手和脑两器官,通过做游戏、打比赛等多种形式发挥身体各种器官的感觉能力,加深器官感知度,成为身体各器官都共知共晓的事物,延长记忆的保持时间。
如“悄悄算”练习中,我将十名同学分为两组,分别代表红方和黄方,佩带红、黄色勋带,每位队员各拿两支塑料花,然后随机抽出双方队员若干名,由双方排列的第一名同学同学心算出出列队员的人数和塑料花数,最快答出为胜利,未答出的遭淘汰。接着是两列队的第二名队员根据再次抽出情况做答,依次进行,直至最后一列队人员全部淘汰。从而,在游戏竞争中,将“悄悄算”练习法带给了同学,加深了认识。
三、怎样才能发挥趣味性教学的作用?
“趣味性”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快教学过程的进行,提高小学数教的实效性。如何发挥趣味性教学作用,实现该类型教学目标,成为趣味性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标尺”。
一是理解趣味教学是前提。趣味教学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也是对现阶段教学工作的挑战。趣味教学是一种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她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学过程中都能深刻理解和支持,通过家长学生的支持、学校的配合和教师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使趣味教学能迅速的融入到普通教学中。
二是提高学生认知度是目标。教学目的简单讲就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趣味教学这一新理念也是围绕这一目标,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形式的创新来实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无论教方还是学方首先都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趣味教学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但教学的目标还是统一的,应在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趣味教学,切忌出现“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现象。
三是提升教师教学素质是关键。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的主体就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有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丰富的表情、可亲的神态、有趣的动作、生动的语言,都将会感染同学,最大限度发挥趣味教学的效力,使呆板的数学知识跃然于教学过程中。
四是优化学教工具是辅助。在趣味教学中经常需要运用如小棒、红旗、小花等是实物学具,这对于直观展示数学理论,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通过学教工具的运用,一方面能减少教师教学的空洞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其适用性。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学生的自我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感知力,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