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讲解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对联知识讲解
一、 关于对联的一般常识
对联,又称春联、楹联(贴在圆形木柱上的对联,又称抱联)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今体诗)。古体诗分为古风、乐府两部分。而近体诗(今体诗)的近(今)是针对唐朝人而言的,分为绝句(四句)和律诗(八句)两种。诗以两句为一联,律诗由此分为首、颔、颈、尾四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而对联即源于这两联。
最早人们在房子门口悬挂桃枝,用以驱鬼,后来改用桃木板,并在板上随意画图案,有“鬼画桃”一称。古代桃板上多写两个神的名字:神荼(shēng shū)、郁垒(yù lǜ),后来慢慢变成了对联。五代后蜀时期,国君孟昶在桃木板上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两句诗。有人说这是最早的对联,并由此认为五代后蜀是对联的发源地。后蜀距今已有一千余年,但2002年的考古发现,唐代就有了对联,据此对联的诞生至少又提前了三百年。
二、 对联的格式、体律
1、 对联讲究平仄
南北朝的沈约提出“四声”,即平、上、去、入。而在今天我们使用的普通话中,“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今天的“四声”乃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平、上、去、入
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 对联讲究对仗
从严格与否来分,对仗分工对、宽对两种。工对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
例:想当年初来兮也曾是油头粉面少年英俊
到而今将去也只落得肺病砂眼老气横秋
从内容上来分,对仗分为正对,即上下句意思相近,例: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反对,例:杭州岳坟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品的对联多是反对;流水对,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注意的是,对联中是不允许出现流水对的,这种大忌称为“合掌”,例: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
序,分三类,书序、赠序(唐宋)、序记(多记于宴会后)。
3、 对联讲究格
格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举例来了解格。
例1: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谐音)
例2: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回文)
(西安一茶楼,名叫天然居,所贴对联)
例3:艳色天下重 秋声海上来 (嵌字)
(四大花旦之一的陈砚秋,当年在上海唱红后,到北京演出时,别人给他写的对联)
(艳、秋,每句开头的第一个字,称“鹤顶格”)
例4: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反复)
(写于抗战胜利后)
例5: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
(北戴河 孟姜女祠堂上的对联)
例6: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太平天国以理发店为掩护,作为联络据点。其理发店的对联,石达开的改写。须:等到。及:趁。)
一、 关于对联的一般常识
对联,又称春联、楹联(贴在圆形木柱上的对联,又称抱联)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今体诗)。古体诗分为古风、乐府两部分。而近体诗(今体诗)的近(今)是针对唐朝人而言的,分为绝句(四句)和律诗(八句)两种。诗以两句为一联,律诗由此分为首、颔、颈、尾四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而对联即源于这两联。
最早人们在房子门口悬挂桃枝,用以驱鬼,后来改用桃木板,并在板上随意画图案,有“鬼画桃”一称。古代桃板上多写两个神的名字:神荼(shēng shū)、郁垒(yù lǜ),后来慢慢变成了对联。五代后蜀时期,国君孟昶在桃木板上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两句诗。有人说这是最早的对联,并由此认为五代后蜀是对联的发源地。后蜀距今已有一千余年,但2002年的考古发现,唐代就有了对联,据此对联的诞生至少又提前了三百年。
二、 对联的格式、体律
1、 对联讲究平仄
南北朝的沈约提出“四声”,即平、上、去、入。而在今天我们使用的普通话中,“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今天的“四声”乃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平、上、去、入
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 对联讲究对仗
从严格与否来分,对仗分工对、宽对两种。工对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
例:想当年初来兮也曾是油头粉面少年英俊
到而今将去也只落得肺病砂眼老气横秋
从内容上来分,对仗分为正对,即上下句意思相近,例: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反对,例:杭州岳坟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品的对联多是反对;流水对,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注意的是,对联中是不允许出现流水对的,这种大忌称为“合掌”,例: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
序,分三类,书序、赠序(唐宋)、序记(多记于宴会后)。
3、 对联讲究格
格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举例来了解格。
例1: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谐音)
例2: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回文)
(西安一茶楼,名叫天然居,所贴对联)
例3:艳色天下重 秋声海上来 (嵌字)
(四大花旦之一的陈砚秋,当年在上海唱红后,到北京演出时,别人给他写的对联)
(艳、秋,每句开头的第一个字,称“鹤顶格”)
例4: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反复)
(写于抗战胜利后)
例5: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
(北戴河 孟姜女祠堂上的对联)
例6: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太平天国以理发店为掩护,作为联络据点。其理发店的对联,石达开的改写。须:等到。及:趁。)
北京华文众合科技有限公司
2019-02-19 广告
2019-02-19 广告
智云数字书法教学系统,国内首次采用云资源与智能硬件终端结合的高新技术,是北京华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智云数字书法云平台软硬件系统,其一家致力于数字信息及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书法教育有机融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华文众合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展开全部
从传统对联角度来看,出题的对联叫出句,对应的对联叫对句。出律时要求有平仄,要求上联尾字为仄,即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下联尾字为平,即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不然就不会朗朗上口。平仄合律就是为了抑扬顿挫的韵律。但从步入现代文化的范畴看,更多的人不在拘于对联一些枝末小节,也抛弃了一些约束的繁冗条框。更多的人更看重对联的意境和韵味,倒不怎么在乎上下联之间的字字平仄对仗,很多人也不去管或不懂什么是平仄,这让传统对联有了一种现代对联改革的味道。而且只要声母和韵母在上下联的首尾声调只要不是一致的,总会有些许抑扬顿挫的感觉,从而大都会有那么一些韵味的。
而着随着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的与世俱进,对于对联的压仄已经没有如从前这般传统和讲究了。只要对字工整,字意相对或相近,数字相同且不会上下重字,而且上下联之间首尾两字的音调不一样,音韵读起来朗朗顺口,且整个联对读起来有意境,则是为一个较合律的对联了。
而着随着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的与世俱进,对于对联的压仄已经没有如从前这般传统和讲究了。只要对字工整,字意相对或相近,数字相同且不会上下重字,而且上下联之间首尾两字的音调不一样,音韵读起来朗朗顺口,且整个联对读起来有意境,则是为一个较合律的对联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