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溯源码”是什么意思?
食品溯源码是记录原材料的原始生产数据,如制造日期、食用期限、原产地、生产者等信息的二维码标签。溯源码的来源:最早是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原材料供应商在向食品厂家提供原材料时候进行批次管理,将原材料的原始生产数据制造日期、食用期限、原产地、生产者、遗传基因组合的有无使用的药剂等信息录入到二维码中并打印带有二维码的标签,粘贴在包装箱上后交与食品厂家。
在食品厂家原材料入库时,使用数据采集器读取二维码,取得到货原材料的原始生产数据。从该数据就可以马上确认交货的产品是否符合厂家的采购标准。然后将原材料入库。
根据当天的生产计划,制作配方。根据生产计划单,员工从仓库中提取必要的原材料,按各个批次要求使用各种原材料的重量进行称重、分包,在分包的原材料上粘贴带有二维码的标签,码中含有原材料名称、重量、投入顺序、原材料号码等信息。
这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政府进行推动,覆盖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通过类似银行取款机系统的专用硬件设备进行信息共享,服务于最终消费者。
扩展资料:
溯源技术大致有三种:
1、RFID无线射频技术。在产品包装上加贴一个带芯片的标识,产品进出仓库和运输就可以自动采集和读取相关的信息,产品的流向都可以记录在芯片上。
2、二维码。消费者只需要通过带摄像头的手机拍摄二维码,就能查询到产品的相关信息,查询的记录都会保留在系统内,一旦产品需要召回就可以直接发送短信给消费者,实现精准召回;
3、条码加上产品批次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时间、批号等)。采用这种方式生产企业基本不增加生产成本。
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及可全程追溯,规范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将大米、面粉、油、肉、奶制品等食品都颁发一个“电子身份证”—全部加贴RFID电子标签,并建立食品安全数据库,从食品种植养殖及生产加工环节开始加贴。
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跟踪和追溯,包括运输、包装、分装、销售等流转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如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配送企业等都能通过电子标签在数据库中查到。
一旦食品质量在消费者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食品的生产企业、食品的产地、具体农户等全部流通信息,明确事故方相应的法律责任。现在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除食品以外,在药品、服饰、电子、渔船等各行各业都能见到溯源技术的影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溯源 (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品追溯

2023-07-25 广告
通过扫描食品溯源码,消费者可以获取食品的详细信息,包括食品的生产企业、生产地点、生产工艺、检验检疫信息等。食品溯源码的使用可以增加食品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加明智的购买决策,同时也有助于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
食品溯源码的生成和管理通常由食品生产企业或相关机构负责,他们会将相关信息录入到溯源系统中,并为每个食品包装生成唯一的溯源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码工具或相关的溯源查询平台进行查询,获取食品的溯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