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孔子的鲁国,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鲁国这一诸侯国,作为春秋时期的大国,却没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人才济济的鲁国,为何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一员呢?在战国时期,鲁国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孔子,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有孔子的地方应该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才对,可是孔子所在的鲁国,却只是一个很普通,甚至很弱小的诸侯国,连战国七雄都不是,甚至还被齐国吞并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拥有孔子的鲁国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其实,想想孔子为什么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就知道答案了。
孔子也曾担任鲁国大司寇,主持变法,以求强国,但是变法触及贵族利益,受到阻挠,孔子处处被排挤,计划根本得不到实施。心灰意冷的孔子才离开鲁国,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历经多国,后来终于死心,退而著书立说,行教化之道。
春秋战国,是个变革的时代,谁能抓住机遇,变法图强,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西秦本是不毛之地,环境恶劣,但是历代君主都很贤明,且胸怀大志,从秦穆公称霸西戎开始,可以说一直保持着兴盛,秦孝公坚定不移,重用商鞅推行变法,更是为后来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
齐国齐桓公时代管仲变法后也盛极一时,魏国李悝变法也曾带给魏国繁荣昌盛;楚国有屈原,本也可以变法图强,但最终君臣相疑功败垂成。
所以,一个国家能否强盛,不在于有多少人才,而是有多少人才被充分利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是强盛的根本。鲁国有孔子而不能用,覆灭也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