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乡有哪些有趣的春节习俗?

 我来答
淡月789

2020-07-04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7万
采纳率:56%
帮助的人:1142万
展开全部

我们家乡过春节非常重视,也非常热闹。

到了春节前一天就要贴对联,挂灯笼,准备春节的食物。

三十的晚上,就要开始放鞭炮,燃放烟花。

到了半夜十二点开始吃饺子,吃鱼寓意连年有余。

初一开始出去看踩高跷,扭秧歌,热闹非凡。

初二开始拜大年,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习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细水长流荫远堂
高粉答主

2020-07-04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4万
采纳率:79%
帮助的人:3072万
展开全部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守岁,放鞭炮,拜年,初一叔叔初二舅,初三老岳文门前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逆心SD
2020-07-03 · TA获得超过79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9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9.6万
展开全部
 小年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腊月二十四(又有: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所以有一句民间习俗叫做“腊月二十三”。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祭灶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要把灶王爷和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趣闻
  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哪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在送灶时,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灶糖
  灶糖(又称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又称麻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的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寒冷,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其掂着虽然很重,但质料十分细腻。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努力的佐佐
2020-07-05 · TA获得超过731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364万
展开全部
我总觉得咱们嘉兴好像没有太多有趣的春节习俗,就说一说嘉兴人一般过年怎么过的吧。
嘉兴人过年一般从腊月廿三(俗称“过小年”)开始,这一天,各家各户开始送灶君菩萨上天……大年三十,即除夕……这天晚上,有的小孩闹着要和大人一起守岁,但大都熬不到半夜就睡熟了,长辈便将压岁钱等放在小孩的床边和枕头底下。
旧时,年初一凌晨,嘉兴居民去南门外小曹王庙抢烧头香,至天明,开门炮仗此起彼落。清早向长辈拜年,长辈对未成年晚辈给拜年钱。年初一早餐盛行吃年糕,取“年年高”之意,也有吃米粉圆子的,意为“团团圆圆”。蚕农在此日扫地称“扫蚕花地”,见面互祝“蚕花廿四分”,祈蚕茧丰收。正月初三是“小年朝”,嘉兴人在此日礼佛祭祖。旧时,女婿都选定此日到岳母家拜年。而王店一带称年初三为接灶神日,迎接灶君自天上回归。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各商店于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开店门,接“财神”,并蜂拥去财神庙“换元宝”。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又称“上元节”……元宵为灯节,旧俗正月十三上灯,至十七收灯。
小时候,过年前必做的事:
一是打年糕。打年糕,首先要磨粉,有水磨粉和干粉之区别……海宁、桐乡一带都是打糯米年糕,又大又糯;嘉兴北部一带多以做松糕为主,叫“擦糕”;嘉兴附近大多做“印板糖糕”,印板用桃木、银杏木雕刻而成,以寿桃、鲤鱼、双鱼为图案。
二是发络笋。买来笋干放在淘米泔水里,浸泡上几天几夜,然后在大锅里煮,这时弄堂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老笋干的酸烹气,就像现在小区里弥漫着氽狮子头的味道一样……过年就是络笋烧肉,我爸知道我喜欢吃洛笋,每年都会准备很多,让我带走。
还有请神的鸡,叫“过年鸡”,褪毛的时候翅膀上和屁股上的鸡毛要留一点,不能全部拔光……这就是我记忆里过年的味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6059102
高能答主

2020-07-04 ·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1496万
展开全部
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农历新年的大幕就算是拉开了。为了生计忙碌一年的人们开始马不停蹄地为新年的到来做准备。新年的氛围从这天开始愈发浓郁。

二十三,糖瓜粘。是日,要举行年俗中的“祭灶”。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玉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报告惩恶扬善。所以,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在送灶时会供奉糖果等,希望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吃人家嘴软”的灶王爷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灶糖(又称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又称麻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的就叫做“糖瓜”。圆圆的糖瓜是春节里的一股甜甜的记忆,粘住了灶王爷的嘴,也给孩子们带来过年独有的快乐。

糖瓜/关东糖

二十四,扫房子。祭灶后,年终大扫除就要开始了。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尘”与“陈”谐音,所以扫尘也有除陈、除旧之意,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把旧的一年的不如意统统除去。据典籍记载,上古尧舜时代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二十五,做豆腐。传说灶王爷上天汇报后,玉帝会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下界查访。百姓们在这一天吃豆腐渣以示清苦,以免于玉皇的惩罚。另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过去人们住的房子的窗户上糊的是窗户纸,经过一年风吹日晒难免破旧,所以在二十四把房子洒扫完毕后,换上新的窗户纸,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二十六,去买肉。这一天要开始准备过年的肉食。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普通百姓家只有在过年时能够吃上肉。所以在这一天准备过年期间要吃的肉食显得格外隆重和重要。

二十七,宰公鸡,一说洗疚疾。把家中喂养了多日的鸡杀掉为过年做准备,或者集中在年前洗澡洗衣,以除掉一年的晦气,神清气爽地迎接新年。

贴春联

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二十八,把面发。到了年根儿底下,杀鸡宰羊准备好了肉食,过年吃的面食也要准备起来了,面要提前发好。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认为桃木可以辟邪。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年画的题材丰富多彩,有《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等。这些色彩明丽的年画寄托了人们庆祝新年的美好愿望。

二十九,蒸馒头。提前发好的面在二十九这天要蒸起来了。在习俗中,这一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那就是“祭祖”。中国传统中对于祖先的崇拜由来已久。在“事死如事生”的观念的影响下,春节前,家人还会举行祭祖活动。除夕前的这一天也叫“小除夕”。

新年到!

腊月的最后一天,终于迎来了除夕。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直到今天,人们还是保留着守岁的习俗,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