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对教育秉承着什么样的原则?
引言: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角色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老师。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以及整个人才的培养都是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老师对于教育应该秉持着怎样的原则呢?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所提出来的,就是指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调整的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不同的教育,其实这也是很多老师一直希望能够做到。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一些个性特点,如果老师能够发现这些孩子的个性特点并且能够有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就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一个特质。而且有助于去培养不同的人,才不至于所有的人才培养来培养去都是一样的,所以因材施教是很多老师应该对教育所秉承的原则。
二、一视同仁
对于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是非常重要的,网络上就有曝光,一个老师对着学生破口大骂,说学生都是平民的,孩子自己以前教的都是官员的孩子。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老师竟然还是评为了最美教师,有一些老师对于那些家庭环境出身比较好的孩子都特别的客气,但是对于那些家庭环境出身不好的孩子就变得言语十分的恶劣,这就是老师没有做到一视同仁,最终导致了学生的心理不平衡。
三、客观求真
老师对于教育一定要客观,所教授的知识一定要准确。因为老师就是传授知识的第一人,对知识要负责任。不能自己看到知识模棱两可,不去深究,最后教出来孩子也没有办法获得良好的水平。所以老师一定要不断的加强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在教学的路途上,不要有疲倦的心态,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点和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老师的进步。
理解--信任--关怀他们,做到晓之以礼,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转变学生思想一个重要方面。
如我班赵XX同学,她有小偷小摸的恶习,当她编入我班时,原班主任介绍了这一情况,同学们也提醒我,有的说:“她总偷东西,是贼婆。”有的说:“她好吃懒做,嘴馋。”三三两两,窃窃私语。
于是,我经过调查了解,她确属屡犯,连家里的钱也偷。她妈听到她偷了东西就死打。教育仍不改,事隔不久她又犯,母亲打她时用被子蒙在她头上,不让她哭出声,怕邻居知道丢脸。家长也无法可想。她的偷窃行为我班同学几乎全都知道了。
之后,同学们经常少这少那。引起同学之间的猜疑,影响了团结。一位家长突然向我反映发现自己口袋里的钱两次少掉。
第一次少掉贰元,第二次少掉伍元。第一次少钱时有我班的赵XX和另一同学在她家里玩的,第二次只有赵一人在。要求我再问此事。
翌日,我找她谈话,她显得镇定,沉着,坚定地回答:“我没拿。”我尽管怀疑她,但无证据,这次谈话就结束了。
我一边做调查工作,一边又找她谈心,进行思想开导,我从雷锋的英雄事迹入手,谈到班上同学祁蜂在街上拾到上海牌手表主动交到派出所,尤谷同学给到5元钱交给失主同学们拾金不味的先进事迹,一件件,一桩桩,都发生在她的身边。她历历在目,受到了感动。
最后对我说:“陶老师,让我想一想告诉你”。我认为这“想一想”意味着她思想上已有触动,想谈出自己的心里话,但又害怕,不敢承认,这时她在彷徨、徘徊。
在此关键时刻,老师要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讲出来吧,怕家长知道了要打,吃不消,钱已用掉,赔不出来怎么办?同学知道了面子往哪里放。
所以我理解她,便对她许诺三条:一、不告诉家长和领异,二、不让同学知道;三、若钱用掉,我帮你赔,但要承认错误,勇于改过。
话音刚落,她用信任的目光看着我,流着泪用颤抖的声音回答:“是我拿的,贰元钱已买东西吃了,但第二次的五元钱我没拿。”
啊!好不容易讲出来啦!这时我真高兴,心情激动,说明工作没有白做。但这件事没有到此结束。第二次只涉及到她一人,却不想承认,说明孩子是多么幼稚啊!
其实,园丁的责任要小心翼翼地培育幼苗,用毛毛独雨去滋润她,使她茧壮成长,决不能用倾盆大雨浇灌她。
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正确地表扬可以鼓舞学生的上进心,如果批评得不当,会影响进步,我采取了扬长避短、积极诱导的方法。
在课堂上,我有意提问她,只要讲对百分之一就表扬她,提高她的学习积极性。课间找她谈话时不让同学知道,使她有勇气再次认错。我耐心地教育她,找她谈心,要求她做个诚实的孩子。
最后终于承认第二次的伍元也是她拿的。她哭了,哆咽着说:陶老师,你真好!我对不起你,从今以后,我一定不再犯了。这五元钱我没敢用掉,请你退还给陈读同学的家长,对不起你了。”我遵守自己的诺言:只要你改过,我不告诉任何人。
从此以后,她确实转变了,一学期,她没有再犯,教室里失窃的事也没有了。思想工作是复杂的,是会反复的,学生年龄还小,仍需我们经常去关心、帮助、教育他,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实践证明:理解和尊重是转变一个后进学生的前提,信任和关怀能赢得学生的心,从而产生一股催人向上,使人奋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