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语文为什么叫国文的资料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语文作为一门科目,早年间叫“国语”,更早则叫“国文”。这三个词的转换,体现出文化的一步一步的沉降。中国文化,本就极重“文”。孔子说:“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推崇文雅,是中国文化的最根本的特征。国文改作国语,已是不承认文雅的崇高地位,国语改为语文,则是把俚俗无文的口语与书面语等量齐观,薰莸同器,除了造就对中国文化漠然无知、对中华文明毫无真切爱恋的黄皮白心的香蕉人,不能有别的功用。因此,中小学语文课必须恢复成中小学国文课,只教文言,不教白话。就是让学生大声念诵经典的文章,学对对子、学写诗、学作文言文,而不是任由老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在台下神游八极。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传承下去,素质教育才不是一句空话。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D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D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