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可以说,但说出来就不是永恒之“道”了。“名”可以被命名,但命名之后就不是真正的“名”了。
道可道,非可道:
只要你把“道”说出来,“道”就会自动的静态化、凝固化、片段化,表现为一副素描甚至是粗糙的漫画。而那个真正动态的、有血有肉的、活灵活现的“永恒之道”,你只能用心去领会,用生命去直观和体悟,不能言传,也根本无法言传。
名可名,非可名:
我们经常会给人起一些名称,这个人是农民,这个人是工人,这个人是医生,这个人是教师,这个人是企业家,这个人是吃货,这个人是书呆子,这个人是抬杠冠军等等。但是,这个人只是农民、只是工人、只是医生一个角色吗?这些名称其实都是一种隐形的“紧箍咒”,都是俗世强加在每个人身上的重担和锁链,因为在哲学意义上,一个人可以有无数种身份。
每个人其实都有无限可能,并没有某一种固定不变的本质。人就像一汪泉水,会不断地涌现出新的存在状态。
凡是对人的规定和预设,皆错!统统都是俗世为了省心省事而发明出来的“紧箍咒”。
释迦牟尼在佛教中被称为“如来”。所谓如来,顾名思义,就是“如同来了”。
绝妙在“如来”既不是一个“过去式”的语态,也不是一个“将来式”的语态。因此你既不能问如来——“你从哪里来”,也不能问如来——“你要到哪里去?”
“如来”永远都在“来”的路上,也永远都在“去”的路上。你只能用心,去直观和感受“如来”此时、此地、此一刹那的状态。你无法通过如来的“过去”规定如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无法通过如来的“现在”预设如来将来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世间万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告诉我们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