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 陶渊明?
6个回答
2014-01-10
展开全部
陶渊明那种亦仕亦隐看似飘逸潇洒的生活,貌似积极,却又埋藏了多少苦涩?他仕途不顺则归隐,归隐潦倒则出仕。看似洞察世事,可亦知这是一种极不坚定的表现,他不能坚守自我,少了一份执著,只能“老大徒伤悲”!
陶渊明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作了两次选择。第一次他选择“伪善”,讲忠孝、讲信义。第二次,在经过几度出仕的尝试以后,对世俗和官场有了深刻认识。他选择了隐居。在隐居中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当初的 出仕他说是家贫。这从他的诗中也反映了出来。 然而他也是为了追求理想。只是世俗和官场的腐败、黑暗使他不得不选择隐居。他的归隐跟他执着于自然关系密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就反映出丘山、田园对官场来说是另一个世界。这里面有“自然”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 他早期学的是忠孝、信义、不废弃儒学。可以说是执着于名教。后来的归隐是执着于自然。他质性自然,带气负性的为人是根本不可能与世俗腐败风气相结合的。何况仕途充满了机诈和险恶,归隐对他来说是无奈之举。
陶渊明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作了两次选择。第一次他选择“伪善”,讲忠孝、讲信义。第二次,在经过几度出仕的尝试以后,对世俗和官场有了深刻认识。他选择了隐居。在隐居中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当初的 出仕他说是家贫。这从他的诗中也反映了出来。 然而他也是为了追求理想。只是世俗和官场的腐败、黑暗使他不得不选择隐居。他的归隐跟他执着于自然关系密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就反映出丘山、田园对官场来说是另一个世界。这里面有“自然”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 他早期学的是忠孝、信义、不废弃儒学。可以说是执着于名教。后来的归隐是执着于自然。他质性自然,带气负性的为人是根本不可能与世俗腐败风气相结合的。何况仕途充满了机诈和险恶,归隐对他来说是无奈之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