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赫赫的三国名将于禁为什么最后却被主公羞辱而死?
三国时期投降过的人很多。“五子良将”里的张辽、张?和徐晃都是投降曹操后受重用的,就连关羽关二爷也曾投降过。
曹操手下还有一个叫魏种的人,194年张邈、吕布叛曹时他也跟着叛变了。
后来曹操抓住他,又继续重用他,魏种后来官至河内太守。
那么,为什么同为“五子良将”的于禁投降后回到曹魏,遭到曹丕用壁画羞辱而死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攻樊城,于禁与庞德一起救援曹仁,此时大雨连绵,汉水暴涨,七军都被大水淹没。于禁和众将登高坡望水,没有可以回避的地方,关羽乘船攻打于禁等人,于禁随即投降,被关押在荆州江陵。
庞德大骂关羽而宁死不降,庞德向关羽说:“竖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你们的刘备只是庸才而已,岂能敌魏王啊!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逐为关羽处斩。
曹操得知后,哀叹良久,说:“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这就得说道说道了,真是点背不能怨社会啊!
于禁就是太太太点背了。你瞧瞧这都什么事儿?
首先碰上庞德这个宁死不降的愣头青,显得于禁老将军太没气节,但是情况不一样啊,庞德是已经降过一回了,再降就变成无间道了,除了死没别的选择。
当年张辽降曹的时候,高顺、陈宫也是宁死不降的好吗?
从一出征就注定了结果点背+1
曹操派人救曹仁,没人敢去,曹操亲点的于禁。主公让去的,不是我打保票的啊!大家都知道扛不住,不敢去,于禁是被逼的啊。
这时夏侯渊刚死,夏侯不能去了,张辽在合肥防着东吴趁机闹事,能信赖的人真找不着了。
再者,于禁领兵打仗虽然没问题,但是对阵关羽,那肯定是打不过的啊!毕竟他擅长的其实是治军,在西北于禁屯田,夏侯渊在一线防守,曹操真有点老糊涂了,病急乱投医。
遇上曹丕这个二货点背+2
曹丕的心胸就有些狭隘了。人家好不容易回去,还去羞辱人家,在历史上留下笑话,这笑话不是曹魏的笑话吗?
看他爹,关羽要走,一点没拦着。看皇叔,陈登先投己,再投吕布,再投曹操,在刘表那皇叔还是那么维护他,黄权降魏,糜芳降吴,照样善待家小,如黄权所言:“汉中王必知我之不得已而已”。
碰上罗贯中点背+3
一部《三国演义》尊刘抑曹,写得栩栩如生,只能当了关二爷的炮灰。因为我们每每提及武圣人关羽的业绩时都会说“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于禁不是一般人,他乃曹魏阵营的“五子良将”之一。正因为于禁是名将,才越发显得关羽的牛逼。
正所谓“贞女失节不如老妓从良”,于禁同志做了最完美的演绎。为什么要说晚节呢?关键就是一个顺序问题。年轻的时候栽个跟头,干点啥不靠谱,有损节操的事,没关系,后面还有时间补救,只要你有点功绩,成王败冠,老大们还是会原谅你的。
但是晚年就不行,你没机会补救了,这一次是彻底的GAME OVER,紧接着盖棺定论,那还能好的了?
所以,现在也有很多历史爱好者为于禁喊冤。
不过说实在的,我是很不能理解,于禁追随曹操征战了一辈子,一生以纪律严格、态度稳重而闻名,又身居高位,可以说是肩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
结果就这么降了,或许真的是年纪大失去雄心壮志了吧。
三国时期投降过的人很多。“五子良将”里的张辽、还有惯于都投降过,其中一个人,战功赫赫的三国名将,为什么最后却被主公羞辱而死?这个人是谁?
这个人就是于禁。这个“五子良将”到了晚年的时候,竟然投降了,这个时候,曹操说了一句话:“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庞德拒绝投降被关羽杀了。而这个良将,竟然就这样投降了。之后关羽被东吴打败,于禁被送回到魏国。曹丕接见了他,并任命他为安远将军。让他出使东吴。
出发前让他到曹操墓前拜见,曹丕预先让人在陵堂上画上关羽战胜、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投降的图画。于禁看到以后,惭愧的无地自容,发病而死。为何曹丕要羞辱这个老将呢?是因为这个老将不是自己的人,打败了不说,还投降了。在现在,投降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在古代投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尤其是晚年了,这就叫晚节不保啊!
还有一个就是这个于禁也是,曹丕说的是实情,就是关羽胜利了,自己失败了,这难道不是在警示自己,让自己进步吗?为何自己就羞愧难当呢?我是脸皮厚,我就认了,就算是知道新领导不喜欢自己,我忍了,能怎样?看来还是于禁这位老将的偶像包袱太重了,所以说,只要你破罐子破摔,你的世界豁然开朗。前提是你是破罐子,我就很开朗!
于禁死前被羞辱,你觉得于禁回来是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