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评估体系逐级分解,导致对整体特性把握困难;评估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难以保证被评价对象主动参与其中;指标体系固定化,难以体现高校特色;重视总结性评估,忽视过程性评估。
1、利益相关人未真正参与评估
高等教育质量的利益相关人主要是指政府、社会(如:中介评价机构、一般公众舆论、雇主等)和学校(学生的参与主要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层面)三个层面,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需要利益相关人的多方参与。而在我国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的社会评估机构还远未成熟。这种单一的评估主体存在严重的不足。
2、评估专家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评估专家队伍素质高低是保证评估结果客观、公正的关键。目前,我国评估专家队伍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年龄结构和来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专家年龄结构上,中老年专家较多,青年专家较少,不利于青年专家的成长和发展。
3、评估指标体系单一,过于强调硬指标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学校数量增多,办学类型也多样化。而在实践评估中,采取一刀切,强调千篇一律,实施的教学水平评估在指标体系的选择上既没有按院校共同的、基本的质量标准来确定,也没有按照分层、分类标准来确定,存在“大一统”的单一的评估指标体系。
4、高校缺乏对评估结果的正确认识
毫不夸张地说,有些高校把评估结果当成是“生死状”,没有真正意识到评估的目的在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存在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一些学校为了迎接评估,编造数据、伪造材料,通过“拍脑袋”“捏一把”捏造学校发展特色。在对待评估结果上,大喜大悲,造成浮躁心理,违背了评估的初衷。
5、评估者缺乏对评估的再评价
评估者在对高校进行了评估后,却没有及时对自己的评估进行再评价,这样的话,就容易造成评估停滞不前。
6、国内缺乏对评估研究的重视
教育评估在我国刚刚起步,评估研究成果不多,有关评估的专著很少,同时没有坚实的评估理论作指导,评估技术也相对落后和低效率,评估的程序缺乏科学化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