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曹营心在汉”是什么意思?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拓展资料
一、拼音
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
二、出自
【出自】:《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三、语法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四、造句
我们还是让他回原来的学校吧,在这里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反而做不好。
五、百度解释
身在曹营心在汉,成语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典故中曹营指三国时期的曹操阵营,曹氏政权;汉指刘备政权或者历史当时没落的东汉王朝(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有多人,因人与事件的差异,所以汉的指代有所差别)。
身在曹营心在汉意为栖身在曹操阵营中的某人某将,心里却是依然思念忠于刘备(或是汉朝)。比喻人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不在自己的志向之地,有身不由己之感。在三国中,与身在曹营心在汉典故相关的有多人,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人物故事应有三人:关羽,徐庶,荀彧。
六、近义词
不屈不挠,举足轻重,卧薪尝胆,差强人意,梦寐以求。
参考资料:身在曹营心在汉_百度百科
关羽在和刘备走散后,被迫进了曹营。曹操对他可谓是“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但关羽依旧不动摇,一心想找到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比喻人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不在自己的志向之地,有身不由己之感。此处为了凸显关羽的忠义,而现代却多用语贬义。
拓展资料
出处:《 三国演义》
成语典故:建安五年, 曹公东征,先主奔 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 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曹公即表封羽为 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 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 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东汉末年,曹操征召徐庶到 许昌,由于其母在曹操手上而徐庶又是一个重孝之人不得不从,便离开刘备 跟随曹操。身在曹营却不为曹操出谋划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身在曹营心在汉
推荐于2017-09-16
2013-11-13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