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73岁的李鸿章访问德国后,为何会仰天长叹呢?
对于李鸿章来说,这一年是他生命中倒数第五个年头,被慈禧太后称为“再造玄黄”的这个人已垂垂老矣,眼见这玄黄世界群龙作舞,但去年经他之手签订的“马关条约”却像一个耻辱的锁链,让这位老人已经心力交瘁、伸张不能了。
但他仍然需要强打起精神,他身后还站着一帮淮系旧部,他需要为他们铺路,他身后还躺着一个大清帝国,他需要思考,怎样的良药才能既不让它在麻木中昏睡,又不能饮鸩止渴,让它在狂躁症发作下暴毙于途。
清政府派李鸿章从沙俄转赴德国访问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争取德国人的支持,从而可以顺利的调整海关税率,实现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那是因为随着《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再加上三国干涉换辽“成功”,又需要多付出3000万两白银给到日本人手里,假如不提高关税,清政府的财政将捉襟见肘,甚至面临破产境地。
而德国政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胶州,这是他们早已内定的方案,英、法、俄、日早已在中国得到了几乎全部他们想要的礼物,德国人不认为他们没有这个权利和实力。
李鸿章的德国之行受到了德国各界人士的欢迎,民间的兵工厂就不多说了,李鸿章素来是他们的国际大客户。李鸿章也顺利拜访到了久仰的俾斯麦元帅,毕竟山寨版的东方俾斯麦想见到正版原主的心情也可以理解。
见俾斯麦的过程暂时一放。先说李鸿章与德国外交大臣马沙尔的交锋。
趁小马忙着解释,老李说了,这钱压得我们喘不上气,看来得提高关税啊,老李图穷匕见。小马呵呵了,我们可以表示支持,那你们给我们什么回报呢?我们需要你们提供一处储煤站,当做军港。小马图穷匕见。
最后的结果,李鸿章的中国式承诺(我很理解,我回去就促进一下),让德国人坚定了夺取胶州湾的信心,从计划阶段转为实施阶段。
我们后来知道,第二年,也就是1897年,天赐“巨野教案”良机,德国出兵强占胶州。因为德国人很清楚,大清朝也很清楚。德国人清楚知道大清不会主动谈判给你一块租借地,同时也清楚只要登陆胶州,大清肯定不敢抵抗,因为这都是“说好的”事儿!大清朝当然也清楚,但再清楚也没人去承担主动卖国的罪名,你来抢占,当然就是另外一说了!
说到这里,李鸿章到底叹没叹气没人记载,但假如他叹气,你总该明白李鸿章当时的心情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尤其是当李鸿章在热情的东道主的邀请下,参观了一家又一家庞大又精密的军工制造工厂,作为嘉宾看到了德国军人的战斗素养,通过给自己照X光查出了日人刺杀他那颗子弹位置也证明了德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叹气的理由简直是一桩接着一桩。
补交代一下“东方俾斯麦”李鸿章见到“西方李鸿章”俾斯麦面对面的交流过程。
第一回合,鸡同鸭讲。
李鸿章又问:假如皇帝受到其他人影响,不听我的建议,我该怎么办?俾斯麦:手里握有军权,比什么都重要。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哪怕仅有最精锐的五万人,只要能奉你号令,就足以攘外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