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对顾城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顾城的“自毁毁人”固然残忍,虽然他完成了自审判,是是非非都随生命的风帆远去了。
他留下的悲剧是大的,应当予以理性的反思。
顾城的杀妻然后自杀,原因众说纷芸,无外乎陷入情感矛盾纠葛中不能自拔等诸如此类。
但庄周先生此刻如独立检查官跳将出来,硬是从顾城诗作中检索出一连串并非“孤证”的铁证,搞了一个顾城杀人行凶动机大曝光。
也就是说顾城从25岁时(1981年)写下《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开始,就埋下了杀人的伏笔,直到1993年10月8日也就是等待了12年之后才得以实现“自毁毁人”的梦想。
这真是惊人的发现,诗歌历史上的“哥得巴赫猜想”。
在庄周先生的笔下,顾城若干年前传诵一时的诗作,不但今天“看起来毫不朦胧”,完全是一名凶手明显显的供词。
可惜时下不兴“文字狱”,要不凭庄周先生的才智是可以大有一番作为的。
现在将庄周先生引用的“证据”用“*”标明还原原诗段落如下:
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时刻*只有*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任性《是一个任性的孩子》(1981年)
*太好了,等待着*等待着又等待着*到了,大钟发出轰响*要在震颤间抛出一切*去享受迸溅的愉快*要给世界留下美丽的危险的碎片让红眼睛的上帝和老板们去慢慢打扫《有时,真想》(1982年)走了小时候也在路上想过好象会先去,按照古老的习惯没想过那个人,因为习惯是抽象的螺纹*只是深深憎恨,所有同学*她们害怕,她们只敢在门外跺脚*恨她们蓝色的腿弯,恨她们把叫走*们在树林中跳舞,在想凶恶的计划最后,总沾满白石灰,慢慢离开夜晚
(《顾城诗全编》中“凶恶”为“捣乱”)《铁铃——给秋天离家的姐姐》(1983年)
根据粗浅的读诗经验,《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真实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下少年的失落感。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时刻”,没有蜡笔只有手指和创痛,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也就是喜爱幻想的孩子不能在心爱的白纸上描绘“蝴蝶”般的梦想世界,只好一张张撕碎失落如单调的昔日时光,但少年依旧任性地想,明天一定是个彩色时刻。
《有时,真想》这首诗的副题是“一个异国侍者自语”,作者虚拟侍者厌倦老板的专制,在想象的对抗中打烂瓶子,让老板自己打扫的场景,抒发作者对新时代到来的“钟声”的应和与喜悦。
《铁铃——给秋天离家的姐姐》是一首怀念亲人的诗,“”回忆了童年与姐姐生活的许多细节,亲情感人,历历在目。
抄录的第四节写的是姐姐和女同学在树林里玩耍而不让爱捣乱的弟弟“”参与,“”十分气恨她们丢下“”,便想着拿白石灰砸她们来报复一事。
作者适度采用了夸张和白描的手法。
但不知庄周先生为何一眼就从诗中看出顾城包藏祸心,步步阴险透着杀气,并由此推断诗句预示着顾城自毁毁人的阴谋。
庄周先生将“迸溅”,“凶恶”,“憎恨”,“宠坏”,“任性”,“撕碎”等一类词语简单粗暴地与顾城后期所为联系在一起,又包藏着怎样的用心,透着怎样的意气。
顾城之死并不足道,但顾城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诗歌领域是有相当特殊的贡献的。
“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却用它寻找光明”,那个时代的声音永远不会随记忆磨灭。
不禁要问庄周先生:假如是在1993年以前写下《齐人物论》,对顾城的评价是否还这样盖棺定论。
他留下的悲剧是大的,应当予以理性的反思。
顾城的杀妻然后自杀,原因众说纷芸,无外乎陷入情感矛盾纠葛中不能自拔等诸如此类。
但庄周先生此刻如独立检查官跳将出来,硬是从顾城诗作中检索出一连串并非“孤证”的铁证,搞了一个顾城杀人行凶动机大曝光。
也就是说顾城从25岁时(1981年)写下《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开始,就埋下了杀人的伏笔,直到1993年10月8日也就是等待了12年之后才得以实现“自毁毁人”的梦想。
这真是惊人的发现,诗歌历史上的“哥得巴赫猜想”。
在庄周先生的笔下,顾城若干年前传诵一时的诗作,不但今天“看起来毫不朦胧”,完全是一名凶手明显显的供词。
可惜时下不兴“文字狱”,要不凭庄周先生的才智是可以大有一番作为的。
现在将庄周先生引用的“证据”用“*”标明还原原诗段落如下:
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时刻*只有*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任性《是一个任性的孩子》(1981年)
*太好了,等待着*等待着又等待着*到了,大钟发出轰响*要在震颤间抛出一切*去享受迸溅的愉快*要给世界留下美丽的危险的碎片让红眼睛的上帝和老板们去慢慢打扫《有时,真想》(1982年)走了小时候也在路上想过好象会先去,按照古老的习惯没想过那个人,因为习惯是抽象的螺纹*只是深深憎恨,所有同学*她们害怕,她们只敢在门外跺脚*恨她们蓝色的腿弯,恨她们把叫走*们在树林中跳舞,在想凶恶的计划最后,总沾满白石灰,慢慢离开夜晚
(《顾城诗全编》中“凶恶”为“捣乱”)《铁铃——给秋天离家的姐姐》(1983年)
根据粗浅的读诗经验,《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真实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下少年的失落感。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时刻”,没有蜡笔只有手指和创痛,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也就是喜爱幻想的孩子不能在心爱的白纸上描绘“蝴蝶”般的梦想世界,只好一张张撕碎失落如单调的昔日时光,但少年依旧任性地想,明天一定是个彩色时刻。
《有时,真想》这首诗的副题是“一个异国侍者自语”,作者虚拟侍者厌倦老板的专制,在想象的对抗中打烂瓶子,让老板自己打扫的场景,抒发作者对新时代到来的“钟声”的应和与喜悦。
《铁铃——给秋天离家的姐姐》是一首怀念亲人的诗,“”回忆了童年与姐姐生活的许多细节,亲情感人,历历在目。
抄录的第四节写的是姐姐和女同学在树林里玩耍而不让爱捣乱的弟弟“”参与,“”十分气恨她们丢下“”,便想着拿白石灰砸她们来报复一事。
作者适度采用了夸张和白描的手法。
但不知庄周先生为何一眼就从诗中看出顾城包藏祸心,步步阴险透着杀气,并由此推断诗句预示着顾城自毁毁人的阴谋。
庄周先生将“迸溅”,“凶恶”,“憎恨”,“宠坏”,“任性”,“撕碎”等一类词语简单粗暴地与顾城后期所为联系在一起,又包藏着怎样的用心,透着怎样的意气。
顾城之死并不足道,但顾城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诗歌领域是有相当特殊的贡献的。
“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却用它寻找光明”,那个时代的声音永远不会随记忆磨灭。
不禁要问庄周先生:假如是在1993年以前写下《齐人物论》,对顾城的评价是否还这样盖棺定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