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不同,古诗词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文/涅阳三水
《草》这首诗是二年级学习的,《卜算子·咏梅》是六年级学习的。
《草》在于永正老师《阅读教学卷》这本书的第一个课例,《卜算子·咏梅》是最后一个课例。
一个放在开头,一个放在结尾,都是古诗词教学,有着什么特殊的意味呢?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说,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简简单单,教学内容清清楚楚,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孙双金老师说,于永正老师是语言大师,几句话就抓住学生的心思,让他们个个小眼放光,小脸透亮。
对于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在教学策略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1
在《草》的课堂伊始,于老师用亲切鼓励的口吻,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在《卜算子·咏梅》这节课的课堂伊始,于老师从让学生背一首古诗,再背一阙词,进入新课。
这样的课堂,一开始,于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个提醒,那就是要从学生的认知入手,复习旧知也好,延伸课外知识也好,总之是需要学生能够接受的才可以进入。
另外,高年级的课堂上,还要进行群课介入,增加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也就是说,一首古诗词对于课堂容量来说已经不够了,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2
导入新课之后,在《草》这节课中,于老师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诗句,并在黑板上勾勒了简笔画图样,用直观性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在《卜算子·咏梅》这节课中,于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自己学习,弄懂诗句的意思,同时也对毛泽东诗词中的说明“反其义而用之”进行讨论。
从这一环节当中,就可以看出低年级和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的区别,低年级用形象化,直观性的教学方法,高年级用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融汇古人读书法的精髓,教会学生读文言诗词。
在这个环节当中,相同的一环,就是对古诗词都要进行朗读。可以看得出,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朗读教学是一以贯之,不可跳跃,不可忽略的。
3
在《草》这首诗的课例当中,于老师引领着学生一句一句的理解,借助黑板上呈现的简笔画,让学生从画面的直接所见,进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紧密结合。
在《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课例当中,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毛泽东和陆游的《咏梅》,到底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在这个讨论过程当中,先理解了陆游笔下的梅花是怎样的,接着与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进行对比,相反的生成,学生的讨论相当热烈。
虽然说年级不同,但经过于老师的引领,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感受力都在突飞猛进的上涨着。
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主观,吕老师的做法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在引领孩子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言语怎样表达是我们需要大力学习的。
4
在《草》的课例当中,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之后,于老师又带着学生感受小草的形象。
在《卜算子·咏梅》这一课里当中,与老师带领学生,理解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理解了梅花的形象之后,于老师又让学生明白,要理解这两首词的真正寓意,就必须要看清楚作品产生的背景。
这种有表及里的做法,这种有外在转移到内在的理解,是古诗词教学最重要的一环,这中间也有做老师的对古诗词的理解,就是文本解读的功夫,能够在学生面前深入浅出的进行表达,才是最好的。
学习古诗词,除了理解古诗词的表面含义外,对于古诗词背后蕴藏着的作者情感,才是重中之重,我们也要努力去落实才好。
5
在《草》这一课例的最后,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背诵。
特别是于老师装扮成学生的奶奶,听学生背诗词,另外,巩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在引领学生背诵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把每一个字音背诵准确,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卜算子·咏梅》的最后,于老师也让学生进行背诵。
在这一背诵的过程当中,于老师重点说到了表情,有表情不只是反映在声音上,更重要的是面部表情的集中外化。
这一环节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古诗词教学的最后落脚点,就是要把古诗词背诵出来。
6
语文的基本任务读、讲、背、写,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全部都完成了。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在学生的能力方面都有所侧重,实实在在的培养了学生的能读、能写、能背、能说的能力。
昨天晚上,听到了教育部王文湛司长的话,语文教学的考试容量还要加大,尤其是古诗词。
这在对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小学语文教学的奠基工作,一定要宽泛起来。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古诗词的教学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重点,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策略。
在不同的阶段,要要有不同的侧重,才能完成不同的教学重点。
这会再来看看,这两首诗词的教学课例,放在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教育部王文湛司长说的话,言犹在耳,加强语文教学,尤其是母语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头戏。
这两首诗词的教学,在内容的侧重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诗词的朗读和理解,诗词的阅读面,以及与其他诗词作品的交叉解析和运用,还有背诵,对诗人创作的用意,和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都是古诗词教学离不开的程式。
总之,于老师用他的语文课,给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模板,我们一定要在这种策略上进行有效的调控,再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整。
只有这样,才可以对语文教学有所掌控,尤其是对古诗词教学的把握。
《草》这首诗是二年级学习的,《卜算子·咏梅》是六年级学习的。
《草》在于永正老师《阅读教学卷》这本书的第一个课例,《卜算子·咏梅》是最后一个课例。
一个放在开头,一个放在结尾,都是古诗词教学,有着什么特殊的意味呢?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说,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简简单单,教学内容清清楚楚,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孙双金老师说,于永正老师是语言大师,几句话就抓住学生的心思,让他们个个小眼放光,小脸透亮。
对于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在教学策略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1
在《草》的课堂伊始,于老师用亲切鼓励的口吻,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在《卜算子·咏梅》这节课的课堂伊始,于老师从让学生背一首古诗,再背一阙词,进入新课。
这样的课堂,一开始,于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个提醒,那就是要从学生的认知入手,复习旧知也好,延伸课外知识也好,总之是需要学生能够接受的才可以进入。
另外,高年级的课堂上,还要进行群课介入,增加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也就是说,一首古诗词对于课堂容量来说已经不够了,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2
导入新课之后,在《草》这节课中,于老师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诗句,并在黑板上勾勒了简笔画图样,用直观性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在《卜算子·咏梅》这节课中,于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自己学习,弄懂诗句的意思,同时也对毛泽东诗词中的说明“反其义而用之”进行讨论。
从这一环节当中,就可以看出低年级和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的区别,低年级用形象化,直观性的教学方法,高年级用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融汇古人读书法的精髓,教会学生读文言诗词。
在这个环节当中,相同的一环,就是对古诗词都要进行朗读。可以看得出,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朗读教学是一以贯之,不可跳跃,不可忽略的。
3
在《草》这首诗的课例当中,于老师引领着学生一句一句的理解,借助黑板上呈现的简笔画,让学生从画面的直接所见,进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紧密结合。
在《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课例当中,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毛泽东和陆游的《咏梅》,到底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在这个讨论过程当中,先理解了陆游笔下的梅花是怎样的,接着与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进行对比,相反的生成,学生的讨论相当热烈。
虽然说年级不同,但经过于老师的引领,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感受力都在突飞猛进的上涨着。
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主观,吕老师的做法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在引领孩子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言语怎样表达是我们需要大力学习的。
4
在《草》的课例当中,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之后,于老师又带着学生感受小草的形象。
在《卜算子·咏梅》这一课里当中,与老师带领学生,理解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理解了梅花的形象之后,于老师又让学生明白,要理解这两首词的真正寓意,就必须要看清楚作品产生的背景。
这种有表及里的做法,这种有外在转移到内在的理解,是古诗词教学最重要的一环,这中间也有做老师的对古诗词的理解,就是文本解读的功夫,能够在学生面前深入浅出的进行表达,才是最好的。
学习古诗词,除了理解古诗词的表面含义外,对于古诗词背后蕴藏着的作者情感,才是重中之重,我们也要努力去落实才好。
5
在《草》这一课例的最后,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背诵。
特别是于老师装扮成学生的奶奶,听学生背诗词,另外,巩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在引领学生背诵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把每一个字音背诵准确,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卜算子·咏梅》的最后,于老师也让学生进行背诵。
在这一背诵的过程当中,于老师重点说到了表情,有表情不只是反映在声音上,更重要的是面部表情的集中外化。
这一环节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古诗词教学的最后落脚点,就是要把古诗词背诵出来。
6
语文的基本任务读、讲、背、写,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全部都完成了。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在学生的能力方面都有所侧重,实实在在的培养了学生的能读、能写、能背、能说的能力。
昨天晚上,听到了教育部王文湛司长的话,语文教学的考试容量还要加大,尤其是古诗词。
这在对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小学语文教学的奠基工作,一定要宽泛起来。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古诗词的教学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重点,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策略。
在不同的阶段,要要有不同的侧重,才能完成不同的教学重点。
这会再来看看,这两首诗词的教学课例,放在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教育部王文湛司长说的话,言犹在耳,加强语文教学,尤其是母语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头戏。
这两首诗词的教学,在内容的侧重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诗词的朗读和理解,诗词的阅读面,以及与其他诗词作品的交叉解析和运用,还有背诵,对诗人创作的用意,和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都是古诗词教学离不开的程式。
总之,于老师用他的语文课,给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模板,我们一定要在这种策略上进行有效的调控,再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整。
只有这样,才可以对语文教学有所掌控,尤其是对古诗词教学的把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