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佛教”

 我来答
华源网络
2022-07-05 · TA获得超过555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3万
展开全部
        “佛教”的“教”不是“宗教”的“教”而是“教育”的“教”,他是一门“科学”,是教育。

        通过佛教中的称呼就可见一斑。僧人称自己为“弟子”(就是学生),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就是最根本的老师,最初始的老师)。

真正的佛家弟子不说“信佛”而是称“学佛”(学习“佛”的思想和处世方法)。

真正学佛的人不“拜佛”而是“礼佛”(给老师行礼,对老师表达感恩之情)。

不论是佛家、道家还是儒家说的都是世间法。不能入世(亲民)的法,或者脱离客观事实的法,都不是正法。

        释家的教育是通过告诉人们苦恼的本源来引导人们了解事物的本质(明心见性),通过了解事物的本质来离苦得乐,最终达到大自在的状态。

        佛家创始人悉达多(释迦牟尼成佛前的名字)深感人生有众多痛苦,想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从而走上修行之路的。所谓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内心与行为。

他先去寻访一位住在拉加格里哈山的隐士叫做卡拉玛的圣者,跟随其学习透过呼吸和瑜伽得到四禅八定的方法。

他学会了这些方法,但是却没能找到诸般痛苦产生的原因以及消灭痛苦的方法。

后来,他又师从另一位隐者拉马普特拉学习“非想非非想定”,可这也没能解除他心中的疑团。

此时的古印度有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典籍,影响极其深远,名为《奥义书》,这部典籍是印度宗教、哲学、文学、文明的基石,历来被认为是印度教最古的经典,在印度被尊为圣典。

佛教理论的基石“轮回说”便是来自于《奥义书》,而悉达多跟随马普特拉学习的应该就是《奥义书》。可是这依然没能解决他的疑惑。

这时,悉达多决定自己寻找答案。

悉达多决定进行苦修,日仅食一粟,经过六年这样的苦修,悉达多的身体变得骨瘦如柴,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可他还是没有找到真正解脱的方法。

这时悉达多悟到,自己的苦行是没有意义的。于是,他到尼连禅河中洗去了身上沉积六年的尘垢,随后接受了河边牧羊女供养的糜乳,恢复了体力。

悉达多独自一人来到菩提迦耶的一棵毕波罗树下,盘腿而坐,总结过去的经验,并重新调整思维方法。

经过数天苦思,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觉悟,立身成佛,号称释迦牟尼,那年他只有35岁。

成佛后释迦牟尼讲的第一部经是《华严经》,是佛在定中所讲,讲给众菩萨(有一些修行基础的人)听的,是大乘佛法。

佛讲的第二部经是给普通人讲的,为《阿含经》,是小乘佛法。

小乘佛法是由“四圣谛”“十二因缘”讲起,从而使众生离苦得乐。

大乘佛法讲的是“性”“命”,最终使众生离苦得乐。

佛讲的最后一部经是《法华经》,属于大乘佛法,《法华经》里讲不论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讲的都是同一件事,只是因材施教,小乘佛法只是一种方便说。

不论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他们都是以“轮回说”为核心理论基础。

那么什么是轮回?轮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咱们下回继续聊,感谢谢关注支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