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教你们有怎样的认识 5
1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对佛教的理解
⊙什么是佛?
能觉是佛。
我们每一个众生都具一个能够觉知万事万物的心性,这个能觉的心性就叫做佛。你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吗?你相信自己会有一天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洞察无碍吗?如果你相信的话,那你就相信自己就是一个未来佛。未来佛就是一个未来的觉悟者。如果你不相信,你还是一个未来佛,为什么呢?因为不管经过多少磨难,你总有一天会觉悟,因为能觉的心是我们本具的,所谓天真自然佛,人人本具之。
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了、完全清楚了。这样的人我们称他为佛。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教育。
用这个自性本具的能觉之心来教化自性暂迷的迷惑之心就叫做佛教。虽然我们说佛教是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常常误会,以为有一个他来教育我,而实际上是把我们自己的觉悟之心显扬出来。佛像、经典、僧众只是起了一个增上缘。就是帮你觉悟向上的一个好缘。
⊙学佛,谁是我们的老师和榜样?
释迦佛是我们自性本觉的榜样和老师
虽然自性本觉,佛教本有,但仅仅靠自己独觉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大多数众生是需要导师和榜样的,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导师的指引、善知识的指点,这样我们可以少走弯路、不走弯路。释迦牟尼就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我们称他为本师。
⊙老师的使命是什么?
老师的使命就是帮助我们开启自性的智慧
释迦牟尼佛并不是自己发明了什么真理,然后再灌到我们众生的脑子里来,不是的。而是告诉我们:智慧和德能是我们自性本有的,不需要向外去求,只要把妄想和执着去掉就可以了。
⊙佛陀四十九年说法,内容是什么?
四十九年说法无非是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说小说大、说渐说顿、说偏说圆、说有说空,无非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人生就是我们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佛能给人以祸福吗?
不能,没有学佛的人以为佛能给人以祸福,其实不是的。打个比喻,法官定案,他要以公正法律为依据,法官不能给人以祸福,佛也如是。一切因果报应就象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而然,没有谁在主宰。就象古人说的好: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其实是把宇宙间的祸福之理说尽了。就像现代的医学界也证实了,说慌的人体内会分泌毒素。
⊙佛能保佑我们不生病吗?
如果我们妄念连连、恶业不断,佛是无能为力的。佛只能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会生病,如何避免。我们如果按照佛的话去做,身体自然会健康起来。就象父母随时随处护念儿女,但是不能保证儿女不惹祸,父母只能教育儿女怎么做。佛也如是,可见教育才是最大的保佑。再说我们天天念佛,心地平和,妄念减少,免疫力自然增强。我们可以在缘上下功夫,恶缘断了,恶果自然就不能结了。
⊙在灾难降临的刹那间,有可能感通佛菩萨而避免灾祸吗?
可能。因为心、佛、众生是三位一体的,可以说感通佛菩萨,也可以说是自心的“一心”所起的作用,自心就是佛。平常我们的觉悟之心被烦恼所复盖,智慧和德能都无法显现,现在临时抱佛脚,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音菩萨”自心的智慧显现了,能力也显现了,所以刹那间便消除了灾祸、你说这是自力还是佛力,实在说自力和佛力是同一个力,自他不二么。释迦佛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第一句话就说:“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可知众生和佛相比,就多了一点烦恼。
⊙修行,以什么为标准?
佛经是我们修行的标准
我们的自性是否觉悟了?觉悟到什么程度?我们本具的正知正见是否具备了?具备的是否圆满?我们自性的清净心是否现显了?现显了多少?我们要用佛经来印证,来对照,来检查。看一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日常生活起居、待人接客是否与佛经吻合。如果不相应,就要修行。
⊙什么是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
⊙什么是住持三宝?
就是佛像、佛经、僧众。如果没有住持三宝,如来的家业就不能传承和弘扬了,我们修行交流也缺少了方便。佛像是提醒我们自性要觉悟,因为没有一个人每天跟在你的背后,要你觉悟。而佛像就有这个妙用,我们每天拜佛,看到佛像就知道要像佛一样觉悟。如果你拜佛不是为了觉悟,那就不是修行。经典是帮助你树立正知正见,正知正见虽说是你自性本具,但是你现在迷了自性,分不清对错、好恶、正邪,所以暂时需要用外面的经典帮你打开自性的法宝。佛经好比是一条渡船,你到了对岸,渡船你就不需要了。僧众是和合僧团,是佛法的承传者、传播者、带动者。我们看到出家人,就想到我也要象出家人一样清净无染、为法献身。
⊙什么是自性三宝?
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
自性三宝就是觉、正、净。归依佛就是归依自性觉;归依法就是归依自性的正知正见;归依僧就是归依自性的清净心。你想一想,佛像可以被毁,经典可以被烧,僧众可能被驱散,而自性的觉正净恒常无变,我们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依处——自性三宝。然后我们又不离开住持三宝而进行修行。自性三宝是本体,只要本体在,有体一定会有相。
⊙念佛、读经、参禅、持咒,目的是什么?
念佛、读经、参禅、持咒,目的是得清净心
不学佛的人常常误会,以为念佛是求佛保佑,如果你读了一些佛经,你就会知道,念佛是为了得清净心,《弥陀经》上说“一心不乱”;《圆觉经》上说:“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实在说学佛很简单,二个字“除妄”而已,但是又很复杂,劳累世尊四十九年说法,就二个字,我们学了几十年,还是起心动念。
所以佛很慈悲,给我们说净土经典,一而再,再而三,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就是念佛得清净心的原理。当我们有了清净心,其实我们什么都得到了,因为自性的道德、能力都能显现了,与如来性相无别。如果自己没有清净心,整天胡思乱想,佛就是想帮你,也无能为力。佛对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保佑。就象父母告诫你,待人要有礼貌,千万不要打架。这就是父母对你的保佑,你要做到了,你才会平安,你若做不到,这个保佑就落空了。我们常常听到,危难时刻念一句佛号,会有不可思议的改变,为什么呢?因为“一心”啊!只要有了一心,自心就是如来,就有不思议的道德和能力。《弥陀经》上说“一心不乱”,就是把最大的秘密告诉我们了。
⊙熟读经典的用处是什么?
熟读经典才能提起观照
佛经是从佛的清净心中流露出来的宝藏,与我们众生的自心是相应的。所以佛经能帮助我们自心觉悟,我们熟读以后,生活中就能提起观照,不致于迷失方向。
⊙怎样从梦中去体会能作梦的心性和所作梦的幻相?
我们有做梦的经验,梦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整个梦境就代表我们的心,心是“能变”,心能变出梦境,梦是“所变”,梦是心所变的,如果在这里硬是要分一个真假的话,能变的心是真的,所变的梦是假的。梦虽然是假的,但是它能起作用,梦中有欢喜和恐惧。比如H20,它能变化出蒸汽、冰块、水,蒸汽能蒸馒头、开火车、冰块有冷冻和阻隔的作用、水可以洗衣服、洗菜。由此看来,我们随着事物的现象可以找到它的本体,而这一个本体又可以变现许许多多的相貌,每一个相貌又显示出不同的作用。“心性”看不见、摸不着,比如“真空”,“现象”无处不在,比如“妙有”,真空不空,因为它能变,妙有不有,因为它生灭无常。我们希望做一个好梦,那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知道首先要有一个好心,因为清净的本心所现的相,一定是一个好相,一个清净庄严的国土。人生如梦,你知道这个梦是从那里变出来的呢?你想一想“能做梦的心”和“所做的梦”,试着找一找它的“能变”和“所变”。
⊙真心有多大?
真心遍满虚空
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真心有多大,我们的眼睛能看东西,会看很远吧,你看到以后,你就会作出判断,这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眼睛所到之处,心力无法达到,那我们就不能判断,可见凡是眼到之处心都能到了。你想一想我们的心有多大呢?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真心遍满虚空法界。佛说的对吗?信解行证,相信是不够的,还要理解;理解以后还要实行,实行以后才能证明。证明以后你才会觉的:佛的经典和你见到的没有两样。
⊙如何知道临终以后的去向?
人临终以后,身体会凉,但是总会有一个地方最后才凉,你只要看这最后微热的地方是什么位置,你就知道他到那一道去了。头顶——是圣人;眼部——升为天道众生;心窝——转为人道众生;腹部——下堕为鬼道众生;膝盖——下堕为畜生道众生;脚底——下堕为地狱道众生。但是你要试探,一定要小心奕奕,否则会令他下堕。
⊙佛为什么称二足尊?
福慧圆满二足尊
福和慧两样都好,当你妄心灭尽的时候,就是福慧圆满之时,那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圆满佛果,归无所得。为什么归无所得呢?因为是你本来就有的,不是从外面加进来的。我们称佛为二足尊,意思就是说福和慧都满足了,没有欠缺了。
这是我对佛教的理解,不知是否正确?希望老师和同修帮我修改一下。
⊙什么是佛?
能觉是佛。
我们每一个众生都具一个能够觉知万事万物的心性,这个能觉的心性就叫做佛。你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吗?你相信自己会有一天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洞察无碍吗?如果你相信的话,那你就相信自己就是一个未来佛。未来佛就是一个未来的觉悟者。如果你不相信,你还是一个未来佛,为什么呢?因为不管经过多少磨难,你总有一天会觉悟,因为能觉的心是我们本具的,所谓天真自然佛,人人本具之。
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了、完全清楚了。这样的人我们称他为佛。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教育。
用这个自性本具的能觉之心来教化自性暂迷的迷惑之心就叫做佛教。虽然我们说佛教是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常常误会,以为有一个他来教育我,而实际上是把我们自己的觉悟之心显扬出来。佛像、经典、僧众只是起了一个增上缘。就是帮你觉悟向上的一个好缘。
⊙学佛,谁是我们的老师和榜样?
释迦佛是我们自性本觉的榜样和老师
虽然自性本觉,佛教本有,但仅仅靠自己独觉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大多数众生是需要导师和榜样的,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导师的指引、善知识的指点,这样我们可以少走弯路、不走弯路。释迦牟尼就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我们称他为本师。
⊙老师的使命是什么?
老师的使命就是帮助我们开启自性的智慧
释迦牟尼佛并不是自己发明了什么真理,然后再灌到我们众生的脑子里来,不是的。而是告诉我们:智慧和德能是我们自性本有的,不需要向外去求,只要把妄想和执着去掉就可以了。
⊙佛陀四十九年说法,内容是什么?
四十九年说法无非是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说小说大、说渐说顿、说偏说圆、说有说空,无非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人生就是我们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佛能给人以祸福吗?
不能,没有学佛的人以为佛能给人以祸福,其实不是的。打个比喻,法官定案,他要以公正法律为依据,法官不能给人以祸福,佛也如是。一切因果报应就象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而然,没有谁在主宰。就象古人说的好: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其实是把宇宙间的祸福之理说尽了。就像现代的医学界也证实了,说慌的人体内会分泌毒素。
⊙佛能保佑我们不生病吗?
如果我们妄念连连、恶业不断,佛是无能为力的。佛只能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会生病,如何避免。我们如果按照佛的话去做,身体自然会健康起来。就象父母随时随处护念儿女,但是不能保证儿女不惹祸,父母只能教育儿女怎么做。佛也如是,可见教育才是最大的保佑。再说我们天天念佛,心地平和,妄念减少,免疫力自然增强。我们可以在缘上下功夫,恶缘断了,恶果自然就不能结了。
⊙在灾难降临的刹那间,有可能感通佛菩萨而避免灾祸吗?
可能。因为心、佛、众生是三位一体的,可以说感通佛菩萨,也可以说是自心的“一心”所起的作用,自心就是佛。平常我们的觉悟之心被烦恼所复盖,智慧和德能都无法显现,现在临时抱佛脚,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音菩萨”自心的智慧显现了,能力也显现了,所以刹那间便消除了灾祸、你说这是自力还是佛力,实在说自力和佛力是同一个力,自他不二么。释迦佛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第一句话就说:“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可知众生和佛相比,就多了一点烦恼。
⊙修行,以什么为标准?
佛经是我们修行的标准
我们的自性是否觉悟了?觉悟到什么程度?我们本具的正知正见是否具备了?具备的是否圆满?我们自性的清净心是否现显了?现显了多少?我们要用佛经来印证,来对照,来检查。看一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日常生活起居、待人接客是否与佛经吻合。如果不相应,就要修行。
⊙什么是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
⊙什么是住持三宝?
就是佛像、佛经、僧众。如果没有住持三宝,如来的家业就不能传承和弘扬了,我们修行交流也缺少了方便。佛像是提醒我们自性要觉悟,因为没有一个人每天跟在你的背后,要你觉悟。而佛像就有这个妙用,我们每天拜佛,看到佛像就知道要像佛一样觉悟。如果你拜佛不是为了觉悟,那就不是修行。经典是帮助你树立正知正见,正知正见虽说是你自性本具,但是你现在迷了自性,分不清对错、好恶、正邪,所以暂时需要用外面的经典帮你打开自性的法宝。佛经好比是一条渡船,你到了对岸,渡船你就不需要了。僧众是和合僧团,是佛法的承传者、传播者、带动者。我们看到出家人,就想到我也要象出家人一样清净无染、为法献身。
⊙什么是自性三宝?
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
自性三宝就是觉、正、净。归依佛就是归依自性觉;归依法就是归依自性的正知正见;归依僧就是归依自性的清净心。你想一想,佛像可以被毁,经典可以被烧,僧众可能被驱散,而自性的觉正净恒常无变,我们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依处——自性三宝。然后我们又不离开住持三宝而进行修行。自性三宝是本体,只要本体在,有体一定会有相。
⊙念佛、读经、参禅、持咒,目的是什么?
念佛、读经、参禅、持咒,目的是得清净心
不学佛的人常常误会,以为念佛是求佛保佑,如果你读了一些佛经,你就会知道,念佛是为了得清净心,《弥陀经》上说“一心不乱”;《圆觉经》上说:“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实在说学佛很简单,二个字“除妄”而已,但是又很复杂,劳累世尊四十九年说法,就二个字,我们学了几十年,还是起心动念。
所以佛很慈悲,给我们说净土经典,一而再,再而三,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就是念佛得清净心的原理。当我们有了清净心,其实我们什么都得到了,因为自性的道德、能力都能显现了,与如来性相无别。如果自己没有清净心,整天胡思乱想,佛就是想帮你,也无能为力。佛对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保佑。就象父母告诫你,待人要有礼貌,千万不要打架。这就是父母对你的保佑,你要做到了,你才会平安,你若做不到,这个保佑就落空了。我们常常听到,危难时刻念一句佛号,会有不可思议的改变,为什么呢?因为“一心”啊!只要有了一心,自心就是如来,就有不思议的道德和能力。《弥陀经》上说“一心不乱”,就是把最大的秘密告诉我们了。
⊙熟读经典的用处是什么?
熟读经典才能提起观照
佛经是从佛的清净心中流露出来的宝藏,与我们众生的自心是相应的。所以佛经能帮助我们自心觉悟,我们熟读以后,生活中就能提起观照,不致于迷失方向。
⊙怎样从梦中去体会能作梦的心性和所作梦的幻相?
我们有做梦的经验,梦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整个梦境就代表我们的心,心是“能变”,心能变出梦境,梦是“所变”,梦是心所变的,如果在这里硬是要分一个真假的话,能变的心是真的,所变的梦是假的。梦虽然是假的,但是它能起作用,梦中有欢喜和恐惧。比如H20,它能变化出蒸汽、冰块、水,蒸汽能蒸馒头、开火车、冰块有冷冻和阻隔的作用、水可以洗衣服、洗菜。由此看来,我们随着事物的现象可以找到它的本体,而这一个本体又可以变现许许多多的相貌,每一个相貌又显示出不同的作用。“心性”看不见、摸不着,比如“真空”,“现象”无处不在,比如“妙有”,真空不空,因为它能变,妙有不有,因为它生灭无常。我们希望做一个好梦,那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知道首先要有一个好心,因为清净的本心所现的相,一定是一个好相,一个清净庄严的国土。人生如梦,你知道这个梦是从那里变出来的呢?你想一想“能做梦的心”和“所做的梦”,试着找一找它的“能变”和“所变”。
⊙真心有多大?
真心遍满虚空
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真心有多大,我们的眼睛能看东西,会看很远吧,你看到以后,你就会作出判断,这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眼睛所到之处,心力无法达到,那我们就不能判断,可见凡是眼到之处心都能到了。你想一想我们的心有多大呢?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真心遍满虚空法界。佛说的对吗?信解行证,相信是不够的,还要理解;理解以后还要实行,实行以后才能证明。证明以后你才会觉的:佛的经典和你见到的没有两样。
⊙如何知道临终以后的去向?
人临终以后,身体会凉,但是总会有一个地方最后才凉,你只要看这最后微热的地方是什么位置,你就知道他到那一道去了。头顶——是圣人;眼部——升为天道众生;心窝——转为人道众生;腹部——下堕为鬼道众生;膝盖——下堕为畜生道众生;脚底——下堕为地狱道众生。但是你要试探,一定要小心奕奕,否则会令他下堕。
⊙佛为什么称二足尊?
福慧圆满二足尊
福和慧两样都好,当你妄心灭尽的时候,就是福慧圆满之时,那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圆满佛果,归无所得。为什么归无所得呢?因为是你本来就有的,不是从外面加进来的。我们称佛为二足尊,意思就是说福和慧都满足了,没有欠缺了。
这是我对佛教的理解,不知是否正确?希望老师和同修帮我修改一下。
展开全部
佛教的确包含无比的智慧,不信的话,给你举几个例子:
佛在《治禅病秘要经》及《正法念处经》中告诉我们说:人身是个虫巢,大别之,有八十种虫。佛不但说出各种虫的名字,而且描绘了它们的动作形态。我们读了生理学后才知道,在显微镜下可看到人体内有很多微生物,但古代是没有显微镜的。
佛在《修行道地经》中描述了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过程。
佛观一滴水,中有八万四千虫。
佛经上说,三千大千世界有十万万个太阳。现在用天文望远镜证明天空里所有密集的恒星,一个个都是太阳系。
佛在《楞严经》上讲白月黑月,不说圆月缺月,包含了月球反射日光的道理。
佛经上讲,人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的循环,宇宙有成住坏空成住坏空的循环。天文学家从夏威夷猫娜基山顶,用无线电望远镜摄得离地球十五光年之遥的猎人星云爆炸散开(坏归于空)之照片。后又用红外线镜头,摄得正在初步形成新星云(从空复成)的照片。
西方著名物理学家卡普拉,在他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说道:“《大方广佛华严经》与现代物理学理论有惊人的相似性。”
“量子力学迫使我们认识到,宇宙并不是物体的集合,而是统一体中各部分间相互关系的复杂网络。但这正是东方神秘主义体验世界的方式。他们所描述的经验与原子物理学家所使用的语言是极为相似的。”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写道:“一一微尘中,各现无边刹海;刹海之中,复有微尘;彼诸微尘内,复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这段经文讲的就是宇宙在超宏观与超微观上的无限层次。
“关于量子原理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它推翻了关于世界可以‘座落在外’的概念……宇宙永远不会再次处于同样的状态。我们不是宇宙的‘观察者’,而是‘参与者’。宇宙就是自己的‘参与者’。”《楞严经》中写道:“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现代量子力学的发现却是佛在无量劫前早就亲证了的境界。
佛教关于宇宙年龄的定量竟接近于科学。许多佛籍,包括现代佛学家著述如方立天先生的《佛教哲学》都说世界的一大劫是128亿年。真是难以置信,
现代宇宙运用最先进检测手段如荷兰天文学家通过测定土和女两种元素比例,测得宇宙年龄是120亿
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设有佛学系、禅堂。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也成立了佛学社。
爱因斯坦说:“物质是由场强很大的空间组成的……,在这种新的物理学中,并非既有场又有物质,因为场才是唯一的存在。物质和时间只是人们的错觉。”而佛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缘起性空,诸法无我。”
【佛教来源于印度,印度是世界有名的多产宗教的国家,印度人民对宗教有着特殊的感情,宗教在印度历史上非常繁荣,现在也不例外。据佛教记载,在佛教产生以前,印度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宗教了,后来佛教将他们归纳为六十二种外道,并且一一指出了其特点与弱点。在历史上佛教与外道进行过不计其数的辩论,照印度的规矩,输了的一方最轻要割舌头,可见当时宗教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正因为佛教本身倡导世出世间圆融无碍的精神,所以屡屡取胜,最终成为印度的国教。直到公元7—8世纪北印度屡遭阿拉伯人以武力入侵,佛教才推出了印度的历史舞台。
佛教是在“枪林弹雨”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本身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佛教的逻辑学在长期的辩论中已经非常发达,恩格斯曾研究果佛教的因明学并评价说:“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
一个来自外族的宗教能在以天朝自比的骄傲的华夏大国里繁荣昌盛,不可以不说其生命力之强盛,的确蕴含着卓业的智慧与不凡的魅力。】
佛在《治禅病秘要经》及《正法念处经》中告诉我们说:人身是个虫巢,大别之,有八十种虫。佛不但说出各种虫的名字,而且描绘了它们的动作形态。我们读了生理学后才知道,在显微镜下可看到人体内有很多微生物,但古代是没有显微镜的。
佛在《修行道地经》中描述了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过程。
佛观一滴水,中有八万四千虫。
佛经上说,三千大千世界有十万万个太阳。现在用天文望远镜证明天空里所有密集的恒星,一个个都是太阳系。
佛在《楞严经》上讲白月黑月,不说圆月缺月,包含了月球反射日光的道理。
佛经上讲,人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的循环,宇宙有成住坏空成住坏空的循环。天文学家从夏威夷猫娜基山顶,用无线电望远镜摄得离地球十五光年之遥的猎人星云爆炸散开(坏归于空)之照片。后又用红外线镜头,摄得正在初步形成新星云(从空复成)的照片。
西方著名物理学家卡普拉,在他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说道:“《大方广佛华严经》与现代物理学理论有惊人的相似性。”
“量子力学迫使我们认识到,宇宙并不是物体的集合,而是统一体中各部分间相互关系的复杂网络。但这正是东方神秘主义体验世界的方式。他们所描述的经验与原子物理学家所使用的语言是极为相似的。”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写道:“一一微尘中,各现无边刹海;刹海之中,复有微尘;彼诸微尘内,复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这段经文讲的就是宇宙在超宏观与超微观上的无限层次。
“关于量子原理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它推翻了关于世界可以‘座落在外’的概念……宇宙永远不会再次处于同样的状态。我们不是宇宙的‘观察者’,而是‘参与者’。宇宙就是自己的‘参与者’。”《楞严经》中写道:“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现代量子力学的发现却是佛在无量劫前早就亲证了的境界。
佛教关于宇宙年龄的定量竟接近于科学。许多佛籍,包括现代佛学家著述如方立天先生的《佛教哲学》都说世界的一大劫是128亿年。真是难以置信,
现代宇宙运用最先进检测手段如荷兰天文学家通过测定土和女两种元素比例,测得宇宙年龄是120亿
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设有佛学系、禅堂。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也成立了佛学社。
爱因斯坦说:“物质是由场强很大的空间组成的……,在这种新的物理学中,并非既有场又有物质,因为场才是唯一的存在。物质和时间只是人们的错觉。”而佛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缘起性空,诸法无我。”
【佛教来源于印度,印度是世界有名的多产宗教的国家,印度人民对宗教有着特殊的感情,宗教在印度历史上非常繁荣,现在也不例外。据佛教记载,在佛教产生以前,印度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宗教了,后来佛教将他们归纳为六十二种外道,并且一一指出了其特点与弱点。在历史上佛教与外道进行过不计其数的辩论,照印度的规矩,输了的一方最轻要割舌头,可见当时宗教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正因为佛教本身倡导世出世间圆融无碍的精神,所以屡屡取胜,最终成为印度的国教。直到公元7—8世纪北印度屡遭阿拉伯人以武力入侵,佛教才推出了印度的历史舞台。
佛教是在“枪林弹雨”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本身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佛教的逻辑学在长期的辩论中已经非常发达,恩格斯曾研究果佛教的因明学并评价说:“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
一个来自外族的宗教能在以天朝自比的骄傲的华夏大国里繁荣昌盛,不可以不说其生命力之强盛,的确蕴含着卓业的智慧与不凡的魅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当信佛经语深,当信做善得福。
学佛对人生还是有好处的。人说“学佛是人生的最高享受”,这话不错。
当信佛经语深,当信做善得福。
学佛对人生还是有好处的。人说“学佛是人生的最高享受”,这话不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自心是佛,只因累世尘垢,而蒙蔽自心佛。
学佛,去除累世尘垢,重拾自心佛,从而获得无量智慧。
南无阿弥陀佛。
学佛,去除累世尘垢,重拾自心佛,从而获得无量智慧。
南无阿弥陀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信仰的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让人平静。
禅语也略看过些,很富有哲理,发人深思。但因为年纪轻,也仅仅只是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禅语也略看过些,很富有哲理,发人深思。但因为年纪轻,也仅仅只是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