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出自于哪个典故?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 我来答
吃娱不卡痰
2022-05-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8
展开全部

一则典故“我不杀伯仁”起于权势之争,一朝误会,后悔终生。这句古言几乎家喻户晓,却未有很多人了解它的背景和内涵,也不懂说出这句话的人有多么的后悔。典故:“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出处。“吾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后一句为“幽冥之中,负此良友”。实为痛心悔恨至极,而事情却无回转余地,实在让人感叹万分。句中的“吾”为东晋王家贵族中的王导,而“伯仁”为并不出名的周顗,两人曾为挚友或是说旗鼓相当的对手。

随后,周顗去投奔了豫章的王敦,被收留。不久,元帝召他回建康,重新启用他,再次任命他为军谘祭酒。周顗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因此遭到了弹劾。加上门生伤人牵连到了他,被免去了官职。318年,朝廷再次启用他,让他担任太子少傅,兼任吏部尚书。周顗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便上书推辞。可朝廷觉得他能担此大任,让他不要谦虚和推辞了,他才答应。

魏晋人好酒,有的是真的爱喝,比如“酒圣”刘伶,是除非醉死,只要醉不死,就要往死里喝;有的却是被当时的政治形势所逼,比如阮籍,他比周伯仁更厉害,有一次喝醉,居然整整醉了六十天。而周伯仁醉酒的原因大概两者兼而有之吧,毕竟东晋王朝刚刚建立,像他这样正直的人是很容易夹在政治权势斗争中左右为难的。

周伯仁这种追求魏晋名士风骨的人物,是不屑于在王导和王敦跟前表现出任何的奴才相,也不会在王导跟前表现出那种救你一命,你得感恩戴德的嘴脸。周伯仁要的只是风骨。王导默认了王敦处死周伯仁的决定,同时这个决定也成全了周伯仁最大的风骨。这就是伯仁,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至于王导吗?比起王谢并称的谢安来,那真是天上地下。

灬初梦年鹿恋堡1V
2022-05-12 · TA获得超过130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万
展开全部
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讲述的是东晋时期王导以为伯仁(周顗的字),没有帮自己家人摆脱杀身之祸,所以在后来能够帮助伯仁时,却因为记恨伯仁,所以在他人说出不能为自己所用,就要将博人杀死时,没有出言帮伯仁。导致了伯仁的死。后来,王导认为自己虽然没有杀伯仁,但伯仁却因为他的不作为死亡,便说出了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夏言枫先生
2022-05-12 · 略懂略懂,不懂就查,做个好学的自己
夏言枫先生
采纳数:12 获赞数:16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一句谚语,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白家美食
2022-05-12 · TA获得超过53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这句话出自于《晋书·列传三十九》,说的是王导,因为在朝堂上和伯仁有了误会,心里一直怨恨伯仁,最后,导致伯仁被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