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战败,是滥用乡人的李鸿章负主要责任吗?

 我来答
超时间解馋坊
2020-12-19 · TA获得超过27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67
展开全部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淮军、北洋水师,以及洋务运动领袖之一。李鸿章常善待安徽人,尤其对家乡人特别优待。李鸿章晚年,坐镇北洋水师,凡是家乡人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很多家乡人都来投靠李鸿章,这些人都得到了安置,且外省人几乎没有了容身之所。


李鸿章

李鸿章常说:“率领家乡子弟为国家捐躯,杀贼以保卫疆土。今天下太平,当积累钱财、长子孙,一切小过都从宽处理,无需过问。”晚清另一位大臣刘铭传和李鸿章属于同县,到天津办事,看见李鸿章所用之人,极为震惊说:“某某人,大字不识几个,在家乡就是一个小商贩,现在成为道员。”刘铭传私自告诫亲信,说北洋水师要出乱子,你们想滥竽充数,还是及早回家,以免俱伤。

甲午战争爆发,大东沟(黄海海战 )一战,海军几乎尽毁,安徽人主政军务的,比如丁汝昌、卫汝贵、龚照玙等因为误国获重咎。当时朝廷的反对派弹劾李鸿章的奏折风起云涌,直接指向李鸿章滥用乡人,将北洋军称作李鸿章的私家军,以此挑拨他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李鸿章在当时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要求解任。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失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慈禧太后恐慌,不顾光绪帝等人反对,派人与日本人议和。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指定李鸿章为谈判代表,这样李鸿章没有被解职,直到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章才被罢免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的职务,然后在北京的贤良寺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与日本人签订《马关条约》背负一身骂名,李鸿章虽然被解职,但是希望朝廷能再次重用他。由于李鸿章在外交领域比较出色,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仪式时,指名道姓的邀请李鸿章去参加。慈禧于是派李鸿章出使沙俄,并借此机会访问欧洲。李鸿章访问欧洲回国以后,建议清政府效仿德国,训练一支新式军队,并向光绪帝上书,推荐袁世凯创建了新军。


李鸿章访问德国

后来袁世凯借助新军,逼迫清朝皇帝退位,灭亡了清政府。不得不说,李鸿章在历史上,功过参半。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李鸿章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不知道日本首相这么评论,意欲何为。

爱猫咪的叶子
高粉答主

2021-01-20 · 人事专员
爱猫咪的叶子
采纳数:41 获赞数:175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认为并不是,主要的职责应该是腐败的清政府,因为他们没有及时对北洋水师进行支援,所以才导致了北洋水师的失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三棵树451
2021-01-20 · 、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
三棵树451
采纳数:21 获赞数:112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觉得并不是,是因为当时清政府腐败,将用来装备北洋水师的钱全都克扣,造成装备差,子弹不出膛的原因,最后失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周公子biu
2021-01-20 · 咸鱼为什么要翻身,为了晒的更入味吗?
周公子biu
采纳数:8 获赞数:7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不是。主要是中日两方舰队实力悬殊,且北洋水师没有战胜的信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閩裔
文化旅行者

2022-02-24 · 历史文化相关的都是些小爱好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4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2.3万
展开全部
李鸿章胡乱堆砌北洋水师,李鸿章成立北洋水师的根本目的是处心积虑,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私家军,以及作为贪腐营私和个人权力对他人威慑的手段,压根就没有为国而战的心思。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全部来自沈葆桢。没有沈葆桢,李鸿章完全没有能力创建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来自福州船政,除了丁汝昌之外。整个北洋水师将领全部来自福州船政。福州船政创立人是左宗棠,经营人是沈葆桢。李鸿章怎么经营的了左宗棠和沈葆桢苦心培养的水师,北洋水师表面是李鸿章创立的,事实上是福州船政水师。海军是技术兵种,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经营的,用人和评价手下的好坏需要海军知识。他们都是科班毕业的海军学生。尤其是不用船政学生当提督。严复本来是用来当提督的,李鸿章为了私利换了丁汝昌,丁汝昌他本身海军知识和管理一片空白,本身只读过幼教三年私塾,等于三年级学生,技术领导大学教授,并且品德极差,刚复自用。丁汝昌其人出身草寇,抽鸦片、性情浮华,亳无韬略,虽为海军统帅,而平日宿娼聚赌。可以说,每一位甲午海战北洋水师之死,都是被丁汝昌和李鸿章所冤杀。
整个北洋水师将领: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刘步蟾:刘步蟾(1852年一1895年2月10日或2月8日),字子香,汉族,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清末海军将领、北洋水师右翼总兵。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林泰曾:林泰曾(1851—1894.11.16),字凯仕,祖父林霈霖,系林则徐胞弟孙子,故林泰曾称福建船政大臣、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为姑丈。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学习船舶驾驶。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邓世昌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叶祖珪: 叶祖珪(1852年~1905年5月),字桐侯,清末著名海军将领。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方伯谦: 方伯谦(1854年1月14日—1894年9月24日),清朝福建侯官县人,字益堂,北洋水师将领。福建船政学堂首届驾驶专业毕业生。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林永升: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邱宝仁: 邱宝仁,福建闽侯人,1867年入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一期,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左翼右营副将,超勇号管带

黄建勋: 黄建勋(1852(壬子年)-1894),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1867年,以文童应船官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

林履中: 林履中(1852-1894),字少谷,是福建侯官人。1871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三期,学习航海驾驶。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后接任管带

杨用霖: 杨用霖(1854-1895),字雨臣,福建闽县人。1871年,参加海军,投入福州船政“艺新”炮舰为船生,从管带许寿山学习英语及枪炮、驾驶技术。学成于福州船政。

副将衔精练左营游击,“康济”号练船管带

萨镇冰: 萨镇冰(SA ZHENBING),1859—1952,字鼎铭,清代,福建闽侯人。清末民初海军将领,毕业于福州船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