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概述
- 3 治疗
- 4 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狭窄
1 拼音
wèi shí guǎn fǎn liú
2 概述
胃食管反流又称贲门弛缓,系食管下端括约肌机能不全,使胃液反流,胃液及胆汁于食管下端引起炎症以致狭窄。故胃食管反流,消化性食管炎与食管下端狭窄是食管下端括约肌机能不全所引起之一系列病理现象。1970年前多认为食管裂孔滑动疝是导致食管下端炎症及其症状之原因。于577例食管裂孔疝研究中,仅8%有典型消化不良、反胃和胸骨后灼痛等症状。且有胃食管反流之患儿,并不都有食管裂孔滑动疝。食管下端括约肌在解剖学上尚未肯定。括约功能为下列因素的协同作用:①右膈脚环绕食管起弹簧夹样作用。②食管下端与胃底成锐角(称His角)。③食管粘膜纵行皱折于入胃处起瓣膜作用。④膈食管韧带起固定贲门作用。⑤食管下端壁内肌层的作用。
婴儿与小儿之临床表现显然不同。婴儿早期即因呕吐,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呕吐有时呈喷射状,部分病儿有幽门梗阻,胃内压增加使反流加剧。呕吐物有时带咖啡色,偶含鲜血,故贫血常见。吸入呕吐物后,经常发生较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但1岁后,因食管下端控制反流机能发育完善,症状大多消失。2岁以上小儿症状与成人相似,有胸骨后灼痛、嗳气和上腹不适。反流性食管炎之痉挛与狭窄均可发生咽下困难。小儿不论有无滑动疝均较易产生狭窄。夜间反流易引起哮喘或慢性支气管扩张。小儿食管炎的大量出血少见,隐性出血持续发生,引起慢性贫血。
诊断胃食管反流须靠食管造影检查。小型裂孔疝或轻度反流应重复检查方能发现,有症状者更应多次检查,尽量查出原因。X线电影术和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的成功率较高,食管镜检查对2岁以上小儿的反流性食管炎或狭窄诊断意义较大。
3 治疗
治疗应先采用少量多次喂饲和保持60。之垂直 *** 方案,80%患婴能因此控制反流、呕吐。按症状轻重,保持垂直位时间可从食后1小时至整日。有反流之低体重、体弱、营养不良婴儿应住院3月重点护理,建立治疗常规。3周内如营养改善,可回家按常规处理。如3周内未能控制呕吐,体重未增,则须手术。病情较轻,每晚6时后限制饮食,使睡前胃能排空,床头用木块垫高20cm、3个月后可见治疗效果。婴儿手术指征为:①喂养和 *** 治疗失败。②反复发生吸入性肺炎。③反流性食管炎出血。④大部分胃进入胸腔。⑤食管狭窄。2岁以上小儿进少量多次粘稠饮食,床头垫高治疗6月无效,考虑手术。其他手术指征与婴儿同。防止反流手术多采用Nissen胃底折叠术,手术须达到下列要求:①游离食管下端2~3cm移入腹腔。②缩小食管裂孔。③ 胃底环绕包裹食管下端形成胃内套叠活瓣阻止反流; ④食管胃底缝线固定于膈肌腹面防止回缩至胸腔。胃出口如有梗阻,附加幽门成形术。术后症状消失,生长发育正常,偶有胃气胀不能嗳气,可插入胃管排气,2~3月后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