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影响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叛乱,历史专家和历史爱好者,曾做了大量研究与分析。安史之乱的首犯——安禄山,是这次叛乱始作俑者,受到了历史无情鞭挞。但是,为何安禄山死后六年,唐朝才平定了此次叛乱呢?背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混乱不堪,重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在朝为相近19年。这样,在其不断吹风之下,重用胡将的风气纤陪握越来越重。边疆胡将安禄山等与李林甫相互勾结,不断壮大。后来,居然坐上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不断做大藩镇势力,逐渐控制了藩镇的一切权力,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地方军事集团。
由于长期对外用兵,安禄山的军队打仗作风强悍,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后来,李林甫被杨国忠取代,杨国忠、太子李亨等均对安禄山做大不满,导致安禄山逐渐做好了反叛的军事准备。在不断对唐玄宗做出各种欺骗伎俩之后,安禄山的反叛准备终于逐渐到位。一是将领集团全部到位,上下一心,皆听命于安禄山。二是粮草、武器、战马、士兵皆已经到位,随时准备打到长安,大肆劫掠一番,看尽长安花。三是大唐京师附近,已经数十年没有战争,朝廷军队皆疲弱不堪,毫无战斗力,致使朝廷军队与叛军与一接触,迅速被横扫,京师震动。
第二,皇帝毁庆昏庸不堪,好大喜功,擅杀功臣,致使军事上全部失利。为了对抗叛军,唐玄宗李隆基调来了威震西域的大将高仙芝、封常清,但是在具体的战略战术上,却显得非常无知,盲目否定正确的防御战打法,不断催促进攻,致使高仙芝、封常清被杀。后来,哥舒翰没有办法,接手后直接进攻,遭到惨败,哥舒翰被俘杀,玄宗出逃。即使后来,发生了叛军内部的夺权斗争,安禄山被其次子安庆绪所杀,但是这并不影响叛军整体的稳定。
第三,史思明摇摆不定,致使平叛斗争徒增难度。后来,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乱宴遥尊唐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领导了整个平叛斗争。由于对史思明的拉拢未果,史思明接受了安庆续和解方案,致使整个叛军逐渐形成了以史思明为中心的新反叛中心。这样,军事强大的叛军一度与朝廷军队形成了对峙局面。后来在唐王朝军队的不断打击下,叛军逐渐失势,直到史朝义兵败上吊,叛军投降,整个安史之乱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