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实行封建体制的国家,为何很少有农民起义?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11-01 · TA获得超过936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2万
展开全部

近代以前,世界上较为文明的国家,主要分为两种政体,一种是我国(秦以后)为代表的帝制集权形式,一种是以西方为代表的封建制形式。然而,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采用集权帝制形式的国家,在历史上农民起义很频繁。而采用封建制形式的国家,在历史上却很少发生农民起义,这其中有何因由呢?

首先,封建制形式的国家,政治较为宽松,百姓有选择的余地。先秦时期,梁(魏)惠王就曾对孟子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从中可以看出,梁惠王还是比较勤政,关心百姓疾苦的。然而,孟子却说,您这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封建制形态下,如果领主过於苛政暴虐,百姓会选择逃亡,而领主的实力就会削弱。这就会迫使各封建领主,实施一些比较仁政的措施,以招徕与留住百姓。而集权帝制下的百姓,却没有多余的选择空间,就使社会环境变得僵化,最终不得不揭竿而起。

再则,封建领主相比帝国官员,更关心地方民生。封建形态下,地方为领主私有,领主对自己的私产自然比较用心,更会为地方上的民生作长久考虑。而集权帝制,是采用流官代管地方,官员的责任心比较差,甚至有刮地皮的心态。在地方治理上,帝国官员为所谓的“政绩”以便於升迁,往往拔苗助长,更会折腾地方,以致弄得民不聊生。

第三,封建形态的国家,更便於精细化管理,而不容易产生农民起义的条件。我们常听说,日本的社会结构,就像一个个方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社会结构相当稳定。其实,这就是日本历史上长期实行封建体制的影响(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政出各藩),日本的皇室被称为“万世一系”。而英国自诺曼底征服(1066年)之后,虽王朝的名称虽屡经变更,但却都是有血缘关系传承的。欧洲保留至今的其他国家王室,也通常都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封建形态的国家,社会结构都异常稳定,这得益於封建国家更便於精细化管理。

封建形态的国家,各领主的领地相对较小,利於精细化管理。而帝制形态的国家,管理却较为粗糙,县令就是朝廷在地方上的最低级别的正式官员,即“皇权不下县”。“山高皇帝远”,以有限的人力,很难对地方,尤其是边远地区,实行有效的管理。

第四,帝制形态的国家,社会资源分配更为不均。孟子曾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西方封建国家,却相对较为“均穷”,故而,社会矛盾不那么激化,比较容易达成上下阶层同“欲”,共同追逐财富。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其背后有各国 *** 与民间组织的广泛支持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帝制形态的国家,统治阶层往往都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百姓却往往处於极度贫寒之中,贫富分化极为严重,矛盾固然容易激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