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后,职场人为什么不受待见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职场如赛场,上半场靠体力,下半场靠耐力。
35岁,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年纪;论体力和精力,你比不上年轻人,论资历和定力,你比不上年长的人。
35岁以后,人往往就变成了“职场中的奢侈品”。随着年龄的增加,资历的上升,工资越来越高,但是能力却没什么太大长进,性价比太低,不好用了。
各大企业在调整时也心照不宣地说“35岁以上的优化”。
35岁之后,似乎特别不受待见。就如我身边一个年近四十的朋友所说,35岁是职场的分水岭,接下来的每天都是“中年危机”
为什么会出现中年危机
很多人对中年危机不甚理解,中年人难道不是有更多经验,是行业的姣姣者,晋升为管理者了吗?
在现实中,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不是工作了10年,只是把上班第一天做的事情重复了10年而已。至于晋升为管理者,那只是一小部分人。因为在一个组织中,晋升通道是狭窄的,上升通路是有限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踩着人爬上金字塔。剩下的人,依然停留在基层。
中年危机不仅仅是自身原因,还有后浪们,因为刚毕业的年轻人们来了,他们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年人,要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职位的价格,由应聘者的稀缺性来决定。你的薪水,是由所有可替代者中,最便宜的那个人决定。
当初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因为你年轻,有活力、肯吃苦、能折腾。但是现在更年轻的小朋友来了,要价比你更低,甚至比你更勤奋、更努力、更优秀。这些“不吃草的千里马”,劝说着老板毫不犹豫地换掉你。
图片
其实35岁正是发奋图强的人生阶段
许多公司裁员35岁以上的员工,并不是觉得这些中年员工能力不行,而是这些中年员工的能力不适应公司以后的发展方向。
像华为就有很多三十七八岁的,人家可做得好好的,从来不担心被优化。每年他们还出国组织技术交流,论国际视野,论对最新趋势的把握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在社交媒体表示,美国硅谷很多主力程序员都超过35岁。你没有写过十万行以上的代码,没有这种代码的积累,你不可能做一个优秀的程序员。
根据VISIER数据调研公司从美国45家科技公司、33万从业人员的调研数据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年龄为38岁,非科技工作者则为43岁。
《纽约时报》曾报道PayScale调查了世界头部的32家科技公司里技术工作者中位年龄,其中年龄最大的公司依次是:惠普(41岁)、I.B.M.全球服务(38岁)、甲骨文(38岁)、戴尔(37岁)、诺基亚(36岁)、索尼(36岁)。
图片
如何把握自己的35岁
如何年过35岁(甚至是30岁时)还能保持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不被轻易替代、不被变相降薪、还有上升空间——这是每个打工人的必修课。
除了拼尽全力挤进管理层、自己创业、做副业、考证或提升学历实现行业变轨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能让自己保持职场竞争力。
1、保持技术上的更新
前段时间和一位医生朋友,闲聊了两句,她告诉我最近很累,因为自己要考试。
我惊呆了,你都从医学院毕业好几年了,而且是在你的同学中最快成为主治医生的,怎么还要考试?
于是这位医生朋友和我简介了一下医生学海无涯、考无止境的艰难历程。医学有着执业医师考试、主治医师考试、副主任医师考试、主任医师考试,除此之外还有医院的规培也需要考试。她现在的科室主任,五十多岁了,副主任医师,也要不断学习。
技术就是技术工作者手上的武器,武器得时刻擦亮,事业才能干得漂亮。
2、主动扛起工作中的新挑战
工龄越长的员工不受一些企业待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司觉得他们不愿再接受挑战,靠吃老本赖在位置提前进入养老模式。
有的老员工顾及比较多,的确对新挑战会有推脱和躲避的时候。
但想要进一步有所作为、或者只是为了保住现有的位置,年龄越大越要敢乘风破浪,向你的雇主证明廉颇老矣、依然有干饭三大碗的魄力和实力。
3、接受新鲜事物,向年轻人学习
前面我说过,很多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选择年轻人的主要原因就是年轻人比较折腾,脑子转快。与其被动的让年轻人抢自己的饭碗,不如主动向他们学习。
比如学习他们把想法快速付诸于行动的闯劲。活得像个年轻人,不是说穿上他们的T恤听他们的歌就是年轻人,而是思想和他们同步,行动向他们学习,充满朝气,不要死气沉沉。
再把这些与你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下,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样的你,既有年轻人鲜活的想法,又有中年人老练的经验,职场竞争力自然就上去了。
三十五岁不是事业的瓶颈,更不是事业的结束,而恰恰是崭新的开始,真正的开始。
愿你35岁以后,依然能做个牛逼的人。
35岁,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年纪;论体力和精力,你比不上年轻人,论资历和定力,你比不上年长的人。
35岁以后,人往往就变成了“职场中的奢侈品”。随着年龄的增加,资历的上升,工资越来越高,但是能力却没什么太大长进,性价比太低,不好用了。
各大企业在调整时也心照不宣地说“35岁以上的优化”。
35岁之后,似乎特别不受待见。就如我身边一个年近四十的朋友所说,35岁是职场的分水岭,接下来的每天都是“中年危机”
为什么会出现中年危机
很多人对中年危机不甚理解,中年人难道不是有更多经验,是行业的姣姣者,晋升为管理者了吗?
在现实中,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不是工作了10年,只是把上班第一天做的事情重复了10年而已。至于晋升为管理者,那只是一小部分人。因为在一个组织中,晋升通道是狭窄的,上升通路是有限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踩着人爬上金字塔。剩下的人,依然停留在基层。
中年危机不仅仅是自身原因,还有后浪们,因为刚毕业的年轻人们来了,他们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年人,要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职位的价格,由应聘者的稀缺性来决定。你的薪水,是由所有可替代者中,最便宜的那个人决定。
当初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因为你年轻,有活力、肯吃苦、能折腾。但是现在更年轻的小朋友来了,要价比你更低,甚至比你更勤奋、更努力、更优秀。这些“不吃草的千里马”,劝说着老板毫不犹豫地换掉你。
图片
其实35岁正是发奋图强的人生阶段
许多公司裁员35岁以上的员工,并不是觉得这些中年员工能力不行,而是这些中年员工的能力不适应公司以后的发展方向。
像华为就有很多三十七八岁的,人家可做得好好的,从来不担心被优化。每年他们还出国组织技术交流,论国际视野,论对最新趋势的把握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在社交媒体表示,美国硅谷很多主力程序员都超过35岁。你没有写过十万行以上的代码,没有这种代码的积累,你不可能做一个优秀的程序员。
根据VISIER数据调研公司从美国45家科技公司、33万从业人员的调研数据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年龄为38岁,非科技工作者则为43岁。
《纽约时报》曾报道PayScale调查了世界头部的32家科技公司里技术工作者中位年龄,其中年龄最大的公司依次是:惠普(41岁)、I.B.M.全球服务(38岁)、甲骨文(38岁)、戴尔(37岁)、诺基亚(36岁)、索尼(36岁)。
图片
如何把握自己的35岁
如何年过35岁(甚至是30岁时)还能保持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不被轻易替代、不被变相降薪、还有上升空间——这是每个打工人的必修课。
除了拼尽全力挤进管理层、自己创业、做副业、考证或提升学历实现行业变轨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能让自己保持职场竞争力。
1、保持技术上的更新
前段时间和一位医生朋友,闲聊了两句,她告诉我最近很累,因为自己要考试。
我惊呆了,你都从医学院毕业好几年了,而且是在你的同学中最快成为主治医生的,怎么还要考试?
于是这位医生朋友和我简介了一下医生学海无涯、考无止境的艰难历程。医学有着执业医师考试、主治医师考试、副主任医师考试、主任医师考试,除此之外还有医院的规培也需要考试。她现在的科室主任,五十多岁了,副主任医师,也要不断学习。
技术就是技术工作者手上的武器,武器得时刻擦亮,事业才能干得漂亮。
2、主动扛起工作中的新挑战
工龄越长的员工不受一些企业待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司觉得他们不愿再接受挑战,靠吃老本赖在位置提前进入养老模式。
有的老员工顾及比较多,的确对新挑战会有推脱和躲避的时候。
但想要进一步有所作为、或者只是为了保住现有的位置,年龄越大越要敢乘风破浪,向你的雇主证明廉颇老矣、依然有干饭三大碗的魄力和实力。
3、接受新鲜事物,向年轻人学习
前面我说过,很多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选择年轻人的主要原因就是年轻人比较折腾,脑子转快。与其被动的让年轻人抢自己的饭碗,不如主动向他们学习。
比如学习他们把想法快速付诸于行动的闯劲。活得像个年轻人,不是说穿上他们的T恤听他们的歌就是年轻人,而是思想和他们同步,行动向他们学习,充满朝气,不要死气沉沉。
再把这些与你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下,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样的你,既有年轻人鲜活的想法,又有中年人老练的经验,职场竞争力自然就上去了。
三十五岁不是事业的瓶颈,更不是事业的结束,而恰恰是崭新的开始,真正的开始。
愿你35岁以后,依然能做个牛逼的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