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辩论:中国应该全面开放对外国电影的进口(我是正方)

赞成中国全面开放对外国电影的进口我想大家帮我想几个论点论据论证...................越快越好加分啊!!!!!!!!!!!!!!!!!!!... 赞成中国全面开放对外国电影的进口

我想大家帮我想几个
论点 论据 论证...................

越快越好加分啊!!!!!!!!!!!!!!!!!!!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8311e1dea
2010-05-19 · TA获得超过30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这些都是有关资料。。。好好应用可以有很好的帮助...
  你可以讲说现今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唯有中国选矿择开放对外国电影的进口方能达到真正的全球化。。。要与时代,与社会一起进步。。。中国才能更繁荣起来。。。因此我方说中国应该全面开放对外国电影的进口。。。。

  这些都是有关资料。。。好好应用可以有很好的帮助
  http://www.twgocn.net/viewthread.php?tid=53255

  2010年01月22日,2D版《阿凡达》在内地全面下线。对此,《孔子》导演胡玫说:“如果《阿凡达》真是因为《孔子》下线,作为一个中国导演我感到非常温暖,为国家保护国产电影的措施感到温暖。”中国电影对民族产业保护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更多的是中国电影体制的国有企业强势地位所带来的。事实上,这样靠强势垄断给予的病态“温室”,其实给不了中国电影温暖。

  中国特色的电影保护
  上周开始对《阿凡达》做出的停止放映决定,是中国长期以来限制外国影片的一个缩影:每年进口20部分账大片,在重要档期里(例如新年和国庆),影院中难寻外国电影踪迹。阿凡达继续在中国总计约800块屏幕的3D和IMAX影院放映,但在大多数影院都将下线,这些影院都将假日档期留给了国产片——《孔子》。

  国内电影市场,国企一家独大
  1994年是“中国分账大片元年”,电影局批准中影公司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每年进口10部大片在国内上映,来“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就中影对国外影片的独家进口权问题,国家电影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影独家拥有进口外国影片的权利,这是国家赋予的,是体现国家利益的,这方面不会有松动的余地。”于是1994年,也是中影的重要一年。
  伴随着独家进口权,中影对国内市场拥有了绝对的控制力:“进口片为中影投资影片档期让路的可能”和“对下游院线的巨大影响力”。中影可以通过决定进口片的整体档期,来避开或影响一部国产电影的票房,也可以通过对进口片源的把控来影响下游院线的选择。

  用行政手段为“国企”国产片保驾护航
  2010年01月 22日,2D版《阿凡达》在内地全面下线,事实上,《阿凡达》2D版的原定下线日期应该是2月11日,而不是1月22日。由于《阿凡达》2D版下档的日期正好与《孔子》的上映期重合,一位圈内知情人士透露,《阿凡达》2D版下档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给《孔子》让道。
  据报道,中影集团作为电影《孔子》的利益相关方,其对《阿凡达》下绊,最大的动机或许并不是保护国产影片,也不是弘扬儒家传统文化,而是“商业利益”四个大字。业内人士分析,中影集团做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给“向全球输出中国文化”的电影《孔子》让路。即使让影院继续卖2D的票,票房也要比国产电影强,只是一直卖下去,国产影片必然受到影响。可以预料,因为各家影院的3D厅数量有限,所以将《阿凡达》撤离2D厅,无疑会给《孔子》让出广阔的市场空间。

  民营国产片也饱受排挤
  在胡玫和《孔子》感觉温暖的时候,部分国产片却感受不到这种政策保护带来的温暖。2009年11月底,进口大片《2012》国内票房突破4亿,而和《2012》同档期的国产电影纷纷成为炮灰。《我的唐朝兄弟》票房220万,制作成本1000万。《火星没事》票房660万,制作成本1000万。《熊猫大侠》票房2000万,按照800万的制作成本,勉强持平。《恐怖出租车》1300万元,而《大有前途》则票房则不足100万元。
  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三枪”的制片人张伟平在2009年12月18日炮轰中影--“这是多少年存在的事实,如果得罪了中影,在档期上的安排就会让你难受。如果得罪了中影一些人,他们会在这个档期里放两部进口大片跟你火拼。《三枪》这次选择和华夏合作,所以在档期遭到《2012》、《第九区》两部进口大片的围追堵截。我们民营公司没有特权,在没有任何保护下,能把电影做到今天,可谓举步维艰。”中影对此回应档期是原先安排的,和集团没有关系。但张伟平对电影市场垄断的炮轰,则在很大程度上提出了大家的疑惑。

  越保护,中国电影越虚弱
  国内电影还没有完全从计划体制中解放出来。于是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体制内的电影,丧失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实主义、人本主义,没有了五六十年代的真诚、激情,忽略了八十年代的反思和探索……另外,从产业角度看,中国电影市场缺乏科学的市场需求分析和评价体系,宣传力度和广度不够。在美国,票房收入一般只占一部电影全部收入的1/3,此外的收入则为电视等版权和后电影产品的收益,这就是海外电影投入产出的所谓“三三制”。而在我国,影片收入的大部分要靠票房,一旦票房不佳,投资无法回笼,缺乏造血功能的中国电影就只能惨对冷清。
  于是,在“一家独大”的中国电影市场上,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怪象。一方面,电影市场一年的总票房达到60亿元,中国顺理成章地成为“电影大国”。另一方,中国国产电影的制作和艺术水准却每况愈下,“国产片”的口碑越来越差,离“电影强国”的目标也越来越远。

   印度,开放的政策带来了电影繁荣
  印度是较为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市场:除了本土电影市场发展良好,对于好莱坞式的大片也持开放态度。1992年时政府终止了国家电影发展局对进口影片的垄断使得好莱坞电影可以直接进入印度市场。这样的政策并没有导致印度本土电影的一蹶不振,以宝莱坞为代表的印度电影业仍然发展迅速。

  扶持:银行对本土电影业提供低息贷款
  印度鼓励国家银行以及有信誉的私人银行正式投资拍摄影片。任何电影公司:无论国营或私营,都可以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来拍摄影片。贷款的利息有所不同,但公司一定要保证在影片公映半年之后,归还全部或一半以上的贷款。由于是风险贷款,所以一定要投交保险。
  印度政府制定这些保护民族电影业的政策并不是一纸公文,而是化为行动的纲领与现实。首先,印度国营的工业发展银行会分批提出对印度电影业的低息贷款,而且在第一年减收借方公司或厂家的国税。于是,印度电影公司或厂家可以直接获得国家的支持,而不必冒险向黑社会势力借贷。其次,印度国家税务部门限制财务来路不明的地下公司和黑社会势力投资电影。

  开放:外国公司投资电影持股可达100%
  为了保证印度民族电影的复苏与发展,在印度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国家电影发展联合公司负责印度电影在国内与国际上的发展。
  2000年这个机构在德里建立了金融总部,2001年在戛纳正式建立办事处和经理部,公开挂牌向国际市场销售印度电影。 2000年在同美国好莱坞多次谈判之后,印度政府决定成立外资投资管理顾问委员会,监督管理国外的投资。同时颁布法规批准外国公司可以直接投资于印度电影业。2001年还补充规定:外资投资可以高达100%,并且可以包括投资、生产、发行、公开放映等。

  实例:巴基斯坦影片在印度热映
  2008年度备受期待的巴基斯坦故事片《巴基斯坦的拉姆什特》 (Ramchand Pakistani) 8月1日当天在印巴两地影院上映,成为继今年4月份上映“Khuda Kay Liye”之后第二部进入印度电影市场的巴基斯坦影片。从1965年印巴冲突至今,两国政治上的敌对情绪为双边文化交流设置了不少障碍。巴基斯坦国内曾一度颁布禁令,封杀印度电影在巴基斯坦影院及各主流媒体放映。相比之下,印度仍然能够以开放的态度放映巴基斯坦影片。在原则开放和合理扶持下,印度电影产业每年有16%增幅,宝莱坞每年生产近1,000部影片,预计2010年将突破1430万卢比。同时,宝莱坞影片以丰富的内容、精良的制作在巴基斯坦拥有大量影迷,巴基斯坦全国有约20000家音像店,出售宝莱坞热门影片的VCD、DVD。

  不久前,美国已就中国只允许国营公司引进国外影片一事向WTO申诉,WTO要求中国取消对美国电影进口的限制,这个判决将在2010年12月生效。到时候,中影集团将失去国内市场的垄断权力。届时,中国电影业将失去体制庇护,一个充满未知与多元的电影发行市场的战国时代将要来临。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最终将被推到大风大浪面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