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育方式有哪些不同?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育方式有哪些不同?
学生是主体即学习指导的对象是学生学习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也是指导学习的基本点和基本目标。所谓学生主体,并不单纯指学生的群体或个体,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和特点、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学习能力和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由于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和特点上存在很大差异。综上所述,年龄越小,思维方式越简单,能力越低。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象思维是其认知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方式和能力会逐渐改变和提高。最显著的变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从单一兴趣点和短期兴趣出现到多重兴趣和长期兴趣;从感性认识到感性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形象抽象思维。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逐渐增加就学习指导而言,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调动和转移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大多来源于对自然、社会、家庭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以及各种知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兴趣爱好的产生方式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较低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主要是基于好奇心和新鲜的感性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渐从单一的感性向感性理性转变,情感因素也会随之增加。
学生会在某一学科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对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和兴趣或者对自己有用有帮助,有兴趣爱好的东西。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学习的一种动能。它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知识的学习,积极深入地探索问题。学习指导中的学生主体性原则,即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和特点、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兴趣爱好,应作为制定学习指导方案的依据和参考,这对提高学习指导的有效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