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四章,态度和行为

 我来答
你即来5344
2022-06-28 · TA获得超过681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26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1万
展开全部
文章主要说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态度对行为的预测

社会心理学家艾伦·威克

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人们表现出的态度很难预测他们的各种行为。因为两者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因素和其他因素。

什么时候社会因素会对我们所说的话影响最小呢,首先要了解态度,分为外向的态度和内因态度。显而易见,外向的态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很多人会见风使舵,害怕受到指责,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而内隐的态度研究结果是这样的。胃里偏见普遍存在,利于偏见存在个体差异,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内隐偏见。现有的综述显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都有助于预测个体的行为和判断。这也就告诉我们如果。要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必须从外向态度和内因态度来共同分析。

这让我想到了很多女士说减肥的例子,就以我为例吧。我的外形态度是非常明确的觉得必须要减肥了,而且高喊口罩一定要减肥,可是如果你通过我说的话来判断我即将进行减肥这个行为你就错了,因为我卡的口号跟我内心的想法并不是相符的。当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面的我已经被我美化了,我并不能真正看到自己是多么的胖,因此内心总是有一个小声音,我还没有那么胖吧,减肥的事情可以再等一等吧。这就可以解释我的外形态度与内敛态度,实际上并不统一,而正是这种不统一让我的行为。最后遵从了我的内心态度。结果就是我在坚持了几天的减肥行动之后就放弃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够明确在两种条件下态度一定能够预测行为,第1种是将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其他因素最小化,第2种是态度与观察到的行为存在具体的相关,当然还有第3种情况,强有力的态度,能够更好的预测行为。

还是以减肥为例吧,如果我的身材已经足够胖了,这个时候我总是会寻求别人的看法,如果别人说我真的很胖,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增强我减肥的决心,可是别人的回应总是你看起来没有那么胖,只是有点重而已,这个时候将会影响到我对减肥这个行为的执行力。而如果我只是喊着要减肥,并没有具体的行为,这时候态度与减肥这个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可能就会弱一些,可是如果我说我要每天少吃一顿饭,这种行为会具体一些相关性就会更大一些。

二、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如果说社会心理学家在过去25年中教给我们一些知识,那就是思维的影响行为,可是现在转向更让人震惊的想法,即行为决定态度。

有一个二八定律,意思是说百分之八十的人是。看到了才能相信,而20%的人是相信了就能看到这个二八定律,我认为也适用于行为对态度的影响。80%的人想好了才能去做,20%的人做着做着就想好了。

行为对态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方式。

1角色扮演,以津巴多设计的模拟监狱实验为例。

2言语变成信念。当一个人的话语缺乏令人信服的外在解释时,言语就会变成信念。

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说,当让人们口头或者书面上支持他们所怀疑的事情时,他们常常会为自己的欺骗行为感到不安,不过他们会很快相信自己所说的话,当然前提是他们不是受贿或被逼才这样做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话语缺乏令人信服的外在解释时,言语就会变成信念。

这里我想到了撒谎的人,他们撒着撒着谎自己就相信了,这里的相信我想可能就是一种信念。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会为自己撒谎,这个行为感到不安,但是慢慢的他们就开始相信自己所说的谎话了,让自己置身于想象中的谎话当中变成了自己的信念。

3登门槛现象。

有一个登门槛效应,说的是一样的。一步到位的难度会更大一些,为了让一个人达成某种行为,让他先一步一步的来做了前面的她往往就会做后面的。

4 邪恶行为与道德行为。

先让行为会塑造自我道德,行为同样也会塑造自我。当我们认为没有旁人在场的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会反映出自己的性格。以监狱对待的囚犯为例。

一个奴役别人的群体,很可能认为受奴役者生来就有受压迫的特质,参与判决的监狱工作人员在判决执行过程中经历了道德分离相信受害者就该得到这样的下场,这就是行为和态度是相互支持的,有时会达到道德盲目的程度,人们越是伤害他人并同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其伤害行为就越容易出现于是道德就变异了。

5社会运动。

每天让学生升旗、敬礼、唱国歌,就是用公众的意志来建立个人的爱国信念。

三、行为影响态度的原因。

1自我表露,印象管理。

没人愿意让自己看起来自相矛盾,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表现出与自己行为一致的态度,为了看起来一致,我们也许会假装表现出一种态度,但都是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或者说是自我表露理论所建议的。

2自我辩解认知失调。

菲斯汀格提出的著名的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很简单,这个理论假设当两种想法和信念在心理上不一致时,我们就会感到紧张,菲斯汀格的研究表明,为了减少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体验,我们经常会调整自己的想法。

3自我觉知 也是自我觉察。

自我觉知理论假设,当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会做出类似的推断,当我们摇摆不定或态度不明确时,我们就会处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从外部观察自己。一个世纪以前,詹姆斯为情绪提供了一个类似的解释,他提出我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和行为,推断自己的情绪。这也就是李克富老师经常提到的,一个人不是因为悲伤而流泪,而是因为流泪而悲伤。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推断他的态度。也可以从一个人的过度合理化来推断他的内在动机。

后记:

不管是态度影响行为还是行为影响态度,对我们个体而言,就是要不断觉察自己的态度,观察自己的行为,让这两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在我们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推出心理健康免费测试。这项测试简单快捷,无需复杂操作,就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初步的心理健康评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关注自己的心理健...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