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历史探究式学习主要指任课老师按照所要教学的内容指导学生采取历史学家式的历史探究方法了解、收集、学习、运用相关历史知识。这样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提问、找寻答案的方式进行历史知识学习的一种新方法。
怎样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初中历史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
1.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路必然会开阔起来,思维的火花会不时闪现,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就会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挡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来刻板的教学模式,将“先讲后练”变为“先学后教”或“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将有利于学生的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尝试和验证。
2.注重问题价值,拓展探索空间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并确立研究专题,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活动过程。它最根本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其目标是通过全体参与,促使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能力的综合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实践证明,不管历史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勇于探究,这是获得良好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历史的时间、地点是固定的,是不需要探究的。教师不能随意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张口就能答出,所提出的探究课题,一定要具有探究性,有一定深度,才能有效吸引学生,必须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或跟同伴进行合作探究,在对历史问题有深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所得到的问题结论才有意义。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真正探究性学习历史,关键是问题的设计和探究的方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广博知识,再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努力设计出有一定探究性的、有价值的历史问题。
3.抓准重点、难点和疑点
教师应抓住历史教材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及学生感到不甚理解或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鼓励和引导他们探索、深思、发现和解决。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探究性学习和教学,培养学生大胆地质疑和解疑的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独立获取与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及正确的认知方法和历史观念,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讲“中英鸦片战争”时,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了哪些破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性质等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结合《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和电影《火烧圆明园》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比较和归纳,加以老师的引导、点拨,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对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有了清楚认识,从而进一步揭露帝国主义掠夺侵略的本性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收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功效。
4.以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看来它们从时间和空间上都很陌生,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难度。但是,教师可以精心选用情景资料,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场景,缩短和缩小学生感知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感其情,以此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如讲“三国鼎立”这一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三国中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并将诸葛亮、曹操、刘备、张飞、吕布、司马懿等人物一一展现在屏幕上,同时在下方打上字幕并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边看边听边随声附和,如痴如醉。之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三国历史故事的视频,诸如《三顾茅庐》《挥泪斩马谡》等,让学生在影像资料的欣赏中学习历史知识,自然进入探究角色,教学效果很好。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效果,对教师的教与学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分析、思考、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鼓励其掌握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本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引起广大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关注与重视。
怎样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初中历史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
1.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路必然会开阔起来,思维的火花会不时闪现,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就会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挡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来刻板的教学模式,将“先讲后练”变为“先学后教”或“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将有利于学生的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尝试和验证。
2.注重问题价值,拓展探索空间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并确立研究专题,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学习活动过程。它最根本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其目标是通过全体参与,促使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能力的综合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实践证明,不管历史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勇于探究,这是获得良好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历史的时间、地点是固定的,是不需要探究的。教师不能随意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张口就能答出,所提出的探究课题,一定要具有探究性,有一定深度,才能有效吸引学生,必须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或跟同伴进行合作探究,在对历史问题有深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所得到的问题结论才有意义。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真正探究性学习历史,关键是问题的设计和探究的方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广博知识,再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努力设计出有一定探究性的、有价值的历史问题。
3.抓准重点、难点和疑点
教师应抓住历史教材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及学生感到不甚理解或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鼓励和引导他们探索、深思、发现和解决。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探究性学习和教学,培养学生大胆地质疑和解疑的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独立获取与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及正确的认知方法和历史观念,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讲“中英鸦片战争”时,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了哪些破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性质等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结合《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和电影《火烧圆明园》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比较和归纳,加以老师的引导、点拨,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对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有了清楚认识,从而进一步揭露帝国主义掠夺侵略的本性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收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功效。
4.以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看来它们从时间和空间上都很陌生,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难度。但是,教师可以精心选用情景资料,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场景,缩短和缩小学生感知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感其情,以此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如讲“三国鼎立”这一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三国中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并将诸葛亮、曹操、刘备、张飞、吕布、司马懿等人物一一展现在屏幕上,同时在下方打上字幕并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边看边听边随声附和,如痴如醉。之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三国历史故事的视频,诸如《三顾茅庐》《挥泪斩马谡》等,让学生在影像资料的欣赏中学习历史知识,自然进入探究角色,教学效果很好。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效果,对教师的教与学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分析、思考、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鼓励其掌握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本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引起广大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关注与重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